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昆明出境被索要“烟钱”
299.48 KB
6 页
0 下载
69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概览 | ||
游客在昆明出境被“勒索”烟钱引关注,舆情处置还
需实现闭环管理
据济南时报报道,10 月 6 日,小红书网民“kiara”发
帖称,其在昆明长水机场办理出境旅游手续时,被自称是湖
南省公安厅驻昆明长水机场工作人员的人士以“国庆期间出
境要报备,可通过其向领导申请通融”为由索要 100 元烟钱。
随后该网民报警,昆明长水公安也介入此事。
10 月 7 日,昆明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回应记者采访称,此
事系外省公安在机场工作组的行为,目前昆明边检已将此事
上报处理。另据东方网报道,涉事人员已暂停工作,被带走
调查核实。当日晚间,该网民再度发帖称,事情已经解决,
湖南公安向其承诺会作出相应处罚。网传图片也显示,该网
民被收取的一百元已经退回。值得注意的是,在该网民 10
月 7 日发布的这一帖文中,有网民发布一张身穿警服人员的照片,称其四月份前往泰国时也被敲诈勒索,经“kiara”
辨认,与其遇到的是同一人。
二、舆情反响
监测数据显示,截至 10 月 8 日 16 时,全网相关信息量
达 4000 余条。其中,10 月 7 日,媒体介入报道该事件后,
在微博引发广泛关注,形成第一个舆情信息峰值;10 月 8 日,
微博、搜狐等平台部分自媒体跟帖炒作后,形成第二个舆情
信息峰值;10 月 8 日下午,有网民反映,在原帖评论区,有
网民爆料今年四月同样遭该警察索要 100 元烟钱,再度引发舆论关注,形成次生舆情,并形成了第三个信息峰值。
而据信息来源图和走势图均显示,微博是本次舆情三次
发酵的主要平台,APP、视频等渠道的信息相对较少。
热门主题词图显示,“出境”“机场”“通融”等是舆
情传播过程中被提及频次较高的词汇。
舆论观点:10 月 8 日,极目新闻发表评论文章称,收钱就能办事,
这有违给群众办事的初衷,更是涉嫌违法行为。本次事件中
有几点需要明确:其一,收钱的人到底是什么身份?这需要
涉事单位正面回应。其二,收的钱流向了哪里?工作人员称
是给领导的买烟钱,然而又没有打电话给领导。但当事人付
钱后能顺利出境表明,这中间的关节是通的,不排除存在利
益链条,这就需要调查清楚。其三,网友称,同行中还有其
他人也遇到过这种情况。那么,相关工作组有多少人收过钱,
收了多少钱,也应该一并查清。如果说,只是收了一个人的
钱,恰好就被群众报警而露出破绽,那恐怕无法令人信服。
把群众拉到没有摄像头的走廊收钱,这像是一位“老司机”。
有关部门应该严肃处理,查清真相,给公众一个回应。同时
也要梳理服务流程,改进工作方式,更好服务群众,杜绝此
类事情的再次发生。
该事件也引发大量网民跟帖评论,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
方面:
一是质疑公职人员知法犯法。认为从媒体报道看,索贿
人员确系警察身份无疑,质疑执法部门出现“败类”,知法
犯法,损害群众利益,破坏警察队伍整体形象。
二是关联地方财政困境质疑公权力“无序扩张”。有网
民认为,当前各地的地方财政越发紧张,也因此导致了一些
公权力无序扩张,通过罚款、索贿等方式违规变现,呼吁对公权力进行限制。
三是质疑该警察行为并非个别现象呼吁严查。有网民认
为,据发帖博主及其余爆料网民的信息,索要 100 元“烟钱”
行为或已经 长期存在,质疑该警察借此已经收取大量金额,
呼吁对该警察违规行为,以及其余人员是否存在类似行为进
行严查。
四是关注湖南警察“跨区执法”。有网民质疑,湖南警
方能够在昆明“执法”,甚至个别网民质疑或是“假警察”。
也有网民指出,近年东南亚地区电信诈骗现象严重,的确存
在其余地区派遣警力在昆明进行联合执法的现象。
研判分析:
警方迅速介入处理有效避免舆情持续发酵
涉事博主 10 月 6 日发帖反映被索贿引发关注,10 月 7
日就再度发帖称,长水机场及湖南警方已经介入,退还涉事
金钱的同时还承诺对涉事人员进行处理,避免了网民将对涉
事警察个人行为的质疑进一步扩大为对整体警察系统的质
疑,有效安抚了公众情绪。在传统观点中,突发事件的舆情
处置有“黄金 24 小时”的说法,本次事件也表明,及时有
效的回应和处置是平息舆情的关键。
公信力不可玩笑,后续仍有待详细通报从而形成舆情处
置闭环
但也应当注意到,虽然本次事件已经得到处置,但公众的疑虑仍然未能全部消除,如该警察行为是个体行为,还是
群体行为?涉事警察已经借此收取了多少“烟钱”?相关疑
问在有网民爆料今年四月同样在长水机场被该警察勒索“烟
钱”后达到顶峰,也因此引发了次生舆情,导致舆情进一步
复杂化,以及舆情热度的再次上升。针对后续舆情处置,建
议:
一是及时发布调查通报。目前,由于发帖博主发布的“湖
南警方承诺处置涉事人员”,以及有媒体报道的“涉事人员
暂停工作,被带走调查”,一定程度上安抚舆论情绪,但仍
需相对详细的调查通报,以及后续处置手段来完成舆情处置
的闭环,避免后续舆情再度反复。典型例子如 2023 年“北
极鲶鱼”事件,就因深圳交通局的“将及时通报有关情况”
的承诺未能实现,在后续多次引发舆论质疑,形成长尾效应,
严重损害官方公信力。
二是持续关注舆情走向警惕自媒体煽动炒作。建议后续
针对该事件舆情走向保持持续关注,警惕部分自媒体借机滋
事,类比东南亚国家炒作我国公共环境恶劣、警察知法犯法
等话题,抹黑警察队伍形象。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6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