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长春一乡村小学只有一名学生就读
155.99 KB
5 页
0 下载
55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概览 | ||
吉林长春一乡村小学只有一名学生就读,教育公平如
何实现有待持续探索
据“极目新闻”10 月 26 日报道,近日有网友发视频称,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岔路口镇的乡村小学“新生村小学”只
有一名学生就读。10 月 26 日,当地政府部门一名工作人员
证实,该乡村小学里确实有一名六年级学生就读。对此,岔
路口镇镇政府一名工作人员回应称,该小学目前还在正常运
营,具体运营情况需要联系学校负责人了解。不过,据其所
知,目前确实只有一名六年级学生在该校就读。新生村村委
会一名工作人员则表示,目前该生不需要帮助。
数据情况:
总体来看,截至 10 月 28 日 15 时,该事件在互联网平
台总信息量相对较少,并在 10 月 26 日 20 时、10 月 27 日
18 时先后形成两个信息峰值。其中,10 月 26 日,“羊城派”
“极目新闻”等媒体在网易、搜狐等多个平台报道相关消息,
引发网民初步关注。10 月 27 日,出现大量自媒体或网民在抖音平台发布相关信息,形成第二个信息峰值,也是本次舆
情发展过程中的最高值。
从舆情信息来源看,视频和 APP 是发酵的主要平台,综
合占比超过,微博、问答等其他平台信息极少。
从网民情绪来看,大部分网民持中性态度,但持负面态度的
网民较正面态度的数量更多。具体占比情况如上。舆论观点:
一是对乡村教育现状表示关注。许多网民认为这反映了
乡村教育的困境,尤其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空心
化问题愈发明显,乡村学校的生源减少问题日益严重,对未
来乡村学校发展的前景表示担忧。
二是对教育资源分配表示关注。一些网民质疑,为何学
校不能更好地整合资源,比如与其他学校合并或共享师资,
以提高教育质量。但也有网民认为,尽管只有一名学生,但
学校仍然保持正常运营,这体现了对教育资源在地区之间均
衡分配的重视。
三是表达自身对乡村发展的思考。有网民认为,这一现
象也反映了乡村发展的不平衡,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
投入来振兴乡村教育和经济,呼吁加强乡村教育投入,提高
教育质量,以吸引更多学生回流。
四是对涉事学生表示关注。虽然当地村委会已经表示,
目前该生不需要帮助。但仍有网民对该学生表示同情,认为
他没有玩伴,可能会感到孤单,并对他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发
展表示担忧。
五是建议探索更多教育模式。有网民指出,可以探索更
加灵活的教育模式,如开设网络课程、实施弹性教学等,以
适应各地区人口结构的变化。研判分析:
虽然本次事件并未在互联网引发过高的关注,但该事件
背后体现出的我国乡村地区人口空心化、老龄化、生源流失
等问题值得重视。一方面,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教育面临困境。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人口流动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
选择迁往县城或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资源。这导
致许多乡村学校的生源急剧减少,有的甚至面临撤并的局面。
新生村小学的情况就是这一现象的缩影。另一方面,在城市
和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学校设施完善,师资力量
雄厚。而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学校设施简陋,
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难以保障。叠加人口流失问题,未
来或导致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现象进一步加剧,进而加剧了
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平等,不利于我国乡村地区的长远发展,
也不利于持续推动实现我国社会公平。
针对以上情况,建议:
一是加强农村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提升师资力量,提高教育质量,
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回流。
二是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对于生源较少的乡村小学,
可以考虑与其他学校进行资源整合,如合并或共享师资、设
施等,以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但也需要考虑到地区之
间的教育资源分布问题。三是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通过提高待遇、提供职
业发展机会等措施,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提升农村教育的整体水平。
四是对乡村地区社情民意进行更加广泛深入的调查。目
前,伴随互联网的普及深入,我国各地乡村地区民众也逐步
开始利用网络发声,也相较于城市地区民众,仍然在舆论场
中处于“弱势”地位,各部门也有待对乡村地区的社情民意
进行深入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持续推动各类利民政策的
落地实施。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5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