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档 女硕士走失被找回 是“收留”还是“被拐卖”

341.43 KB 7 页 0 下载 7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上传 格式 评分
Spring
.pdf
3
概览
女硕士走失被找回,是好心“收留”还是被“拐卖”? 近日,“女硕士患精神疾病失踪十余年被找回”一事引 发广泛关注。据悉,2024 年 11 月 25 日,山西晋中市和顺县 一名女子向寻亲志愿者朱玉堂求助,称其有位“来历不明” 的婶婶,从十余年前便跟着她二叔生活,希望帮婶婶寻找亲 人。朱玉堂见到该女子的婶婶后,在交流中发现她识字且学 历不低,通过引导,她写出了自己及家人的名字、就读学校 等信息。经警方查询核实,证实该女子的婶婶正是失踪多年 的卜女士。和顺县公安局 12 月 3 日晚通报,经初步调查, 卜某于 2011 年 5 月从家中走失,后被山西省和顺县青城镇 居民张某收留,目前相关情况正在进一步核实调查中。目前, 卜女士正在山西省精神卫生中心接受治疗。12 月 9 日上午, 晋中市妇女联合会工作人员称,妇联已介入调查,之后会发 布官方通报。传播情况 舆情走势图 数据显示,3 日,红星新闻发布“女硕士被找回”,以 及警方发布相关通报后相关信息在网络上开始传播。因媒体 和警方将“女硕士走失”被定性为“收留”引发争议,该事 件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在微博平台有 17 个话题登上微博热 搜榜单,其中话题#走失 13 年女硕士两个孩子成绩优异#最 高登上微博榜单第 1 位,#走失女硕士收留者侄女回应质疑 ##收留还是拐卖公众定会等到真相#等话题最高登上微博榜 单第 2 位。具体微博热搜情况见下表: 微博热搜榜单列表从各平台的舆情信息数量来看,微博平台是本次舆情讨 论的主要阵地,监测数据显示,截至 9 日 16 时,全网相关 数据量超 33 万条,其中,微博数据占据总数据量的 86.08%; 视频、APP 等平台数据量较小,具体占比情况见下图: 平台占比图 律师观点 北京来硕律师事务所李肖峰律师:作为不能辨认自己行 为的精神病人,卜女士不具备同意发生性行为的能力,张某 与卜女士发生性关系的行为侵犯了其性自主权,涉嫌构成强 奸罪。 法律大 V@法职_庞九林律师:本案完全精神病人,办理 了婚礼,一起生活几年十几年,不能认定为强奸,因为缺乏 强奸故意,更难认定为强迫发生性关系。网民观点 一是大量网民质疑女硕士并非被“收留”而是被“拐卖”。 有网民指出,从女硕士“走失”十三年却有一个十二岁大的 儿子、女子走失地点与收留者所在地并不遥远却十余年未能 找到女子家属等情况来看,质疑女硕士系被拐后遭非法囚禁, 强奸生子,而非单纯的“走失后被收留”。 二是对媒体、警方采用“收留”等作为事件标题表示不 满。有网民认为,事件背后可能涉及涉事女子的人身自由权 益被侵犯,而媒体和警方却以“收留”等词汇美化了其遭遇, 对此表示严重不满。 三是质疑当地有关部门不作为。有网民指出,该女子“走 失”十三年,却在此前多次人口普查、疫情三年核酸检测等 时间点均未被发现“失踪人口”身份,质疑当地警方等相关 部门不作为,甚至故意纵容“收留”该女子的人家侵犯其人 身权益。 四是对收留者家属言论以及利用此事开展直播带货表 示不满。有网民质疑,收留者侄女借助“帮婶婶寻找家人” 之名赚取流量,并借此通过直播带货牟利。此外,大量网民 对收留者侄女“对社会国家无用”“她清醒的时候她为什么 不走”等言论表示严重不满,质疑此类言论是在为其家人非 法拐带妇女找借口。 五是对女硕士经历感到遗憾。有网民认为,若该女子没有“走失”后与收留者结婚生子,或可以在其学科领域拥有 一定成就,并拥有更加光明的人生和未来。 六是呼吁官方介入调查。目前当地政府和妇联已经介入 此事。但有网民认为,妇联或通过“和稀泥”方式解决此事, 且缺乏强制执法权力,要调查清楚真相,应当由更高层级、 更具权威性的部门介入。 分析启示 近年来,伴随女性整体知识水平提升,以及社会性别再 分工,女性权益话题在社交媒体成为热点。包括唐山打人案、 徐州“铁链女”案等均引发舆论热议,网民普遍发声,寻求 对妇女权益的正当保护。本次事件中,“女硕士”“精神疾 病”“育有两孩”等关键词无不再度刺激着公众的敏感神经。 从事件初步引发关注,到目前已经有一周左右时间,但 该事件仍在微博、抖音等多个社交媒体平台持续发酵,质疑 声量高、波及范围广。后续若官方持续失声,或未能给出具 有说服力的调查结果,将导致舆论对有关部门的质疑,严重 损害地方政府公信力,甚至发展成为第二个“铁链女”事件。 舆情处置建议 一是持续关注舆论动态。及时把握当前舆论动态,包括 网民诉求、舆情走向等,为后续官方回应做好准备。 二是官方及时发声表明态度。目前,网民、自媒体等普 遍开始就女硕士遭遇进行分析解读,官方有待及时发声,表明自身态度,为后续调查等工作争取时间。 三是加强对互联网谣言管控。后续舆论发酵过程中或出 现各类谣言,扰乱舆论视线,误导舆论走向,建议加强舆论 引导,重点对部分网民或自媒体借助该事件故意造谣现象进 行打击。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7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请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