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立场这次出奇的一致!
“校园霸凌者,活该挨揍!”网民立场这次出奇的一致! 11 月 23 日,一则“宁夏固原某派出所执法人员扇脸脚 踢学生”的视频引发热议。网传视频中,两名穿制服的人员 遇到一名学生,其中一名穿制服的人员对这名学生有扇脸、 脚踢、拽头等动作。该学生 45 秒被打了 9 下。其间,另一 名穿制服的人员未制止。视频曝光后,引起网民愤慨,舆论 质疑警察真伪,并批判其粗暴对待小学生的行为。该舆情很 是当天发生的,是偶发情况,并不存在长期的校园霸凌。 值得注意的是,该事件引发的舆论风暴出现反转。事件 在曝光之初,网民普遍对“执法者殴打未成年人”这一事件 表示愤怒;但伴随事态逐步扩大,更多信息披露,被打学生 涉及校园霸凌、校方称“没有霸凌,只是偶尔欺负”等导致 了网民纷纷开始为王某喊冤,大量网民支持殴打学生的警察, 认为霸凌他人的学生应当受到惩罚。传播情况 数据显示,23 日,相关信息在网络上开始传播。24 视频、APP 等平台数据量较小,具体占比情况见下图: 平台占比图舆论观点 一是大部分网民表示支持警察“严惩校园霸凌”。舆论 认为被打学生马某某是校园霸凌者,其多次殴打低年级学生, 这种行为令人愤恨,而警察的行为是在惩治霸凌,是为了维 护校园的安宁和公平正义,所以认为打得好,甚至有人提出 要送给警方锦旗。 二是不少网民认为,无论被打学生是否为霸凌者,警察 都不应在执法中使用暴力,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其行为10 魔豆 | 6 页 | 240.91 KB | 10 月前3女硕士走失事件男主角涉嫌强奸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布通报,就该事件进行初步回应,称已对涉案人员采取刑事 强制措施,再度引发舆论热议。回应内容聚焦网民诉求,有效缓解网民负面情绪 从回应的内容来看,该通报对网民关注的“是否涉嫌强 奸”“是否涉嫌拐卖妇女”“是否涉嫌非法拘禁”等问题分 别进行了回应,有效缓解了网民的负面情绪。抖音、微博等 平台大量网民对官方介入调查感到兴奋,呼吁有关部门严查 事实真相,并对其中涉及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惩治,如有网 仍需警惕谣言传播,激化网民情绪 12 月 9 日至 10 日,微博等平台开始流传“卜某走失期 间生育六孩”“卖了两个”等信息。截至目前,尚无明确证 据支持该信息的真实性,但大量网民对此表示质疑和愤怒。 后续,若相关信息持续传播,一方面,或进一步激化网络舆 论,挑动网民不满情绪,让原本已经得到一定控制的舆情再度“汹涌”。另一方面,或引发舆论对有关部门的质疑,损 害官方公信力。 网民评论截图 舆情处置应当有头有尾、有的放矢12 日网络舆情趋势图 舆情处置最忌“有头无尾”。从 12 月 10 日相关信息趋 势来看,官方发布通报后,迅速引发网民关注,导致信息数 量迅速冲高,随后呈现下降趋势。从目前的舆论反馈看,虽 然网民一些诉求得到满足,舆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仍 有部分疑问未能得到解答,甚至有个别网民提出“让其他省 的警察介入”,对当地政府持不信任态度,仍然存在舆情反 复的风险。后续,地方有关部门应当继续完善相关工作,防0 魔豆 | 5 页 | 408.49 KB | 10 月前3从抢岗位到卖考题:胖东来面试热背后的舆情
月 26 日至 8 月 29 日,关 于“胖东来面试培训”的相关信息量达 900 余篇。截至 29 日 15 时,微博话题“胖东来回应面试培训班 1.5 小时 260 元”阅 读量 15 万次,网民评论集中在对培训乱象的批评和对胖东 来企业公信力的关注。 (一)传播走势 从具体信息走势图可以看出,8 月 27 日大河报首次发布 相关调查报道后引发初步关注。8 月 28 日,中国青年报、闪 合在开放平台引发讨论。 (三)网民倾向分析 在该事件传播中,参与网民评论中性信息占比 94.09%, 负面情绪占比 5.67%,正面情绪占比 0.24%。多数网民对培训机构的真实性表示质疑,同时对就业环境表示担忧,舆论 调性整体积极健康。 (四)关键词云 从关键词云可见,“胖东”“面试题”“资料”等相关事件本 身热词成为核心传播词;“真题”“官方”“员工”“商家”等词上 榜关键词云图,体现网民对事件核心要素(涉事企业、问题 榜关键词云图,体现网民对事件核心要素(涉事企业、问题 类型、收费情况)的关注,侧面凸显网民对应聘胖东来信息 的高度关切。二、各方观点梳理 (一)媒体观点 综合各家媒体报道,观点主要围绕以下两点展开: 一是关注事件本身。大河报报道指出,这些机构声称资 料来自“已入职员工的回忆和对员工手册的预测”,并承诺高 通过率。多家媒体转载其文章。 二是聚焦胖东来回应。各媒体均重点报道了胖东来官方 回应:公司从未对外公开过任何面试题目,“因为内部没有所0 魔豆 | 5 页 | 520.04 KB | 1 月前3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被带走调查事件的舆情分析报告
件中形成叠加效应,强化了公众对释永信商业行 为的负面认知。 2 网民核心观点分析(负面立场) 2.1 对宗教商业化的批判 “佛门CEO”的商业转型争议成为网民抨击焦点。 大量批评指向释永信执掌少林寺26年期间的商业 化运作:从门票收入(年入约4000万元)、香火 与文创产品(年入超亿元),到海外文化中心 (覆盖50余国)、商标注册(超700个)以及 2022年引争议的4.52亿元郑州购地事件。网民直“ 指 当门票明码标价、地产取代禅房、方丈变身 身的世俗化与商业化 ,质疑当方丈一边身披金 “ ” 线袈裟,一边宣讲 无欲无求 时,宗教精神已在 资本逻辑前节节败退。尤其针对少林寺名下15 辆豪车(含4辆进口车)及释永信乘坐奥迪Q7出 “ 行的事实,网民对其 月薪700 ” 元 的官方说法表 “ 示强烈质疑,讽刺称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 ” 留 已成现实写照。 2.2 对个人操守的质疑 历史举报内容的再发酵成为舆论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河南省调查组曾于2015-2017 等被大量翻出,网民评价此类现象 将佛门的 ‘ ’ ” “ 六根清净 撕得粉碎 。有网民尖锐指出: 早在 12年就有人实名举报他包养大学校花,还有少林 ” “ 寺国外商业化,腐败极其严重 ,并质疑 老婆孩 ” 子都有,不抓留着干什么? 佛门戒律与现实行为的反差引发信仰危机。针对 释永信身披市场价16万元的金丝云锦袈裟(需六 名绣娘耗时三个月制作)、佩戴价值千万的小叶 紫檀佛珠等形象,网民批评其生活奢靡与佛教清110 魔豆 | 10 页 | 16.13 KB | 2 月前3游客在昆明出境被索要“烟钱”
游客在昆明出境被“勒索”烟钱引关注,舆情处置还 需实现闭环管理 据济南时报报道,10 月 6 日,小红书网民“kiara”发 帖称,其在昆明长水机场办理出境旅游手续时,被自称是湖 南省公安厅驻昆明长水机场工作人员的人士以“国庆期间出 境要报备,可通过其向领导申请通融”为由索要 100 元烟钱。 随后该网民报警,昆明长水公安也介入此事。 10 月 7 日,昆明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回应记者采访称,此 事 事系外省公安在机场工作组的行为,目前昆明边检已将此事 上报处理。另据东方网报道,涉事人员已暂停工作,被带走 调查核实。当日晚间,该网民再度发帖称,事情已经解决, 湖南公安向其承诺会作出相应处罚。网传图片也显示,该网 民被收取的一百元已经退回。值得注意的是,在该网民 10 月 7 日发布的这一帖文中,有网民发布一张身穿警服人员的照片,称其四月份前往泰国时也被敲诈勒索,经“kiara” 辨认,与其遇到的是同一人。 日,媒体介入报道该事件后, 在微博引发广泛关注,形成第一个舆情信息峰值;10 月 8 日, 微博、搜狐等平台部分自媒体跟帖炒作后,形成第二个舆情 信息峰值;10 月 8 日下午,有网民反映,在原帖评论区,有 网民爆料今年四月同样遭该警察索要 100 元烟钱,再度引发舆论关注,形成次生舆情,并形成了第三个信息峰值。 而据信息来源图和走势图均显示,微博是本次舆情三次 发酵的主要平台,APP、视频等渠道的信息相对较少。0 魔豆 | 6 页 | 299.48 KB | 1 年前3菏泽南站网红扎堆直播被叫停
考生营造良好环境,菏泽南站将不再举办各类文娱活动。 传播特征:客户端为主舆论场 事发地网民更为关注 5 月 12 日 9 时至 23 日 14 时,事件相关的全网信息量为 12.78 万条,客户端信息量为 6.90 万条,占比 54.04%,成 为网民讨论此事件的主要阵地。事发地山东产生的信息量最 高,为 1.93 万条,侧面说明事发地媒体及网民对本事件高 度关注。 舆论倾向:敏感信息占比超六成 舆论存在负面情绪 17 日 13 时,“菏泽文化旅游”发布视频称,郭有才被 聘为菏泽文旅推荐官。19 日 9 时,据冷暖视频报道,郭有才爆火后,众多网红 在菏泽南站扎堆直播。有些主播身着奇装异服,扮丑搞怪, 网民吐槽内容低俗,犹如“群魔乱舞”。 20 日 13 时,据纵相新闻报道,菏泽市委宣传部工作人 员表示,“直播中的不良风气和乱象,现在有关部门已经整 治,周边的环境也进行了提升。对网络直播的监管, 二、客户端成主要舆论场 事发地网民更为关注 根据新浪舆情通统计,5 月 12 日 9 时至 23 日 14 时,事 件相关的全网信息量为 12.78 万条,客户端信息量为 6.90 万条,占比 54.04%,成为网民讨论此事件的主要阵地。 从“菏泽南站网红扎堆直播被叫停”舆论传播走势可见, 12 日,齐鲁晚报报道郭有才走红带火菏泽南站一事并未引发 大量网民关注;19 日,冷暖视频报道众多网红在菏泽南站扎0 魔豆 | 16 页 | 1.36 MB | 1 年前3山西订婚强奸案相关舆情分析
等疑点,但庭上检方仍认为男方发生了插入性性行为。部分 网民认为缺乏直接物证。 对此,部分网民认为缺乏直接物证,质疑定罪依据不足, 认为男方可能遭遇“冤案”,质疑法院此前一审判决缺乏公 正。也有网民对司法程序提出疑问,如女方未出庭、案件多 次延期审理,认为司法机关存在偏袒。还有网民质疑女方是 为彩礼诬告男方。 与此同时,也有大量网民支持女方,强调女性的性自主 权不容侵犯。如有网民指出,即使订婚或存在经济纠纷,也 不能否定强奸指控的法律意义,“订婚不等于性同意”成为 核心论点。还有网民认可法院基于女方陈述、伤痕及现场证 据的判决,认为法律应优先保护弱势方权益。 除了对涉事男女双方的支持者,还有网民对我国现行相 关法律与传统习俗的冲突表示关注。如有网民关注到,传统 婚俗中,订婚即默认亲密关系,这与现代法律中性同意需明 确的产生冲突,呼吁社会观念更新。此外,部分网民也呼吁 公开更多证据细节,以减少公众对“暗箱操作”的猜测。舆论持续发酵下性别议题激化 议题激化 从各平台舆情现状来看,伴随舆情的持续发酵,涉及性 别议题的争议逐渐激化,部分网民情绪逐渐趋向非理性,如 有网民的评论将案件简化为“男女对立”,如指责女方为“心 机女”或男方为“心急郎”等。与此同时,案件在经历多次 延期审理、二审未宣判之后,公众对司法效率与公正性产生 疑虑,对此,有网民呼吁,后续司法部门在案件判决之后, 一定要及时释惑,辟谣,避免涉事双方频繁发声下,透露信0 魔豆 | 4 页 | 98.10 KB | 6 月前3240 余万元养老金发给死亡人员,谁来为社保监管失职 “买单”?
万条。全网信息累计产生 转发量为 5.67 万次,评论量为 3.49 万次,点赞量为 22.13 万 次。互动数总和为 31.30 万次,事件引发较强的网民参与度。 (一)传播走势 从具体信息走势图可以看出,8 月 23 日环球时报和中新 闻网等媒体发布相关报道后引发网民关注。8 月 24 日因“全 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发布《505 名死亡人员被发放养老保 险 240 余万元,官方曝光》对此事进行传播(报道),带动 视频是主要传播平台,共 2.17 万条,占比 74.06%,是 最主要的传播渠道,短视频内容更易引发网民关注与转发; 其次是微博 4947 条,占比 16.86%,作为社交属性较强的平 台,成为网民讨论、观点碰撞的重要场所,话题热度持续发 酵。(三)网民倾向分析 在该事件传播中,参与网民评论中性信息占比 79.03%。 (四)关键词云 从关键词云可见,“养老金”“人员”“山东”等相关事件本 事件本 身热词成为核心传播词等,“待遇”“报告”“山东省”“信息”“审 计厅”“数据”等词上榜关键词云图,体现网民对事件核心要素 (涉事地区、问题类型、责任主体)的关注,侧面凸显网民 对社保基金监管机制的高度关切。二、各方观点梳理 (一)媒体观点 综合中央及地方主流媒体报道,观点主要围绕以下三点 展开: 一是问题暴露与责任追问,质疑官方解释合理性,要求 彻查追责。媒体都对报告中“信息不畅、数据比对不及时”的0 魔豆 | 6 页 | 590.79 KB | 1 月前3公职人员酒驾逆行致4死
公职人员酒驾逆行致 4 死,舆情背后的公众拷问与反思 近日,有网民称河南方城县四里店镇 4 名公职人员深夜 发生交通事故死亡。对此,11 月 6 日下午,当地发布情况通 报称,11 月 4 日 23 时许,谢某某饮酒后驾驶小型普通客车 (司乘人员共 4 人,均为方城县四里店镇政府工作人员), 沿 233 省道自南向北行驶至四里店镇油坊庄村路段时,未靠 道路右侧行驶,与王某某驾驶的自北向南行驶的重型自卸货 从情感倾向来看,以负面信息为主,占比 92.66%,主要 为媒体和网民对公职人员酒驾、逆行等违法行为的不理解和 对官方通报内容的不满;其次是中性信息,占比 7.19%;正 面信息只占比 0.15%。 词云图 从热门主题词图来看,“公职人员”“政府工作人员” “酒驾”“逆行”“通报”等是网民重点提及的词汇。 舆论观点: 一是质疑官方通报避重就轻模糊重点。有网民指出,官方通报只称四名政府工作人员酒后“未靠道路右侧行驶”“与 该事件的报道,标题为《知情人士:4 人刚上班不久 肇事车 辆司机被控制》。大量网民质疑该媒体报道过于偏颇,将责 任归咎于正常驾驶的大货车司机,误导民众。并进一步关联 我国媒体公信力,认为当前我国部分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夹 带私货”“立场不正”。 三是公职人员酒驾属知法犯法应当严惩。有网民指出, 公职人员却酒后驾驶,导致惨剧发生,对于此类行为,网民 呼吁官方严惩,并依法对涉事人员进行责任划分,维护法律 公平,而非由大货车司机一人承担。0 魔豆 | 6 页 | 210.80 KB | 11 月前3女硕士走失被找回 是“收留”还是“被拐卖”
强奸故意,更难认定为强迫发生性关系。网民观点 一是大量网民质疑女硕士并非被“收留”而是被“拐卖”。 有网民指出,从女硕士“走失”十三年却有一个十二岁大的 儿子、女子走失地点与收留者所在地并不遥远却十余年未能 找到女子家属等情况来看,质疑女硕士系被拐后遭非法囚禁, 强奸生子,而非单纯的“走失后被收留”。 二是对媒体、警方采用“收留”等作为事件标题表示不 满。有网民认为,事件背后可能涉及涉事女子的人身自由权 三是质疑当地有关部门不作为。有网民指出,该女子“走 失”十三年,却在此前多次人口普查、疫情三年核酸检测等 时间点均未被发现“失踪人口”身份,质疑当地警方等相关 部门不作为,甚至故意纵容“收留”该女子的人家侵犯其人 身权益。 四是对收留者家属言论以及利用此事开展直播带货表 示不满。有网民质疑,收留者侄女借助“帮婶婶寻找家人” 之名赚取流量,并借此通过直播带货牟利。此外,大量网民 对收留者侄女“对社会国家无用”“她清醒的时候她为什么 不走”等言论表示严重不满,质疑此类言论是在为其家人非 法拐带妇女找借口。 五是对女硕士经历感到遗憾。有网民认为,若该女子没有“走失”后与收留者结婚生子,或可以在其学科领域拥有 一定成就,并拥有更加光明的人生和未来。 六是呼吁官方介入调查。目前当地政府和妇联已经介入 此事。但有网民认为,妇联或通过“和稀泥”方式解决此事, 且缺乏强制执法权力,要调查清楚真相,应当由更高层级、 更具权威性的部门介入。0 魔豆 | 7 页 | 341.43 KB | 10 月前3
共 229 条
- 1
- 2
- 3
- 4
- 5
- 6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