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钱七虎院士出马助南京地铁抢修事件舆情分析(1)(2)
365.05 KB
4 页
0 下载
6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概览 | ||
88 岁钱七虎院士出马助南京地铁抢修事件舆情分析
一、事件概况
2025 年 2 月 9 日晚,南京地铁发布情况通报称,因受浦口大道
与横江大道交汇处附近的地下水渗出影响,南京地铁自 2 月 5 日启动
了 10 号线江心洲站至临江站的运行区间封闭抢修工作。其间,南京
地铁邀请钱七虎院士等国内知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方案制定、应急
处置和评估论证等工作进行全程指导。经过专家组评估,该区间的安
全风险已被消除。南京地铁目前正加紧进行土层加固、结构强化、设
备维护及评估监测等工作,预计在 2025 年 3 月 1 日全线恢复常态运
营。抢修期间,居住在江北地区的市民如何跨江上班通勤的问题备受
关注。为保障市民出行,南京市已经开通三条临时公交接驳线路,并
将根据客流量动态调整发车间隔。
二、舆情数据百章舆情数据显示,相关信息主要从 2 月 9 日上午开始发酵,2
月 9 日 20 点达到舆情信息峰值。目前该事件热度呈现波动下降趋势。
截至 2 月 11 日,全网相关信息 1000 余条,其主要为新闻客户端
信息,占比达 40.1%,其次是网站信息,占比 20.93%,其余平台信息
占比情况如下:从各平台信息来看,2 月 10 日,微博话题#南京地铁 10 号线邀
请钱七虎指导抢修#登上微博热搜榜第 10 位,#88 岁钱七虎院士出马
助南京地铁抢修#话题在 2 月 11 日登上头条热榜。
三、舆论观点
一是网民普遍对地铁停运后续影响表示出了实际的担忧,尤其是
上班族对交通不便造成的影响感到焦虑,希望这次的修复工作能彻底
解决问题,以保障地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是引发了网民对工程质量问题的讨论,一些网民对此表示不满,
提出为什么在修建地铁时没有加强对基础设施的长期监测和定期评
估,现在出了问题才找来专家开展土层加固、结构强化、评估监测等
工作。
三是部分网民对地铁的停运表示理解与支持,对于政府在处理突
发情况时的应急措施给予积极评价,特别是开通临时公交接驳线路这
一措施,得到了网民的认可与赞赏。
四是部分网民则表达了对此次抢修请出老院士的疑虑,质疑“这
种技术没有年轻人会吗?还要仰仗一个 20 多年前就退休的老人?”
也有部分网民认为,或许是没有人想担负起这项重大工程的责任,为
了免责才找来资历高的院士签字盖章,而非真正解决问题。
整体来看,舆论普遍显示出对公共安全、工程质量及政府应急处
理能力的关注与担忧。有对此事处理方式的理解与支持,也有对工程
质量与沟通透明度的关切,也有希望在今后的建设中能加强安全与质
量保障的愿望。四、研判分析
从当前舆情态势来看,随着南京地铁抢修工作推进,若能按照预
计 3 月 1 日恢复常态运营,且过程中不再出现新的问题,舆情热度
将逐渐降低。此次南京地铁运营方及时发布信息,邀请权威专家参与,
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公众情绪,展现出其对安全问题的重视和积极解
决问题的态度。其次,邀请钱七虎院士等国内相关领域知名专家组成
专家组,虽然一方面显示出南京地铁方对于此次工程安全问题的重视,
但也引发了公众对人才断层的质疑和对高端技术领域人才培养和传
承问题的争议。
五、舆情建议
一是强化工程安全设计:在地下工程设计阶段,设计单位需联合
地质、水文、结构等多领域专家,运用先进的建模技术和数据分析手
段,充分考量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地质结构变化、地下水位频繁波动
等因素。例如,针对地下水位多变的区域,采用新型的隔水材料和优
化的排水系统设计,增强隧道的防水性能;增加结构冗余设计,提高
整体抗干扰能力,确保在极端情况下仍能保障地铁运行安全。同时,
建立严格的设计审核机制,邀请业内权威专家进行多轮评审,从源头
上降低安全隐患。
二是信息公开透明:南京地铁及相关部门应及时、准确地发布抢
修工作进展,让公众直观了解抢修情况。确保公众知情权得到充分满
足,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猜测,进而导致舆情二次发酵。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4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