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 报考南京大学研究生因虐猫高分被刷舆情分析 推荐

967.00 KB 6 页 2 下载 24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格式 评分
中文(简体)
.docx
3
概览
报考南京大学研究生因虐猫高分被刷舆情分析 一、舆情概况 综合央广网、红星新闻等媒体报道,近日,报考南京 大学物理学院研究生学位的男子徐某,在专业课成绩排名 第一情况下疑似因虐猫导致思想品德考核不过关被刷。据 悉,2024 年 2 月 25 日,有网友公开反映东南大学 19 级 土木专业学生徐某祥学生在宿舍虐杀猫,其有虐猫史,还 曾加入过一个以虐猫为乐的网络团伙。同时还有网友发布 一段视频,视频显示徐某祥将一只奶牛猫放入水桶中,然 后用脚踩踏猫的头,并将猫头按入水中。对此,2024 年 3 月 3 日,南京市公安局鼓楼分局挹江门派出所工作人员曾 表示已对徐某祥进行批评教育,并让家长加强管教,徐某 已承诺不再有类似情况发生。相关消息引发关注后,有网 民发现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官网于 4 月 3 日公布的 《2024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意向调剂考生复试名单》中包含 徐某信息,再度引发大量网民质疑。4 月 6 日,兰州大学回 应称,相关工作会按照规定时间进行,而根据兰大公布的 时间表,将在 4 月 7 号早上开始资格审查,下午开始笔 试,于 8 日进行面试。4 月 7 日,红星新闻在兰州大学见到 “ 涉事学生徐某,对方拒绝采访时表示 对于网络舆论不是很 ” 懂 。4 月 8 日晚,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在官网正式公布 2024 年硕士研究生调剂拟录取名单,虐猫考生未被兰 州大学录取。 二、舆情传播 数据显示,自 4 月 2 日起,南大疑因虐猫学生思想品 德审核不过关拒绝录用,初步引发舆论关注。4 月 6 日至 7 日,涉事学生进入兰州大学考研复试调剂名单再度引发关 注,至此,本次舆情形成两个舆情信息峰值。 从信息来源看,微博是本次舆情发酵的主要平台,此 外,APP 和视频也占据一定的比例。其余平台相关信息较 少。相关舆情在微博平台发酵过程中,多个话题登上微博 热搜榜单,具体情况见下图: 三、舆情反响胡锡进:现在互联网上对一个已经形成焦点的错误往 往态度非常严厉,追着喊打,这会导致对一个犯错者过度 和长期惩罚的风险。社会应该给他改正的机会,让这个年 轻人有出路和希望。 工人日报:近年来,有关大学生失德失范的事情时有 “ ” 发生,学校做出的相应处理,有的让人直呼 干得漂亮 , 有的引发了不小争议。如何宽严相济、实现更好的平衡, “ 如何做到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是 学校应该研究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课题。不管最终结果 如何,乐见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对人品与学识的关系有更 理性、科学的认知,越来越多的高校更加注重对学生修 “ 养、品德的培养与考核。九成网友赞同 研究生招录加强品 ” 德考核 ,是一种提醒,也是一种呼唤。 “ ” 央广网 看丹观察 :虐待小动物并拍摄传播相关视 频,无论是满足个别人扭曲的心理需求,还是背后可能潜 藏的黑色利益链,都突破了道德底线、法律底线,断然不 会被现代文明社会所容。高校拒录虐猫者是有充分政策依 据的。这再次提醒我们,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是孩子成长 的必修课,教会他们敬畏生命、爱惜生命,这是我们探索 研究大千世界的前提,也是当下倡导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 求。 “ 此外,央广网在微博发布的 兰大该不该录取虐猫考” 生 调查中,有超 1.2 万人参与,其中,9800 “ 余人选择 不 ” 应该,思想品德是底线 ;1100 “ ” 余人选择 应当慎重 ; 900 “ ” 余人选择 应该,给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还有 100 余 “ ” 人选择 其他 。 具体来看,网民观点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认为虐猫表明该生思想品德存在严重问题,甚至 存在反社会倾向,兰州大学不应当录取该学生。“ 二是认为该生已经受到一定惩罚,不建议对该学生 穷 ” 追猛打 。 “ ” 三是认为来自社会的 过度惩罚 会导致该学生进行更 加残忍的行为。 四是认为徐某在参与虐猫行为过程中显示其时常登录境外社交网站,且其各类发言疑存在反人类倾向,质疑其 不适合报考核物理相关专业。 五是认为应当建立社会惩戒机制,对其进行惩戒,避 免此类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行为缺乏监管。四、研判分析 近年涉及虐待动物类舆情屡见不鲜,尤其是出现杰克 辣条利用网络科技传播虐猫视频等典型事件后,不论是出 于动物保护主义,还是对此类血腥手段感到反感,民众对 “ ” 此类 专业 虐猫的现象容忍度都已经无限降低,这也是本 次南京大学拒绝录取徐某获得大量网民赞同,而兰州大学 因将其纳入调剂名单遭到网民抨击的原因。目前,我国尚 未对此类行为有专门的,明确的相关法律规定,呼吁立法 部门针对虐待动物立法也已经成为近年来网络舆论重点关 注的内容。但在相关法律尚未完善的情况下,虐猫者可以 “ ” 因为虐猫而 思想品德不过关 ,从而在升学这一人生重要 历程上遭遇挫折和惩罚,是舆论所喜闻乐见的,其背后, “ ” 是大众对于 恶有恶报 的一种朴素情感。但这对于兰州大 学等舆论主体来说,则陷入舆情处置进退两难的难题,一方 面,该生在成绩上达到录取标准,且此前的虐猫行为也已 经受到公安机关的处置;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相关法律的缺失导致无法以明确的手段对该生的虐猫行为进行惩罚, 但从公众的角度看,该生虐猫的残忍行为应当得到惩治, 在无法得到法律支持的惩罚情况下,从社会道德对该生进 “ ” 行惩治成为舆论满足自身的 获得感 成为广大网民对其口 “ ” 诛笔伐的一重要原因,且有南京大学的 珠玉在前 ,兰州 大学将其纳入复试范围才招致舆论的进一步批判。不过, 目前兰州大学并未录取该生,一定程度上满足舆论期待, 后续对兰州大学的质疑或逐渐平复。对此,建议: 一是有关部门可综合考虑近年来频现的虐猫事件,以 及此类事件造成的严重不良影响,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设 立实施,为此类行为设置明确的规章制度。 二是在本次舆情事件中,兰州大学等舆论主体有必要 继续关注舆情发展态势,避免部分自媒体炒作等情况导致 舆情再度扩大,损害校方声誉。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6 页, 还有 4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请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