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车卸完煤制油直接装运食用大豆油
178.69 KB
6 页
2 下载
25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上传 | 格式 | 评分 |
---|---|---|
008 | .pdf | 3 |
概览 | ||
罐车卸完煤制油直接装运食用大豆油事件
舆情分析
近期,新京报记者经长期追踪调查发现,油罐车“卸完煤
制油直接装运食用大豆油”的现象并非个例,该事件引发了公
众的广泛关注和舆论热议。许多普货罐车在运输液体时并不
固定,既运输糖浆、大豆油等可食用液体,也运送煤制油、
工业废水、塑化剂等化工类液体,且为节省开支,不少罐车
在换货运输过程中不清洗罐体,有些食用油厂家也未严格检
查罐体是否洁净,从而导致食用油被残留的化工液体污染。
一、事件脉络
7 月 2 日 新京报调查发现罐车卸完煤制油直接装运食用
大豆油
7 月 3 日 罐车司机透露:各种化工液体都可能与食用油
共用罐车运输
7 月 6 日 中储粮回应:开展粮油运输工具污染风险大排
查
7 月 8 日
中储粮食用油品牌回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支持去
检测
中储粮金鼎食用油下架
河北三河市监局:相关部门已完成调查并上报
汇福粮油回应:这不是我们单位的油罐车 多家上市公司否认煤油食用油混装
7 月 9 日
国务院食安办成立联合调查组,彻查罐车运输食用油乱象
问题
河北邢台成立调查组
9 年多以前罐车“投毒”就存在
河北廊坊市监局、天津市监部门、鲁花集团、金龙鱼回应
此事
中储粮金鼎食用油重新上架后又下架
中储粮油厂门口油罐车司机称没活干
二、舆情反响
1、媒体评论
央视网:中储粮罐车运输油罐混用,相信这不是因为无
能,而是因为无德、无责任心导致助纣为虐。舞台上的草台
班子,无非演出效果差一点,出不了大事,这样的草台班子
会要了消费者的命。
央视网:消费者通常认为选择大品牌和知名厂家就能避
开劣质食用油,但如今大品牌也出现了漏洞,其影响范围广
泛,涉及生活中诸多和食用油有关的方面。罐车混装食用液
体不是一般的食品事故,其性质形同投毒,会严重威胁消费
者的生命安全。
人民网:中储粮的回应值得期待,期待其查明真相,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引以为戒。要想进一步保障好食品安全,
显然不能止步于企业自我检视,除了食品安全监管要拿出“硬
杠杠”,涉事企业也要把食品安全工作始终放在重要位置,主
动承担起保障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
光明网:相关各方不妨以此为契机,从根本上解决罐车
的“半脱管”状态。近年来,与罐车有关的诸多问题被频频曝
光,媒体和公众的高度关注,无疑为不透明的罐车逐渐透明
化提供了驱动力。
新京报:中储粮这种自我检视的态度和做法,是对公众
关切的积极响应,有利于其赢得公众的信任。但仅靠企业自
查是不够的,监管部门需要做好“追”和“补”两篇文章。
中国青年网:相比于一次性摄入大量有害物质造成的急
性中毒,小剂量摄入有害物质对健康的损害更加隐蔽,可能
呈现为积少成多的模式。
人民日报:对于敷衍塞责渎职失职者,唯有严肃追责才
能以儆效尤、廓清风气。对于目无法纪胆敢越法律红线者,
唯有依法依规严惩不贷才能切实维护法律尊严、让食品安全
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只有彻查问题、彻底整改,给公
众一个满意的交代,同时举一反三、优化流程做好预防把关,
才有可能弥合乱象造成的“信任缺口”。
法治日报:从法律上讲,如果混装的行为造成了危害公
共安全的严重后果,相关责任人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运输企业为节省清洗费用的违规操作、食用油生产厂家的敷衍
查验、食品安全运输规范缺乏强制性要求以及有关部门在监
管环节中的缺位,都给混装的罐车开了绿灯。食品安全大于
天,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必须要较真到底,必须要以零容忍的
态度彻底追查。
红网:罐车混用事件涉及多个利益主体,近乎潜规则。
且近几年物流运输行业利润收窄,更激发了运输司机免洗罐
体的冲动。散装食用油在长距离运输过程中处于“半脱管”状
态,无溯源、无专责、无检查,导致混罐运输一路“绿灯”。
因混装被污染的食用油,就在“卖油的厂家不怎么管,买油的
公司不知情”的情况下,顺利进入消费流通环节。
2、专家解读
食品安全博士、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会专家组成员刘少
伟:煤制油属于化工产品,含有重金属和苯等化工原料,“装
化工原料再装食用油不可避免会有残留”,长期摄入含有这
些化工残留的食用油,可能导致人体中毒。
首都师范大学刑法专业教授、北京市冠衡律师事务所兼
职律师肖怡:在确定相关行为人有故意向食品中掺入有毒有
害物质的前提下,经办案单位根据具体情节认定后,相关行
为人和涉事单位都有被认定涉嫌刑事犯罪的可能。
山东法律人士刘书庆:向公安部正式邮寄了 2000 多字的报案书,要求对涉案人员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刑事立案。
3、网友观点
一是有网民对这种行为表示强烈不满和谴责,对食品安
全感到担忧,认为长期摄入被化工残留污染的食用油会对身
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难以想象吃了多少不能吃的油”“食品
安全堪忧”。
二是有网民质疑涉事企业,涉事企业包括中储粮油脂
(天津)有限公司和汇福粮油集团等知名企业,网民质疑这
些企业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管理漏洞和责任心缺失,“央企
都这样,私企更不敢想象”。
三是有网民呼吁相关部门严格监管,追究责任,不能让
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相关部门真的要出手了”“必须要以零容
忍的态度彻底追查”。
四是有网民希望能清楚了解被混装的食用油的具体流
向,是否已经进入市场被消费者购买,能否及时召回问题油
品和相关食品。
五是有网民对行业乱象不满,“行业里公开的秘密”这一
说法引起了网民的愤怒,认为整个行业都存在严重问题,需
要进行全面整顿和规范。
三、研判分析
“罐车卸完煤制油直接装运食用大豆油”事件爆出后迅速引起舆论热议,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此事件也
暴露出部分罐车司机和运输企业食品安全意识淡薄、行业监
管缺失、企业管理不善、法律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针对以上
问题,建议如下:
一是加强监管力度。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用油运输
行业的监管,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加大对违规行为
的处罚力度,确保食用油运输过程的安全和卫生。
二是提高企业自律意识。食用油生产企业和运输企业应
加强自律,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
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三是建立追溯机制。建立食用油追溯机制,实现对食用
油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全程追溯,一旦发现问题,能
够及时追溯到源头,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四是加强舆情监测和引导。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舆
情的监测和分析,及时了解公众的关切和诉求,采取有效措
施进行引导和回应,避免舆情进一步发酵。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6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