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9月舆情热点分析(2025年)
1.04 MB
22 页
2 下载
99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5 |
概览 | ||
1
医疗行业
9 月份舆情热点分析
(2025 年)
北京百章科技有限公司目录
概述..............................................................................................................1
一、舆情黑榜.........................................................................................2
1.医患纠纷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医生遇袭受伤...3
2.医护言论类:福建女护士马拉松夺冠喊话要调休......................6
3.医疗事故类:一女子在佛山第一人民医院做微创手术后死亡...9
二、回应红榜....................................................................................... 11
三、行业动向....................................................................................... 13
四、主要问题....................................................................................... 14
(一)临床安全治理存在系统性短板.......................................... 14
(二)内部管理不到位,人文关怀缺失...................................... 15
(三)信息发布迟缓,舆情处置缺乏透明度...............................15
(四)监管标准不一,问责模糊削弱制度公信力.......................16
五、10 月风险建议.............................................................................. 16
(一)强化秋季医疗安全管理......................................................17
(二)完善假期值班安排与内部沟通机制...................................17
(三)优化信息公开流程与应急回应体系...................................18
(四)推进监管标准统一与制度执行透明化...............................18
(五)加强节日期间防疫与应急救治准备...................................19
(六)严守节庆廉洁纪律红线......................................................19
(七)提升医保整治阶段合规管理水平...................................... 19—1—
概述
2025 年 9 月,医疗领域舆情热点频发,医患关系、医疗
安全等核心矛盾与服务管理疏漏、医护形象维护等基础问题
交织叠加。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生遇袭、女护士
马拉松夺冠喊话要调休、佛山第一人民医院微创手术致死争
议等事件在网络持续发酵,凸显医疗行业作为民生关键领域
的高敏感度与强关注度。
深入剖析可见,医疗体系的短板已渗透至多个环节。安
全保障与矛盾化解方面,医生遇袭事件暴露医院安保机制失
效、纠纷调解渠道不畅,导致原本可以通过沟通化解的矛盾
演变为暴力事件;医疗质量与鉴定机制方面,佛山手术致死
事件中两级鉴定结论相悖,既反映诊疗操作流程不规范,也
动摇了公众对鉴定公正性的信任;服务与人员管理方面,报
告单差错、救护车延误等问题,折射出部分机构在细节管理
和医护培训方面的缺位;而女护士借马拉松喊话争取调休,
则揭示基层医护休息权益保障不足、诉求表达渠道缺乏等深
层困境。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个案舆情正在叠加发酵,逐
渐演变为行业层面的信任危机。
总体来看,9 月医疗舆情所暴露的问题,既有因管理疏
漏导致的偶发失误,也有因制度缺陷造成的深层隐患。医疗
行业亟需跳出“事后应对”模式,转向主动治理,搭建高效医
患沟通平台,完善质量管控标准,强化精细化管理,健全医
护权益保障机制。以防止小矛盾积聚成系统风险,逐步修复
公众对医疗体系的信任。—2—
一、舆情黑榜
9 月负面医疗舆情中,医护言论类热度居首。福建医科
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女护士借马拉松喊话调休、绵阳中心医院
医护对公众人物发表不当言论,两起事件因关联医护权益与
职业形象,兼具共情点与争议性,快速引发关于医护管理与
权益保障的讨论。医患纠纷类舆情同期高发,广州中医药大
学附一院医生遇袭事件,以暴力伤医的极端性触动公众;大
理人民医院凤仪分院救护车延误致患者死亡,暴露应急管理
漏洞,两者共同触发对医护安全防护、医院应急能力的持续
追问。医疗事故类舆情则加剧信任危机,佛山一院微创手术
致死、广州中山一院试管婴儿术后患儿患病事件、上海男子
称“被精神分裂”十多年,因“鉴定结论反转”“罚款过低”“责任
不明”“诊断争议”等问题,叠加公众对医疗专业度与公正性的
敏感,舆论质疑情绪浓厚。
此外,服务管理类舆情虽单案热度不高,但问题集中且
影响恶劣。河南南阳油田总医院收“天价停尸费”、上海三甲
医院就诊视频外泄,分别触及收费合规性、隐私保护底线,
因关乎就医体验,同样引发对医疗管理精细化的广泛讨论。
以下为舆情黑榜 TOP10 及典型案例分析。
序号
时间
事件
分类
信息量
相关微博话题
1
0921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
第一医院喊话调休
女护士道歉
医护言论
17.2 万
#女护士马拉松夺冠喊话要调
休#阅读 1090.8 万,讨论 1.3
万;#最快女护士张水华发文
道歉#阅读 6172.4 万,讨论 1.7
万。
2
0922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
一附属医院一医生
遇袭受伤
医患纠纷
1.2 万
#遇袭医生已做完手术送至
ICU#阅读1257.9万,讨论1013
次;#广州伤医事件受伤医生—3—
脱离生命危险 # 阅读 2335.5
万,讨论 5468 次。
3
0904
一女子在佛山第一
人民医院做微创手
术后脑死亡
医疗事故
4453
#女子在医院做微创手术脑死
亡离世#阅读 4191.4 万,讨论
1.3 万;#官方回应女子医院手
术后脑死亡离世#阅读 619.4
万,讨论 2528 次。
4
0926
因医护人员对王源
及粉丝发表不当言
论,绵阳市中心医院
道歉
医护言论
3668
#绵阳市中心医院致歉#阅读
471.1 万,讨论量 576 次。
5
0928
上海男子称“被精神
分裂”十多年,申请
消除“重大精神疾病
管控”记录被拒
医患纠纷
3453
#男子称被患精神分裂错失工
作#阅读 127 万,讨论 161 次;
#医院回应男子被患精神分裂
症 11 年#阅读 189 万,讨论 160
次。
6
0910
河南南阳油田总医
院被曝催收受害者
家属 24 万停尸费
服务管理
3086
#受害者家属被催缴 24 万天价
停尸费#阅读 1379.4 万,讨论
2581 次。
7
0906
游客在涠洲岛沙滩
上捡到采血管
医废处理
1293
#游客在涠洲岛沙滩上捡到采
血管#阅读 689 万,讨论 371
次;#涠洲岛卫生院回应游客
沙滩捡到采血管#阅读 924.4
万,讨论量 617 次。
8
0908
救护车 3 公里路开
半小时,遇刺身亡男
子家属要求大理人
民医院凤仪分院担
责
医患纠纷
1049
#三四公里路程救护车开了 30
多分钟#阅读 583.2 万,讨论
968 次。
9
0921
试管婴儿出生不久
确诊肾病综合征,广
州中山大学附属第
一 医 院 被 判 担 责
10%
医疗事故
1002
#试管婴儿出生不久确诊肾病
综合征#阅读 3285.8 万,讨论
3522 次;#试管婴儿确诊肾病
综合征医院担责 10%# 阅读
262.8 万,讨论量 999 次。
10
0920
女子称去上海三甲
医院就诊时被拍,相
关视频外泄网络
服务管理
528
#医院就诊被拍视频发网上#
阅读 841.3 万,讨论量 2179
次;#就诊被拍视频发网上女
子发声#阅读 638.9 万,讨论量
1254 次。
1.医患纠纷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医生遇
袭受伤
事件概述:9 月 22 日上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4—
院骨伤中心主任王海彬在门诊遇袭。据知情人介绍,行凶者
是王医生多年前的膝关节手术患者。当日上午持刀入院行凶,
致王医生多脏器破裂及全身约 20 处裂伤,经近 10 小时抢救,
王医生脱离危险转 ICU 监护。网传行凶者疑因术后持续疼痛
生怨,在别家医院接受二次手术时被主治医生暗示首次手术
有问题,而王医生复诊时认为手术效果良好,双方一周前曾
激烈争吵,目前行凶者已被控制。事件曝光后,相关信息引
发舆论强烈关注,舆论谴责暴力伤医行为,同时聚焦医院安
保漏洞进行讨论。目前医院已增派安保人员并强化安检管理。
舆情走势—5—
舆情脉络
舆论观点:王海彬医生门诊遇袭事件在社会上引发了极
大震动。主流舆论对暴力伤医行为予以强烈谴责,普遍表达
对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担忧和对王医生的同情。与此同时,
公众讨论的焦点逐渐聚合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防范医疗暴
力、保障医护安全,批评声音集中在医院安保措施存在漏洞
方面;二是医患纠纷处置机制问题,不少观点认为应完善医
疗纠纷调解与法律途径,避免纠纷积压演化为极端事件。部
分网络讨论也延伸至医患信任危机以及医疗风险沟通不足
等深层矛盾。
舆情分析:该事件涉及暴力伤医与医疗安全双重议题。
舆情迅速扩散,一方面源于“名医多脏器破裂”“反锁诊室行凶”
等细节带来的强烈情感冲击;另一方面,事件精准触动公众
对“医护安全无保障”的普遍焦虑,而“权威名医”遭“老患者”
袭击的身份反差,又进一步放大了舆论的愤慨与谴责情绪。—6—
应对方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本次事件中暴露
出信息披露、议题引导与多方协同三方面的深层问题。首先,
信息发布滞后且混乱。事件发生后数小时内官方未正面回应,
初期信息主要来自碎片化爆料与非官方渠道,缺乏权威来源,
导致“二次手术”“隐瞒伤情”等传言迅速扩散,而医院关于“骨
伤中心正常开放”的表述又与停诊事实不符,加深公众质疑。
其次,舆情引导偏离核心议题。官方和部分媒体后期集中塑
造“医者仁心”叙事,虽在短期内缓和情绪,却稀释了公众对
医院安保漏洞、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机制的追问,未能回应
舆论真正关切的安全制度问题。再次,跨主体沟通不足。院
方对内缺乏及时安抚与通报,未形成医护群体内部信任闭环;
对外也未明确说明患者维权与纠纷处理渠道,且与警方、卫
健部门等机构缺乏统一信息口径,削弱了事件公信力。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建立分级应对体系:一是即时响应
阶段,应在事件发生 1 小时内由官方权威平台发布初步通报,
说明基本事实、处置进展与安全措施,第一时间稳定舆情;
二是深度回应阶段,在 6 小时内结合警方信息披露行凶动机
与医生伤情,明确谴责暴力行为并公开安保强化措施,以制
度回应取代情绪对抗;三是后续跟进阶段,在 24 小时内公
布专项整改方案与调查进展,邀请卫健部门共同解读医疗安
全与纠纷调解机制,将公众关注引导至制度完善和风险治理
层面,从而修复舆论信任、提升医疗机构危机应对能力。
2.医护言论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女护士马拉
松夺冠喊话要调休—7—
事件概述:8 月 31 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士
张水华在哈尔滨马拉松中夺得国内女子组冠军。赛后,她哽
咽表示希望单位能支持周末调休参赛,并提到请假换班存在
困难。相关言论迅速引发网络争议,支持者赞赏其坚持追梦
的精神,反对者则认为其做法可能增加同事负担。舆论持续
发酵后,她与运动品牌 361°解除合作。医院随后回应称,张
水华并未被解聘或调岗。9 月 21 日,张水华发布致歉声明,
表示因表达不当导致被误解为“卖惨”或“谋求特权”,并承诺
今后会更好平衡工作与个人爱好,接受公众监督。
舆情走势
舆情脉络
舆论观点:整体来看,该事件在网络上引发多元化讨论,—8—
一方面,不少网友理解并同情医护群体高强度工作和休息不
足的处境,认为她的喊话折射出基层普遍的诉求;另一方面,
也有声音批评其在公共场合“喊话”不够职业,甚至影响医院
形象。与此同时,部分网友将此事娱乐化,以表情包、短视
频等调侃的方式传播,短时间推动了事件快速扩散,但随着
话题发酵,更多舆论逐渐转向对医院管理制度、人性化排班
机制以及医护职业尊严的关注和讨论。
舆情分析:该事件因触及医护群体工作压力与个人权益
平衡等敏感议题而迅速走红。一方面,“追梦护士”形象激起
支持者的同情与赞赏,而“特权调休”解读则触动部分群体的
公平敏感,叠加社交媒体算法放大争议性内容,使舆论走向
极化。个体言论被放大为群体标签,引发社会对医护职业操
守与劳动环境的负面联想。应对方面,医院与当事人的处置
存在明显不足。事件曝光后,医院未能及时回应舆论核心关
切,仅在争议发酵多日后简单声明“未解聘调岗”,既未肯定
张水华的个人成就以缓解公众对“医院打压员工”的猜测,也
未针对“医护请假难”“排班机制僵化”等争议点给出改进方向,
放任舆论对医院管理制度的质疑扩散。张水华在公共采访中
的情绪化表达,未充分考量职业身份与公众话语边界,“哽咽
求调休”的表述被解读为“卖惨”“谋特权”,且在争议初期未及
时补充说明,加剧了舆论分裂。同时,整个过程中缺乏权威
主体引导议题走向,舆论从“个人追梦”逐渐跑偏至对当事人
的情绪化批判,未能有效转化为对医护群体休息权益、医院
弹性管理制度的建设性讨论。—9—
解决相关问题,医院需在事件初期快速响应,既要公开
肯定员工的积极形象,也要主动披露“优化排班协商机制”“开
通员工诉求专属通道”等具体措施,以实际行动回应公众对人
性化管理的期待。张水华可在医院支持下发布理性补充声明,
厘清“个人诉求”与“职业责任”的边界,避免误解扩大。此外,
卫健部门可借此次事件,联合医疗机构推广医护排班优化案
例,引导舆论聚焦医护权益保障的共性问题,推动争议向行
业改进方向转化,既化解当下危机,也为类似事件的处置提
供参考。
3.医疗事故类:一女子在佛山第一人民医院做微创手术
后死亡
事件概述:9 月 4 日,新京报刊文《女子在医院做微创
手术后脑死亡离世 卫健:医院承担主责 已处罚》称,2024
年 10 月,广东一女子在佛山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子宫肌瘤宫
腔镜电切微创手术后因“水中毒”并发症离世,佛山医学会初
鉴不构成医疗事故,近期广东省医学会复鉴却认定为一级甲
等医疗事故,佛山市卫健局最终对医院处以 2 万元罚款。相
关信息迅速引发热议,舆论围绕“鉴定反转”“2 万罚款”等话
题扩散,并在社交平台和短视频平台掀起讨论热潮。公众聚
焦医院操作失误、医学鉴定的公信力以及处罚是否合理三方
面进行讨论,相关话题累计阅读量超 4000 万。—10—
舆情走势
舆情脉络
舆论观点:舆论总体呈现强烈的质疑与不满情绪。多数
网民认为,医院在手术过程中存在明显操作疏漏,责任不可
推卸;而首次医学会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再到省级鉴定
结论反转,暴露出鉴定程序和公信力的问题。公众普遍担忧
地方医学会与医院关系过于密切,难以保持独立公正。同时,
佛山市卫健局仅对医院作出警告并罚款 2 万元,网友普遍认
为处罚过轻、与患者生命损失严重不匹配,引发“生命只值 2
万”的质疑。部分声音呼吁完善医疗事故鉴定与追责机制,提
升透明度和独立性,避免类似事件损害患者权益;也有理性—11—
观点提醒避免因个案而加剧医患矛盾,应推动制度改进以建
立医患互信。
舆情分析:分析认为,本次舆情爆发核心在于公众对生
命权的重视以及对机构医学鉴定公信力的双重关切。舆论快
速发酵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两级医学会初鉴与复鉴截然相反,
放大了公众对医疗事故鉴定透明度和专业性的质疑;二是“2
万元罚款”与生命损失形成强烈反差,激发信息情绪化传播。
从应对来看,医院在事件发生后未及时公开说明情况,导致
信任流失;医学会初次鉴定结果被推翻,凸显专业权威性不
足;卫健委虽依法处罚,但未能回应“处罚过轻”的质疑,且
通报滞后,回应内容缺乏透明度和情感温度。但相对较好的
一面是省级医学会最终推翻不当结论,体现出一定纠错机制。
针对相关问题,建议在舆情发酵初期由权威渠道主动发
声,明确调查进展与问责方向;同步强化信息公开与专业释
疑,邀请独立专家解释医学鉴定程序与标准,提升透明度与
公信力;同时完善跨部门联动与舆论引导机制,形成一致口
径并兼顾理性说明与人文关怀;最后,通过制度整改与风险
防控,从手术监测、医护培训到处罚标准全面提升安全与问
责体系。总体来看,此次事件反映出医疗监管与舆情沟通的
脱节,唯有以公开、透明、专业、温度并重的应对策略,才
能修复信任、稳控舆情、促进制度完善。
二、回应红榜
9 月医疗舆情红榜事件在舆情处置与回应上呈现鲜明特
点且共性突出。所有案例均展现出极强的回应时效性,像辽—12—
宁新民市人民医院“报告单现不文明用语”、许昌市卫健委核
查“雷暴雨引发哮喘致死”谣言等事件,均在争议出现后迅速
介入核实反馈,有效避免舆情扩散;回应时也紧扣核心争议,
不模糊避重,如开滦总医院荆各庄医院明确“穿病号服干活者
为施工队工人”,济宁涉事医院证实“检查符合诊疗规范”,精
准化解误解,同时还配套具体处置措施,如新民市人民医院
批评教育涉事医生并全院通报、桥头医院完成医保违规退款
整改。这些案例的共性在于均以核查事实为核心披露信息,
保障公众知情权,面对质疑不回避,如启东市人民医院提议
司法鉴定厘清抢救争议,且始终以“消除负面影响、维护医患
信任”为目标,实现高效闭环处置。以下为舆情红榜 TOP8。
序号
时间
事件
回应
信息量
1
0923
辽宁新民市人民
医院报告单现不
文明用语
9 月 21 日 10 时,一名患者到新民市
人民医院进行影像检查时,影像科
审核主任医师沈某在完善影像报告
过程中,打字有误,造成不良影响。
事件发生后,院方及医生沈某第一
时间联系当事人进行诚恳道歉,并
已取得当事人谅解。针对此事件,
新民市人民医院已对沈某进行批评
教育,并在全院通报,坚决杜绝类
似事件发生。
5470
2
0924
网称河南许昌因
雷暴雨引发哮喘
致人死亡?
许昌市卫健委核实,近期该市医疗
卫生机构未发现“雷暴天气引发哮
喘,经抢救无效死亡”事件。网传信
息系谣言。
4427
3
0909
江苏南通通州区
疾控中心发布一
霍乱病例通报
9 月 4 日 18 时,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22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