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越“闪崩”总部被员工包围,企业困境不能压缩员工权益
655.58 KB
6 页
1 下载
4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概览 | ||
极越“闪崩”总部被员工包围,企业困境不能压缩员工权益
近日,极越汽车被曝多部门原地解散,员工称公司断缴
社保、公积金,要求 CEO 夏一平补缴并支付 12 月工资及离
职赔偿等。夏一平表示公司未关停解散,账户虽被冻结但运
营未停,正协调资源推进融资,承诺解决员工社保问题。此
外,多家供应商也在向极越讨要超 4000 万元欠款,股东百
度和吉利被指不再提供资金支持。12 月 12 日晚,极越首席
执行官夏一平和吉利、百度两大股东召开闭门会,经多轮沟
通,百度和吉利内部正在走转账流程,为极越员工缴纳拖欠
的 11 月社保。12 月 13 日,吉利和百度发表关于极越汽车的
联合声明:作为股东,将积极协助集度管理层妥善处理相关
事宜,第一时间解决员工社保缴纳、离职员工问题;维护用
户车辆正常使用、售后和维修保养;推进其他事宜的合理合
法解决。
时间脉络传播分析
传播趋势图
数据显示,12 月 10 日 17 时至 13 日 14 时,“极越‘原
地解散’”事件舆情信息约 7.5 万条。从舆情传播趋势上看,
10 日 17 时左右,“网传极越将原地解散”信息在网络上开
始传播;12 日 11 日,极越 CEO 发布内部信、员工爆料、供
应商追款等负面消息不断涌现,引发公众广泛关注,舆情热
度快速上升。12 月 12 日,极越 CEO 被员工围堵在上海办公
室,将事件推向高潮,舆情热度达到最高峰。12 月 12 日晚,
召开闭门会解决员工社保、赔偿金等问题,这些消息引发了公众对事件后续发展的持续关注,舆情热度虽有所下降,但
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平台类型占比(左)和媒体类别占比(右)
从平台类型来看,微博是本次舆情讨论的主要阵地,占
比为 40.25%;其次是 APP、视频和头条号等平台。从媒体类
别来看,本次事件主要是个人用户参与,占比 52.49%;其次
是资讯媒体和新闻媒体。具体占比情况见上图。
热门文章列表
从“极越‘原地解散’”事件的热门文章情况可知,媒
体报道主要关注经营困境与资金链问题、员工安置与诉求、车辆售后问题等方面,主要是《科创板日报》、驱动之家、
第一财经、每日经济新闻等科技类和财经类媒体参与报道。
IP 属地 TOP
从“极越‘原地解散’”事件的舆情信息 IP 属地发现,
该事件文章数排名靠前的地域属地依次是广东、北京。此外,
IP 属地为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的文章数也比较多。
舆论观点
一是对员工困境的同情与关注。大量网民对员工面临的
困境表示同情,认为公司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确保员工的合
法权益得到保障。如有网民表示希望极越汽车 CEO 夏一平尽
快兑现解决员工社保问题的承诺。
二是对公司运营状态的质疑。有网民对夏一平称公司未
关停解散的说法表示怀疑,认为公司的实际情况可能与夏一
平的说法不符。
三是对百度、吉利在该事件中的作用表示关注。有网民
认为,百度和吉利作为极越汽车的大股东,认为他们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来支持极越汽车渡过难关。还有网民借机对
百度的企业文化等表示不满。
四是质疑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陷入混乱。有网民认
为新能源汽车行业虽然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风
险。目前该行业已经“车比人多”,过于混乱,相关部门有
待加强管理;新能源汽车企业也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增强风
险防范意识。
研判分析
极越汽车被曝多部门原地解散、员工社保断缴后维权,
以及多家供应商讨债等事件均暴露出极越汽车内部的管理
出现严重问题,相关事件将对极越汽车本身的品牌形象造成
严重影响,也不利于后续极越汽车通过各类融资手段等解决
自身困境。
当前,极越汽车首先应当加强内部管理,优化资金调度,
率先确保员工社保和工资按时缴纳和支付,与员工加强沟通,
避免企业进一步陷入劳资关系的泥潭,尤其临近年末,讨薪
类舆情频发,可能出现舆情放大效应,增大处置难度;
同时,极越汽车应积极与百度和吉利两大股东沟通协调,
争取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在缓解当前困境后,通过优化公
司结构等方式,保障自身持续发展,再尝试赢得市场信心。
相关部门也应持续关注该事件后续动态,必要时介入调
解其中的劳资纠纷等问题,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有关部门还应当关注到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在蓬勃发展之下存
在的部分失序问题,从宏观角度及时加以调整。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6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