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中学“阶级问卷”风波:舆情聚焦教育公平
0 魔豆 | 7 页 | 368.73 KB | 11 月前3上海某中学“阶级问卷”风波:舆情聚焦教育公平
上海某中学“阶级问卷”风波:舆情聚焦教育公平 近日,有网民发文举报上海闵行龙茗中学调查问卷违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疑似调查学生家庭背景阶层,此事迅 速引起舆论关注。11 月 6 日上午,上海闵行区教育工作党委 闵行区教育局发布情况通报称,近日,针对家长和网上举报 的“某中学调查问卷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相关 部门迅速组织开展调查和处理工作。经查,在龙茗中学任实 习教 时,“上海闵行”发布相关通报信息后, 引发界面新闻、新京报、澎湃新闻等媒体转发报道,舆论迅 速发酵。6 日 11 时至 15 时是舆论讨论峰值期,期间微博话 题#上海某中学疑似调查学生家庭背景阶层#登上微博热搜第一位,话题阅读量高达 5577.7 万次。 平台占比图 从信息来源看,微博是该事件讨论的主要阵地,主要由 #上海某中学疑似调查学生家庭背景阶层##官方通报上海某 中0 魔豆 | 7 页 | 368.74 KB | 11 月前3从上海女生军训离世事件反思学生安全保障与军训意义
从上海女生军训离世事件反思学生安全保 障与军训意义 2025 年 8 月 14 日,上海一名 15 岁高中女生在军训期间 猝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这起悲剧不仅让人们 对高温下高强度训练的合理性、急救措施的及时性以及各方 责任划分提出了质疑,更将舆论焦点从个体事件引向了对军 训意义的讨论。 一、事件概况 2025 年 8 月 14 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嘉定分校(以50 魔豆 | 6 页 | 415.14 KB | 1 月前3网曝男子地铁猥亵女乘客 上海警方快速处置平息舆情
网曝男子地铁猥亵女乘客 上海警方快速处置平息舆 情 (文稿内容转自法治网舆情中心) 舆情综述 4 月 9 日上午,多段网传视频引发关注,视频显示,上海地铁一名女乘客疑 似被猥亵,对身边男子哭喊道“你把裤子脱了并弄到我身上”,同车女子称“姐妹, 我录了视频,我陪你去”。“@荔枝新闻”等媒体跟进报道,上海地铁客服工作人 员称确有其事,网民痛斥男子“变态”“垃圾”。当日 10 时 23 分,上海市公安局城 留”。多数网民称赞警方行动快 速;部分网民表示不满,认为行政拘留处罚较轻。4 月 10 日,男子所在的工作 单位发布公告,宣布将其开除。 针对网民关注的挺身而出乘客身份,“@潇湘晨报”报道称,上海静安区文明 办工作人员表示,参与此次事件的正义人士信息目前还没掌握,了解到情况的话 会一级一级往上报。“@新闻晨报”文章评论称,“勇敢地站出来是每个人的责任”。然而,当晚有网民发消息称“被‘猥亵 闻等媒体发文称,“造黄谣和性骚扰都该人人喊打”;部分网民言论涉及性别对立 话题,如“出手相助的是女的,猥亵造谣的都是男的”。截至 4 月 17 日 12 时,该 事件相关舆情信息量超 8 万条,“#上海地铁一男子疑脱裤猥亵女乘客#”“#上海辟 谣地铁猥亵事件当事人相识#”等数十个关联微话题累计阅读量超 6 亿。舆情点评 地铁作为最常见的公共场景之一,每每曝出猥亵、骚扰、偷拍等事件,都能 引发舆论热议。近日,舆论场曝光北京0 魔豆 | 4 页 | 235.40 KB | 3 月前3从上海外滩美术馆新媒体账号不当言论反思公共文化
从上海外滩美术馆新媒体账号不当言论反思公共文化 服务矛盾问题 (文稿内容转自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日前,上海外滩美术馆因官方新媒体账号回怼网民建议的不当表述而陷入舆 论风波。虽然涉事美术馆事后迅速发布致歉声明,但事件仍引发公众对美术馆运 营、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的广泛讨论。除了涉事场馆的舆情应对得失值得关注, 事件潜藏的文化服务机构舆情思维问题也应引起重视。 据媒体报道,上海外滩美术馆近期频繁调整入馆模式:5 日起,该馆取消预约制,观众可在每周三至周日 11:00-20:00 内分时 段入馆观展,当日参观总量达到上限后不再接待。 但近日,有网民发帖称,上海外滩美术馆营业时间到 20 时,但在接近 17 时就停止排队。对观众而言,美术馆人数是否达到上限是无法预见的,只有到了 门口才能知道。上海外滩美术馆官方账号在该帖评论区对取消预约制的原因进行 了解释。该游客表示,希望美术馆能在官方账号上,公开做出解释。而美术馆官方账 这番言论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态度太差了吧”“好劝退”等声音充斥舆论 场。 舆论场剖析不当言论引发舆论风暴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上海外滩美术馆在官方小红书账号发布《关于不当言 论及入馆模式优化的公告》向公众致歉,同时宣布 6 月 18 日起结合观众反馈试 行新的入馆模式。 上海外滩美术馆馆长通过个人社交账号再度致歉,并公开征集参观体验反馈 及改进建议。细究来看,美术馆官方账号的不当回复之所以瞬间点燃舆论怒火,核心原因0 魔豆 | 7 页 | 376.84 KB | 3 月前3“高铁阻门”事件频发引关注 舆论热议公共安全话题
纳入个人征信系统、列入限行“黑名单”,形成更强的震慑效应。5 月 5 日,网传上海虹桥高铁站又现“女子阻碍高铁关门”事件。视频显示, 有目击者称,女子此举是为了等后面的老太太。当日深夜,“@铁路上海站”通报 称,当事旅客因突感身体不适,急忙下车时被门夹住,工作人员迅速将其拉至安 全区域。该旅客未受伤,该趟列车随后安全正点发车。通报发出后,多数网民表 示理解,但也有网民并不认同上海铁路方的处理方式,认为如果以后都可以用这 些理由,会引发更多人效仿。5 民建议将 相关行为人纳入黑名单,“@立场快评”评论称,谴责女子阻止高铁关门,更应强化公共安全预案,从安全规章制度抓起。截至 5 月 19 日 12 时,全网相关信息累 计 11.8 万余条,“#上海虹桥高铁站又现拦门事件#”“#高铁拦门事件为何屡禁难止 #”等微博话题阅读量累计超 2.1 亿。 舆情点评 交通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高铁阻门事件发生后,现场视频迅 速在网络传播, 布后,办案民 警、铁路工作人员接受央视新闻采访,全面还原案发始末,并向公众科普扒阻列 车车门的危害、相关法律规定以及高铁晚点的应对策略,有效发挥了典型案例的 警示教育作用。上海“高铁阻门”事件中,面对网传信息,上海铁路方当日作出回 应,解释了事发原因,澄清相关传言,舆情快速降温。株洲“高铁阻门”事件,株 洲铁路警方虽然解释了事发原因,但至今没有调查结果公布。 从当前舆论呼声看,舆论期待0 魔豆 | 4 页 | 325.23 KB | 3 月前3女子莫名背上贷款
频求助称,称自己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上海理业供应 链管理有限公司,在上海华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贷款人民币 3.96 亿元作了担保。12 日,当事人李素芬的家属告诉红星 新闻记者,其曾与涉事的上海华瑞银行方面进行沟通并查看 涉及款项借贷合同、保证合同,发现当事人与实际保证人重 名,但合同上的身份证等信息无误,疑似为银行错误登记导 致。 当日上海华瑞银行回应记者采访称,此次事件系因同名 客户“李素芬”的征信信息报送过程中,因信贷人员操作失 误造成征信误报,该情况与主业务借款人上海理业供应链管 理有限公司完全无关,已于 10 月 9 日及时完成信息纠正。 至于为何会操作失误造成征信误报?当事人李素芬身份信 息是否被泄露?华瑞银行工作人员称,暂时不了解报送过程 具体情况,但不存在信息泄露。 数据情况:据监测数据显示,10 月 11 日以后,伴随多家媒体转载, 信息量在四天内缓慢发酵,直到0 魔豆 | 4 页 | 137.57 KB | 1 年前3舆评 东航“飞二代”事件背后社会公平焦虑情绪的爆发
2008 年曾报名参加上海航空飞行学员招录,因不符合 基本条件,未能通过初核环节。其母亲为原上海货运航空有 限公司(东航旗下企业)普通退休职工,从未负责公司招飞 工作。 图源:新京报 网民群体的诉求呈现明显分化。理性声音要求深挖航空 业招聘透明度,如有网民称“飞行员培养成本超百万,航司不可能为关系户冒险”;情绪化表达则集中于对当事人的嘲 讽,如有网民认为按照当下上海房价,一千万的价格难以购0 魔豆 | 3 页 | 155.37 KB | 4 月前3舆评 东航“飞二代”事件背后社会公平焦虑情绪的爆发
2008 年曾报名参加上海航空飞行学员招录,因不符合 基本条件,未能通过初核环节。其母亲为原上海货运航空有 限公司(东航旗下企业)普通退休职工,从未负责公司招飞 工作。 来源:大象新闻 网民群体的诉求呈现明显分化。理性声音要求深挖航空业招聘透明度,如有网民称“飞行员培养成本超百万,航司 不可能为关系户冒险”;情绪化表达则集中于对当事人的嘲 讽,如有网民认为按照当下上海房价,一千万的价格难以购0 魔豆 | 3 页 | 148.99 KB | 4 月前3当校园午餐沦为孩子的“隐形毒药”
当校园午餐沦为孩子的“隐形毒药” 一盒发臭的虾仁鸡蛋,不仅刺痛了孩子们的味蕾,更撕 裂了公众对校园食品安全最后的信任底线。近日,上海市部 分中小学校的午餐质量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事件的起因 是多家学校的家长在社交媒体上反映,其孩子在校食用的午 餐中,一道名为“虾仁炒鸡蛋”的菜品出现明显的异味、发 臭现象。孩子们向家长投诉饭菜“难闻”、“吃不下去”, 甚至有学生食用后出现肠胃不适的症状。此事一被曝出不但 纷发布声明,表示已启动调查,并暂停了与绿捷公司的合作。 供餐企业绿捷也发布道歉声明,承认公司存在管理漏洞,并 承诺配合调查、进行整改。 政府介入调查:事件的严重性引起了上海相关监管部门 的高度重视。记者联系到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局党群办,工作 人员说:“第一时间获悉情况后,我们就与相关学校联系了 解,主要是市里供餐公司的菜品供应问题,我们全方位高度 重视,相关科室也都在跟进。目前在做针对此次事件的调查, 构成了食品安全的风险矩阵。而当问题暴露时,“临时工操 作失误”“个别现象”等托词往往成为责任方的遮羞布,真 正的制度性漏洞却被有意无意地忽视。 孩子们不是企业牟利的试验品,校园更不应成为食品安 全监管的“法外之地”。此次上海多校午餐事件必须成为一 个转折点,推动校园食品安全治理从运动式整治走向长效机 制建设。我们需要建立家长委员会参与的常态化监督机制, 推行食堂操作间的实时监控全覆盖,实施食材溯源信息的透 明化0 魔豆 | 4 页 | 177.39 KB | 29 天前3
共 57 条
- 1
- 2
- 3
- 4
-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