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吐槽“儿科基本废了”背后的思考
医生吐槽“儿科基本废了”背后的思考 一、事件概述 儿科“告急” 医院欠薪 9 月 24 日,重庆某医院放射科主任在网上发文,讲述了 他们医院儿科面临的现状,他指出:“我们医院儿科基本废 了,上个月全科总绩效竟然只有几千元,这让全科十多号人 怎么分?还好,领导同意科主任找财务科预支了部分工资, 好让大家维持生计,现在儿科主任整天发愁大家的饭碗问 题。”对此,湖北黄冈某医院副主任表示:“我们医院的儿 正在积极处理中。据了解,新乡第四人民医院是一家国家“二 级甲等”综合性公立医院。 二、现象剖析 重庆某医院放射科主任的吐槽以及河南医护被拖欠工 资事件,都揭示出当下医疗体系存在的严重问题。生育降、产科关停与儿科“基本废了” 在今年 2 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的教授段涛在网上 发了篇“救救产科”的文章掀起热议。据不完全统计,2023 年至今,江西赣州、浙江宁波、广东惠州、福建莆田、山东 青岛、河南郑州、安徽蜂埠、广西来宾等地均有综合医院停 停止产科服务、浙江江山市中医院不再开展产科(平产、剖 宫产)业务、广东惠州惠康医院停止产科住院分娩服务、山 东青岛市黄岛区第二中医医院暂停产科住院分娩服务等。 产科关停之后,会直接波及儿科。儿科出现“基本废了” 这种情况,背后有诸多因素。一方面,出生率降低使得产科 的“客源”大幅缩水。新生儿数量减少,从孕期检查、分娩 到产后护理等一系列相关业务量都随之下降。这直接导致了 部分医院产科业务收入锐减,难以维持运营成本。随着新生0 魔豆 | 5 页 | 165.14 KB | 1 年前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新闻网站, 指导全国互联网新闻信息高质量、全面发展。 这是中国政府最早的关于运用互联网的政策与行动, 事实证明这些政策与行动为之后互联网的发展与进步起 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九、明确互联网发展的基本方针 2001 年 7 月 11 日,江泽民在中共中央举办的法制讲 座上讲话强调:“当今世界,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特别 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对世界政治、经济、 军事、科技、文化、社会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这必 是关 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对信息网络化问题, 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 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 位。”由此正式确立了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基本方针和前 进方向。这篇讲话以《推动我国信息网络快速健康发展》 为题,收入《江泽民文选》第三卷。 我国信息网络发展的基本方针就是互联网发展的基 本方针,这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深刻把握国内国外两个 建设、管理、运用的实践中总结出来,是人民群众的智 慧与结晶。虽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变化,其基本方针 也有不同的提法,如: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 确保安全“等,但基本上都是一脉相承,万变不离其中, 都是在鼓励发展,加强管理,为我所用。早期中国互联 网基本方针的形成,意味着我国互联网已步入正确轨道,具备了高速行驶与安全驾驭的基本条件,为今后互联网 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久不衰,无不与“海纳百川,100 魔豆 | 15 页 | 773.41 KB | 1 月前3沉默总比说谎强
胡锡进的观点无疑揭示了当前社会言论空间的萎缩,但他忽略了 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说谎比沉默带来的伤害更大,且更具隐 蔽性。 1、沉默并非最坏的选择 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言论自由应当被视为一种基本权利, 但言论自由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所 有想法。法律、社会责任和道德构成了言论自由的边界。然而, 言论的“沉默”并不必然是对社会进步的消极表现。在很多情况 下,沉默是 结构和信任机制。诚实和透明是社会运行的基本前提,而说谎则 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腐蚀了社会的道德基础。在一个信息 化的社会,谎言的传播更容易通过社交媒体的迅速传播而蔓延。它不仅能够误导公众的认知,甚至可能导致群体行为的偏差,最 终影响到社会的正常运转。 对于政府、媒体、企业以及社会个体来说,说谎是对信任的 一种背叛。无论是在政治层面,还是在商业和文化层面,一旦社 会广泛存在说谎现象,人们的基本信任会迅速崩塌。信任一旦瓦0 魔豆 | 4 页 | 341.83 KB | 4 天前3迟到1分钟算教学事故是否太苛刻
迟到 1 分钟算教学事故是否太苛刻? (文稿内容转自新京报) 作为任课老师,准时上课是基本职责。 老师上课迟到 1 分钟,就算教学事故? 据报道,近日,有网民爆料称,广州某职业学院近期在 校内发布了两起教学事故,一起为一名老师上课迟到 1 分钟, 另一起为一名老师提前下课 2 分钟。 迟到早退一两分钟被认定为教学事故,这在舆论场上引 发了争议。 5 月 27 日,该学院工作人员答复媒体记者称,“要是学 学事故,是没有问题的。有的人认为这是学校小题大做,对 老师的要求太苛刻,另外,如果只是初犯,就作出如此认定, 有点过了。 对此,需要从教师职责和规定执行两方面来看。 作为任课教师,准时上课是基本职责。为了准时上课, 任课教师往往要提前几分钟就到教室,做好上课的准备。而 迟到一分钟到教室,自己很匆忙不说,待正式讲课,可能还 要等上两三分钟,对教学的影响也就不止 1 分钟。 当然,必须要明确的是,对学校的认定、处理,涉事教0 魔豆 | 3 页 | 83.93 KB | 4 月前3100条定律 网络舆情前200效应
某种程度上诠释了前 200 效应的客观存在性。现在,信息和 舆论的体量已非当年可比,但无论是 1 万条还是 100 万条, 前 200 个网民的意见和评论,基本能反映网络舆论场的基本 观点和言论倾向,再加上信息级联效应的存在,这些基本观 点和言论倾向会向后续网民传染,从而起到引导后续网络舆 论的。也就是说,前 200 效应会让出现的观点从一些人那里 传播到另一些人。前 200 个网民的0 魔豆 | 4 页 | 131.68 KB | 3 月前3老人药店晕倒无人扶应理性对待
以上紧急状况, 周围人可采取的措施是在倒地老人身旁大声呼喊或拍打其 肩膀,唤醒老人的意识。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付建:老人倒地后已有警 察到达现场,说明药店店员拨打了报警电话,已尽到了基本 的救助义务。基于此,倒地老人的家属不应再追究该店员的 责任。封面新闻:人们关注这一事件,难免会陷入一个长期有 争议的话题讨论——“扶不扶”。但这一议题也分具体情况, 并不是所有人在任何情况下倒地,都是需要被扶起来。过分 有网民指出,老人晕倒被救助后反而“讹诈”救助人的例子 屡见不鲜,民众对这一情况的信任度不足,采取报警等方式 而非自己求助,有其背后特殊的社会背景,不应当一味指责 涉事店员。 三是认为药店店员已经尽到基本的救助义务,不应再追究其法律责任。有网民指出,在缺乏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情况 下,贸然扶起老人可能会加重老人的伤势或引发其他不可预 见的后果,认为店员在当时的情境下做出了合理的选择。 四是关联过往类似事件认为问题根源在于官方判决不 要的麻烦。 这样导致老人晕倒扶不扶的问题持续引发争议。这一现象是 过去部分争议案件判决违背了社会公平,导致“好人没好报”的观念长期在社会上传播导致的负面后果。但在本次事件中, 大量网民仍然基于基本的公序良俗认为,扶助老人这一事件 有其天然的正当性,且药店作为一个与医疗、医生等有着一 定关联的地点,民众天然对其有着更高的期待与要求,能够 在救助类的事件上有更多的作为。这一舆论观点与监控视频0 魔豆 | 7 页 | 193.05 KB | 11 月前3强制社保落地带来的短期阵痛与长期价值
三大突破:其一,参保覆盖面持续扩大,截至 2024 年 9 月,全 国基本养老参保人数达 10.75 亿人,社保卡持卡人数 13.86 亿人; 其二,基金可持续性增强,预计 2030 年可缓解养老金缺口约 5000 亿元;其三,管理效能提升,全国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已开通 91 项服务功能,高频事项网上办理率超 85%。 为应对新情况,相关部门已牵头起草《超龄劳动者基本权益 保障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标志着我国在保障超过法定退 员工未来生活中借来的钱。”数据显示,规范缴纳社保的企业, 其客户忠诚度平均高出行业水平 27%,ESG 评级得分提升 19 个 百分点。 从长远看,规范缴纳社保利大于弊。劳动者在养老医疗等方 面获得更好保障,遇到风险时能有基本生活保障。社会保险具有 风险共担功能,参加养老保险后退休可终身领取待遇。这种稳定 性是其他保障难以比拟的。 社保新规的实施确实会给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带来短期阵 痛,甚至可能有小部分企业因此退出市场。但同时也促使多数企0 魔豆 | 5 页 | 168.74 KB | 1 月前3向美团取消骑手超时罚款致敬
但值得警惕的是,过度干预可能抑制创新活力。美团改革启示我 们:政府应建立“监管沙盒”,在保障基本权益的同时,给予企 业创新空间;消费者则需用订单投票,支持那些真正尊重劳动者 的平台。这种“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消费者选择”的三元共治 模式,或许才是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正道。在发展数字经济的 同时,不能丢弃对劳动者的基本尊重。当算法开始学会“温柔”, 当资本开始懂得“克制”,我们期待的不仅是一个更安全的外卖0 魔豆 | 2 页 | 114.08 KB | 1 月前3100条定律 网络舆情的51%法则
集中,有的最终孤独终老,无疑会对市场创新产生消极影响。 舆论的聚化。网络舆论场也存在 51%法则。网络舆论是 不断演化的,针对一个热点事件,不同舆论观点经过交互碰 撞,会逐渐汇聚成为某个多数意见,基本上“不是东风压倒 下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形成多元意见均匀分布的情况 很少。也就是说,舆论意见在演化过程中会慢慢趋于一致, 形成一个多数意见,产生单极聚化现象。 单极聚化是群体意见演化的重要方向,表现为对某一事件的某类意见超过 50%,就非常容易发生聚化现象,甚至裹 挟持不同意见者。在一个舆论事件中,如果持某类观点的舆 论声量超过半数,就意味着舆论围绕某一事件的讨论达成基 本一致意见,形成单极聚化。如这类基本统一意见是消极观 点,是很不利的,往往导致舆论危机发生。如果这类基本统 一意见是积极观点,则是很有利的,提供了一个放大宣传的 契机。2017 年 11 月,《新京报》旗下的《局面》专访栏目陆 续播出“江歌案”两位相关人物——江歌母亲江秋莲与江歌0 魔豆 | 5 页 | 167.21 KB | 3 月前3百章舆情观察:无差别伤人等社会恶性事件的舆情分析
媒体网民也纷纷发布相关内容,话题讨论度开始上升。12 日 18 时,央视新闻发布当地公安局的伤亡情况警情通报,推 动全网信息量急剧上升,并于 19 时迎来峰值。此阶段,舆 情聚焦于事件本身的伤亡情况、肇事司机身份及作案动机等 基本信息。 发酵期(12 日晚到 13 日)。舆情热点转向对案件的强 烈谴责,要求严惩凶手,同时对公共安全治理问题展开讨论, 呼吁加强风险源头防控。 持续期(13 日后)。虽然全网信息量开始下降,但相关 化为对社 会的负面认知,进而滋生不满与怨恨,成为诱发极端行为的 潜在隐患。 (二)收入差距问题加剧社会矛盾 高收入群体与低收入群体在生活质量、资源获取等方面 存在较大差距,低收入群体在一些基本民生问题上面临更多 困难。这种差距容易引发低收入群体的相对剥夺感,认为社 会不公平,从而产生对高收入群体及社会的不满情绪,加剧 社会矛盾和戾气。 (三)社会戾气在恶性事件中的体现 在无差别 如,政 府加大对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职业培训和就业岗 位,帮助失业人员重新就业,能够有效改善他们的经济状况 和心理状态。 二是增加社会公平与和谐的因素。比如完善社会保障体 系,确保基本民生需求得到满足,能够增强社会公平感。当 民众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认为自身权益得到保障时,对社 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会增强,社会矛盾和戾气也会随之减少。 例如,政府通过税收调节、扶贫政策等手段,缩小贫富差距,0 魔豆 | 10 页 | 212.63 KB | 1 月前3
共 122 条
- 1
- 2
- 3
- 4
- 5
- 6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