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评 东航“飞二代”事件背后社会公平焦虑情绪的爆发
155.37 KB
3 页
0 下载
4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概览 | ||
舆评|东航“飞二代”事件背后社会公平焦虑情绪的爆发
近日,一名男子在直播时高调炫富,称自己是“飞二代”,
父母曾任东航招飞办负责人,更称自己在 2008 年参加东航
招飞时获得“特殊破例”,虽通过考试但最终未入职。直播
中,他甚至直接透露了父母姓名,这些具体信息迅速成为舆
情发酵的关键线索。6 月 10 日,据极目新闻等媒体报道,东
航已经关注到相关舆情并启动核查工作。经过初步核实,该
男子 2008 年曾报名参加上海航空飞行学员招录,因不符合
基本条件,未能通过初核环节。其母亲为原上海货运航空有
限公司(东航旗下企业)普通退休职工,从未负责公司招飞
工作。
图源:新京报
网民群体的诉求呈现明显分化。理性声音要求深挖航空
业招聘透明度,如有网民称“飞行员培养成本超百万,航司不可能为关系户冒险”;情绪化表达则集中于对当事人的嘲
讽,如有网民认为按照当下上海房价,一千万的价格难以购
买到“豪宅”,嘲讽该男子“吹牛”。部分网民更呼吁对发
布不实信息者追责,反映出公众对网络谣言治理的迫切期待。
本次事件中,东航的快速回应展现了现代企业应对舆情
的成熟范式,东航借助多家权威媒体发布的澄清信息及时阻
断了谣言扩散,但事件引发的信任裂痕仍需修复。尤其有待
关注的是,炫富男子在直播中的诉求明显指向社会地位炫耀
与家庭背景包装。通过标榜财富,并强调父母在关键岗位的
影响力,其言论精准切中公众对“特权招聘”的敏感神经。
这种表达方式迅速激发了网民对阶层固化和权力寻租的焦
虑,才是舆情爆发的根本原因。而从行业发展来看,在直播
经济驱动下,部分博主为博眼球不惜突破道德底线,肆意“造
谣”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舆论生态。平台方需反思内容审
核机制,不能任由虚假信息在算法助推下形成病毒式传播。
“东航飞二代”闹剧的实质,也是公众对阶层固化这一
议题的集体投射。当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屡成热议话题,尤
其当前正值新一轮毕业季到来之际,任何涉及“破例”“开
后门”的指控都可能引发情绪海啸。这种敏感源于现实中的
确存在的灰色地带,如某些行业存在的隐性门槛、代际传承
现象,以及公众对“萝卜招聘”的刻板印象。直播男子的虚
构叙事,无意间成了社会焦虑的泄压阀。这场风波犹如一面镜子,反映出社会公平的深层诉求。对此,相关企业唯有以
更开放的姿态拥抱监督,以更严密的制度保障公平,才能让
“破例招飞”的谣言失去生存土壤。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3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