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条定律 网络舆情前200效应
131.68 KB
4 页
0 下载
4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概览 | ||
前 200 效应,是指前 200 个网民的评论倾向,会在很大
程度上决定后续成千上万评论的内容。这是一个基于统计数
量意义上的结果。关于这个现象,2013 年复旦大学李良荣教
授和研究生于帆提出了一个“前 10 效应”,也就是前 10 位
网民的意见和评论,决定了后续的数十甚至成百上千的意见
和评论的内容与态度,从而形成网络舆论
100 条定律|网络舆情前 200 效应
。
前 10 效应内涵包括:前 10 条评论与后续的评论具有议
题上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后评论议题的走向。前
10 条评论与后续的评论存在态度上的相关性:前 10 条评论
呈一致的正面或负面的意见,则后面的评论也一致正面或负
面;前 10 条评论存在不同意见的相互争论,则后续评论也
会存在争论。
当年的新闻跟评量相较于现在,是不可同日而语,但从
某种程度上诠释了前 200 效应的客观存在性。现在,信息和
舆论的体量已非当年可比,但无论是 1 万条还是 100 万条,
前 200 个网民的意见和评论,基本能反映网络舆论场的基本
观点和言论倾向,再加上信息级联效应的存在,这些基本观
点和言论倾向会向后续网民传染,从而起到引导后续网络舆
论的。也就是说,前 200 效应会让出现的观点从一些人那里
传播到另一些人。前 200 个网民的意见和评论,如果是消极负面的言论较多,后续网民评论整体就会偏向负面;如果是
积极正面的言论较多,后续网民评论整体就会偏向正面。20
0 个网民的意见和评论,也是我们在舆论事件初期观察研判
其可能演变趋势的重要指标。
前 200 效应是一种社会性趋同心理,在示范者或领头羊
带领下跟随大多数人的认知或行为,可以说是网络时代的人
云亦云,与羊群效应、示范效应等有相似处。一部分首先表
达观点,接着又有一些人表达观点,但第二批表达观点的人
因为听取了第一部分的人的观点,就有可能隐藏自己的观点,
而跟随第一部分人的判断,然后是第三批人,因为看到前面
的人都持有了某种观点,从心理上可能会自我否决从而屈服
于前面的人的观点,一直传播下去,最后群体得到的观点很
有可能是基于第一批人的观点。人们不再依靠自己的所知来
判断,而是依靠别人的想法。
前 200 效应背后蕴含着似曾相识的规律。
信息效应(messaging effect),一种受信者根据所获信
息相应调整自己行为的心理现象。
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是指由于之前受某一信息刺
激的影响而使得之后对同一刺激的提取和加工变得容易的
心理现象。也就是说,人们在特定环境下决定自己态度时,
往往取决于此前刚接受的信息。
国外学者分析亚马逊、Netflix 等 4 个网站数百万用户对各种商品的评分数据,发现用户的评分存在明显的锚定效应,
也就是说,用户在给出一个高分之后,下一次评分也偏高,
在给出一个低分之后,下一次评分也偏低。“先入为主”“先
声夺人”是信息传播的一般性规律,从众效应、跟风效应尤
其明显,一个事件发生后,最早出现的观点和意见往往具有
很强导向性,会给后来的讨论定下基调和方向。人们常常倾
向于相信这些“先声”,容易认同它的价值判断,附和它的
意见主张,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声势,至于议论的事实是否
清楚、判断是否正确,反而变得不再重要。
斯坦福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机器
学习算法,预测一个人写的下一篇评论是否会被标记为喷子。
算法规则包括用户最后一篇帖子的时间戳、最后一篇帖子是
否被标记,讨论中的上一篇帖子是否被标记,作者被标记帖
子的整个历史及作者的匿名用户 ID。结果显示,讨论中上一
篇帖子的标记状态是下一篇帖子是否被标记的最强预测因
素。这意味着,虽然有些人可能总是更倾向于喷别人,发帖
的上下文情境更有可能是诱发喷子的因素。
前 200 效应也与“沉默的螺旋”这个定律有某些相似之
处。如果一个人感到他的意见是少数的,就不愿表达出来,
甚至转向沉默和附和,因为害怕被多数一方报复或孤立。网
民在发表评论意见时,一般会先看下前 200 条(翻几页评论
跟帖)已经存在评论的“意见气候”,再决定发表什么意见,这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心理。前 200 评论无形当中即是后续
评论的参照,当一致意见越来越多,新意见所需要突破的心
理压力也就越来越大,一方的沉默逐渐推高优势意见的强度,
形成“滚雪球”般的舆论增势。在极不对称的舆论场效应下,
情绪极端者不断受到鼓励,声音越来越大、势力越来越强;
而那些理性、温和的声音不断遭到打压,变得越来越微弱,
甚而“沉默不语”。
前 200 效应与其他相近效应相比,主要区别是强调意见
评论的先后顺序对后续舆论所造成的影响,更看重“时序”
“近因”对舆论倾向的作用。也就是说,在人们发表意见评
论之前,他人最新所发意见评论对人们后续言论的倾向有很
大影响。因此,争取好评的捷径是争取最先的好评。如果舆
论中一开始就有人认为某人好看,整个群体的人就会越来越
认为这个人美丽动人。很多明星就得益于此,说她好看的人
越多,人们就会认为她越好看。如果,突然又有人说明星整
容了,人们也会跟着说她五官本来就不正。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4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