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档 湖南永州乡干缺岗与民警夜访舆情应对效能分析报告 推荐

1.26 MB 14 页 1 下载 5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格式 评分
中文(简体)
.pdf
3
概览
第1页/共14页 湖南乡干缺岗与民警夜访舆情应对效能分析 一、核心摘要 1.自媒体曝光便民服务中心上演“空城计” 2.官方回应、处罚随意敷衍,招致舆论不满 3.唤醒公众对乡镇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集体记忆 4.警力介入政务舆情引次生灾害 5.“白天缺岗,晚上夜访”反差工作方式引群嘲 6.《情况通报》细节遗憾,回避式调查未能服众 7.让制度起约束,让管理受监督,让服务落到实 8.公安既要能维安,也要会公关 9.老生常谈:掌握好舆情应对处置的“时度效”第2页/共14页 二、事件概述 8 月 18 日,湖南永州自媒体“永州号外”在新浪微 博平台发布视频,反映湖南永州宁远县棉花坪瑶族乡人 民政府所在办公楼一楼“便民服务中心”存在上班时间大 量人员缺岗问题。作者嘲讽无人在岗的“便民服务中心” 与两旁的“爱岗 敬业 奉献”“为民 务实 清廉”标语形 成鲜明比照。当晚,南昌晚报发布时长 31 秒原创采访视 频,当地乡政府办公室承认“人员迟到缺岗,将会进行通 报”。舆论认为,如此规模缺岗、迟到现象,暴露部分基 层政府单位“冗懒废”弊病,与体制外打工上班族的“牛 马”形象形成强烈反差,“浪费纳税人的钱”。 8 月 21 日,“永州号外”向媒体反映,4 名民警于 8 月 20 日晚前往其老家“谈话”,致两名老人受惊,在民警 离开后欲喝农药自杀。“民警夜访”二次推升事件热度并 达高峰。继“广西奔驰亮证姐”事件后,再次引发舆论对 政法力量干扰公民正常履行监督权利的不满。第3页/共14页 判定事件周期为 8 天(8 月 18 日至 26 日),8 天内, 事件信息合计 28571 条,包含各级媒体报道与评议文章 2492 篇。 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上,湖南永州曾发生“上千名公 职人员卷入 15 亿非法集资案” “ 官员踩红地毯植树” “ 唐 慧诉湖南永州劳教委案”等多起重大负面敏感舆情,显示 当地思想政治建设、干部纪律作风整顿工作仍有可为空 间。 三、时间脉络 日期 事件 8 月 18 日 8 时 45 分 自媒体“永州号外”在湖南永州宁远县棉花坪瑶族乡人民 政府一楼“便民服务中心”拍摄视频,记录中心服务人员 大量缺岗、迟到问题。并上传至微博平台。 8 月 18 日 21 时许 江西南昌晚报多平台发布原创采访视频,当地乡政府办公 室回应承认确认人员迟到缺岗,将进行通报并处罚 200 元。 8 月 19 日 微博话题“#永州身边事#”出现大量事件热帖,网民自发 议论。 8 月 20 日 河南之声、大象评论等媒体微博账号设置#男子吐槽乡政 府上班时间空无一人#等话题 大象评论发表首篇网评文章“中听评论:半数休假、全员第4页/共14页 日期 事件 迟到,乡政府服务‘掉线’谁之过?” 8 月 21 日 18 时许 南国早报采访当事人“永州号外”,发布当事人提供的“人 员缺岗事件曝光后民警夜晚上门,吓得家里老人想喝农药 自杀”的视频。第一财经等媒体跟进转发。 8 月 22 日 11 时许,新京报发布微评“看见负面就上门暴露肆无忌惮 权力观”,大象新闻、第一财经等媒体跟进。 13 时许,宁远县联合调查组在微信公众号“宁远发布”发 布《情况通报》。 13 时许,极目新闻致电宁远县棉花坪瑶族乡政府,得到 “不接受媒体的任何询问和采访”答复。致电宁远县委作 风办,得到“上班时间确实为上午 8 点”“ 一切情况以官 方通报为准”答复。 新黄河设置微博话题#曝光缺岗当事人希望公开执法视频 #,获舆论响应。 (四)官方回应效果评估 回顾事件,官方于事发(基于自媒体“永州号外”视 频拍摄时间 8 月 18 日 08 时 45 分)13 小时(媒体采访)、 82 小时(媒体采访)、101 小时(媒体采访)、101 小时(官 方通报)4 次对外发声。第5页/共14页 南昌晚报视频截图 (13 小时)第一次发声系南昌晚报致电棉花坪瑶族 乡人民政府办公室,得到“确实有工作人员迟到缺岗,将 会进行通报并扣罚 200 元”答复。这一阶段舆论对官方答 复的不满主要集中在“扣罚 200 元”上,希望当地政府从 严、从速处罚。 南昌晚报已删除视频缓存截图 (82 小时)第二次发声系 8 月 20 日民警深夜上门施第6页/共14页 压当事人父母,要求当事人删除警方内部信息后次日,南 国早报采访当事人并发布由当事人提供的录像视频,视 频标题为“男子发视频称乡政府上班时间大量人员缺岗, 曝光后民警夜晚上门,吓得家里老人想喝农药自杀” (原 视频已删除)。媒体致电宁远县公安局,得到“不方便透 露此事,可以跟负责政工的人员联系”答复。这一阶段, 舆论对官方回复的不满集中在官方闪避、推诿的答复态 度,加剧“心虚有鬼”判断。 极目新闻官网报道截图 (101 小时)第三次发声系极目新闻先后致电宁远县 棉花坪瑶族乡政府、宁远县公安局以及宁远县委作风办, 分别得到“不接受媒体的任何询问和采访”“ 暂未获得回 应”“ 当地对政府部门规定的上班时间确实为上午 8 点, 对于居民反映的棉花坪瑶族乡政府工作人员不按时上班 的事情目前正在详细调查中,一切情况以官方通报为准” 答复。这一阶段,舆论对官方回复的不满情绪主要集中在第7页/共14页 本不复杂的调查处置结果的长期延宕,消耗公众耐心,损 耗政府公信。 《情况通报》 (101 小时)第四次发声系宁远县联合调查组通过 “宁远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情况通报》。通报首先亮 明宁远县委、县政府重视态度,承认确有“部分干部迟到、 缺岗情况”。其次,联合调查组成立直接原因是“男子曝 光民警夜晚上门吓得家里老人想喝农药自杀”的信息引 发网络关注。经调查,民警上门原因为当事人“永州号外” 在微信朋友圈转发“宁远县公安局的内部信息”,遂由民 警上门沟通解释。整个上门走访沟通解释时长为 28 分钟, 民警“全程佩戴使用执法记录仪,没有语言恐吓,未发生第8页/共14页 过激言语,双方交流平和。” 这一阶段,舆论对官方《情况通报》的不满情绪集中 在:一是面对 30 多人缺岗、迟到的现实,通报仅用“部 分干部”表述,且“依规依纪处理”无具体处罚细节,不 免有包庇纵容嫌疑,难以服众。二是民警上门走访“没有 语言恐吓,未发生过激言语,双方交流平和”的表述与当 事人初始对外“老人被吓差点喝农药”的表述存在巨大差 异,舆论质疑官方“选择性回应”,拉低通报说服力与可 信度。 四、传播热度 观察事件走势,自 8 月 18 日起进入萌芽期,于 8 月 18 日晚间时经媒体报道后迅速进入发酵期,8 月 21 日晚 间媒体曝民警夜访至 8 月 22 日 13 时许官方发布《情况 通报》数个小时内,事件达到传播高潮。8 月 23 日起, 事件进入回落期,舆论场主要围绕事件本身的启示反思 进行讨论。 今日头条与微博是事件发酵传播的主导平台。 观察主流媒体监督报道情况,以河南大象新闻(76 篇)、湖北极目新闻(70 篇)、湖北九派新闻(59 篇)、光 明网(56 篇)、上海观察者网(55 篇)、山东新黄河(46 篇)六家媒体为代表,成为引导舆论走向与制造传播声量第9页/共14页 的主导力量。 周期内,26 个事件话题登上各大社交平台全国热榜, 包含热榜排名 20 以内话题 24 个。其中,知乎热榜话题 “网传居民反映乡政府人员缺岗后遭民警上门谈话,官 方通报‘没有语言恐吓’,怎样从法律角度解读?”一度 占据首位。 图表 1 事件全周期信息走势参考图 图表 2 各级媒体发稿数量第10页/共14页 图表 3 关键热词词云参考图 图表 4 热搜话题统计表 五、舆论观点 (一)对乡政府缺岗迟到现象予以集中批判(约 30%)。第11页/共14页 舆论普遍批评棉花坪瑶族乡政府工作人员迟到、缺 岗的行为,认为这反映了基层作风涣散和制度执行不力。 网民:“我上次回去办身份证,派出所九点开门”。 网民:“永州人默默地投了抖+”。 网民:“找他们有事他们 8 点 45 就没上班了,找人麻 烦了 9 点还在加班”。 网民:“好家伙,一块休年假,把请假时间发出来看 看,不会是后补的吧”。 网民:“不怪政府工作人员上班晚,只怪我们老百姓 去的太早。耽误人家休息了。” (二)对民警夜间上门行为提出质疑(约 40%)。 舆论认为,执法应遵循“最小损害原则”,夜间走访 易造成心理压力,且电话即可解决之事无需兴师动众。 第一财经: “莫把‘有事找警察’变成‘有事上警察’”。 新京报:“看见负面就上门暴露肆无忌惮权力观”。 网民:“哎呀,幸亏当事人当晚不在家。如果在家肯 定带走不一定要关多久。” 网民:“这四个民警必须开除,背后指使的人也要开 除,并要好好查一查”。 网民:“民警上门平和交流的目的是什么?” (三)对官方《情况通报》提出异议,支持公开民警第12页/共14页 上门视频诉求(约 15%)。 面对当事人及公众公开执法记录仪视频的诉求,官 方未有回应,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程序公正性的怀疑。 网民:“建议公开全程执法视频,以还民警清白!” 网民:“这个乡镇的主要负责人和派出所的所长和指 导员都应该被罢免”。 网民:“首先警察就不该上门,关他们啥事,其次上 门就是一种施压方式”。 网民:“一口气来了 4 个人?就为了核查一条转发信 息外传情况?差不多得了”。 (四)指责政府机构臃肿,人员冗余(约 10%)。 网民:“一个机关半数人员可以休假,说明机关人员 超编到何种程度!” 网民:“一个政府部门竟然有一半休假,证明这个政 府部门用不了那么多人,可以裁人了”。 网民:“27 人的岗位只要 5 个人就能干完”。 (五)关联广西“奔驰亮证姐”事件等(约 5%)。 网民:“从防城港和湖南永州两件事来看,依法行政 的道路还有点远”。 网民:“这不就是亮证女事件的翻版吗?谁给了民警 夜晚上门的权力?”第13页/共14页 六、启示建议 (一)让制度起约束,让管理受监督,让服务落到实, 筑牢作风建设的思想根基 上班规定与实际执行不一致背后反映地制度约束失 效是湖南永州乡干部缺岗事件的首要矛盾;政府领导对 缺岗迟到问题视而不见,签到表成为“形式表”,群众监 督变被动走访等折射出的政府内部监管与外观监督缺失 是事件的主要问题;公共服务沦为“墙上标识”,为民服 务初心使命成为“嘴上空谈”,服务虚化暴露的是深层次、 系统性地思想与理念丢失。 为此,各地应引以为鉴,一是强化制度刚性约束,消 除制度模糊地带和弹性空间;二是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将 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传统监督与科技监督有机结合;三 是强化干部的思想教育和作风建设,建立科学的考核评 价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 根本标准。 (二)公安既要能维安,也要会公关 日常警务工作中,既要坚持民意导向、警情导向和问 题导向,也要不断建立健全走访电联与网上互动常态化 机制,通过线上线下亲民互动行为,打好涉警舆情提前量, 不断赢得公众的理解支持与拥护信任。同时,要敢于坚持第14页/共14页 实事求是、透明公开以及依法依规履职尽职,尊重事实本 身,尊重公民的知情权与监督权。通过上述举动,让民警 成为人民公安公共关系的建设者、传播者和共享者。 (三)掌控好舆情应对处置的“时度效” 官方《情况通报》时隔 101 小时后发布,此为“失 时”;民警深夜组团上门致老人受惊吓,政府工作人员媒 体回应闪避、不当,此为“失度”;“仅扣发 200 元”,未 公布民警走访记录视频,选择性回避民警上门合规性以 及缺岗迟到人员处罚具体情况,此为“失效”。 针对上述不足,建议一是注重舆情应对时机、时势、 时效。通过媒体平台合作、取得当事人理解等方式,力争 在事件达到高潮前,赢得舆论主动权;二是把控舆情烈度、 维度、有害度。从政治、社会、经济、民生、教育以及文 化价值观等角度,做好舆情事件分析研判,强化对境外势 力、网络水军、虚假谣言甄判能力,保持全过程理性、科 学性。三是做好引导、平息、修复之能效。在舆情应对过 程中,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转变工作作风 牢记惨痛教训,正确看待舆情事件的积极作用,转为危机, 不断提升对互联网传播规律的把握与治理能力水平。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14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请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