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档 100条定律 生物钟效应

207.28 KB 4 页 0 下载 4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格式 评分
中文(简体)
.pdf
3
概览
生物钟,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周期性节律。地球上所有动 物都有一种生物钟的生理机制,是从白天到夜晚的一个 24 小时循环节律。人类与哺乳动物一样,有昼夜节律的睡眠、 清醒和饮食行为都是生物钟在起作用。每个人从他诞生之日 直至生命终结,体内存在着多种自然节律,有时、日、周、 月、年等不同周期性节律,如体温在 24 小时内并不完全一 样,早上 4 时最低,18 时最高,相差 1℃多 100 条定律|生物钟效应 。 人类是按照生物钟来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人也是网络 舆论场的主体,使网络舆论带有生物钟节律。无论是发布信 息、参与讨论,还是各类网上热点的出现,都呈现一定生物 钟现象,这对舆论扩散有着极大影响。在不同时间,事件的 舆论扩散规模、走向会有很大不同,因为在不同时间网民上 网人数是不一样的。在网络舆论场,每天都有小生物钟,19-23 时是上网最 高峰,也是休闲娱乐、交流信息、抒发情感的高峰,网民比 较放松,看法比较随意。9-11 时和 14-16 时是两个小高峰, 主力是中青年上班族,他们对生活、工作、社会有自己的看 法,对热点事件有很多感触与评论,回复也更具理性更有影 响。 微信公众平台的活跃时段也基本遵循朝九晚五规律。腾 讯微博与腾讯新闻评论的活跃时段主要集中在 10 点新闻早 高峰。微博移动用户在 10 点之后使用时间分布较为均衡, 在 22 点出现使用峰值。微博用户日发布信息量近 3 亿,图 片日发布量 1.6 亿,日浏览量 47 亿。自媒体人多是业余时间创作,习惯熬夜写作,常在深夜 发长篇评论。因此,22-24 时也成为重大危机爆发的高峰点, 如和颐酒店女生被袭事件、王宝强离婚舆论均是在深夜爆发 的,这些深夜在社交媒体放出、发酵的爆炸新闻的病毒式扩 散,有着“深夜传播学”因素,也预示着网站主导内容时代 已然过去。一方面,深夜人脑理性思考能力不强,感性情绪 作用下容易跟风走;另一方面,深夜正是媒体和各方来不及 反应的时间段,释放的各种信息很容易扛起舆论导向的大旗。 每一年,网络舆论场还有大生物钟,季节性波动。周期 性反复发生,并会在较大范围内引发舆论关注和议论。比如, 每逢春节前后,春运、讨薪等热点就会出现,各种返乡笔记 也会出现。每逢“五一”“十一”黄金周和长假日,旅游话 题就会凸显,与旅游城市及景点相关的舆论热点事件就会频 频发生,成为特定时间的类型化事件。如 2015 年“十一”期间引爆舆论的青岛大虾事件,2017 年春节“女子丽江遭暴 打毁容”事件。每逢开学前后,各种与学生、学校、教育相 关的热点事件会集中出现,如新入学大学生遭电信诈骗。 “3·15”期间,商品质量问题的舆论热点事件就会多发。 此外,还有娱乐新闻的“周末曝”现象。周末呈现新闻 真空的状态,与工作日相比,一般没有硬新闻,已经劳累工 作一周的受众对于硬新闻需求也较少,而对娱乐新闻关注度 较高。周末人们比较放松,出现余暇事件,许多人泡在网上, 需要有东西填补生活。选择周末曝光一些消息,登上头条的 概率高。对众多自媒体来说,在传统媒体比较懈怠的周末, 对热点的发布和解读会获得更多点击量。一些明星深知周末 自媒体疯狂寻求热点的心态,利用自媒体传播效应,迅速抢 占人们在周末更愿意使用的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台。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4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请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