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州乡干缺岗与民警夜访舆情应对效能分析报告
1.26 MB
14 页
1 下载
5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概览 | ||
第1页/共14页
湖南乡干缺岗与民警夜访舆情应对效能分析
一、核心摘要
1.自媒体曝光便民服务中心上演“空城计”
2.官方回应、处罚随意敷衍,招致舆论不满
3.唤醒公众对乡镇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集体记忆
4.警力介入政务舆情引次生灾害
5.“白天缺岗,晚上夜访”反差工作方式引群嘲
6.《情况通报》细节遗憾,回避式调查未能服众
7.让制度起约束,让管理受监督,让服务落到实
8.公安既要能维安,也要会公关
9.老生常谈:掌握好舆情应对处置的“时度效”第2页/共14页
二、事件概述
8 月 18 日,湖南永州自媒体“永州号外”在新浪微
博平台发布视频,反映湖南永州宁远县棉花坪瑶族乡人
民政府所在办公楼一楼“便民服务中心”存在上班时间大
量人员缺岗问题。作者嘲讽无人在岗的“便民服务中心”
与两旁的“爱岗 敬业 奉献”“为民 务实 清廉”标语形
成鲜明比照。当晚,南昌晚报发布时长 31 秒原创采访视
频,当地乡政府办公室承认“人员迟到缺岗,将会进行通
报”。舆论认为,如此规模缺岗、迟到现象,暴露部分基
层政府单位“冗懒废”弊病,与体制外打工上班族的“牛
马”形象形成强烈反差,“浪费纳税人的钱”。
8 月 21 日,“永州号外”向媒体反映,4 名民警于 8
月 20 日晚前往其老家“谈话”,致两名老人受惊,在民警
离开后欲喝农药自杀。“民警夜访”二次推升事件热度并
达高峰。继“广西奔驰亮证姐”事件后,再次引发舆论对
政法力量干扰公民正常履行监督权利的不满。第3页/共14页
判定事件周期为 8 天(8 月 18 日至 26 日),8 天内,
事件信息合计 28571 条,包含各级媒体报道与评议文章
2492 篇。
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上,湖南永州曾发生“上千名公
职人员卷入 15 亿非法集资案”
“ 官员踩红地毯植树”
“ 唐
慧诉湖南永州劳教委案”等多起重大负面敏感舆情,显示
当地思想政治建设、干部纪律作风整顿工作仍有可为空
间。
三、时间脉络
日期
事件
8 月 18 日
8 时 45 分
自媒体“永州号外”在湖南永州宁远县棉花坪瑶族乡人民
政府一楼“便民服务中心”拍摄视频,记录中心服务人员
大量缺岗、迟到问题。并上传至微博平台。
8 月 18 日
21 时许
江西南昌晚报多平台发布原创采访视频,当地乡政府办公
室回应承认确认人员迟到缺岗,将进行通报并处罚 200
元。
8 月 19 日 微博话题“#永州身边事#”出现大量事件热帖,网民自发
议论。
8 月 20 日 河南之声、大象评论等媒体微博账号设置#男子吐槽乡政
府上班时间空无一人#等话题
大象评论发表首篇网评文章“中听评论:半数休假、全员第4页/共14页
日期
事件
迟到,乡政府服务‘掉线’谁之过?”
8 月 21 日
18 时许
南国早报采访当事人“永州号外”,发布当事人提供的“人
员缺岗事件曝光后民警夜晚上门,吓得家里老人想喝农药
自杀”的视频。第一财经等媒体跟进转发。
8 月 22 日 11 时许,新京报发布微评“看见负面就上门暴露肆无忌惮
权力观”,大象新闻、第一财经等媒体跟进。
13 时许,宁远县联合调查组在微信公众号“宁远发布”发
布《情况通报》。
13 时许,极目新闻致电宁远县棉花坪瑶族乡政府,得到
“不接受媒体的任何询问和采访”答复。致电宁远县委作
风办,得到“上班时间确实为上午 8 点”“ 一切情况以官
方通报为准”答复。
新黄河设置微博话题#曝光缺岗当事人希望公开执法视频
#,获舆论响应。
(四)官方回应效果评估
回顾事件,官方于事发(基于自媒体“永州号外”视
频拍摄时间 8 月 18 日 08 时 45 分)13 小时(媒体采访)、
82 小时(媒体采访)、101 小时(媒体采访)、101 小时(官
方通报)4 次对外发声。第5页/共14页
南昌晚报视频截图
(13 小时)第一次发声系南昌晚报致电棉花坪瑶族
乡人民政府办公室,得到“确实有工作人员迟到缺岗,将
会进行通报并扣罚 200 元”答复。这一阶段舆论对官方答
复的不满主要集中在“扣罚 200 元”上,希望当地政府从
严、从速处罚。
南昌晚报已删除视频缓存截图
(82 小时)第二次发声系 8 月 20 日民警深夜上门施第6页/共14页
压当事人父母,要求当事人删除警方内部信息后次日,南
国早报采访当事人并发布由当事人提供的录像视频,视
频标题为“男子发视频称乡政府上班时间大量人员缺岗,
曝光后民警夜晚上门,吓得家里老人想喝农药自杀” (原
视频已删除)。媒体致电宁远县公安局,得到“不方便透
露此事,可以跟负责政工的人员联系”答复。这一阶段,
舆论对官方回复的不满集中在官方闪避、推诿的答复态
度,加剧“心虚有鬼”判断。
极目新闻官网报道截图
(101 小时)第三次发声系极目新闻先后致电宁远县
棉花坪瑶族乡政府、宁远县公安局以及宁远县委作风办,
分别得到“不接受媒体的任何询问和采访”“ 暂未获得回
应”“ 当地对政府部门规定的上班时间确实为上午 8 点,
对于居民反映的棉花坪瑶族乡政府工作人员不按时上班
的事情目前正在详细调查中,一切情况以官方通报为准”
答复。这一阶段,舆论对官方回复的不满情绪主要集中在第7页/共14页
本不复杂的调查处置结果的长期延宕,消耗公众耐心,损
耗政府公信。
《情况通报》
(101 小时)第四次发声系宁远县联合调查组通过
“宁远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情况通报》。通报首先亮
明宁远县委、县政府重视态度,承认确有“部分干部迟到、
缺岗情况”。其次,联合调查组成立直接原因是“男子曝
光民警夜晚上门吓得家里老人想喝农药自杀”的信息引
发网络关注。经调查,民警上门原因为当事人“永州号外”
在微信朋友圈转发“宁远县公安局的内部信息”,遂由民
警上门沟通解释。整个上门走访沟通解释时长为 28 分钟,
民警“全程佩戴使用执法记录仪,没有语言恐吓,未发生第8页/共14页
过激言语,双方交流平和。”
这一阶段,舆论对官方《情况通报》的不满情绪集中
在:一是面对 30 多人缺岗、迟到的现实,通报仅用“部
分干部”表述,且“依规依纪处理”无具体处罚细节,不
免有包庇纵容嫌疑,难以服众。二是民警上门走访“没有
语言恐吓,未发生过激言语,双方交流平和”的表述与当
事人初始对外“老人被吓差点喝农药”的表述存在巨大差
异,舆论质疑官方“选择性回应”,拉低通报说服力与可
信度。
四、传播热度
观察事件走势,自 8 月 18 日起进入萌芽期,于 8 月
18 日晚间时经媒体报道后迅速进入发酵期,8 月 21 日晚
间媒体曝民警夜访至 8 月 22 日 13 时许官方发布《情况
通报》数个小时内,事件达到传播高潮。8 月 23 日起,
事件进入回落期,舆论场主要围绕事件本身的启示反思
进行讨论。
今日头条与微博是事件发酵传播的主导平台。
观察主流媒体监督报道情况,以河南大象新闻(76
篇)、湖北极目新闻(70 篇)、湖北九派新闻(59 篇)、光
明网(56 篇)、上海观察者网(55 篇)、山东新黄河(46
篇)六家媒体为代表,成为引导舆论走向与制造传播声量第9页/共14页
的主导力量。
周期内,26 个事件话题登上各大社交平台全国热榜,
包含热榜排名 20 以内话题 24 个。其中,知乎热榜话题
“网传居民反映乡政府人员缺岗后遭民警上门谈话,官
方通报‘没有语言恐吓’,怎样从法律角度解读?”一度
占据首位。
图表 1 事件全周期信息走势参考图
图表 2 各级媒体发稿数量第10页/共14页
图表 3 关键热词词云参考图
图表 4 热搜话题统计表
五、舆论观点
(一)对乡政府缺岗迟到现象予以集中批判(约 30%)。第11页/共14页
舆论普遍批评棉花坪瑶族乡政府工作人员迟到、缺
岗的行为,认为这反映了基层作风涣散和制度执行不力。
网民:“我上次回去办身份证,派出所九点开门”。
网民:“永州人默默地投了抖+”。
网民:“找他们有事他们 8 点 45 就没上班了,找人麻
烦了 9 点还在加班”。
网民:“好家伙,一块休年假,把请假时间发出来看
看,不会是后补的吧”。
网民:“不怪政府工作人员上班晚,只怪我们老百姓
去的太早。耽误人家休息了。”
(二)对民警夜间上门行为提出质疑(约 40%)。
舆论认为,执法应遵循“最小损害原则”,夜间走访
易造成心理压力,且电话即可解决之事无需兴师动众。
第一财经:
“莫把‘有事找警察’变成‘有事上警察’”。
新京报:“看见负面就上门暴露肆无忌惮权力观”。
网民:“哎呀,幸亏当事人当晚不在家。如果在家肯
定带走不一定要关多久。”
网民:“这四个民警必须开除,背后指使的人也要开
除,并要好好查一查”。
网民:“民警上门平和交流的目的是什么?”
(三)对官方《情况通报》提出异议,支持公开民警第12页/共14页
上门视频诉求(约 15%)。
面对当事人及公众公开执法记录仪视频的诉求,官
方未有回应,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程序公正性的怀疑。
网民:“建议公开全程执法视频,以还民警清白!”
网民:“这个乡镇的主要负责人和派出所的所长和指
导员都应该被罢免”。
网民:“首先警察就不该上门,关他们啥事,其次上
门就是一种施压方式”。
网民:“一口气来了 4 个人?就为了核查一条转发信
息外传情况?差不多得了”。
(四)指责政府机构臃肿,人员冗余(约 10%)。
网民:“一个机关半数人员可以休假,说明机关人员
超编到何种程度!”
网民:“一个政府部门竟然有一半休假,证明这个政
府部门用不了那么多人,可以裁人了”。
网民:“27 人的岗位只要 5 个人就能干完”。
(五)关联广西“奔驰亮证姐”事件等(约 5%)。
网民:“从防城港和湖南永州两件事来看,依法行政
的道路还有点远”。
网民:“这不就是亮证女事件的翻版吗?谁给了民警
夜晚上门的权力?”第13页/共14页
六、启示建议
(一)让制度起约束,让管理受监督,让服务落到实,
筑牢作风建设的思想根基
上班规定与实际执行不一致背后反映地制度约束失
效是湖南永州乡干部缺岗事件的首要矛盾;政府领导对
缺岗迟到问题视而不见,签到表成为“形式表”,群众监
督变被动走访等折射出的政府内部监管与外观监督缺失
是事件的主要问题;公共服务沦为“墙上标识”,为民服
务初心使命成为“嘴上空谈”,服务虚化暴露的是深层次、
系统性地思想与理念丢失。
为此,各地应引以为鉴,一是强化制度刚性约束,消
除制度模糊地带和弹性空间;二是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将
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传统监督与科技监督有机结合;三
是强化干部的思想教育和作风建设,建立科学的考核评
价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
根本标准。
(二)公安既要能维安,也要会公关
日常警务工作中,既要坚持民意导向、警情导向和问
题导向,也要不断建立健全走访电联与网上互动常态化
机制,通过线上线下亲民互动行为,打好涉警舆情提前量,
不断赢得公众的理解支持与拥护信任。同时,要敢于坚持第14页/共14页
实事求是、透明公开以及依法依规履职尽职,尊重事实本
身,尊重公民的知情权与监督权。通过上述举动,让民警
成为人民公安公共关系的建设者、传播者和共享者。
(三)掌控好舆情应对处置的“时度效”
官方《情况通报》时隔 101 小时后发布,此为“失
时”;民警深夜组团上门致老人受惊吓,政府工作人员媒
体回应闪避、不当,此为“失度”;“仅扣发 200 元”,未
公布民警走访记录视频,选择性回避民警上门合规性以
及缺岗迟到人员处罚具体情况,此为“失效”。
针对上述不足,建议一是注重舆情应对时机、时势、
时效。通过媒体平台合作、取得当事人理解等方式,力争
在事件达到高潮前,赢得舆论主动权;二是把控舆情烈度、
维度、有害度。从政治、社会、经济、民生、教育以及文
化价值观等角度,做好舆情事件分析研判,强化对境外势
力、网络水军、虚假谣言甄判能力,保持全过程理性、科
学性。三是做好引导、平息、修复之能效。在舆情应对过
程中,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转变工作作风
牢记惨痛教训,正确看待舆情事件的积极作用,转为危机,
不断提升对互联网传播规律的把握与治理能力水平。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14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