从举报到处理 看人大如何“火速狙击”性骚扰
291.55 KB
5 页
0 下载
11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概览 | ||
从举报到处理 看人大如何“火速狙击”性骚扰
7 月 22 日晚 中国人民大学通报解聘王贵元
2024 年 7 月 21 日晚,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生
王迪在微博发布了一段 58 分钟的视频,实名举报其导师王
某某性骚扰且强制猥亵自己。举报内容称,事件发生于 2022
年 5 月 21 日,王某某要求与她发生性关系,遭其拒绝后,
在其后两年多时间里对她进行打击报复,并以不让毕业相威
胁。7 月 22 日晚 19 点,中国人民大学发布情况通报,称经
调查,举报情况属实。学校给予王某某开除党籍处分,撤销
教授职称,取消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撤销其中国人民大学教师岗位任职资格,解除聘用关系;同时,报请上级教育行
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并将问题线索依法反映给有关机
关。此外,有网民举报王某某在 30 多年前在北京外国语大
学任教期间有过类似前科,后被北京师范大学著名学者王某
“力保”。7 月 23 日,北师大回应称,会进行查证。
一、事件脉络
7 月 21 日 王迪发视频举报导师对其性骚扰且强制猥亵
7 月 22 日上午 中国人民大学回应:高度重视,已开展调
查核实
7 月 22 日 19 时 中国人民大学通报:情况属实,解除聘
用关系
7 月 22 日 21 时 当事人回应:非常感谢,接下来会安心
读书
7 月 22 日 22 时 海淀公安通报:已依法介入调查
7 月 23 日 网民称被举报教授早年曾有类似前科 北师大
回应:会进行查证
二、舆情反响
1、媒体、专家评论
人民网:害群之马不可留,高校清誉不可毁。中国人民
大学坚决清除害群之马,既是对当事人负责,对家长负责,
也是对教师群体和高等教育的集体声誉负责。
正观新闻:近年来,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手举身份证实名举报导师骚扰,受害者们往往证据确凿,条理清晰。可需要
反思的是,受害者为什么不愿意直接向高校举报?学校对学
术不端、师德失范,甚至违法犯罪行为,是否真的做到了“零
容忍”?从过往的信息来看,骚扰学生的往往是校领导、院
领导,“自己人”查“自己人”,究竟能不能做到不偏不倚?
极目新闻:高尚的道德情操,不仅是体现在学术上,更
是体现在生活中;不仅是在台前,更多是在日常;不仅是在
“看得见”的时候,更多是在“看不见”的时候。严惩师德败坏
者,就是清除害群之马,还象牙塔一片净土。
中国妇女报:学校承担着防止性骚扰的法律义务,应履
行责任,落实措施,为个人免受性骚扰侵害提供保障。面对
仍有爆出的此类事件,强化防治性骚扰机制建设,十分必要
且关键。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杜洁:如果举报信息
属实,且经公安机关调查,涉事教师涉嫌构成强制猥亵妇女
罪的,或被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对其进行
政处罚,也可以根据教育部等相关规定,对其记过处分、取
消导师资格、撤销教师资格等,所在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也
应被问责通报。此外,当事女生也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
涉事教师承担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2、网友观点
一是网民普遍赞扬女博士的勇气和决心,认为她在面对不公和侵害时能够勇敢地站出来,揭露真相,为自己和其他
可能受害的学生发声。同时也对女博士的遭遇表示同情,认
为她经历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困扰,并希望她能够得到公正
的处理和关怀。
二是有网民对涉事导师的行为表示强烈的谴责,认为其
严重违反了师德师风,背离了教书育人的初心和使命,对于
这种性骚扰和强制猥亵的行为,必须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
理,以儆效尤。
三是有网民认为近年来我国学生举报导师事件频发,高
校应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的举报和处理机制,为
学生提供安全、便捷的举报渠道,并及时、公正地处理举报
事件。
四是有网民呼吁加强对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帮助
他们学会识别和防范性骚扰行为,并在遭遇侵害时能够及时
寻求帮助和支持。
五是有网民表示该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
热议,显示出公众对师德失范行为的敏感度和关注度不断提
高。这起事件再次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三、研判分析
近年来,学生实名举报导师学术不端、师德不正等事件
频发,引发公众对导师师风师德的质疑,此次人大女博士王迪实名举报导师性骚扰事件再次引发网民对师德师风建设
的不足、高校权力关系的失衡、学生维权渠道的不畅、校园
性骚扰防范机制的缺失等问题的探讨。针对这些问题,建议
如下:
一是涉事高校应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公布事件调查进展
和结果,展示学校严肃对待此类问题的决心。同时也应该建
立长效的舆情监测和应对机制,实时跟踪舆情动态,及时回
应热点问题,化解负面舆情,维护学校的形象和声誉。”
二是加强与公众的沟通,通过官方声明、新闻发布会等
形式,向社会说明学校在师德师风建设、学生权益保护等方
面采取的措施和未来的改进计划。
三是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宣传,利用此事件为契机,在高
校内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自我保护和维权
教育。
四是引导舆论理性关注,避免过度渲染和恶意猜测,防
止对受害者造成二次伤害,将舆论焦点引导到如何完善制
度、加强管理、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上。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5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