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班级群里怒骂“都给老子滚”引热议
253.42 KB
6 页
2 下载
121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概览 | ||
老师在班级群里怒骂“都给老子滚”引热议
10 月 14 日,多张群聊截图显示,一个疑似有 88 名群成
员的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一初中班级群里,“班主任徐某某老
师”疑似情绪崩溃大发脾气。聊天记录显示,“班主任徐某
某老师”先是在上午 9 点 30 分左右表示,她理解家长对学
生的关心,但是她作为一个人现在情绪不稳定,没有办法处
理班级上每一个问题,希望大家谅解。中午 12 点 32 分起,
徐老师情绪疑似崩溃,发布多条情绪化言论,让所有群成员
离她远点“都给我老子滚”。面对有家长质疑其言语欠妥,
徐老师回应“想告就去告”“我已经爆炸了”“我不想造成二
次伤害,如果你要伤害我,来,彼此伤害”。10 月 14 日下午,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学校已经关注到群
聊截图的情况,学校领导已接到相关通知,后续处理情况待
调查结果出来后会公布。10 月 14 日晚间,学校发布情况通
报称,已暂停涉事班主任老师教育教学工作,将加强教师教
育管理,强化家校沟通协同,共同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数据情况:
舆情走势图根据百章舆情监测系统显示,10 月 14 日 0 时至 10 月
15 日 16 时,全网共监测到相关舆情信息共计 5 千余条。通
过观察趋势可知,相关舆情于 10 月 15 日 10 时至 16 时达到
舆情讨论高峰期。
信息渠道来源图
从信息来源看,微博是该事件讨论的主要阵地占比
40.47,其次是 APPA 和头条号。
情感倾向图从情感倾向来看,以负面信息为主,占比 72.33%占据主
流;其次是中性信息,占比 23.19%;正面信息不到 5%。
主题词云图
从主题词云来看,“都给老子滚”“发飙”“情绪”“老师”
“家长”等是被网民提及的高频词汇。
网民观点
一是很多网民认为现在的老师工作压力非常大,尤其是班主任,
不仅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处理各种班级事务、应对不同家长
的需求等。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难免会有情绪崩溃的时候,
所以对该老师的行为表示理解和同情。
二是一些网民认为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
任,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班级群这样的公共场合爆粗口,
严重有损教师的形象,也可能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该老师的行
为是缺乏职业素养的表现,没有做到为人师表,违背了教师的职业道
德规范。即使老师面临压力,也应该以更恰当的方式来处理情绪和解决问题。
三是部分网民认为不能仅仅根据几张聊天截图就对老师的行为
进行片面的评判,应该进一步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比如老师之前是
否遭遇了某些特殊情况或压力源,导致情绪失控。只有了解清楚具体
原因,才能更客观地看待这一事件。
四是还有网民指出,家校之间的沟通和理解非常重要。老师和家
长都应该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相互尊重和支持,避免矛盾的产
生。这件事也提醒了学校和家长要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研判分析
教师情绪崩溃背后的问题
中学女班主任在班级群里怒骂“都给老子滚”这一事件,如同一
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
深思。首先,当今中学教育环境下,教师背负着沉重的教学负担,但
教师关于情绪管理的专业指导却相对匮乏。长期压抑自我情感,在职
业面具下,一旦遭遇外界刺激,很容易导致职业角色与真实自我的冲
突,进而出现情绪失控,在班级群这样的公共场合做出不当行为。其
次,学校在安排工作时,有时未能充分考虑教师的实际承受能力,过
多的非教学任务,让教师疲于应付,身心俱疲,却又无处申诉。学校
还缺乏对教师心理健康的足够重视,没有建立完善的教师心理关怀体
系。最后,家校之间的沟通渠道有时不够畅通,信息传递不准确、不
及时。家长往往对教师寄予厚望,期望教师能全方位关注并提升自己
孩子的成绩、品德等各个方面。而教师则期望家长能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做好家庭教育。但由于双方缺乏深入沟通和相互理解,这种期望
常常出现错位,一旦遇到问题,容易引发冲突。
教师形象崩塌
第一,在学生心中,教师一直是知识的传播者和行为的楷模。班
主任的怒骂行为会极大地冲击学生心中教师的正面形象,降低教师的
权威性和可信度。学生可能会对教师产生恐惧、失望等负面情绪,影
响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进而可能干扰到正常的教学活动开展。
第二,在家长眼中,教师的这种行为也会引发担忧。家长可能会
质疑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情绪管理能力,对教师能否妥善教育和引导孩
子产生怀疑,进而影响家校之间的信任与合作。一些家长可能会减少
与教师的沟通交流,甚至向学校提出更换教师等要求。
第三,在社会层面上,这种违背教师职业操守的行为经传播后会
引发公众对教师群体的负面评价。教师作为一个备受尊重的职业群体,
个别教师的不当行为容易被放大,使得整个社会对教师行业的评价降
低,影响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声誉。
舆情建议
一是学校在调查过程中,适时公布阶段性进展,如已完成的调查
内容、与涉事教师和相关学生家长的沟通情况等。调查结束后,及时
公布详细的调查结果和处理措施,包括对教师的处理决定、对学生的
安抚方案以及学校后续改进教学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的计划等。
二是涉事教师如果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应主动在合适的场合(如
班级群、家长会等)向学生和家长诚恳道歉,说明自己当时情绪失控的原因以及后续的改进措施,争取获得学生和家长的谅解。此外,教
师群体应以此为契机,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和情绪管理能力培训学习。
三是教育部门应引导媒体在报道事件时应遵循客观、真实、全面
的原则,不夸大、不歪曲事实。通过深入采访学校、教师、学生家长
等各方,呈现事件的全貌,引导公众理性看待这一事件,避免引发网
络暴力等不良行为。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6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