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殇:父亲带娃骑行下的沉重悲剧
307.30 KB
8 页
0 下载
46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概览 | ||
生命之殇:父亲带娃骑行下的沉重悲剧
2024 年 8 月 11 日早晨 6 时多,在河北容城县贾光乡南
后台村附近的路段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事故。一位父亲带
着孩子跟团骑行时,孩子不慎摔倒并遭对向行驶的小汽车碾
压。据涉事汽车的行车记录仪显示,当时汽车以 50 码上下
的速度在道路上匀速行驶,前方不远处也有小车在行驶,道
路两旁各有一条虚线。对面车道一群骑行人员驶来,其中一
个小男孩不慎摔倒进入对向车道,小车未能及时躲开,碾过
了该男孩。其他视角视频显示,事发后骑行者均停下来查看
情况,男孩脑部周围有大摊血迹,其父亲俯在身边痛哭并呼
喊“坚持住”。还有同行者情绪激动,疑似要求撞人司机下
跪道歉,司机则称男孩突然倒地,自己开得并不快。
有网民指出道路两旁的虚线可能用于标识机动车道和
非机动车道,骑行队伍疑似违规在机动车道行驶。不过,据
常在事发路段拍照的博主及骑行者称,该路段尚未修好,未
通车,也不存在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分,这里是未通行
路段,但大家喜欢早晨来此骑行。另有多名网民称当时骑行
团的骑行时速疑为 37 公里,但该说法暂未得到证实。而涉
事汽车的行车记录仪显示当时汽车时速 52 公里左右。
据媒体报道,遭碾压的孩子年仅 11 岁。此前,曾有网
友在孩子父亲的社交账号下留言,提醒孩子太小不适合跟团骑行,也不适合在快速路骑行,但遭到孩子父亲回怼。
8 月 13 日下午,从河北容城县卫健局信息宣传组获悉,
经过与医院核实,男孩经抢救无效,已身亡。该事件发生后,
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也让人们对交通安全和未成
年人保护问题有了更深刻地思考。同时,当地相关部门已介
入调查此事,截至目前,具体的事故责任认定和处理结果尚
未公布。
数据分析:
根据百章舆情监测系统显示,8 月 12 日 0 时至 8 月 14
日 9 时,全网共监测到“父子骑行娃遭碾压”相关舆情信息
共计 6 万余条。通过观察趋势可知,相关舆情于 8 月 13 日
达到讨论最高峰,随后相关讨论量逐渐下降。8 月 14 日,人
民网发文评论该事件,舆情有所回升。其中,主要信息来源于微博和视频,其次是 APP 和头
条号信息。
从情感倾向来看,以负面信息为主,占比 91%占据主流;
其次是中性信息,占比 8%;正面信息仅有 1%,主要为网民
讨论骑行正能量信息。从主题词云来看,“碾压”“骑行”“父亲”“孩子”
等是被网民提及的高频词汇。
媒体专家观点:
媒体专家观点主要聚焦于事件的痛心之处、责任划分、
安全意识以及对相关法规的强调等方面,旨在引起社会对交
通安全、未成年人保护和规则遵守的重视,避免类似悲剧再
次发生。
人民网:人民网评指出,这是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很
多网友对孩子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有网友指出,此前当事
父亲的社交账号下曾有人提醒其孩子太小,不适合跟团骑行
且不适合在快速路骑行,但该男子回怼网友。基于此,一些
网友批评乃至谴责孩子的父亲对孩子不负责任,不过这些说
法尚需求证。此刻最痛苦、最后悔的无疑是孩子的父亲,网
友们应多一些抚慰。同时,该媒体强调,未满 12 周岁不能在公共道路上骑行,按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因监护人未尽到
监护职责而发生损害,监护人应承担责任,具体责任界定要
看职能部门依法认定。
此外,骑行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遵守交通规则,不能
闯红灯、不能进入机动车道,而要在非机动车道内通行;没
有非机动车道的,则要沿道路右侧行驶。对于一些地方兴起
的“暴走团”和“骑行一族”,不能破坏交通法规,不能置
自己和他人于险境,应引起社会各界的注意和警惕。
环球网:该媒体提醒,12 周岁以下儿童不能在公共道路
上骑自行车是法规的明确规定。但仍有不少家长带未满 12
周岁的孩子在公路上长途骑行,这是对孩子生命和公共安全
的不负责任。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杜洁表示,如果网传
信息属实,孩子父亲存在过错。目前尚不清楚机动车驾驶方
有无过错,事故具体责任划分要以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为准。
北京市中闻(长沙)律师事务所的刘凯律师分析,在正
常路段,若司机违规操作如未保持安全距离、超速等,将承
担主要甚至全部责任;反之则根据具体情况承担较轻责任。
同时,法律规定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在无过错情况下,事
故责任主要由机动车方承担,若受害者有过错,可根据过错
程度减轻机动车方责任。对于未成年人的骑行行为,监护人
负有监护责任,若未尽责也需承担相应责任。骑行活动的组织者若未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同样需要负责。而在未开通
的路段上,如果司机无视禁行标志进入并发生事故,可能承
担主要责任;小孩及其监护人在未开放道路上的行为也可能
被视为有过错;工程方若未在施工现场设置充分的安全警示
和隔离措施,也可能因安全管理缺失而承担责任。
刑事辩护律师、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目
前看来,小汽车责任需要进一步根据具体情况判定。无论是
否承担交通事故的全部或主要责任,小汽车车主在民事上都
有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父亲带娃骑行遭碾压的深思
这起父亲带娃骑行遭碾压的悲剧为何会发生?是一时
的疏忽,还是对安全的漠视?
骑行,本是一项健康且充满乐趣的活动,但其中隐藏的
风险却常被人们低估。在这起事件中,父亲或许对路线的安
全性缺乏足够的评估,对潜在的危险抱有侥幸心理。孩子的
年幼和脆弱,更需要我们谨慎对待每一次出行。盲目地踏上
骑行之路,最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此次事件也反映出交通安全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首先,
骑行在道路上,无论是父亲还是孩子,都应该严格遵守交通
规则。然而,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一个小小的违规行为,
可能会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其次,社会对于交通安全的宣
传和教育是否足够深入人心?我们在追求便捷和速度的同时,是否忽略了生命的脆弱?
此外,作为孩子的监护人,父亲本应是孩子安全的首要
保障。但在这次事件中,父亲的监护是否到位?他是否充分
考虑到了骑行过程中的潜在危险?这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
监护责任不仅仅是陪伴,更是要提前预见并防范可能出现的
风险,为孩子筑起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
预防悲剧需从个人到社会的共同努力
针对“父亲带娃骑行遭碾压事件”应从加强公众安全教
育、完善法律法规与监管、倡导文明骑行风尚、加强社会监
督与舆情引导等方面入手,共同推动骑行安全管理工作取得
实效。具体如下:
一是加强公众安全教育。通过媒体、社交平台、学校、
社区等多种渠道,加强交通安全知识的普及,特别是针对未
成年人和家长的安全教育,引导公众认识到骑行过程中的潜
在风险。
二是完善法律与监管。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交通安全
法律法规,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加强对道路
的监管,确保交通设施的完善和合理设置。
三是倡导文明骑行风尚。通过举办骑行安全讲座、骑行
比赛等活动,推广安全骑行的理念。鼓励骑行者遵守交通规
则,文明骑行,共同营造安全的骑行氛围。
四是加强社会监督与舆情引导。于类似事件的舆情,相关部门应及时回应,公布事件调查进展和处理结果,消除公
众疑虑和不满情绪,避免情绪化的言论和过激的行为。同时,
鼓励公众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问题的解决。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8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