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总比说谎强
341.83 KB
4 页
0 下载
21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概览 | ||
沉默总比说谎强!言论自由也包括保持沉默的
自由
近日,胡锡进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文,提出在维护宪法秩序
的前提下,推动社会宽松,尤其是在互联网发声上。他指出,当
前许多人在社交平台上越发谨慎,甚至选择保持沉默。明星、体
制内人士、大学教授、民企高管以及中层管理者,都不再自由表
达自己的观点,言论空间被压缩,许多人选择“能少说就少说”,
甚至发布的内容大多是官宣或正规报道。胡锡进认为,这种普遍
的“噤声”现象并非开放社会应有的风貌,而是互联网时代公共
信息领域的巨大损失。
图片来源:AI 生成
然而,沉默并非问题的根本所在。真正值得警惕的,是那种
在压力和风险面前不再言说真相、选择虚假和歪曲信息的现象。胡锡进的观点无疑揭示了当前社会言论空间的萎缩,但他忽略了
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说谎比沉默带来的伤害更大,且更具隐
蔽性。
1、沉默并非最坏的选择
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言论自由应当被视为一种基本权利,
但言论自由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所
有想法。法律、社会责任和道德构成了言论自由的边界。然而,
言论的“沉默”并不必然是对社会进步的消极表现。在很多情况
下,沉默是一种负责任的自我克制,它避免了冲动言辞的伤害,
保护了个体的名誉与社会的和谐。在某些敏感话题上,保持沉默
往往是明智的选择,它至少不会引发不必要的冲突或对他人的误
导。
但问题在于,当沉默成为常态时,社会的真正问题常常得不
到应有的讨论和解决。假如每个人都选择“少说为妙”,公共领
域的信息就会迅速匮乏,集体智慧和批判性思维也会逐渐消失。
尤其在互联网时代,这种沉默将导致一种信息真空,使得有害的
偏见和误导性言论能够在没有任何挑战的情况下占据主导地位。
2、说谎的社会伤害
说谎所带来的伤害远远大于沉默,它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基础
结构和信任机制。诚实和透明是社会运行的基本前提,而说谎则
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腐蚀了社会的道德基础。在一个信息
化的社会,谎言的传播更容易通过社交媒体的迅速传播而蔓延。它不仅能够误导公众的认知,甚至可能导致群体行为的偏差,最
终影响到社会的正常运转。
对于政府、媒体、企业以及社会个体来说,说谎是对信任的
一种背叛。无论是在政治层面,还是在商业和文化层面,一旦社
会广泛存在说谎现象,人们的基本信任会迅速崩塌。信任一旦瓦
解,社会秩序就变得不再稳定。甚至在某些极端的情况下,谎言
可能导致政治动荡、经济危机,甚至社会革命。最为典型的例子
便是各类政治宣传与虚假信息,它们通过精心编织的谎言误导公
众,最终导致无法挽回的社会后果。
3、沉默与说谎的真正区别
沉默并不等同于否认真相,它是对某些复杂问题的自我控制,
是对不确定性和敏感性的理智应对。而说谎则是在明确知道真相
的情况下,故意扭曲事实,误导他人。沉默有时反映了对他人或
社会的尊重,它避免了不必要的伤害和矛盾。然而,说谎则是对
他人的不尊重,是对真理的亵渎,是对社会契约的破坏。
在社会层面,沉默虽然可能让人感到压抑,但它不会直接伤
害他人,也不会造成社会功能的失调。而说谎则在每一次“顺口”
撒下假话时,都在慢慢侵蚀着社会的根基。那些用谎言来掩盖事
实的人,最终会让整个社会变得不信任、不透明,甚至在某些情
况下,谎言会把社会带入深不见底的漩涡。
4、让沉默成为智慧,而非恐惧胡锡进所提到的“噤声”问题,实际上反映了当下社会对于
言论的高度敏感和对于风险的过度恐惧。然而,我们应当认识到,
保持沉默未必是社会进步的障碍,相反,它往往是理性和智慧的
体现。而在信息时代,最危险的并非沉默本身,而是滥用谎言和
虚假信息来掩盖真相,误导公众。因此,在推进社会宽松的同时,
我们更应强调的是,如何在保持透明和真实的前提下,减少虚假
言论的滋生,让每个人都能在理性和责任的框架内,尊重真理和
信任,发出自己的声音,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4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