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评 白象“多半袋面”惹争议,一句商标引发的信任思考
321.38 KB
4 页
1 下载
56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概览 | ||
舆评|白象“多半袋面”惹争议,一句商标
引发的信任思考
近日,白象“多半袋面”“多半桶面”系列产品引发广
泛争议。多位网友发现,包装上醒目的“多半”二字,竟为
白象食品注册的商标,而非直观理解的“分量多半”。
从消费者反馈的图片来看,产品包装上“多半袋面”“多
半桶面”旁,“大分量,倍满足”的标语十分显眼,而“多
半”右上角的“®”注册商标标识却并不起眼。白象食品官
方客服人员回应称,“‘多半’确实是商标,产品具体克重
以包装上显示的为准”。但这一解释难以平息消费者的质疑,
许多人认为这是在“玩文字游戏”,误导消费者。图源:新京报
6 月 4 日晚间,白象食品发布声明回应称,目前在售的
“多半”产品是基于原 70 克面饼基础上推出的 110-120 克
面饼大份量产品,面饼重量增幅约 57%-71%。由于产品命名
可能给消费者造成了误解,深表歉意,并将进一步优化沟通
方式,以避免类似误解。
在市场上,白象“多半袋面”系列产品的面饼重量虽有
所增加,但远未达到消费者对“多半”的通常理解。以普通
装白象红烧牛肉面为例,面饼 85 克;而“多半袋面”的面饼为 110 克,仅多了 25 克,并非“多半”。其他产品情况
类似,“多半袋/桶面”在净含量上仅多了 1/5 到 1/4,与“多
半”的字面意思相差甚远。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规定,带有欺骗性、易使公
众误认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白象将“多半”作为商标,
若产品实际分量未达消费者对“多半”的理解,显然违反这
一原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也要求,
标签内容应真实客观,不得误导消费者。白象此举与该通则
精神相悖。
对于此事,许多网友表示,白象此前凭借“国货之光”
的形象赢得消费者信任,如今却因“多半”商标事件,让人
大失所望。网友纷纷指责白象“玩文字游戏”“把消费者当
傻子”,甚至有消费者表示,今后将不再购买白象产品。
图源网络
说句得罪人的话,“多半”事件不是文字游戏翻车,而
是态度问题的真实暴露。
这年头,消费者早就不是那个只图便宜、不看细节的群
体了。一个“多半袋”,说白了就是你自己设置了个模糊标准,然后指望消费者按你心里的逻辑去理解。但消费者要的
不是字面意义上的“没有撒谎”,而是真诚、明确、不玩套
路的沟通。
白象过去靠“民族情怀”加持赢得过一波好感,但情怀
消费终究不是护身符。一次次公关踩雷后还打“合理解释”
这张牌,这种操作,怎么看都像是在试探公众耐心的底线。
你一边踩着合规红线说“没毛病”,一边让消费者自行理解
“多半”,说到底,这不是产品沟通问题,而是品牌思维还
停在“消费者不吭声就等于接受”的旧日时区里。
说到底,“多半袋”事件不是法律问题,而是信任问题。
你可以钻合规的空子,但你钻不赢时代对透明度和诚意的要
求。互联网记性很好,今天的“巧词遮羞”,明天就可能变
成你的“失信标签”。
百章君想说——消费者没那么容易被糊弄,也没那么多
次机会给品牌重来。别再拿“商标注册”当挡箭牌了,真要
赢未来,靠的是一句话:把每一袋面,当成和消费者对话的
一封信,别让人觉得这信里藏着小算盘。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4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