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自愿” 不是商家的挡箭牌
未成年人“自愿” 不是商家的挡箭牌 (文稿内容转自北京青年报) 据《法治日报》报道,15 岁女孩偷偷去刺青馆文身,女 孩母亲一怒之下将刺青馆及其负责人告上法庭。刺青馆负责 人以女孩自己同意文身为由进行辩解。前不久,四川省南充 市顺庆区人民法院就办理了这样一起案件,法院坚持最有利 于未成年人原则,通过法庭调解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刺青馆 经营者向女孩支付清洗文身费用及精神抚慰金 6000 元。 身份拿捏不准、存疑时就得较较真,仔细核验一下消费者的 身份证件,如果确认了消费者的未成年人身份就应将其拒之 门外。这么做既落实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也可有效规避 违法侵权风险。 未成年人“自愿”不是商家涉未文身的挡箭牌。文 身不属于纯获利的民事法律行为,不能以未成年人“自愿” 为生效要件。揆诸既往案例,文身纠纷中的未成年人多为限 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而文身的负面影响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控0 魔豆 | 3 页 | 114.37 KB | 4 月前3用转基因豆油是不是餐饮行业潜规则
用转基因豆油是不是餐饮行业潜规则?——从 西贝道歉信看食品安全监管的紧迫性 一份道歉信背后,藏着餐饮行业难以启蒙的“油”戏规则。 西贝的转基因大豆油风波,揭开了高价菜品与廉价用油之间的巨 大反差。 2025 年 9 月 15 日,西贝莜面村发布致歉信,承诺将全国门 店所有使用大豆油的菜品调整为非转基因大豆油。只要不是猪头 或狗头的网民们,自然都会联想到:难道他们以前用的都是转基 因 因油?这种被欺骗,或者被蒙在鼓里的感觉,很令人不爽!呜呼 哀哉!连这个著名餐饮企业都这样干,是不是所有的餐饮店面都这样干?这场由罗永浩吐槽引发的舆论风暴,不仅撕开了连锁餐 饮“预制菜争议”的遮羞布,更将餐饮行业长期存在的转基因油 使用问题推上风口浪尖。 当西贝从“开放后厨探访”到紧急叫停参观的戏剧性反转, 当“员工餐专用转基因油”的辩解沦为舆论笑柄,一个残酷的现 实浮出水面:转基因豆油的滥用,或许早已成为餐饮行业心照不0 魔豆 | 7 页 | 226.29 KB | 1 月前3舆情应对,有些通报为何不灵?
文章转载于微信公众号“天府新视界” 编者荐语: 近段时间,一些官方通报应对舆情的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在沸沸扬扬的舆情之中,一纸通报不过是刚打消了一个疑虑, 又生出千万种新疑虑、新传言。舆情应对,通报不是万能药!对各公职机关乃至广大企业而言,这应该成为共识。 以下文章来源于天府新视界 ,作者岷江轩连日来,山东临沂市兰山区一餐馆老板因发布“蛤蟆汤”等菜品视频,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开出 45 万元罚单的 时间,一些官方通报效果却并不明显。甚至,在沸沸扬扬的舆情之中,一纸通报,不过是扬汤止沸,刚打消了 一个疑虑,又生出了千万种新疑虑、新传言。即便舆情冷却,也不能代表公众对通报的绝对信任。 舆情应对,通报不是万能药!对各公职机关乃至广大企业而言,这都应该成为共识。 图据视觉中国 舆情一经发酵,小道消息常随之纷传,加剧社会大众的猜忌和不安。这种情况下,官方以通报的形式回应舆情, 确实能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 然而,若让通报成为一种僵化的标准动作、一种程序正义的“唯一武器”,那么,“平息舆情”目的性越强、“止住 舆情”的排序越高,通报越是容易缺少人性关怀和逻辑细节,反让观者反感。 有的通报避重就轻没痛点。某话题能成为舆情引发争议,不是偶然的,常常是因为事件涉及了广大网友的切身 利益和安全感,所以通报必须把舆论最关心的事情说清楚,而非相反。然而如今,有些通报却有意无意忽视群 众的痛感,或高高在上做所谓引导,或不痛不痒地回应一句0 魔豆 | 5 页 | 812.79 KB | 2 月前3小米车主超速致四死两伤事件:判决刻度当与生命重量匹配
网民观点主要聚焦于两方面。一是聚焦罪名定性的争议。 多数网民认为,王某在城市道路超速近一倍、强行越线超车 的行为,已超出一般交通违法的范畴。明知限速 70 却开到 133,明知对面有车还强行超车,这不是过失,是对生命的 漠视。法律界人士也展开激烈讨论,有人支持检方的交通肇 事罪指控,认为需严格依据“主观故意”要件判断;也有律 师指出,在限速路段严重超速并实施禁忌超车行为,应推定 其对危害结 困证明”,该 行为点燃了公众情绪,有观点认为“真贫困,也不能成为逃 避责任的挡箭牌”。司机“哭穷”不能换来从轻,死者家属仍在 ICU 门口徘徊,法律与道义的底线不容践踏。 赔偿是义务,不是交易,贫困不是免死金牌,否则将制 造“穷人轻判、富人重判”的荒诞倒挂。法律面前,生命价值 不应因被告人的银行卡余额而打折。有律师解读,交通肇事 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主要区别在于:主观故意 每一次超速、每一次越线,都是对公共安全的集体赌博。 当速度突破 133 公里,当黄实线被轻易抹除,法律必须给出 清晰而响亮的回答:这不是普通的“交通肇事”,而是对无辜 生命的蓄意挑衅,“贫困证明”更不是肇事者规避法律责任的“免死金牌”。我们期待法庭以专业、公正的判决告诉社 会:贫困不是护身符,超速逆行必付沉重代价;更期待制度 升级,让每一条马路不再成为修罗场。逝者安息,生者的哭 喊才不会被下一次引擎声淹没。0 魔豆 | 3 页 | 109.97 KB | 1 月前3舆评 白象“多半袋面”惹争议,一句商标引发的信任思考
说句得罪人的话,“多半”事件不是文字游戏翻车,而 是态度问题的真实暴露。 这年头,消费者早就不是那个只图便宜、不看细节的群 体了。一个“多半袋”,说白了就是你自己设置了个模糊标准,然后指望消费者按你心里的逻辑去理解。但消费者要的 不是字面意义上的“没有撒谎”,而是真诚、明确、不玩套 路的沟通。 白象过去靠“民族情怀”加持赢得过一波好感,但情怀 消费终究不是护身符。一次次公关踩雷后还打“合理解释” 理解释” 这张牌,这种操作,怎么看都像是在试探公众耐心的底线。 你一边踩着合规红线说“没毛病”,一边让消费者自行理解 “多半”,说到底,这不是产品沟通问题,而是品牌思维还 停在“消费者不吭声就等于接受”的旧日时区里。 说到底,“多半袋”事件不是法律问题,而是信任问题。 你可以钻合规的空子,但你钻不赢时代对透明度和诚意的要 求。互联网记性很好,今天的“巧词遮羞”,明天就可能变 成你的“失信标签”。0 魔豆 | 4 页 | 321.38 KB | 4 月前3中国科学报:考生究竟在信张雪峰什么
圭臬。新闻学、小语种、电子科大……专业或高校因他的一 句点评,录取成绩、报考人数暴跌或暴涨。他的成功源自一 个熟悉网红经济的意见领袖,对唯分数论、职业生涯规划缺 位、复杂招生规则等痛点的精准把握与解析。 张雪峰停播了,是不是我们只能去信“李雪峰”“王雪 峰”?不,其实有一个关键路径被忽视了——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即对一个人一生所要从事的职业的预期与规划。 信以张雪峰为代表的志愿填报机构,还是以学校为代表 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背后是两套逻辑。 险,大力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矛盾后置带来的结果是, 大学大类招生、转专业等补救措施频出,使得招生规则越来 越复杂。待解未解的矛盾最终把志愿的选择权,拱手让给了 “张雪峰”们。 难度大,是不是就不要做了?结合现实、寻找兴趣从来 就不是一个激进的过程,也不是单开一门职业生涯规划课就 能解决的。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些城市的示范中学,邀请家 长为中学生介绍自身的工作,科普工作者给中学生上航空、 建筑、美学课程。 但这样 弈会更多让位于理想,理想的权重会在选择中增加。 甚至会出现“高分低报”现象。而由理想驱动的“高分 低报”,从来都不是一个失策的选择。云南农业大学咖啡科 学与工程专业在 2024 年首次招生,首届考生的考分高出二 本线七八十分,甚至达到一本线。“00 后”考生对从事咖啡 职业的向往可见一斑。我们事实上更需要理想的锚、引路的 人,而不是 N 个“张雪峰”号召“给我无脑冲”。0 魔豆 | 3 页 | 114.64 KB | 4 月前3马上评丨比食堂绞肉机生蛆更让人担心的是什么
发抖音、 小红书和朋友圈。你们这样做了,对我们学校,包括对你们, 也不是……”讲到此处卡壳了。 为什么卡壳?因为这位讲话者自己对这套说辞和逻辑 都难以自圆其说,心虚而不知所言。 食堂绞肉机出现蛆虫被家长现场抓包,“捂”成了一个 下意识动作,但又因没捂住而手忙脚乱、狼狈不堪。事实一 再证明,出了卫生安全问题,不是想着反思、整改,而是想 着尽可能地“捂”,这样只会越捂越“臭”。 值得 值得一提的是,绞肉机内有蛆虫的问题,是家长在陪餐 时,进入食堂后厨发现的。这也再一次凸显了家长陪餐制的重要性。可以想见,如果不是家长主动进入后厨查看,如果 不是家长勇敢曝光,天知道学校食堂的卫生问题居然如此严 重。 没有人比家长对孩子的饮食健康更上心。教育部门一再 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建立家长陪餐制度,具体到各地各学校, 应该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落实,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搞走形 式那一套。毕竟,有家长陪餐,校园食品安全也多了很多双 整顿 来“去垢”。 去年 11 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 经费管理工作指引》,强调校园食品安全要落实学校主体责任,校长应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显然对姚北实验学校 来说,通报不是终点,必须彻查校园食品安全隐患,追究责 任到人。如此,方能以儆效尤,让校园管理者真正把孩子们 的饮食安全当做自己的事。 眼下天气逐渐炎热,对食堂的卫生安全问题,各地各校 都应该打起十二分精神,全面检视各个环节,查漏补缺、防0 魔豆 | 3 页 | 104.36 KB | 4 月前3Labubu何以成为全球通用“文化接口”——从“认同文化”到“文化认同”
——从东南亚到欧美,从社交平台到线下门店,引发通宵排队、溢价转 售、文化共鸣乃至身份误认的连锁反应。它未承载典型“中国元素”, 却以一种“无声出场”的方式完成了中国文化在全球语境中的嵌入与认 同。Labubu 现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出海”,却又提供了一个全 新的观察窗口:中国文化如何在无需翻译,更不用“自证”的状态下, 被当代全球年轻人自然使用、自发传播,引发情感共鸣,最终形成反向 认知的文化影响力路径。 的火不靠商品属性,而靠情绪可嵌入性。它既可以可爱, 也可以怪诞、疗愈,也可以叛逆,正好成为 Z 世代自我认同语法的“万 能变体”。 二是从“认同一个文化”到“用文化工具认同自己” Labubu 不是靠展示“中国元素”被认同,而是因为它足够“可用”, 用户先喜欢上了它,再发现它“来自中国”。这种“被用—被认出—被 认同”的文化路径,是新一代跨文化交流的基础结构。 三是从“文化共识”到“共情触发”Labubu 言、跨地域的“非 口头共同体”。 Labubu 并没有传达“中国文化”,却形成了中国文化在全球语境 中的自然留痕。这种文化认同的发生机制,不靠讲,不靠推,而靠被用、 被贴近、被投入日常——它不是国家讲出去的,是用户自己接进去的。 从平台机制到社交动员 Labubu 背后的传播结构逻辑 Labubu 的成功,离不开以 TikTok、小红书、Instagram 为代表的 社交平台所提供0 魔豆 | 8 页 | 864.83 KB | 4 月前3正规车位上的车辆被拖走!交警执法是“依规”还是“依令”?
治社会,执法行为应依据明确的法律法规,而不是一句模糊 的指示。 二是对于“长时间占用停车位”这一说法,网民们看法 不一。一些人觉得如果没有明确规定不能长时间停车,就不 应该以此为由拖车,否则停车多长时间算“长时间”缺乏标 准,容易引发争议。也有人认为尽管停车位没有明确提示不 能长时间停放,但有些规则是潜在的、默认的,在一些公共 停车位紧张的区域,大家应该自觉做到随停随走,而不是长时间占用。 三是有网 三是有网民指出,交警部门在拖车之前应该通知车主, 而不是直接拖走,这样的做法不符合程序。车主有权利知道 自己的车辆为什么被拖以及如何处理,直接拖车可能会给车 主带来麻烦和损失。此外,部分网民认为交警部门提供的值 班室电话无法接通,这反映出管理上存在漏洞,增加了事件 的复杂性和民众的疑惑,也影响了交警部门的公信力。 四是有网民认为,虽然停车位是正规的且免费,但车主 长时间将车停放在那里,影响了其他办事群众对车位的使用。 不管对拖车行为有多大的疑问,都应该先按照交警的要求去 处理,而不是一味地拒绝和要求将车拖回原位,这样的行为 显得有些任性和不理智。 研判分析 “意外之拖”引发的执法困惑 在这起事件中,车辆明明停在正规停车位上却被交警拖 走,且交警给出的回应是“领导让拖的”,这一回应引发了 公众对执法依据的质疑。执法行为应该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程序,而不是仅凭上级指示。这种不明确的执法行为容易让 公众感到困惑和不安,也损害了执法部门的公信力。0 魔豆 | 5 页 | 246.63 KB | 1 年前3陷入“半图门”的西贝如何自救?
这种“断章取义”的传播方式彻底激怒了罗永浩,他在直播间斥责贾国龙“双标”,称其“对其他顾客如初恋,对我却恶语相向”, 并扬言要“给西门子待遇”(暗指此前其与西门子的维权战)。看 样子,这两位不是在唱双簧为企业拉流量,而是真的要围绕预制 菜问题斗个天翻地覆。 一、信息不完整是企业危机公关的致命漏洞 这场因半图截取引发的舆情风暴,暴露了企业在信息碎片化 时代的脆弱性。西贝虽紧急澄清截图属实但强调“上下文被误解”, (罗消费的同款菜品) 供消费者验证。 然而,这些措施反而带来了更多问题。全国媒体到西贝门店 拍摄后,曝出员工操作不规范、厨师无证上岗等问题,进一步损 害了品牌形象。西贝不是国际闻名的在全球开连锁店的巨型企业,也不是像某些敢给员工开几万块钱月工资的企业,这个企业难道 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和正规化程度吗?即使管理再严格,不知 道自己的员工在实际操作中会如何做吗?敢如此开放自证清白, 是西贝高层自信过头需要付出的代价。 “中央厨房预加工”“复热即食”等关键词。预制菜的“身份” 将有统一说法,餐饮门店是否使用、如何使用预制菜,也将首次 纳入信息披露范畴。 这场风波终将平息,但它留给行业的启示将长久回荡:在消 费者主权时代,透明化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0 魔豆 | 4 页 | 192.94 KB | 1 月前3
共 175 条
- 1
- 2
- 3
- 4
- 5
- 6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