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州乡干缺岗与民警夜访舆情应对效能分析报告
第1页/共14页 湖南乡干缺岗与民警夜访舆情应对效能分析 一、核心摘要 1.自媒体曝光便民服务中心上演“空城计” 2.官方回应、处罚随意敷衍,招致舆论不满 3.唤醒公众对乡镇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集体记忆 4.警力介入政务舆情引次生灾害 5.“白天缺岗,晚上夜访”反差工作方式引群嘲 6.《情况通报》细节遗憾,回避式调查未能服众 7.让制度起约束,让管理受监督,让服务落到实 层政府单位“冗懒废”弊病,与体制外打工上班族的“牛 马”形象形成强烈反差,“浪费纳税人的钱”。 8 月 21 日,“永州号外”向媒体反映,4 名民警于 8 月 20 日晚前往其老家“谈话”,致两名老人受惊,在民警 离开后欲喝农药自杀。“民警夜访”二次推升事件热度并 达高峰。继“广西奔驰亮证姐”事件后,再次引发舆论对 政法力量干扰公民正常履行监督权利的不满。第3页/共14页 判定事件周期为 /共14页 日期 事件 迟到,乡政府服务‘掉线’谁之过?” 8 月 21 日 18 时许 南国早报采访当事人“永州号外”,发布当事人提供的“人 员缺岗事件曝光后民警夜晚上门,吓得家里老人想喝农药 自杀”的视频。第一财经等媒体跟进转发。 8 月 22 日 11 时许,新京报发布微评“看见负面就上门暴露肆无忌惮 权力观”,大象新闻、第一财经等媒体跟进。3 魔豆 | 14 页 | 1.26 MB | 1 月前3“奔驰女亮证逼迫让路”调查通报的核心争议与逻辑漏洞
月 22 日以来李某某报警被拒的正当性 通报称李某某当日到派出所报警时,民警查看行车记录仪 视频后认为“未发现肢体冲突和财物损失”,故定性为“一般 纠纷”,建议协商处理。 质疑点: 李某某明确指控侯某某“亮证威胁”,若涉公职人员滥用 职权或伪造证件,已超出民事纠纷范畴,警方未启动初步核查 程序涉嫌失职。 民警仅以“无肢体冲突”为由拒绝受理,却忽视《治安管 理处罚法》中“威胁恐吓”“侵犯个人信息”等非暴力违法情 “套牌报警”的合理性与警方选择性响应是否在侮辱网民智 商? 时间线矛盾: 李某某 7 月 31 日下午发布视频→当晚 21:10 侯某某报警称收到 11 条外地“违停挪车信息”,怀疑被套牌→22:17 民警即 陪同侯某某等人到李家施压删视频。 核心疑点: 套牌真实性未验证:“广东、江苏、湖北、河南、安徽、 湖南、陕西”做一个机动车套牌如此神速,与防城港警方随后 出动的速度有得一比。警方是否核查外地套牌挪车信息是否属 22 日事件发生后,李某某曾报警 被拒,而侯某某 31 日报警后 1 小时内警方即出动,是否凸显 资源调配不公? 二、公权力干预的合法性与程序正当性是否存在缺陷? 1.民警上门施压的实质是否是公权私用? 通报辩称民警系“应侯某某请求陪同调解”,但承认在电 话中直接向李某某转达“删除视频、道歉”要求。 定性有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 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二条规定:0 魔豆 | 3 页 | 170.71 KB | 2 月前3甘肃12岁女童遭多人强奸未立案
女童遭多人强奸未立案民警被控渎职,公信力有待长期修复 11 月 1 日,据澎湃新闻报道,10 月 29 日,“临夏 12 岁女孩遭多人强奸警方未立案”一事有新进展,女孩叔叔告 知,检方已受理其对办案民警渎职、滥用职权的控告。检方 回应案件在办理,办结后会通知。这一消息再次引发舆论热 议,公众对当初警方的不作为以及案件处理过程中的种种疑 问再次展开讨论。 事件回顾 2021 年 7 39%,主要由话题#12 岁女孩遭强奸未立案民警被控告渎 职#带动传播,该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第 11 位,阅读量高达 6927.1 万次;其次是头条号占比分别 10.96%,主要由话题 #12 岁女孩遭强奸未立案 民警被控渎职#带动传播,该话题 登上今日头条热榜第 8 位。 情感倾向占比图 从情感倾向来看,以负面信息为主,占比 74.46%,主要为对民警渎职的不满和谴责;其次是中性信息,占比 从热门主题词图来看,“12 岁女孩”“未立案”“残疾 人”“渎职”“未成年”“民警”等是网民重点提及的词汇。 舆论观点: 一是质疑警方未立案行为涉嫌渎职滥权。大量网民对警 方最初未立案的决定表示强烈质疑和不满,认为面对如此严 重的犯罪事实,警方应当迅速立案侦查,而不是以“无犯罪 事实发生”为由不予立案,认为办案民警在处理此案时涉嫌 渎职、滥用职权,甚至可能存在受贿、徇私舞弊等行为。 二0 魔豆 | 7 页 | 221.42 KB | 11 月前3广西“亮证女”事件折射基层舆情应对之困
下, 其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未果后,于 7 月 31 日将视频上传网 络,播放量破 400 万次,“亮证施压”和“泄露隐私”引发公众 对“特权滥用”的强烈质疑。 7 月 31 晚,侯某某与两名民警及一名便服男子前往李某 某老家,以“涉嫌侵犯隐私”为由要求删除视频,并称 “否则 将拘留”,该行为被网民拍摄曝光,进一步激化舆论。 8 月 3 日,防城港市委市政府调查组通报。但通报未平 息 日):警方介入致 舆情迅速发酵。7 月 31 日晚上,“亮证女”和男子以及派出所 两名民警等找到李某某老家,要求其删除发布在网上的视频, 理由是视频已造成很大的舆情,侵犯了对方的隐私权。8 月 1 日晚,防城港市公安局宣布成立工作组调查,网民注意力 转向警方“上门要求删视频”的行为。李某某公布的通话录音 显示,民警曾称其发布视频“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舆论场 出现“权力护短”“压制监督”的批评声浪,事件从“特权滥用” 接以拘留威胁存在滥用职权嫌疑”。这种双重标准暴露出公众 对“公权机关隐私干预权” 的高度警惕。 三是警方上门要求删帖是否合法。有观点认为李某某曝 光自身遭遇属正当监督,未篡改视频或恶意泄露他人隐私, 民警以“违反治安法”施压无具体法律依据,涉嫌滥用职权; 与此观点相反的是,《环球时报》特约评论员、原总编辑胡 锡进认为“亮证女”的车牌号被公布,导致一系列信息骚扰, 警方上门调解是合理的,警察的出警和处理过程不存在不当0 魔豆 | 6 页 | 201.27 KB | 2 月前3企业家在江苏家中被带走
日,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 今年全省“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开展工作情况,并发布一批 典型案例,其中一起“警察私带警械抓人索财”案件引发关 注。据悉,2023 年 5 月下旬起,外省某县公安局民警杨某某、 协警占某某为谋取私利,私带警服、手铐等警用装备到浙江、 江苏等地,以帮忙处理案件为由向企业家索财。6 月 11 日, 二人以配合公安机关调查案件为由,将企业家沈某从江苏吴 江家中带 网相关数据量达 1 万余条,其中,微博数据占据总数据量的 75.45%;网页、APP 等平台数据量较小,具体占比情况见下 图: 平台占比图 三、舆论观点 媒体观点 《南方都市报》:这名民警叫什么名字?是哪省哪县哪 个公安部门的?其所在单位对本案的反思整改情况又是如 何?典型案例的相关侦办情况有必要进行更详尽的信息公 开。 大象评论:这样的执法方式虽然是个案,但它对企业家、0 魔豆 | 4 页 | 154.46 KB | 10 月前3广西防城港“奔驰女司机亮证”舆情应对效能分析报告
案并查实“奔驰女”是否为公职人员身份,均未得到满意 结果,遂于 7 月 31 日将遭遇视频(人物未打码)通过个 人抖音账号“吃鸡平头哥”发布,引发网民关注。当日晚 间 22 时许,奔驰女及其父亲与地方派出所民警两位前往 李某某父母居所,以侵犯肖像隐私为由电话要求李某某 删除视频,威胁“拘留”。 8 月 1 日,视频播放量突破千万,派出所要求村支书 上门做李某某父亲思想工作。迫于压力,李某某删除原视 李某某拨打防城港 12345 热线投诉,得到“是个人素质问 题,处理不了”答复。 7 月 31 日 李某某制作无马赛克视频发布网上,引关注 7 月 31 日 晚 22 时 防城港市江山边境派出所民警与“奔驰父女”来到李某某 父母家中,电话要求李某某删除“隐私侵权”视频,并向 女方道歉,威胁“拘留”。第5页/共26页 日期 事件 8 月 1 日 李某某视频网上播放量超千万,派出所要求村支书上门做 媒体采访律师,就涉嫌公权力滥用等作出解读。 南京江宁分局官方新浪微博“江宁公安在线”的运营者“江 宁婆婆”(粉丝 554 万,系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网安大 队副大队长)透露,“奔驰女”非公安领导与民警,“当地 反应离谱”,引舆论关注。 13 时,李某某社交平台发文“目前安好没人再找麻烦”。 14 时许 ,广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微信公众号辟 谣“奔驰女”非公安部门领导,但未说明女子身份。央视10 魔豆 | 26 页 | 2.25 MB | 1 月前3老人药店晕倒无人扶应理性对待
老人倒地约 9 分钟后,才有民警进入药店,为老人提供帮扶。 视频发布者称,目前老人已离世。 另据“极目新闻”,11 月 5 日,当事老人的一位家属还没有来得及向药店追责,且“该人家负的人家就负,不该人 家负的,硬让人家负也不行。”事发地周边商户表示,目前 药店在正常营业,当事店家则表示,事发后,店内人员也不 知道该怎么办,第一时间就打了 120,后来急救人员和民警 都到了现场。 数据分析:0 魔豆 | 7 页 | 193.05 KB | 11 月前3从特朗普把“国防部”改为“战争部”说起
动多是作秀并积累其自身政治遗产,并非反映其是真正的和平使 者。 本质上,特朗普政府经常展现出对武力的全面偏爱。近期, 他已经调派国民警卫队负责华盛顿特区的治安整治,并威胁称, 若民主党籍市长继续发布“错误的”犯罪数据,联邦政府将全面介 入华盛顿的治理。 更令人担忧的是,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签署授权命令,允许国 民警卫队士兵在必要情况下携带武器。这意味着原本保护国民的 武装力量,可能被用来对付美国人民。 在国际上,特100 魔豆 | 5 页 | 171.11 KB | 1 月前3起点锐评|网络舆情的每一次反转都是对社会信任的最大消解
在网络上发酵,引发社会持续关注,网民们更是对女游客 王某颜的遭遇报以最大同情,动指转发间,迅速形成对店 家的口诛笔伐,情绪宣泄下,西安的旅游环境也成为“网 暴”对象。 然而,当“被殴打致昏迷”“民警未做笔录、勾连商 家”“孩子挨饿无人照顾”等信息被证实仅是女游客王某 颜借网络舆情施压,自编自导的一场“维权闹剧”时,“踏 空”的真相,让公众的信任瞬间坍塌。 社交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发声器、传声筒。然而,0 魔豆 | 3 页 | 156.13 KB | 2 月前3“校园霸凌者,活该挨揍!”网民立场这次出奇的一致!
认为霸凌他人的学生应当受到惩罚。传播情况 数据显示,23 日,相关信息在网络上开始传播。24 日, 当地相关部门已成立调查组、官方发布通报等官方回应信息 助推舆情进一步发酵,#警方通报派出所人员殴打小学生## 派出所民警殴打小学生已成立调查组##殴打小学生派出所 人员被撤职#等微博话题均登上微博热搜榜。24 日 14 时至 18 时是舆情讨论高峰期,随后舆情有所下降。25 日,相关 舆情仍有一定的讨论量。趋势图10 魔豆 | 6 页 | 240.91 KB | 10 月前3
共 14 条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