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档 自闭症学生遭劝退,教育公平不应是一纸空文 VIP文档

218.72 KB 5 页 1 下载 6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格式 评分
中文(简体)
.pdf
3
概览
自闭症学生遭劝退,教育公平不应是一纸空文 ​ 近日,有媒体报道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在开学时以“该 校残疾人招生项目主要面向肢体残疾和言语残疾学生,面试 时校方教师对其患有自闭症并不知情”为由拒绝劝退一名患 有自闭症的学生。 事件被媒体曝光后,涉事各方相继作出回应。广东省机 械技师学院表示,将由广东省残联对学生进行专业评估。若 该学生通过评估,学校将尽快办理入学手续;如果没有通过 专业评估,学校会积极推荐其前往其他合适的学校就读或推 荐就业,“我们肯定会与家长协商一致,充分保障学生的权 益”。广东省残联教育就业部一名工作人员则回应,残联已 关注到此事,目前正在进一步跟进。 图片: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为涉事学生发放的录取通知书(来源:大河报)舆论呈现分化趋势,双方对立观点各执一词 该事件一经传播,舆论迅速发酵,公众普遍聚焦于“教 育公平”与“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议题进行讨论。 有观点认为该学生此前能够在普通学校就读,且通过该 学校的面试,证明其具备相应的学习和生活能力,呼吁校方 录取该生,维护残障人士正当权益。该生家长也在接受媒体 采访时表示,孩子虽被诊断为自闭症,但具备独立学习和生 活能力,并未对校园秩序构成实际威胁。部分观点则质疑学 校此举涉嫌歧视,如福建嘉禾嘉律师事务所律师黄舟雄指出, 自闭症并没有被列为高校可以不予录取的严重疾病,而公民 受教育的权利是宪法保障的基本权利,不因残疾而被剥夺, 此外,该学院的招生简章中并没有明确不招收自闭症学生, 学生报考时也已提交残疾证,并无隐瞒病情。学院向学生寄 发了录取通知书,说明双方教育服务合同已成立,学院没有 理由单方解除。 也有观点认为,校方考虑存在其合理性,如有网民发帖 指出,自闭症学生行为难以自控,或对课堂秩序造成干扰, 影响其他正常学生学习。还有观点认为,该学生究竟是否能 够入学,应当看最终的评估结果,如《经济观察报》发表评 论文章称,只要评估秉持客观公正,校方依据评估结果决定 特殊需求学生去留,就比先前不由分说地拒之门外要恰当得 多。校方程序过错叠加弱势群体敏感话题诱发负面舆情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事件之所以引发强烈舆论反弹,首 先在于校方在录取与管理环节存在明显过错。学生已经收到 了录取通知书并完成报到手续,意味着学校与学生之间已建 立了入学关系。校方在录取前未进行充分评估,却在入学后 以“存在自闭症”为由提出劝退,容易被公众解读为录取环 节把关不严、责任意识不足,甚至有将自身失职转嫁给学生 与家庭之嫌。这种“先录取、再拒收”的处理方式,本身就 具有程序上的不当性,直接放大了社会的批评声音。 另一方面,此事触动了公众对残障群体教育权益的敏感 神经。自闭症群体作为弱势群体,其受教育权在法律与道德 层面均享有特别保护。《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 等均明确要求学校不得歧视残障学生,应提供合理便利和支 持。校方以“安全和适应性”为由劝退,虽然出发点可能是 为了管理便利,但在舆论场中却被视为对残障学生的排斥与 歧视。这不仅伤害了个体权益,也引发社会对教育公平与包 容性的深层质疑。 校方积极回应及时止损,后续仍需及时跟进避免舆情反复 在舆情发酵后,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并未选择回避,而 是迅速提出由省残联进行专业评估,并承诺若学生通过评估 将立即办理入学手续,若未通过也会推荐至合适的学校或就业岗位。从危机应对的角度看,引入权威第三方机构能够增 加决策的客观性和公信力,同时“推荐就业”与“保障协商” 的表态,也释放出一定安抚和补救的诚意。这些举措表明校 方在回应层面有意识地纠正前期处理不当的问题,算是及时 止损。 然而,这一回应仍存在明显不足。首先,它是在舆论压 力下的被动补救,而非事件初期的主动作为,容易给公众留 下“事到临头才想办法”的印象。其次,校方在回应中并未 正面承认录取与管理环节的责任,更缺乏对学生与家长的真 诚道歉。 与此同时,应当认识到,当前的回应更多是一种阶段性 止损措施,能否真正化解舆情危机,还要看后续执行的力度 与透明度。如果残联评估、入学安排、权益保障等环节未能 公开透明、落实到位,公众很可能会认为校方只是“暂时安 抚”,从而引发新一轮质疑。此外,校方若能在制度上完善 录取审核机制,在管理上建立包容支持体系,并主动向社会 传递包容教育的价值观,方能真正化解此次危机,重建公信 力。 如何保障弱势群体受教育权是核心问题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劝退自闭症学生这一事件,不应仅 仅归咎于学校一方。校方的举措固然在程序监管和人文关怀方面有所缺失,但这一事件更暴露出特殊教育在实际操作中 各环节存在的漏洞,从招生政策的制定、学生状态的评估, 到实际教学的执行、教育部门的监督等仍然有待完善。 相关部门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相关政策 法规,加强对学校招生行为的监管,确保每一位学生的受教 育权利都能得到充分保障。同时,学校也应加强自身的教育 理念建设,提升对特殊学生的接纳度和教育能力,为构建更 加公平、包容的教育环境贡献力量。​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5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请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