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病房钉子户”,医疗资源岂容这般“空耗”!
195.00 KB
5 页
0 下载
44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上传 | 格式 | 评分 |
---|---|---|
008 | .pdf | 3 |
概览 | ||
十年“病房钉子户”,医疗资源岂容这般“空耗”!
据新黄河报道,近日,有网民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
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住院部,一位老人单独入住一间
病房长达 10 多年未出院,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网传视频
和图片显示,老人身穿睡衣睡裤,在病房门前自言自语,病
房内摆放着床、椅子以及锅碗等生活用品,俨然将病房当成
了自己的住所。对此,11 月 27 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眼
科相关工作人员确认此事属实,称因存在医疗纠纷,老人“占
了一个病房”十几年,同日宣传科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医院
正在处理该事件。
传播情况
趋势图
数据显示,27 日 21 时,“新黄河”发布相关信息后,
引发潇湘晨报、上游新闻等媒体转发报道,舆情开始发酵。
28 日 10 时至 14 时,舆情进入讨论高峰期。截止 28 日,舆
情还未有明显下降趋势。平台占比图
从各平台的舆情信息数量来看,头条号、APP 和视频是
本次舆情发酵的主要阵地,占比分别为 24.71%、24.5%和
20.76%;微博、微信、网页等平台数据量较小,具体占比情
况见上图。
媒体观点
极目新闻:院方的回复也匪夷所思,患者占用病房十多
年,居然只是“正在处理”。这应该是早就要处理啊,难道
舆论不曝光就不处理?或者,此事一直就是处于“正在处理”
的状态,处理了这么多年就是没处理好,让这个“正在处理”
持续到现在?
大象评论:希望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能够尽快给公众一
个清晰、公正、合理的解释和解决方案。病房非养老之地,
公共资源需共护。老人独占实不该,法律途径是正途。网民观点
一是不少网民质疑医院处理医疗纠纷的效率,医患矛盾
十年之久没有得到解决,医院的“正在处理”回复显得过于
敷衍,10 年都未能解决问题,质疑医院“和稀泥、不想管,
不爱管,不敢管”,猜测老人身份不简单。
二是有网民提出医院作为公共资源的管理者,面对此类
问题,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诉求和
不满,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应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解
决此类问题,而不是让老人长期占据病房,影响其他患者的
就医权益。
三是网民们普遍担心老人长期占用病房会导致医疗资
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分配,在当前医疗资源本就紧张的大背景
下,这种长期占用行为对急需治疗的患者造成了不公,违背
了医疗资源公平分配的原则,也影响了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四是一些医院存在“限制患者住院天数”的潜规则,而
此事件中老人却能独占单间病房达 10 多年之久,这种强烈
的反差让网民们感到不满和震惊,认为这是对公共医疗资源
的不合理挤占,损害了广大患者的利益。
五是许多网民对老人的处境表示同情,认为老人可能是
在医疗过程中受到了伤害或遭遇了不公,才会选择以这种方
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希望医院能够妥善处理此事,给老人
一个满意的答复。研判分析
医院在处理该起医疗纠纷时,耗时十余年仍未得到有效
解决,并且事件曝光后,医院仅表示正在处理,但未详细说
明纠纷的具体情况、处理进展以及为何拖延至今等关键信息,
引发了公众的大量猜测和质疑。这暴露出医院在信息公开、
与公众沟通、医疗纠纷处理和病房管理等多方面存在不足。
针对此次事件,建议如下:
一是医院和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舆情监测机制,及时关
注网络舆情动态,捕捉公众的关注点和情绪变化,以便及时
调整应对策略,有效化解舆情危机。
二是医院应在第一时间通过官方渠道发布事件的详细
情况和初步处理意见,回应公众的质疑和猜测,避免不实信
息的传播和舆情的进一步发酵。在处理过程中,要定期向社
会公布处理进展,保持信息的透明度。
三是医院要建立健全病房管理制度,明确病房的使用规
范和占用期限,加强对病房的日常巡查和监管力度,及时发
现并处理类似的不合理占用行为,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和有效利用。
四是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医院医疗纠纷处理工作的监管
和指导,督促医院建立完善的纠纷处理机制,提高处理效率
和质量。也需进一步完善医疗纠纷调解机制,提高调解人员
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为医患双方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公正的调解服务。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5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