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档 从上海女生军训离世事件反思学生安全保障与军训意义

415.14 KB 6 页 0 下载 5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上传 格式 评分
辰辰
.pdf
3
概览
从上海女生军训离世事件反思学生安全保 障与军训意义 2025 年 8 月 14 日,上海一名 15 岁高中女生在军训期间 猝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这起悲剧不仅让人们 对高温下高强度训练的合理性、急救措施的及时性以及各方 责任划分提出了质疑,更将舆论焦点从个体事件引向了对军 训意义的讨论。 一、事件概况 2025 年 8 月 14 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嘉定分校(以 下简称“上交附中嘉定分校”)的一名 15 岁高一女生在东方绿 舟军训期间突然倒地昏迷,送医抢救无效死亡。事发当日上 海中心气象台于 11 时 53 分发布高温黄色预警,最高气温达 35.4℃。 女生于 8 月 11 日参加学校组织的全封闭军训,原定 15 日结束。14 日午饭后,女生参加合唱排练,返回训练场途中 突然蹲下昏迷,被教官抱至医务室。医务室采取吸氧措施, 未使用 AED 设备或心肺复苏,观察约 4 分钟后于 14:01 拨打 120。救护车于 14:06 抵达现场,14:13 离开,14:30 送达医院, 女生已无生命体征,最终宣告死亡。”诊断为“呼吸心跳骤停”, “死亡原因不明,建议尸检明确死因。” 女生生前身体健康,无心脏疾病史,中考体育满分,家 属要求彻查死因并申请尸检,结果需等待 20-30 个工作日。 上交附中嘉定分校负责人称,“学校现在在配合调查,不便对外公布具体情况。目前,是学校和东方绿舟景区一起调 查处理,我们也在和家长进一步沟通。”东方绿舟景区工作人 员表示,暂时没有信息可以提供,会反馈给有关部门回复。 据百章舆情监测系统显示,从 2025 年 8 月 14 日至 2025 年 8 月 27 日,共监测相关舆情信息 2.8 万条。从信息平台来 看,视频是该事件相关网络舆情的主要传播平台,占比 78.54%。其次是微博,占比为 13.71%,其余占比较少。具体 占比情况如下: 舆情信息来源占比图 从具体走势来看,8 月 14 日事件发生后,相关信息数量 较少。19 日女孩母亲周女士申请尸检,舆论场中相关信息热 度持续走高。22 日,记者联系到周女士,她讲述了事发经过, 带动话题热度继续上升,8 月 23 日相关信息数量达到峰值。 截至目前,该事件热度呈现回落趋势。具体走势如下:舆情信息走势图 从相关舆情信息情感情况来看,本次事件中学生突然死 亡,至今死因不明,负面信息占 69.05%。中性信息占比为 30.61%,持正面观点的占比 0.32%。具体占比情况如下: 信息属性图 二、舆论观点 (一)对事件感到痛心,关注高温下高强度训练是否合 理。 多数网民对“15 岁优秀女生突然离世”表示悲痛,质疑高 温黄色预警下仍坚持室外队列训练是否合理。认为军训应综合考虑环境和学生状态,进行合理适当的训练。抖音网民留 言“不理解为什么每年军训都要挑最热的时候,那个温度是个 人都吃不消”。 (二)关注孩子死因和各方责任分配问题 网民高度关注女孩的具体死因,以及各方(校方、景区、 急救人员)在此次事件中应承担的责任。女孩母亲表示,女 儿身体素质很好,之前没有心脏方面的疾病,家里也没有心 脏病家族史。有观点认为女孩患有隐性疾病,军训促使疾病 突发身亡;部分网友则认为是急救措施不当直接影响了抢救 结果。 在后续事件进展中,校方表示该事件由景区全权主导事 件处置,而景区方则称不便透露细节。女孩母亲周女士称, 事发后,校方和景区方面,没有对事发过程中,急救环节存 在的问题进行内部自查,给家属一个结论,她质疑,景区、 校方如何保证她家孩子的悲剧不再上演。 (三)担忧当代学生身体素质,争论军训的必要性 部分网民结合事件中“女生体育满分仍突发意外”的情况, 延伸担忧当代学生整体身体素质。同时,青少年可能存在的 隐性健康风险(如无病史的心肌炎)难以预判。进而展开了 对“军训必要性”的讨论。针对这一问题网民观点聚焦于两方 面。 一是部分网民认可军训的教育意义,支持军训必要性。 认为不能因个案否定整体价值。抖音网民称“军训首先训练的 是意志,下一步是身体。初中高中大学的学习,不怕苦的意志,拖不挎的身体。” 二是有观点认为军训必要性需与安全保障结合,建议调 整内容设计,避免形式主义。抖音网民称,军训可以是跑步, 可以是匍匐,可以是负重,也可是持枪训练,也可是障碍跑, 但不能是暴晒,因为毫无疑义,锻炼不了身体,还晒得黢黑, 还容易中暑。 三、分析研判 此次事件的舆论焦点在于公众对学生安全保障的强烈 诉求。 逝者生前身体素质良好却猝然倒地,引发家长群体对高 温高强度训练安排与学生个体耐受度错配的普遍忧虑。同时 使焦虑情绪延伸至对军训制度的质疑。此外,极端天气条件 下,周期性大规模学生军训活动缺乏与之匹配的应急机制。 这次事件中,救护车从出车到离开现场用了 12 分钟,如果 主办方提前和医院沟通好,这段时间还能再缩短。很多危急 情况,比如呼吸心跳骤停等,都是和时间赛跑,黄金抢救期 也就十几分钟。事后,校方与景区“信息沉默”的态度,进一 步放大公众对官方机构生命安全敬畏感的深度质疑,并使舆 论迅速由个案追责延伸至对现行军训制度的合理性审视。 目前教育部门虽对军训“安全第一”有原则性要求,但缺 乏“高温预警下训练调整”的具体标准(如不同预警级别对应 的训练时长、休息频次),导致学校与营地在执行时“凭经验 判断”。校方应明确不同预警级别下的训练调整标准(如黄色 预警:单次户外训练不超过 1.5 小时,每 30 分钟休息 1 次;橙色预警:暂停户外训练,转为室内课程),同时要求学校 在军训前开展“健康状况筛查”,为体质较弱或有基础疾病的 学生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 为应对突发状况,军训主办方应在军训前完善配套医疗 系统。同时提前录入所有参训学生的健康档案(含过敏史、 基础疾病),同步共享给驻场医护与联动医院,避免因信息 滞后延误抢救。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6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请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