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人员向企业摊派罚款任务更需追问是谁要求的
执法人员向企业摊派罚款任务更需追问是谁要求的 (文稿内容转自法治网舆情中心) 本该保障企业安全规范经营的执法检查,在执法人员这里却成了一桩买卖, 须彻底纠正。 执法检查竟然变成了“罚款摊派”?据报道,湖南省司法厅近日通报五起涉企 行政执法领域典型案例。其中,一条关于执法人员在入企开展执法检查过程中违 规向企业摊派罚款任务,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的问题,引发广泛关注。 2023 年 5 月, 月,湖南冷水江市禾青镇社会治安和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王某、 工作人员郭某某到某建筑安装企业,要求企业帮助完成 2000 元行政处罚任务, 被企业负责人拒绝后随即对企业进行执法检查。 身为公职人员,王某和郭某某在针对企业开展执法检查的过程中不仅未能做 到依法依规检查,且违规向企业摊派罚款任务,如此做法与讹诈有何区别? 近年来,各级政府一再强调要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在实践层面,从中央到 地方也针 事,就是此中典型。 本该保障企业安全规范经营的执法检查工作,在两名执法人员这里却成了一 桩可以交易的买卖,而“甲方”则是手握权力的执法者,这样的“生意经”显然念歪 了,必须加以纠正。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所涉金额不多,但其造成的影响堪称恶劣。就此去看, 当地对王某予以免职处理,并进行相应的处分,对郭某某进行相应的处分,显然 有着充分的理由,也是严明执法纪律、营造优良营商环境的题中应有之义。0 魔豆 | 2 页 | 129.31 KB | 3 月前3交警执法是“依规”还是“依令”?
正规车位上的车辆被拖走!交警执法是“依规”还是“依令”? 近日,甘肃张掖刘先生反映自己停在正规停车位上的私 家车“丢”了,车主刘先生多方找寻才知道是被当地交警拖 走了。刘先生认为自己停在停车位上,并无违法行为,警方 拖车无据,遂致电当地交警部门追问拖车依据,并要求将其 车辆拖回原位。在与交警部门的沟通中,工作人员称是“领 导让拖的”,未回答刘先生关于拖车依据的问题,而是让刘 先生次日到当地交管部门处理此事。10 ,“领导”“交警”“停车位”“拖 车”“长时间”等是网民重点提及的词汇。 网民观点 交警执法不合理还是车主占用公共资源? 一是有网民认为既然是正规停车位,车辆停在那里就不 应该被拖走,交警仅以“领导让拖的”作为回应,没有给出 明确的法律依据,这让网民觉得执法不够透明和公正。在法 治社会,执法行为应依据明确的法律法规,而不是一句模糊 的指示。 二是对于“长时间占用停车位”这一说法,网民们看法 “意外之拖”引发的执法困惑 在这起事件中,车辆明明停在正规停车位上却被交警拖 走,且交警给出的回应是“领导让拖的”,这一回应引发了 公众对执法依据的质疑。执法行为应该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程序,而不是仅凭上级指示。这种不明确的执法行为容易让 公众感到困惑和不安,也损害了执法部门的公信力。 此外,交警在拖车之前没有通知车主,在车主询问时也 未能及时给出合理的解释和依据。这反映出执法部门与民众0 魔豆 | 5 页 | 246.63 KB | 1 年前3网曝河北一企业家遭色情刑讯,“捕捞黑手”如何斩断?
日微信公众号“法治边 角料”文章《河北十亿富豪案,多名被告人“指居期间被电 击生殖器”》。文章还称,杨立国家人认为案件源于企业账 上现金过多,有法律界人士指出,本案明显属于趋利性办案。 相对于跨省“远洋捕捞”式执法,本案可称为“近海捕捞”。 目前该文章已删除。 事件脉络传播情况 舆情趋势图 从传播趋势来看,12 月 10 日,微信公众号“法治边角 料”发布该文章后,首先在微博、APP 等出现小范围传播; 民指出,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舞台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 角色,为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期待更 加公平公正的判决,维护民营企业家正当合法权益。甚至个 别网民称“理解企业家为什么跑国外了”。有关部门还应当 严厉打击违规执法的黑手,有效维护我国营商环境。 二是认为刑讯逼供不应当在现代司法体系中出现。有网 民认为,不论涉事企业家是否涉黑,都不应当采用刑讯逼供 的手段,呼吁有关部门关注此事,向公众公布调查真相。 三 发表题为《人民日报评论:“远洋捕捞”式违规执法的黑手 必须斩断》,该文章明确指出,此类行为严重侵害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侵蚀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是对法治的破坏,也 是对一地营商环境的污染。必须拿出雷霆手段、依法依规予 以清除。在此情况下,自媒体再爆料出现“近海捕捞”“趋 利性执法”,网民势必将类似现象进行关联讨论,导致舆情 扩大化的可能性增加,在客观上给地方司法系统带来压力。 而从事件本身来看,法律乃至执法部门的执法权力,原0 魔豆 | 5 页 | 235.98 KB | 10 月前3百章说|“百元获利十万罚单”背后,法律执行的情理之思
高额的罚款,在情理上缺乏足够的宽容,容易引发公众的反 感和对法律执行的不满。 从执法角度来看,执法部门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往往依 赖于固定的法律条文和处罚标准,忽视了具体情况的灵活处 理。对于这样的小商贩,执法机关是否应该更加注重教育和 引导,而不仅仅是采取重罚措施?商贩的违法行为并非恶意, 可能更多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或操作不当,执法部门是否可以 通过警告、整改、教育等手段而不是直接开出重罚单来达到 小商贩破产,失去赖以生存的工作机会。 此外,过度处罚还可能导致社会对执法部门的不信任。 许多人认为,处罚的标准应当是灵活的,应该考虑到违法者 的背景、动机和行为后果,而不是一刀切地施行严苛的惩罚。总之,这一事件暴露了执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作为公 众,我们需要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支持严格执法,但也 应呼吁执法过程中更多的人性化和灵活性。在法律执行过程 中,既要保证法律的权威和严肃性,也要关注个体商贩的生0 魔豆 | 3 页 | 333.90 KB | 9 月前3甘肃庆阳“校服维权”事件:从网络发声到司法纠偏的争议与反思
肯定司法对程序正义的坚守。有观点认为,二审法院以 “程序违法、事实证据不足”撤销原处罚,体现了司法对执法 行为的监督与纠偏,彰显了程序正义的重要性。改判不仅为 邓建国的权利提供了救济,更对基层执法形成了规范警示。 经历了漫长的诉讼,目前当地已开展校服质量检查,涉事厂 商已责令整改。 探讨公民监督权与执法尺度的边界。海报新闻刊文称, 执法应遵循比例原则,“动用刑拘限制公民人身自由,需与不 当言论危害成正比,小过重罚不可取”。看看新闻评论提到, 对事件的典型概括。 (二)网民观点:共情之外的愤怒与担忧 质疑执法合理性,直指权力滥用。多数网民认为,邓建国的行为属于“合理监督”,警方以“寻衅滋事”处罚缺乏依据 且惩罚过重。抖音用户评论:“质疑校服质量是家长的正常权 利,发个视频就要被拘留?这处罚太离谱了。”不少人将事件 与“寻衅滋事成万能条款”的担忧关联,认为基层执法存在“用 权力压制合理诉求”的倾向。 同情邓建国遭遇,质疑赔偿合理性。针对二审判决的 三、舆情深层解析 (一)维权困境与执法争议的叠加,触发公众共情 事件由抖音平台原发,邓建国作为普通家长,因线下反 映校服质量问题未获有效回应,转而通过短视频形式公开质 疑,这一“家长维权”的叙事迅速引发共鸣。警方以“寻衅滋事” 作出行政拘留处罚后,事件从“民生纠纷”升级为“执法争议”, 网民对“普通人是否有权网络发声”“执法是否过度”的讨论急 剧升温。直至二审法院改判,司法对执法行为的纠偏引发主0 魔豆 | 6 页 | 248.25 KB | 2 月前3轻微违法重罚?卖180元未检疫羊肉被罚10万引热议
12 月 24 日,江苏盐城一女子卖 1 只羊获利 180 元,被 大丰区市场监管局罚款 10 万元的行政诉讼案件,在盐城中 院 17 法庭二审公开开庭。庭审中,双方围绕行政处罚的事 实认定、执法程序、适用法律、处罚幅度等四个焦点问题展 开辩论。陈广芳代理律师认为存在认定事实不清等错误,应 综合相关规定减轻或免除处罚。法庭给双方充足时间发表观 点,但未当场作出判决。 图源网络案件回顾 批次羊肉符合相关标准,不存在安全问题,如此高额罚款与 实际危害不匹配。他们认为,针对小规模违法行为,应当通 过更为灵活和宽容的手段进行处理,而不是一律施以高额罚 款。 二是也有不少网友支持严格的执法,认为这类行为危害 公共卫生安全,尤其是未经检疫的羊肉可能存在传染病或其 他健康隐患。虽然违法者的获利金额不大,但其背后的风险可能更为严重。 三是还有一些网友批评市监局在一些“小打小闹”的处 位。网友们认为,市监局应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大规模食品安 全问题的治理,而不是只针对小商贩进行“重拳出击”。 研判分析 该事件爆出后引发了公众对于执法合理性与公正性的 质疑,他们认为处罚与违法情节不匹配,使得执法部门在民 众心中的信任度降低,影响后续执法工作的开展与民众配合 度。同时,也可能让部分民众觉得法律只重处罚而忽视实际 情况,进而对法律的权威性和认可度产生偏差。 但另一方面,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后,能让更多人意识到0 魔豆 | 6 页 | 771.93 KB | 9 月前3企业家在江苏家中被带走
何?典型案例的相关侦办情况有必要进行更详尽的信息公 开。 大象评论:这样的执法方式虽然是个案,但它对企业家、 营商环境乃至地方经济的冲击,是不可低估的。不能对其掉以轻心,更不能给其任何生存的空间,只要露头,就应该一 棍子打死。 澎湃新闻:这种公然利用警权的新型勒索犯罪,虽然只 是个案,但隐蔽性强、伤害面大、群众意见极大,必须露头 就打,保持高压态势,绝对不能姑息纵容“知法犯法,执法 犯法,靠法吃法”。 网民观点 一 伍 和司法系统的信任产生动摇,使人们担心类似的权力滥用是 否还存在于其他执法环节。 二是有网民指出该案件对营商环境造成了极其恶劣的 影响,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复苏的关键阶段,而企业家作为 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面对这种来自执法人员的不法侵害 时,会严重打击他们的投资和经营信心。 三是有网民认为此案件暴露了执法监督机制存在漏洞, 涉案警察能够私自携带警械跨省作案,长时间未被发现,说 此前的“远洋捕捞式执法”等 趋利性执法现象,担心此类问题并非个例,可能在其他地方 还存在不同形式的执法权力滥用情况。 四、研判分析 两警察私带警用装备跨省抓人索财,勒索民营企业家, 造成的影响极度恶劣。其一,警察作为执法者,其形象和公 信力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法治秩序至关重要。警察以权谋私 对司法公信力造成极大损害。其二,公正的法治环境是社会 发展的重要基石,而执法者的滥权是对法治环境的极大破坏,0 魔豆 | 4 页 | 154.46 KB | 10 月前3“校园霸凌者,活该挨揍!”网民立场这次出奇的一致!
“校园霸凌者,活该挨揍!”网民立场这次出奇的一致! 11 月 23 日,一则“宁夏固原某派出所执法人员扇脸脚 踢学生”的视频引发热议。网传视频中,两名穿制服的人员 遇到一名学生,其中一名穿制服的人员对这名学生有扇脸、 脚踢、拽头等动作。该学生 45 秒被打了 9 下。其间,另一 名穿制服的人员未制止。视频曝光后,引起网民愤慨,舆论 质疑警察真伪,并批判其粗暴对待小学生的行为。该舆情很 日,固原市公安局原州区分局发布警情通报称, 涉事执法人员是张易派出所副所长王某,视频系处理学生纠 纷时发生,固原市公安局党委已于 23 日对王某停职配合调 查,并向当事人家属赔礼道歉。同日,固原市原州区教育局, 工作人员表示,通报中六年级学生殴打低年级学生的情况就 是当天发生的,是偶发情况,并不存在长期的校园霸凌。 值得注意的是,该事件引发的舆论风暴出现反转。事件 在曝光之初,网民普遍对“执法者殴打未成年人”这一事件 , 这种行为令人愤恨,而警察的行为是在惩治霸凌,是为了维 护校园的安宁和公平正义,所以认为打得好,甚至有人提出 要送给警方锦旗。 二是不少网民认为,无论被打学生是否为霸凌者,警察 都不应在执法中使用暴力,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其行为 损害了警察队伍的公信力和形象。此外,即使马某某有霸凌 行为,其作为未成年人,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 保护法》的保护,警察应通过合法、合理、合情的方式来处10 魔豆 | 6 页 | 240.91 KB | 10 月前3三药企联合垄断推高麻醉药价事件相关舆情分析(2)
,河南润弘、 成都汇信因配合调查获减轻处罚,同时涉事企业负责人郭某 被罚 50 万元。此案系 2022 年《反垄断法》修订后首次追究 个人责任。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一、舆论观点反垄断执法升级,专家点明行业警示意义显著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王先林在中国经济网发文指 出,本案首次适用“双罚制”,既罚企业又追责个人,填补 了此前“罚企业不罚人”的漏洞,既体现了常态化监管下经 营 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北京中医药大学邓勇教授认为,从案件类型看,近年来, 反垄断执法从原料药领域向制剂领域延伸,如本次涉及的甲 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属于制剂。从执法力度看,监管部门对 医药领域反垄断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处罚金额增加,曝光度 提高,可以起到更强的威慑作用。体现出我国在医药领域反 垄断执法中对个人责任追究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 民生药品垄断损害公众权益,网民呼吁加大监管力度 当 天的营业表格发到我们小区群里了,一天的营业额是一万多,其中利润占了大部分,我忘了是 60%还是 70%了。” 二、舆情分析 执法突破与制度完善彰显监管部门的积极作为取得良效 本案是《反垄断法》修订后首例追究个人责任的案件, 标志着我国在反垄断领域执法从“罚企业”转向“罚人+企 业”的精准打击,积极响应了舆论诉求。在从案件本身来看, 虽然个人罚款仅 50 万元,但结合企业顶格处罚(信谊联合0 魔豆 | 4 页 | 178.11 KB | 6 月前3男子遭恶意别车后被当地交警扣车事件舆情分析
享有更好的法律保护和协助。 四、研判分析 广东茂名游客遭遇恶意别车事件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关注。本次舆 情发展过程中,呈现以下特点: 其一,公众关注度高。由于此事发生在春节期间,且涉及游客的 正当权益保护问题,以及交警执法方式的合理性问题,敏感度较高。 其二,舆论情绪化倾向明显。在本次事件中,大量网民显然对被扣车 的旅客更加共情,也因此导致了大量网民对交警的处理方式,以及恶 意别车的宝马车主的强烈不满,情绪化倾向明显。其三,本次事件最 而本次网络舆情的发酵,也给当地敲响警钟:交警在处理此次事 故时,未能及时、公正地划分责任,而是采取了扣车并延迟处理的做 法。在当下,我政府强调要打造“服务型政府”,这意味着舆论对警 方等执法部门在执法方式、公共服务等方面有着更高期望,而茂名交 警的做法显然与此背道而驰。其次,当地警方在回应公众关切时,态度不够积极、明确,导致舆论质疑其存在推诿责任的情况,这进一步 损害了警方的公信力。尤其是警方的处理方式被部分网民解读为“地 一是及时回应公众关切:相关部门应尽快发布官方声明,详细解 释扣车和延迟处理的原因,以及后续的处理计划。通过及时回应公众 关切,消除公众的疑虑和不满。 二是提升执法透明度。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执法过程的监督和记录, 确保执法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在必要时,可以公开执法视频或相关证 据,以证明执法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三是完善应急预案。针对此类突发舆情事件,相关部门应建立完 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处理流程、责任分工和沟通协调机制,确保在类0 魔豆 | 5 页 | 249.11 KB | 8 月前3
共 79 条
- 1
- 2
- 3
- 4
- 5
- 6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