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遏制到后院优先:美国国防战略转向的逻辑
871.96 KB
10 页
0 下载
1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概览 | ||
从全球遏制到后院优先:美国国防战略转向
的逻辑
2025 年 9 月,一份由五角大楼内部流出的国防战略草案
引发外界震动:草案建议将国防重心从长期强调的遏制中国
与俄罗斯,转向优先保护美国本土及西半球安全。这一草案
由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Pete Hegseth)主导的政策小组
推动并进入部门审议。
这份看似抽象的战略草案,并非停留在文件层面的文字
修辞。它正在以一种低调而实质的方式,改变着美军与白宫
的行动逻辑——美国的地缘焦点,正在从遥远的亚太与欧陆
战线,悄然回收至自己的“后院”。特朗普政府正以近岸安
全取代远端对抗,通过兵力回流、经济胁压与港口干预重塑
美国在西半球的主导布局。国内层面,国民警卫队被调用于移民与治安任务,美墨
边境大规模军事化管理扩大,军方在执法中的角色明显上升。
加勒比与南美方向,美军加强反毒品行动,派遣舰艇与侦察
机巡航,在委内瑞拉海域击毁疑似走私船只,引发地区外交
抗议。与此同时,五角大楼讨论削减驻欧兵力、将资源回调
至本土与西半球任务,以减轻海外承诺负担。
国防战略既是意志的显现,也是资源的分配标准。美国
的国防战略历来是全球安全架构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方向
和内容直接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安全政策和军事布局,不仅关
乎美国如何定位自己在全球领导中的角色,同样决定着其在
未来十年内的军事、外交及经济优先事项。因此,这一草案
的修改不仅具有深远的国内政治意义,也将在全球范围内引
发广泛关注。
一、白宫忽然调转车头,原因为何?
这一战略转向既有即时的政治动因,也植根于深层的结
构性约束与历史惯性。既是国内政治的延伸,也是国际格局
变迁导致的不得不然。
首要的现实驱动来自资源约束与国内疲态。长期大规模
的海外军事部署已对美国社会与财政造成反噬。国会预算办
公室及多家独立研究机构多次警示,联邦财政与长期债务处
于历史高位,未来数十年的赤字压力将严重限制额外的海外
开支与军力扩张,使得聚焦本土防御成为更易获得政治支持
的选择。同时,多项民调显示,公众对在无直接外部威胁情况下
进行远洋干预持谨慎甚至反对态度,国内对无休止海外投入
的耐受度下降,转而形成将资源优先用于国内的民意基础。
财政压力与民众态度共同构成一股逆向动力,推动政策制定
者重新评估战略优先级,将本土与近岸防御置于更高位置。
在国内政治层面,意识形态与党内派系的重构使战略回
流从边缘观点逐渐成为政策主流。特朗普政府内部“美国优
先”与“有限承诺”的思潮回升,持相关立场者在新一轮战
略起草与人事安排中占据关键角色,推动“向盟友转移安全
责任、收缩远端驻军”的理念制度化。
与此同时,国内政治生态呈现断裂态势:一方是主张对
华强硬与技术竞争的鹰派压力,另一方是呼吁“收回资源、
聚焦内部”的民粹与现实主义势力。这一结构使战略选择在
意识形态夹缝中挣扎妥协,努力在对华强硬与军事收缩之间
寻求并行路径。美国的“收缩-再平衡”战略并非全新现象,同样存在
一定的历史惯性。
美国在 20 世纪上半叶曾多次出现对外介入减少的内向
化周期,特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间的十年,美国公众与政治
精英倾向于回避海外承诺,强调国内正常化与复苏,在外交
上采取更为审慎乃至回避的姿态。这一时期的经验显示,内
向化多在财政社会压力与对外战争创伤并存时出现,但通常
不意味着全面退出全球责任,而更多表现为选择性回缩与制
度延续并存的混合形态。
从理论角度看,该动向也符合两类经典解释的逻辑:霸
权稳定论指出,当主导国认为提供公共产品成本过高时,往
往出现供给收缩;权力转移理论则认为,若新兴强国快速逼
近现有霸权,守成国可能将战略重点从对外扩张转向防御与
核心利益维护。内因是事物变化的内部逻辑。同时,推动出现“180 度
大掉头”的则是国际力量对比的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非西
方力量集体上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实力相对下降。其中最
典型、最显著的就是中国的全面崛起而无法遏制,迫使美国
重新审视其国际战略,并调整其军事和外交重点。
无法遏制中国,首先体现在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和科技压
制收效不大。自 2018 年以来,华盛顿在关税政策、额外关
税威胁以及对敏感技术的出口管制方面持续加码,特别是通
过实体清单与许可限制对高端芯片、人工智能和关键设备进
行管控,试图遏制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追赶。
然而这些措施并未产生单向效果:面对制裁,中国通过
政策扶持、国产替代加速本土产业链建设,并推动对外贸易
伙伴多元化,使美国施压的长期边际效应逐步递减。在政府
大力支持下,中国半导体产业逐步摆脱对美国技术的依赖,
部分高端芯片制造能力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无法遏制中国,亦已直接体现在军事领域。美国在力量
投送、远征作战经验和全球同盟网络方面仍保持优势,而中
国在常态化训练、区域打击能力和特定作战平台例如反介入
和区域拒止体系、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及航母编队演训等方
面取得显著进步。
今年九三大阅兵,中国展现出独特而强大的海、陆、空、
导弹、网络等多维联动能力。多家国际媒体指出,中国在台
海周边演训频次与能力的提升已实质性改变地区安全态势,
这对需要同时兼顾欧洲与印太承诺的美国构成显著的兵力与时间分配压力。换言之,要阻止中国在周边区域形成战术
优势,需要美军维持长期高成本的前沿存在;而与此同时,
美国在欧洲、地中海及西半球等多个战区面临新旧挑战,导
致战略资源日益分散。
无法遏制中国,还表现在中国的“国际统一战线”策略。
北京积极推动多边合作与全球南方战略,如推动金砖国家扩
员、深化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和基础设施合作,通过国际组
织和区域联盟不断扩大影响力,在制度层面构建抵消西方压
力的空间。金砖机制正为中国提供更多外交回旋余地和经济
缓冲空间,削弱了西方单纯依靠制裁与联盟体系所能达成的
遏制效果。
简而言之,美国对华全面遏制需要在多战线持续投入巨
大资源,而中国通过产业政策、常态化演训和多边外交的有
机组合,正在不断降低外部遏制的实际效果,使得全面遏制
战略的政治与财政成本持续攀升。二、遏制计划失败后,或见中美关系新动向
几乎在同一时间轴上,另一条外交线索也在成形:2025
年 9 月中旬,中美在西班牙举行高级别会谈,就降低贸易壁
垒与部分限制措施达成初步共识,并就字节跳动旗下 TikTok
的美国处置达成框架性方案,随后两国领导人通话确认将就
相关议题继续磋商并探讨高层会晤的可能性。
综合以上两条时间线索得出观察,美国当前的战略回调
并非简单的撤退或回归本土,而是在内外诉求交织下形成的
政策张力,具体表现为“双轨并行”的策略选择:
一方面通过收缩海外驻军与优先保障近端利益来回应
国内政治和资源压力,另一方面则在技术、关键能力与制度
性工具上保持高压,以防止出现战略上难以承受的失衡。五角大楼及相关智库关于战略重构与选择性介入的讨
论,正反映出这一思路:既要降低广泛前沿存在的成本,又
要在若干关键节点维持足以影响对手行动的能力。
在技术与产业链层面,美国并未退让,反而加速运用法
律与贸易工具构筑壁垒。近期对敏感技术及企业的出口管制
与实体清单政策表明,美国将维护技术优势视为其防御体系
的核心之一。由此可见,所谓战略收缩不等于全面放弃全球
竞争力,而是以收紧资源投入为代价,加大对某些高价值领
域的控制与投入。
三、美国战略回流,对世界局势影响如何?
美国国防战略的调整直接关系到其在国际秩序中愿意
承担的公共产品与信誉成本,因此战略重心的转变将迅速引
发政治、外交与经济三重联动效应。盟友对美军存在的依赖
程度不仅关乎技术层面,更建立在对美国承诺可信度的长期
预期之上。
一旦美国调整优先方向,盟友将不得不重新评估自身防
务投入、战备部署与外交策略,这一重新校准过程本身就会
改变欧洲与亚太的安全态势与合作框架。
美国战略重心转移将加剧盟友实现自主防务能力的压
力,并可能引发分散的军备采购与能力建设竞争。
若美国削减前沿部署或区域安全承诺,长期依赖美军支
持的欧洲与亚太国家将面临两难选择:要么迅速填补能力缺
口,要么承受更高的战略风险。前者将推动本土与区域防务
投资,形成新一轮采购热潮,进而重塑全球防务供应链与技术合作格局。然而这种能力补充难以一蹴而就,欧洲短期内
仍高度依赖美国装备体系与训练支持。
这一转变还将改变美国外交资本的运作方式,使地缘政
治更明显地带交易属性。如果美国以缩减海外军事承诺为条
件要求盟友提升自主防务或增加费用分摊,短期内或许可行,
但长期将削弱其作为安全保证者的软实力——在需要组建
国际联盟、实施多边制裁或开展长期安全合作时,缺乏持续
可信的承诺将显著增加美国的谈判成本。
此次战略调整也是一个重要窗口,可能加速全球安全格
局向多极化演进。它迫使欧洲与亚太国家直面战略自主的现
实选择,或将催生更具区域特色的安全架构与常设合作机制,
推动多边机构职能重塑。
但机遇与风险并存:若各国在补位过程中缺乏协调或与
潜在对手开展安全合作,新形成的遏制与竞争格局将更复杂
难测。因此,此次战略转向不会自然导向更稳定的秩序,而
是开启一个充满重构、代理化与价值重估的历史过渡阶段。四、总结
美国此次战略调整折射出霸权国家在实力相对收缩期
的典型困境:既要应对新兴力量的结构性挑战,又要消化长
期扩张积累的内外压力。
若该草案最终落地,或将标志着美国进入一个以本土防
御为优先、全球介入方式重新校准的周期。世界可能因此步
入一个更加分散、多极且充满制度博弈的过渡阶段——美国
的力量并未消失,但其运用方式正变得更具选择性、更具交
易性,也更具内部指向。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10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