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平台监管与言论自由的平衡之艺
134.95 KB
3 页
0 下载
61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概览 | ||
网络平台监管与言论自由的平衡之艺
近日河南某医院妇产科医生因为不堪网络暴力选择跳楼身
亡,引发网民对网络暴力的讨伐,同时也批评平台没有尽到监管
责任。这起悲剧,再一次撕开了网络暴力狰狞的面目。然而,当
我们检视当下网络环境——实话实说,如今网络领域多如牛毛的
监管敏感词、关键字、不得触碰的议论话题,对平台来说已经够
多了。监管工具早已如密网覆盖。一方面要体现自由言论,一方
面要加强对网民发言的管控,这注定是可悲的悖论!平台在“自
由”与“管控”两极间踟蹰,这看似无解的悖论,实则呼唤着一
种更精微的平衡艺术。
网络暴力如暗夜噬人,但过度的监管却可能扼杀阳光下的呐
喊。当下平台依赖的关键词过滤等技术手段,虽如堤坝般拦截着
汹涌恶意,却可能将那些关乎公共利益的“敏感”讨论一同堵截。
此症结在于:技术缺乏“理解”人类复杂表达的能力,易将合理
批评与恶意攻击混淆。我们要理解如今能够生存的网络平台,无
论如何,它们提供了人民群众可以发声的渠道。当“奔驰女亮证
恐吓”或“鼠头鸭脖”事件中的关键信息也因“敏感”被屏蔽,
社会监督的渠道便无形中被淤塞,真相与正义或将沉入幽暗水底。
如果没有这些发声平台,社会上发生的无数不公事件,从青岛路
虎女公然打人到广西奔驰女亮证恐吓他人,从江西鼠头鸭脖事件
到武汉图书馆骚扰事件,受害者将被遗忘在失望、悲愤,甚至仇恨中。而无数这些失望、悲愤和仇恨,最终将溢出到社会生活中,
带来巨大的安全和稳定风险。平台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安全”
的言论空间,更在于作为社会情绪的“安全阀”与真相的“扩音
器”。若没有网络平台这一“公共广场”,诸多社会不公的受害者
只能将悲愤与绝望深埋心底。当无数此类情绪如地下岩浆般累积,
终有一日会撕裂地表,带来不可控的动荡风险——网络平台恰是
疏导这些压力的关键通道。
平台如何担当此重任?
首先,监管策略应走向“精准化”与“分级化”。针对不同
话题领域及用户行为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监管,避免“一刀切”
窒息公共讨论。对涉及公共利益、事实清晰的事件讨论,如“鼠
头鸭脖”类公共监督,应给予更宽容空间;而对个人侮辱、煽动
仇恨等明确恶意则须重拳出击。其次,提升内容审核的“人机协
同”能力,在算法识别基础上,引入更多具备社会洞察力的人工
审核,以智慧弥补机械规则的不足。最后,积极推动用户媒介素
养教育,倡导“负责任表达”,从源头减少网络暴力滋生的土壤。
平台平衡之艺,需以法律为底线,以技术为手段,以社会责
任为灵魂。当言论自由被禁锢在重重敏感词的高墙之内,社会正
义的呼声将窒息,社会情绪的堰塞湖亦会悄然蓄积危机;当监管
完全让位于“绝对自由”,网络空间便会沦为弱肉强食的丛林。
唯有在法律的框架内,以智慧与担当铺设“自由”与“秩序”的
双轨,平台才能既成为正义的扬声器,又不沦为暴力的滋生地。平台监管与言论自由并非水火不容——它们实为保障数字
公共空间健康发展的双翼。唯有当平台以高度责任感与创新智慧
驾驭这双翼,网络空间才能真正成为照亮社会暗角的光源,而非
吞噬良善的深渊。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3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