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舆情周报第1期(2025.10.9-10.15)
347.21 KB
8 页
1 下载
16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概览 | ||
全国医疗行业热点舆情周报
(10 月 9 日-10 月 15 日)
本周医疗行业舆情热度整体较高,呈现出情绪敏感度高、话
题分布广、制度反思强的特征。共监测到 6 起典型热点事件,涉
及医护权益、招标投标、患者坠亡、作风问题、医患纠纷五大领
域。舆论热度主要集中于三起事件:一是“钟世镇院士寿宴被冒
充学生纠缠拍摄”事件,因触及学术尊重与道德底线,引发公众
强烈谴责;二是江西中医药大学设备采购“300 万元预算、1000
元中标”事件,因招标、中标金额差距悬殊,被质疑存在形式化
与合规问题;三是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患者坠楼事件,除暴
露医疗安全管理漏洞外,也引发了网民对“大病难承担”等现实
困境的共情与讨论。其余 3 起事件——武胜县中医院要求患者家
属术前献血、华西医院博士后被爆伪造公章、桃江县医院员工吐
槽工会活动占用休息时间,也分别因触及医患关系、职业作风、
医护权益等核心议题,引发了较多讨论。整体来看,近期医疗舆
情在情感共振与制度批评之间交织,既反映公众对医疗体系运行
的信任焦虑,也折射出社会对行业透明、公正与人文关怀的更高
期待。序号
时间
事件
分类
相关微博话题
1
1011
解剖学泰斗钟世镇院
士 101 岁寿宴上被冒
充学生纠缠拍照
医护权益
#101 岁院士寿宴上遭恶意纠缠拍
摄#阅读 1515.8 万,讨论 2374 次;
#5 人冒充院士钟世镇学生与其合
影#阅读 973.4 万,讨论 721 次;
#101 岁院士钟世镇发声明打假#
阅读 354.4 万,讨论 426 次。
2
1014
江西中医药大学被爆
设备采购“300万预算
1000 元中标”
招标投标
#医院 300 万预算 1000 元中标采
购暂停#阅读 2360.4 万,讨论 4442
次,#医院 300 万预算 1000 元中
标情况通报#阅读 295.2 万,讨论
1045 次。
3
1014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
附属医院一病人坠楼
患者坠亡
#南宁一医院有人坠楼#阅读 875.9
万,讨论量 482 次。#当地回应南
宁一医院有人坠楼#阅读 226.8
万,讨论量 316 次。
4
1010
华西医院博士后被爆
伪造公章出站
作风问题
#华西医院博士后被爆伪造公章#
阅读 306 万,讨论 465 次;#华西
医院回应博士后被爆伪造公章#
阅读 296 万,讨论 251 次。
5
1009
四川武胜县中医医院
要求患者家属术前献
血
医患纠纷
#四川一医院要求患者家属手术
前献血#阅读 396 万,讨论 1076
次;#多方回应医院要求患者家属
术前献血#阅读 84 万,讨论 826
次。
6
1014
“白天忙救人晚上要
背稿”,湖南桃江县
人民医院员工吐槽工
会活动
医护权益
#医护人员投诉白天忙救人晚上
要背稿#阅读 263 万,讨论 501 次;
#卫健局称遭吐槽工会活动已取
消#阅读 9.3 万,讨论 78 次。
一、舆情热点概述
(一)解剖学泰斗钟世镇院士寿宴被冒充学生纠缠拍照
10 月 11 日,我国解剖学泰斗、中国临床解剖学创始人、中国数字人和数字医学倡导者钟世镇院士办公室发布一则严正声明。
声明指出,杨炯等五人在钟世镇百岁寿辰庆典期间冒名闯入并违
规拍摄影像资料并用于不当宣传,杨炯至今未对这种行为作出任
何解释,不悔改、不认错、不道歉。钟世镇在声明中表示,本人
和杨炯不存在任何师生关系,其冒充我学生以达到其商业目的的
行为与本人无关,并要求杨炯就其冒充学生并散布相关材料的行
为作出公开的道歉;要求杨炯公开承诺不在任何时候和场合使用
这些材料欺世惑众招摇撞骗。相关信息披露后,网民纷纷强烈谴
责杨炯等人的行为,认为其“缺乏对学术权威的敬畏”“借院士
名头博眼球”;同时呼吁加强对科研工作者的权益保护,抵制恶
意骚扰、身份造假等行为,共同维护良好的学术氛围。对于院士
团队“及时发布声明打假”的做法,网民也普遍表示支持。
(二)江西中医药大学被爆设备采购“300 万预算 1000 元中
标”
10 月 14 日,据大皖新闻报道,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全
自动生化免疫分析流水线设备采购项目”被曝存在“300 万元预
算、1000 元中标”的情况。记者分别致电医院与中标供应商,双
方均表示投标过程合法合规,且“大家投标价格都差不多”,其
他细节则不愿透露。10 月 15 日,江西中医药大学发布情况通报,
称附属医院已暂停该项目采购活动;学校高度重视此事,已联合
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后续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红星新
闻在报道中补充,该中标项目涉及的产品为上市公司迈瑞医疗旗下的迈瑞 MT8000。迈瑞医疗工作人员解释,1000 元中标价并非
捆绑销售,“IVD(体外诊断)是打包生意,不仅包含设备,还
有试剂,和单纯售卖单台设备不同,这是行业常见的商业模式”。
也就是很多厂家不会只靠卖设备赚钱,而是把设备价格定得很低,
靠后续长期卖试剂来收回成本、赚取利润。网民观点方面,多数
网民对“预算与中标价悬殊”表示不解,猜测存在“低价中标后
通过高价耗材盈利”的行业潜规则,呼吁公开招标参数、评标过
程及中标企业资质;部分行业从业者指出,医疗设备采购中“设
备低价+耗材高价”模式较常见,但需明确公示捆绑条款,保障
采购透明;公众期待调查结果能揭露行业乱象,推动医疗采购流
程规范化。
(三)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病人坠楼
10 月 14 日上午,有网民发视频称,位于南宁青秀区的广西
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疑有病人坠楼。视频显示,一名穿着病
号服的人坐在医院外墙高层,随后坠落下来。当时已有消防赶到
现场。随后,潇湘晨报就此事致电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但工作人员称此事不方便透露,警方已经介入,后续处理情况可
关注官方通报。青秀区卫健委工作人员表示,对于此事已有初步
了解,但还未收到进一步进展,暂不方便透露。当日下午,广西
南宁市公安局青秀分局发布警情通报,坠楼者为 49 岁男子王某某,
于近日因病到医院住院治疗,其坠楼行为符合高坠特征,排除刑
事案件。舆论观点方面,大部分网民感叹老百姓就医贵,看病难,很难承担大病医疗费用,愿逝者安息;还有网民呼吁关注病人心
理健康,医院加强安全管理,称每年医院跳楼患者较多;此外,
也有部分网民建议我国实施安乐死,减少极端行为死亡痛苦。
(四)华西医院博士后被爆伪造公章出站
10 月 10 日,网民肖某某举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原员工冯某
某,称冯某某在该医院肾脏病研究所工作期间,委托他人伪造了
某校外专家所在单位的公章,并顺利办理了出站手续。10 月 11
日上午,华西医院有关人士回应表示,四川大学包括华西医院对
此非常重视,医院已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将配合学校纪检监察机
构,依法依规认真调查处理。对此,多数网民谴责其伪造公章的
违规行为,认为其破坏了医疗学术领域诚信体系,损害了华西医
院的行业公信力,呼吁医院“彻查并公示细节”,“不仅要查造
假还要审核漏洞”;部分网民希望完善科研人员日常监督机制,
从资质审核、项目管理等环节防范学术违规,防止类似事件重演;
少数网民称华西医院存在较多造假情况,此前多起类似举报均未
得到妥善处理,最终不了了之。
(五)四川武胜县中医医院要求患者家属术前献血
10 月 9 日,四川广安有网民发视频称,武胜县中医医院要求
患者家属必须术前献血,否则就不做手术。据网传视频,患者家
属质疑献血自愿性时,医生以“不献血需等待”回应,随后因被
录像离场。10 月 10 日,涉事医院回应称,目前血库告急,除了
急诊其余都申请不到用血,鼓励家属献血缓解用血压力,非强制。相关信息引发关注后,舆论观点总体呈现两极分化,一方面,部
分网民质疑医院“变相强制献血”,认为该要求加重患者家属负
担,涉嫌“捆绑医疗服务”;另一方面,也有网民理解血源紧张
的难处,认可官方“澄清自愿原则”的回应,称全国医院情况基
本如此。
(六)“白天忙救人晚上要背稿”,湖南桃江县人民医院员
工吐槽工会活动
10 月 10 日,湖南桃江县人民医院员工在网上发帖子投诉,
称工会要举办活动,医护人员白天忙着抢救病人,晚上还要背演
讲稿,非常折腾人。10 月 11 日,涉事医院回复称,医院始终以
医疗和患者安全为根本,职工文化活动自愿开展、不影响医疗秩
序,旨在丰富生活、缓解压力,感谢全体员工在岗位上的辛勤付
出,并表示会认真听取网民意见并改进,工会也将加强对员工的
人文关怀。10 月 14 日,桃江县卫健局工作人员表示,活动已经
取消。相关信息引发医护群体强烈共鸣。多数网民支持取消不合
理工会活动,认为医院应“让医护专注临床”,减少非医疗事务
对精力的占用;还有网民对院方“职工文化活动遵循自愿原则”
的说法提出质疑,称所谓“自愿”实际是科室按人数分配报名名
额、定指标,比如“周六运动会因没人报名,就要求每个科室出
4 人”参加,同时还提及医院普遍存在各种培训、讲座及学分要
求,暗指相关活动并非真正自愿。
二、热点舆情分析本周医疗行业舆情事件呈现出主题分散但集中指向信任危
机的特征。从作风、采购、科研到患者安全、医护权益等多个环
节,舆论关注的核心均指向医疗体系的规范性、透明度与人文温
度。
从舆情结构看,事件类型更加多元,情绪反应更具叠加效应。
钟世镇院士事件触及学术尊严与社会公德,引发全民情绪共鸣,
成为道德层面“集体声讨”型舆情;江西中医药大学采购事件则
暴露医疗招采机制的灰色地带,引发舆论对“阳光采购”“行业
潜规则”的深层质疑;广西中医药大学患者坠楼事件虽经警方排
除刑案,但因关联就医压力与心理健康问题,引出社会性延伸讨
论。
从舆论导向看,民众理性与情绪化并存。在政策性与体制性
事件中,网民更倾向于呼吁“制度整改”“流程透明”;而涉及
个人遭遇或伦理问题时,情绪表达更为强烈,易引发舆论共振。
例如“术前强制献血”与“工会活动占用休息时间”两起事件虽
为中低热度事件,但因贴近医患现实、触动普遍职业压力感,传
播持续性强。
从机构应对看,多数单位能较快回应,但深度不足。如江西
中医药大学迅速启动调查、暂停项目,态度积极;但部分事件回
应仍停留在“表态层面”,缺乏细节与问责进展,难以平息质疑。
公众期待的不仅是“回应”,更是“处理结果”与“制度改进”。
总体来看,医疗舆情已从单点事件向系统信任问题转变。“廉洁、公正、人文、专业”成为评价医疗机构形象的四大关键维度。
未来,需重点关注以下趋势与建议:一是加强采购与科研领域的
廉政与信息公开机制,用数据和流程透明重建行业公信。完善患
者安全与心理干预机制,防止极端事件反复触发舆论焦虑。二是
优化医护工作与活动安排,减轻非临床负担,回应一线群体关切。
三是建立快速、实质性的舆情应对机制,从“声明止血”转向“整
改止损”,提升回应质效。总体来看,本周医疗舆情虽未出现系
统性风险事件,但反映出行业在制度执行、公众沟通和职业尊重
层面的深层矛盾,若不持续修复公信与信任,个体事件仍可能反
复触发社会共情与负面扩散。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8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