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档 用转基因豆油是不是餐饮行业潜规则 VIP文档

226.29 KB 7 页 0 下载 32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格式 评分
中文(简体)
.pdf
3
概览
用转基因豆油是不是餐饮行业潜规则?——从 西贝道歉信看食品安全监管的紧迫性 一份道歉信背后,藏着餐饮行业难以启蒙的“油”戏规则。 西贝的转基因大豆油风波,揭开了高价菜品与廉价用油之间的巨 大反差。 2025 年 9 月 15 日,西贝莜面村发布致歉信,承诺将全国门 店所有使用大豆油的菜品调整为非转基因大豆油。只要不是猪头 或狗头的网民们,自然都会联想到:难道他们以前用的都是转基 因油?这种被欺骗,或者被蒙在鼓里的感觉,很令人不爽!呜呼 哀哉!连这个著名餐饮企业都这样干,是不是所有的餐饮店面都这样干?这场由罗永浩吐槽引发的舆论风暴,不仅撕开了连锁餐 饮“预制菜争议”的遮羞布,更将餐饮行业长期存在的转基因油 使用问题推上风口浪尖。 当西贝从“开放后厨探访”到紧急叫停参观的戏剧性反转, 当“员工餐专用转基因油”的辩解沦为舆论笑柄,一个残酷的现 实浮出水面:转基因豆油的滥用,或许早已成为餐饮行业心照不 宣的“潜规则”。一、预制菜风波回顾 9 月 10 日,罗永发微博批评西贝“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 那么贵”。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强硬回应称一定会起诉罗永浩。 随着争议升温,西贝宣布全国门店开放后厨参观,却意外引 发了更大的风波。媒体直播中,记者眼尖地发现西贝后厨摆放着 元宝牌转基因大豆油。这桶油将西贝推入了更深的舆论漩涡。 二、成本控制的精明选择? 西贝的道歉信中,一个细节值得玩味:其最初声称转基因大 豆油仅用于员工餐,后被媒体曝光广州门店仍在菜品中使用,最 终被迫全面整改。这种“谎言套娃”式的危机公关,暴露出餐饮 企业对转基因油使用的矛盾心态——既想享受成本优势,又惧怕 消费者抵制。 据行业内部人士透露,转基因大豆油每桶较非转基因产品便 宜 20-30 元,对于拥有上千家门店的连锁品牌而言,每年可节省 数千万元成本。 这种成本驱动的“潜规则”并非西贝独有。2024 年天津肯 德基转基因油事件中,监管部门查处发现,多家门店使用转基因 大豆油制作烤翅、烤腿等核心产品,且未依法公示;2023 年永 辉超市因未标示转基因食用油被罚款 5000 元;更早前,某头部 快餐品牌被曝定制餐饮专用转基因油,形成完整的灰色产业链。 餐饮行业使用转基因油,从快餐巨头到地方餐馆,从中央厨 房到门店后厨,此做法已渗透至餐饮供应链的每个环节。三、科学与监管的真空 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争议从未停歇。尽管中国允许转基因大 豆进口(主要用于加工原料),但《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九条明 确规定:生产经营转基因食品应当显著标示。 然而,现实中的执行却陷入两难:一方面,科学界尚未就转 基因食品的长期影响达成共识,部分研究指出其可能引发过敏、 抗药性转移、营养失衡等风险;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对餐饮环节 的转基因油使用缺乏细化标准,导致企业钻空子——使用转基因 油烹饪的菜品是否属于“转基因食品”?是否需要标示?这些关 键问题至今无明确答案。 西贝事件中,企业将转基因油使用范围从“员工餐”到“部 分菜品”再到“全面整改”的反复,本质上是对监管底线的试探。 而肯德基、永辉超市等案例表明,现行处罚力度(通常为罚款 5000 元)远不足以震慑年利润动辄数亿元的餐饮巨头。 四、可笑的双重标准 面对质疑,广州某分店厨师长承认使用元宝牌转基因大豆油, 但强调“主要用于员工餐”。媒体报道后,门店迅速将转基因油 更换为福临门非转基因大豆油。 厨师长同时说明:儿童餐长期使用“金龙鱼精炼一级非转基 因大豆油”,其他菜品若无特殊要求则用猪油。这种区别对待引 发了消费者强烈不满。 “员工餐专用转基因油”的说法暗示企业内部区别对待。更讽刺的是,某些企业一边在机关食堂、学校等敏感场景使用非转 基因油,一边在商业门店大肆使用转基因油,这种“双重标准” 进一步加剧了公众信任危机。 五、低成本与高收费 元宝牌转基因大豆油市价约 40 元/桶(5L),较非转基因油 低 10-20 元。这种价格差异让人质疑西贝“高价菜品用廉价油” 的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元宝牌转基因大豆油与“金龙鱼”大豆油都 来自上市公司金龙鱼。金龙鱼在 2020 年上市招股书中就表示拥 有“元宝”品牌。 转基因大豆油虽然价格低廉,但西贝的人均消费却高达 166 元,这种反差让消费者感到不被尊重。 六、从“潜规则”到“明规矩” 西贝的道歉与整改,不应成为行业危机公关的范本,而应成 为食品安全监管升级的起点。要打破转基因油滥用这一“潜规则”, 需从三方面发力: 立法层面:填补餐饮环节转基因标示空白 现行法规主要针对预包装食品,对餐饮企业现场加工环节的 转基因使用缺乏约束。国家层面相关法规应当明确规定:凡使用 转基因原料(包括食用油)的餐饮菜品,必须在菜单、点餐系统 或餐桌显著位置标示,并建立追溯体系,确保消费者知情权。 监管层面:构建“技术+社会”共治网络9 月 11 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协调司司长司光在 第十六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上表示,要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 求。借鉴山西孝义“智慧食安”经验,推广食用油二维码溯源系 统,要求企业上传油品检测报告、进货凭证等数据,实现“从农 田到餐桌”全链条监管。 同时,健全投诉举报奖励制度,对曝光转基因油违规使用的 消费者给予奖励,形成“人人监督”的治理格局。 行业层面:建立转基因油使用“黑名单” 将转基因油使用情况纳入餐饮企业信用档案,对违规企业实 施融资限制、政府采购禁入等联合惩戒。行业协会应制定转基因 油使用自律公约,对主动承诺“非转基因”的企业给予认证背书, 倒逼行业转型。 西贝事件后,杭州门店宣布所有菜品统一改用非转基因大豆 油。西贝整体日营业额下滑约 200-300 万元,部分门店客流量减 少 20%。消费者并非绝对排斥转基因食品,他们拒绝的是未被告 知的高价低质。当餐饮行业将成本优势建立在公众健康疑虑之上, 当监管滞后成为违规行为的“保护伞”,任何危机公关都难以挽 回信任。 正如西贝在道歉信中所言:“这些改善远远不够。”对于整个 餐饮行业而言,这场风波不应是危机公关的终点,而应是重塑诚 信经营的起点。毕竟,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没有任何“潜规则” 能够长期隐身于阳光之下。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7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请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