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订婚强奸案相关舆情分析
98.10 KB
4 页
0 下载
6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概览 | ||
山西订婚强奸案相关舆情分析
3 月 25 日,备受关注的山西大同“订婚强奸案”二审开
庭,随后相关话题迅速引发舆论关注,案件争议点仍存、男
方频繁发声、自媒体炒作标签化话题等导致了舆情的复杂化,
也导致了舆论场中对立情绪的激化。
“订婚强奸”案引发关注
2023 年 5 月 1 日,山西大同阳高县男子席某某与吴某某
经婚介所介绍订婚,男方支付 10 万元彩礼及戒指,并签订
协议承诺婚后在房产证上加名。次日,两人在婚房发生关系
后,女方以强奸为由报警。同年 12 月,一审法院以强奸罪
判处席某某有期徒刑 3 年,席某某当庭上诉。彼时,由于该
案牵涉性同意权、彩礼等话题,迅速引发舆论关注。#订婚
发生关系后第 4 天女孩控告强奸# 登上微博热搜榜,阅读量
超 5 亿。
2025 年 3 月 25 日二审开庭,上午 9 时进行刑事部分,
下午 3 时进行民事部分,但未当庭宣判。据媒体报道,男方
在庭上坚称无罪,庭审中情绪激动,两度哭诉冤屈;女方未
出庭,仅通过母亲发声否认骗婚并坚持指控。#订婚强奸案
##订婚 3 年未结婚女方被要求返还 18 万#等二十余个热搜登
上微博热搜榜单。
案件争议点撕裂舆论走向
但目前就各方披露证据中,强奸事实是否确实发生,存在争议点。据大象新闻报道,席某某在上诉状中称,他仅是
下体有接触,并未进入。而大同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出具的
鉴定书显示,送检的女方内裤、下体擦拭物上可疑斑迹中,
未检出人精斑及 STR 分型。这种情况下,很难认定双方有实
质性性行为。而男方母亲称,庭上曾表述女方处女膜未破裂
等疑点,但庭上检方仍认为男方发生了插入性性行为。部分
网民认为缺乏直接物证。
对此,部分网民认为缺乏直接物证,质疑定罪依据不足,
认为男方可能遭遇“冤案”,质疑法院此前一审判决缺乏公
正。也有网民对司法程序提出疑问,如女方未出庭、案件多
次延期审理,认为司法机关存在偏袒。还有网民质疑女方是
为彩礼诬告男方。
与此同时,也有大量网民支持女方,强调女性的性自主
权不容侵犯。如有网民指出,即使订婚或存在经济纠纷,也
不能否定强奸指控的法律意义,“订婚不等于性同意”成为
核心论点。还有网民认可法院基于女方陈述、伤痕及现场证
据的判决,认为法律应优先保护弱势方权益。
除了对涉事男女双方的支持者,还有网民对我国现行相
关法律与传统习俗的冲突表示关注。如有网民关注到,传统
婚俗中,订婚即默认亲密关系,这与现代法律中性同意需明
确的产生冲突,呼吁社会观念更新。此外,部分网民也呼吁
公开更多证据细节,以减少公众对“暗箱操作”的猜测。舆论持续发酵下性别议题激化
从各平台舆情现状来看,伴随舆情的持续发酵,涉及性
别议题的争议逐渐激化,部分网民情绪逐渐趋向非理性,如
有网民的评论将案件简化为“男女对立”,如指责女方为“心
机女”或男方为“心急郎”等。与此同时,案件在经历多次
延期审理、二审未宣判之后,公众对司法效率与公正性产生
疑虑,对此,有网民呼吁,后续司法部门在案件判决之后,
一定要及时释惑,辟谣,避免涉事双方频繁发声下,透露信
息存在偏颇,进而容易误导公众。
案件长期未决增大舆情处置难度
总体来看,案件自 2023 年发酵至今,二审开庭再度引
爆舆情,显示公众对司法结果与社会观念变革的高度关注。
与此同时,部分自媒体使用“心机女”“冤大头”等标签化
表述,放大对立情绪,扰乱舆论视线。此外,从涉事方发声
情况来看,女方极少公开发声,男方家属通过采访密集表达
观点,导致舆论场信息失衡。上述三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相关舆情发展呈现出错综复杂、难以处置的局面。
百章说
此案不仅是一起法律争议,更是传统观念与现代法治碰
撞的缩影,即传统婚恋观念中“订婚即合法性关系”与法律
对性自主权的严格保护之间的冲突。引发广泛社会讨论。此
类有高度争议的案件,后续可能成为类似案件的判例标杆。因此,二审结果势必受到广泛瞩目。对此,建议有关部门在
判决后及时关注相关舆情走向,及时辟谣,维护法律的公信
力。具体包括:在司法层面,需通过详尽释法说理回应证据
争议,确保判决书公开透明,减少公众误解。在舆论引导方
面,媒体应避免标签化报道,侧重法律普及与性别平等教育,
缓解对立情绪。在社会观念方面,有关部门应当进一步推动
婚俗改革,明确性同意与财产约定的法律界限,减少类似纠
纷。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4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