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警察不帮我把被骗的钱追回来
为什么警察不帮我把被骗的钱追回来? 公安统一回复 (来源:央视网) 经常有受害人问:“我被骗了钱,警察能帮我追 回来吗?”“骗子抓到了吗?”“有卡号、电话、网 站,为啥抓不到人?”……公安回复来了 为什么骗子抓不到? 因为骗子“藏”得太深了!有层层的伪装: 第 1 层,地理伪装。骗子熟练掌握反侦查技能,善用各种伪装,隐去 一切可能会曝光自己身份的痕迹。团队基本都在国外 待着。根据不少地区警察追踪到的信息显示,大部分 待着。根据不少地区警察追踪到的信息显示,大部分 诈骗团伙的落脚点都在东南亚。 第 2 层,身份伪装。 大量丢失、被盗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在网络黑 市被公然叫卖。黑市,为诈骗分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 身份信息资源。在普通人眼里,实名制是身份识别, 但在诈骗分子眼中,实名制成为了规避风险的最佳手 段之一。因为这些身份信息的所属人和诈骗分子压根 没有关系。 第 3 层,技术伪装。 在诈骗案件中,最难突破的其实是技术层面的伪 就是利用网络跳板不断掩 盖真 实 IP,利 用虚假 IP 实施 网络诈 骗行为。 改号平 台则是掩盖其真实号码,将电话改成任何你想要的, 哪怕是“110”。若幸运,查询到了背后真实的身份, 等警察准备好机票护照等一系列文件后,飞到定位地点一查,结果发现背后是一台被黑客控制的私人电脑, 也就是“肉鸡”。 骗子都抓到了,被骗的钱为什么追不回来? 因为钱“跑”得太快了!“骗子”们有以下“洗0 魔豆 | 6 页 | 195.73 KB | 2 月前3游客在昆明出境被索要“烟钱”
在微博引发广泛关注,形成第一个舆情信息峰值;10 月 8 日, 微博、搜狐等平台部分自媒体跟帖炒作后,形成第二个舆情 信息峰值;10 月 8 日下午,有网民反映,在原帖评论区,有 网民爆料今年四月同样遭该警察索要 100 元烟钱,再度引发舆论关注,形成次生舆情,并形成了第三个信息峰值。 而据信息来源图和走势图均显示,微博是本次舆情三次 发酵的主要平台,APP、视频等渠道的信息相对较少。 热门主题词图显示,“出境”“机场”“通融”等是舆 一是质疑公职人员知法犯法。认为从媒体报道看,索贿 人员确系警察身份无疑,质疑执法部门出现“败类”,知法 犯法,损害群众利益,破坏警察队伍整体形象。 二是关联地方财政困境质疑公权力“无序扩张”。有网 民认为,当前各地的地方财政越发紧张,也因此导致了一些 公权力无序扩张,通过罚款、索贿等方式违规变现,呼吁对公权力进行限制。 三是质疑该警察行为并非个别现象呼吁严查。有网民认 为,据发帖博主及其余爆料网民的信息,索要 为,据发帖博主及其余爆料网民的信息,索要 100 元“烟钱” 行为或已经 长期存在,质疑该警察借此已经收取大量金额, 呼吁对该警察违规行为,以及其余人员是否存在类似行为进 行严查。 四是关注湖南警察“跨区执法”。有网民质疑,湖南警 方能够在昆明“执法”,甚至个别网民质疑或是“假警察”。 也有网民指出,近年东南亚地区电信诈骗现象严重,的确存 在其余地区派遣警力在昆明进行联合执法的现象。 研判分析: 警方迅速介入处理有效避免舆情持续发酵0 魔豆 | 6 页 | 299.48 KB | 1 年前3企业家在江苏家中被带走
“警察私带警械抓人索财”挑战司法公信力 一、概述 11 月 20 日,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 今年全省“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开展工作情况,并发布一批 典型案例,其中一起“警察私带警械抓人索财”案件引发关 注。据悉,2023 年 5 月下旬起,外省某县公安局民警杨某某、 协警占某某为谋取私利,私带警服、手铐等警用装备到浙江、 江苏等地,以帮忙处理案件为由向企业家索财。6 月 财物,沈某乘二人不备在浙江湖州德清县境内跳车逃跑并报 警。后二人被判滥用职权罪,分别获刑八个月、七个月。 二、传播情况 数据显示,20 日,澎湃新闻报道相关案件信息后,迅速 引起微博网民关注,#两警察私带警用装备跨省抓人索财## 两警察私自跨省抓企业家索财获刑#等微博话题讨论热度不 断攀升,整体舆情于当日 19 时达到峰值点,随后舆情波动 式下降。趋势图 此外,从各平台的舆情信息数量来看,微博平台是本次 舆情发酵的主要阵地,监测数据显示,截至 是个案,但隐蔽性强、伤害面大、群众意见极大,必须露头 就打,保持高压态势,绝对不能姑息纵容“知法犯法,执法 犯法,靠法吃法”。 网民观点 一是大部分网民认为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司法公信力, 警察知法犯法,利用警权谋取私利,让公众对整个警察队伍 和司法系统的信任产生动摇,使人们担心类似的权力滥用是 否还存在于其他执法环节。 二是有网民指出该案件对营商环境造成了极其恶劣的 影响,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复苏的关键阶段,而企业家作为0 魔豆 | 4 页 | 154.46 KB | 10 月前3“校园霸凌者,活该挨揍!”网民立场这次出奇的一致!
踢学生”的视频引发热议。网传视频中,两名穿制服的人员 遇到一名学生,其中一名穿制服的人员对这名学生有扇脸、 脚踢、拽头等动作。该学生 45 秒被打了 9 下。其间,另一 名穿制服的人员未制止。视频曝光后,引起网民愤慨,舆论 质疑警察真伪,并批判其粗暴对待小学生的行为。该舆情很 快引起当地有关部门的注意。 11 月 24 日,固原市公安局原州区分局发布警情通报称, 涉事执法人员是张易派出所副所长王某,视频系处理学生纠 纷时发生,固原市公安局党委已于 在曝光之初,网民普遍对“执法者殴打未成年人”这一事件 表示愤怒;但伴随事态逐步扩大,更多信息披露,被打学生 涉及校园霸凌、校方称“没有霸凌,只是偶尔欺负”等导致 了网民纷纷开始为王某喊冤,大量网民支持殴打学生的警察, 认为霸凌他人的学生应当受到惩罚。传播情况 数据显示,23 日,相关信息在网络上开始传播。24 日, 当地相关部门已成立调查组、官方发布通报等官方回应信息 助推舆情进一步发酵,#警方通报派出所人员殴打小学生## 平台占比图舆论观点 一是大部分网民表示支持警察“严惩校园霸凌”。舆论 认为被打学生马某某是校园霸凌者,其多次殴打低年级学生, 这种行为令人愤恨,而警察的行为是在惩治霸凌,是为了维 护校园的安宁和公平正义,所以认为打得好,甚至有人提出 要送给警方锦旗。 二是不少网民认为,无论被打学生是否为霸凌者,警察 都不应在执法中使用暴力,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其行为 损害了警察队伍的公信力和形象。此外,即使马某某有霸凌10 魔豆 | 6 页 | 240.91 KB | 10 月前3人工智能、深度伪造与政治选举(二)
News)发布一张市长候选人、温和派民主党人保罗·瓦 拉斯(Paul Vallas)的照片以及一段录音,瓦拉斯在淡化警 察枪击事件,认为“在我那个时代,警察在他们的职业生涯 中会杀死多达 18 人”“没有人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们 需要停止为警察提供资金并开始退款”。这段录音被用来抨 击瓦拉斯对枪击事件视而不见。虽然瓦拉斯竞选团队谴责该 录音由人工智能生成,但录音已经在网上广泛流传。两个月0 魔豆 | 3 页 | 142.54 KB | 3 月前3广西防城港“奔驰女司机亮证”舆情应对效能分析报告
舆论主要聚焦公职人员职权滥用、基层舆情应对方式、社 会“身份符号”病态迷恋等。呈现以下六对矛盾关系: 一是公权特权与民权路权;第4页/共26页 二是滥用职权嫌疑与隐私安全猜疑; 三是侵权警察上门与维权投诉无门; 四是公权受访闭门与媒体下场追问; 五是权力监督失位与权利监督补位; 六是局长“假证老板”与通报“真证员工”。 8 天内,事件信息合计 563153 条,包含各级媒体报 防城港市融媒体中心于“今日防城港”新闻网站发布《情 况通报》,新华社、广西防城港市公安局边境管理支队同 步发布。湖北日报、大皖新闻等跟进评议。 8 月 5 日 上午,广西防城港市公安局防城分局在“八桂警察阳光执 法”网站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媒体经搜索发现并予 报道。网友发现文书对当事双方个人隐私信息区别对待, 李某某名字、证件号、家庭住址等均公开可见。 8 月 6 日 澎湃新闻关注《行政处罚决定书》区别对待问题并采访李 三是李某某个人信息被披露系因同车奔驰女父亲侯 某海认识李某某及其父母,两家为“未出五服的邻村表 亲”。 四是关于李某某报警未出警问题,事件属于一般纠 纷,民警接报警工作符合警务工作规范。 五是关于警察上门要求李某某删除视频和进行道歉 情况,无违法违规和程序失当行为,但存在沟通时表述不 够规范严谨问题,主管部门已对涉事人员严肃批评教育 六是关于防城港市公安局工作人员挂掉记者电话情 况。宣10 魔豆 | 26 页 | 2.25 MB | 1 月前3湖南永州乡干缺岗与民警夜访舆情应对效能分析报告
(二)对民警夜间上门行为提出质疑(约 40%)。 舆论认为,执法应遵循“最小损害原则”,夜间走访 易造成心理压力,且电话即可解决之事无需兴师动众。 第一财经: “莫把‘有事找警察’变成‘有事上警察’”。 新京报:“看见负面就上门暴露肆无忌惮权力观”。 网民:“哎呀,幸亏当事人当晚不在家。如果在家肯 定带走不一定要关多久。” 网民:“这四个民警必须开除,背后指使的人也要开 方未有回应,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程序公正性的怀疑。 网民:“建议公开全程执法视频,以还民警清白!” 网民:“这个乡镇的主要负责人和派出所的所长和指 导员都应该被罢免”。 网民:“首先警察就不该上门,关他们啥事,其次上 门就是一种施压方式”。 网民:“一口气来了 4 个人?就为了核查一条转发信 息外传情况?差不多得了”。 (四)指责政府机构臃肿,人员冗余(约 10%)。3 魔豆 | 14 页 | 1.26 MB | 1 月前3女硕士走失事件男主角涉嫌强奸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势来看,官方发布通报后,迅速引发网民关注,导致信息数 量迅速冲高,随后呈现下降趋势。从目前的舆论反馈看,虽 然网民一些诉求得到满足,舆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仍 有部分疑问未能得到解答,甚至有个别网民提出“让其他省 的警察介入”,对当地政府持不信任态度,仍然存在舆情反 复的风险。后续,地方有关部门应当继续完善相关工作,防 止不信任的情绪充斥舆论空间。一方面,后续仍需及时对调 查情况进行通报,把控舆情处置节奏,尤其对初次通报中提0 魔豆 | 5 页 | 408.49 KB | 10 月前3人工智能、深度伪造与政治选举(四)
假信息已多次干扰美国 政治选举。在 2023 年 2 月芝加哥市长选举第一轮投票前夕, 社交媒体出现一段关于候选人保罗·瓦拉斯的视频,伪造瓦 拉斯的声音发表言论,声称“警察随随便便就可以射杀嫌疑 人”,并呼吁削减警察经费。在瓦拉斯向社交媒体平台发出 投诉后,社交媒体删除了这段视频,但该视频在下架前已经 被浏览了数千次。人们对瓦拉斯的语音录音是否伪造视而不 见。美国政府监管组织“捍卫公众利益组织”负责人罗伯0 魔豆 | 7 页 | 189.76 KB | 3 月前3历数美国联邦政府的威权化动向
时,其内 部的威权化实践正在自我削弱说服力。 如果这一趋势继续下去,美国或许仍能维持“民主”的表象, 但其政治生态和社会活力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这种国家能否 承担“世界警察”的角色,十分值得怀疑,而缺少“世界警察” 的国际社会权力真空,需不需要有谁来填补?将由谁来填补?0 魔豆 | 7 页 | 273.49 KB | 25 天前3
共 42 条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