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日本的战败纪念仪式上只有悔恨没有道歉
航母与日本“加贺”号准航母耀武扬威,赤裸裸的军事挑衅令和 平宪法形同虚设。 3.战争罪责系统性否认 日本政府拒绝向“慰安妇”受害者赔偿,更污名化中韩等国“没完没了地提”。足球明星本田圭佑的“否认-道歉-反悔”闹 剧(先转发“南京大屠杀是谎言”言论,24 小时查阅史料后道 歉,又改口“难下结论”),正是日本社会被军国主义谎言荼毒的 缩影。 4.靖国神社常态化参拜机制化 除首相供奉祭品50 魔豆 | 4 页 | 305.62 KB | 2 月前3巨头企业陷入危机公关,说“对不起”有用吗?
硬件结合 的时代,处处都有硬件和软件的影子,这些硬件和软件背后则是靠互联网发家的 巨头们。只要你不是杠精,你就得承认它们是无法替代的。如果有竞争力足够的 替代品,用户也可以足够硬气地索要真诚的道歉并等待其落实,但很多情况下是没有的。 设想一下,如果你删掉手机里最常用的社交软件(不具体指哪个),你能坚 持多久?聊天靠短信的时代早就过去了。如果你删掉手机里最常用的支付软件 (同上),你能坚 (同上),你能坚持多久?很多年没用过现金了吧?当你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 没有那款打车软件(同上),出租车司机在你说出目的地的时候就知道你是外地 人,车费自然是人家说了算。 那么,我们为何非要揪着犯了错误的企业给一个走心的“道歉”呢? 道歉可以,不盈利不行 很多公司,特别是科技类企业的商业模式通常与用户的期待背道而驰。用户 希望尽可能地保护隐私,但科技公司迫切需要数据,在数据基础上挖掘隐私并提 供针对性服务。用户希望保持专 娱乐等, 并以多样化、复杂化的产品与服务矩阵将用户困在了他们的平台上。 这种冲突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已经发展了十年,并非几句道歉就能解决。 即使犯了错的科技巨头创始人们真诚地向用户致歉并承诺改变现状,他们的手已 经被根深蒂固的商业模式和季度收益预期所束缚。他们道歉,他们自责,他们承 诺,但他们很难改变。 《纽约时报》等媒体曾揭露称一家数据分析公司 CambridgeAnalytica 利用了0 魔豆 | 4 页 | 209.72 KB | 3 月前3用转基因豆油是不是餐饮行业潜规则
用转基因豆油是不是餐饮行业潜规则?——从 西贝道歉信看食品安全监管的紧迫性 一份道歉信背后,藏着餐饮行业难以启蒙的“油”戏规则。 西贝的转基因大豆油风波,揭开了高价菜品与廉价用油之间的巨 大反差。 2025 年 9 月 15 日,西贝莜面村发布致歉信,承诺将全国门 店所有使用大豆油的菜品调整为非转基因大豆油。只要不是猪头 或狗头的网民们,自然都会联想到:难道他们以前用的都是转基 因 随着争议升温,西贝宣布全国门店开放后厨参观,却意外引 发了更大的风波。媒体直播中,记者眼尖地发现西贝后厨摆放着 元宝牌转基因大豆油。这桶油将西贝推入了更深的舆论漩涡。 二、成本控制的精明选择? 西贝的道歉信中,一个细节值得玩味:其最初声称转基因大 豆油仅用于员工餐,后被媒体曝光广州门店仍在菜品中使用,最 终被迫全面整改。这种“谎言套娃”式的危机公关,暴露出餐饮 企业对转基因油使用的矛盾心态——既想享受成本优势,又惧怕 来自上市公司金龙鱼。金龙鱼在 2020 年上市招股书中就表示拥 有“元宝”品牌。 转基因大豆油虽然价格低廉,但西贝的人均消费却高达 166 元,这种反差让消费者感到不被尊重。 六、从“潜规则”到“明规矩” 西贝的道歉与整改,不应成为行业危机公关的范本,而应成 为食品安全监管升级的起点。要打破转基因油滥用这一“潜规则”, 需从三方面发力: 立法层面:填补餐饮环节转基因标示空白 现行法规主要针对预包装食品,对餐饮企业现场加工环节的0 魔豆 | 7 页 | 226.29 KB | 1 月前3河南“无限续面”事件:一碗面引发的规则、道德与网络暴力之争
网上再次传播。对不实言论和对未成年人肖像权侵害进行当 面道歉。同时,涉事顾客需删除在社交平台的店铺差评内容, 保证不在网上传播。16 日,面馆老板霍先生在网络发布视频称,顾客带孩子到店,可安排免费吃面,“咱吃不了,咱给他 倒了,咱都不让那个‘七匹狼’吃”的言论,再度引起网络关注。 18 日该面馆老板发视频向网友道歉称,自己没控制好情 绪,言行举止过激,同时还承诺会继续无限续面。对于他的 道歉,网友们并不接受,截至 18 状态,门口有大量群众围观。 19 日,“续面事件”当事人马女士称她自己也因遭受了舆 论影响,身体欠佳。由于面馆老板持续直播谈论此事,她打 算起诉店铺老板。19 日晚,面馆老板账号被禁止关注,道歉 视频已在其主页查询不到。 三官庙街道办事处党政办工作人员称,该事件目前仍在 处理。 二、舆论聚焦 (一)媒体观点:从键盘正义到无成本恶意:“契约精 神”与“情绪表达”的失衡。 1、情绪表达的失衡0 魔豆 | 5 页 | 198.46 KB | 1 月前3从“辱骂老人”事件看基层治理的温度与尺度
生了分歧。这一情况反映出该同志在开展群众工作时,还存 在急躁情绪,工作方式方法也有待改进。目前,已对其进行 了严肃批评教育,并责令其深刻反省,吴某上门对老人进行 了赔礼道歉。”该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尽管当地政府迅 速回应,称已对涉事干部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其道歉,但这 一事件所折射出的基层治理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有观点认为,镇政府的回应将事件归咎于“主观认识差 异”和“沟通方式不够细致周全”,并指出干部存在“急躁 更破坏了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信 访群众本是带着信任与期待而来,希望通过正常渠道解决问 题,却遭遇如此对待,这无疑会让他们对政府的信任大打折 扣,甚至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社会矛盾。 要真正拔掉这根刺,不能止于一次道歉、一场批评教育。 湘阴县需要把这次事件当作一面镜子,照见基层治理中“群众 路线”的问题。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与管理是重中之重。一 方面,通过强化思想教育、培训、学习等方式,让每一位干 部深刻0 魔豆 | 3 页 | 105.44 KB | 1 月前3警惕武汉大学舆情转移引发涉政涉稳风险
一是指控曝光掀起舆论惊涛骇浪。2023 年 10 月,武汉 大学女生杨某某在网络发布长文,指控 7 月 11 日在图书馆 自习时,邻座男生肖某某对其实施“当众自慰”的性骚扰行 为,并搭配拍摄的 5 段视频及肖某某所写的两封道歉信作为 “铁证”,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引发 10W+转发量,肖某 某被“键盘审判”为千夫所指的“变态”。 二是校方初次处理仓促决策处分。武汉大学在舆情压力 下,在 48 小时内对肖某某处以记过处分,通报中模糊定性 二是由校园事件上升到高校管理质疑。据肖母披露,校 方人员曾私下承认处分是“为舆情降温的应急措施”。法院 判决后,武大不撤销处分、不道歉赔偿、不启动诬告调查的 “三不”态度引发公愤,被讽“推诿大学”“诬汉大学”。胡 锡进、复旦教授严锋、考研名师汤家凤等呼吁武大撤销原处 分并公开道歉。 三是从个体行为争议拓展到性别议题争议。杨某败诉后,其在网络平台发布自己“已美美保研”“将继续举报阻止肖 某某升学” 二是推进高校治理机制法治化改革。推动有关部门出台 《高校学生纠纷处理规程》,明确事实优先原则,要求组建 含法学专家的独立调查委员会,过程录音录像并公开听证。 建立高校治理问责制,及时完成撤销处分、道歉等整改。推 行派驻学生权益保障专员制度,将权益保护纳入高校绩效考 核。三是建立诬告行为惩戒与权利救济平衡机制。在相关法 律中增设诬告认定与追责条款,明确性骚扰指控法律边界, 依法追究民事赔偿责任,情节严重者纳入个人诚信档案。法100 魔豆 | 5 页 | 193.78 KB | 1 月前3西贝舆情复盘分析报告
国龙称 将起诉罗永浩#、#西贝道歉#、#西贝发布公开信后又删除#、 #西贝称罗永浩指责不实#等 503 个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百度、 网易、今日头条、抖音等 9 大平台热搜榜,其中微博热搜话 题数量最多,共 256 个,占比过半,全网热搜话题阅读量合 计达 20 亿。 序号 平台 最高排名 话题 阅读量/热度 1 微博 1 西贝道歉 1469.8 万 2 1 业与个人的对抗”,触发公众对“店大欺客”的负面联想, 激化了舆情矛盾。 (二) 姿态失控:“家长式”训诫取代平等对话,催化西 贝“傲慢”标签 贾国龙在微信群中称罗永浩为“网络黑嘴、网络黑社会”, 虽表面道歉但仍强调“顾客虐我千百遍”,将消费者合理质 疑扭曲为“虐待企业”,引发二次舆情海啸,该表述也被舆 论解读为暗含抱怨情绪。创始人的情绪化表态暴露其管理思 维滞后于时代,仍以“家长式”姿态居高临下,而非以平等 回避实质的沟通方式,不仅未能释疑,反而让消费者感受到 被漠视,从而引发新一轮食品安全与诚信危机,使一场自证 行动沦为失败的“自爆”现场。 图 2 后厨开放衍生舆情梳理图 2.回应失据:矛盾表述与敷衍道歉加剧信任危机。 西贝应对舆情的多轮回应,均未取得理想效果,如在遭 到质疑初期,公司与部分门店曾强硬声称“所有菜品非预 制”,试图与“预制菜”划清界限,然而被网友挖出贾国龙 2022 年公开0 魔豆 | 16 页 | 1.01 MB | 23 天前3当校园午餐沦为孩子的“隐形毒药”
沟通的 截图,迅速引发其他家长的共鸣和大量转发,舆情迅速升温。 学校与供应商回应: 面对家长的强烈质疑,涉事学校纷 纷发布声明,表示已启动调查,并暂停了与绿捷公司的合作。 供餐企业绿捷也发布道歉声明,承认公司存在管理漏洞,并 承诺配合调查、进行整改。 政府介入调查:事件的严重性引起了上海相关监管部门 的高度重视。记者联系到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局党群办,工作 人员说:“第一时间获悉情况后,我们就与相关学校联系了 门的 “高度重视”。这种熟悉的剧情套路,几乎成为近年来校园 食品安全事件的标准化应对模式。然而道歉和整改无法抚平 创伤。 事件已摧毁了多重信任关系——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公 众对知名企业的信任、社会对监管体系的信任。这种全方位 的信任崩塌是此次舆论海啸最深刻的后果。许多网民表示: “道歉和整改我们已经听腻了,我们需要的是刮骨疗毒的改 革和司法介入的严惩。”唯有彻查事件背后的系统性漏洞,0 魔豆 | 4 页 | 177.39 KB | 1 月前3舆情应对的六种“翻车”表现-浙江宣传
应对,“不说假话,但也不说真话”,被网友调侃为“看似 什么都说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比如,某地基层粗暴执法引发全网热议,官方致歉却是 “越描越黑”,不少网友评论称:“没了?就口头道歉呗,错了不需要惩处吗……这种道歉不如没有。”之所以出现这 种局面,并非网友“得理不饶人”,而是有关部门的回应在 网友看来缺乏诚意,仅承认自己存在“急于求成、方法简单 粗暴、服务意识淡薄、工作偏失”等不那么严重的差错,以 事列车员进行批评教育,并向乘客致歉。虽然态度极其诚恳, 但部分网民并不买账,因为乘客在怒气之下也说出了“服务 员没资格在餐车吃饭”等不当言论。不少网友认为“不是谁发视频谁就有理”。对此,有主流媒体发表评论称“处理矛 盾应避免习惯性道歉”。舆情回应看似为了争分夺秒,实则 争夺的是民心所向。不能为“快”而“快”,又“快”又“准”、 直击要害,才是制胜法宝。五、“强行否认式”应对 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只有直面舆论、直面问题,网络0 魔豆 | 5 页 | 133.94 KB | 4 月前3武大“座椅标签”风波:符号敏感性与媒体责任担当
备更高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值得肯定的是,武汉大学对此事的处理上反应十分迅 速。事发当日晚上发布情况说明,向公众道歉,表示今后 将会更加注重细节的把控。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舆论降温起 到了积极作用,体现了校方对此次事件积极处理的态度和 舆情管理能力的提升。 但武汉大学的回应是否足够彻底,或许还需要进一步 反思。尽管校方迅速道歉,但部分舆论认为其回应仍停留 在表面,未充分说明标识设计的具体决策过程、责任归属 以及 四、百章观点 从理性角度看,武汉大学确实需要从此次事件中吸取 经验,在细节把控上更加谨慎,避免引发不必要的误解。 特别是在此前图书馆事件余波未平的情况下,学校更应高 度重视公共形象。校方的道歉与回应已表明其态度,但关 键还在于后续的改进措施与长效机制。 百章君再次提醒:高校等公共机构在举办大型活动时 要强化细节管理,提高文化敏感性,因为任何一个细节都 可能被置于放大镜下审视。活动策划和执行的各个环节,0 魔豆 | 8 页 | 650.75 KB | 1 月前3
共 47 条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