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博】巴黎奥运会舆情风险预测
863.64 KB
9 页
1 下载
422 浏览
0 评论
1 收藏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概览 | ||
清博研究院
2024 年 7 月
加微信获取更多研究报告清博研究院隶属北京清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海内外全网公开数
据研究、智能语义分析、危机传播管理为支撑,全方位整合传统媒体、
门户网站、微博、微信、论坛、外媒等舆论信息矩阵,基于专业大数据
产品,向政务部门、企业、媒体和高校客户提供个性化智库服务。2023
年交付各类研究成果逾 35 万份,近年累计百份材料得到重要领导批示,
参与数十起突发事件的会商,为政策制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方方
面面起到了推动作用。
我们不断扩展服务范围,除了常规的周期性分析、舆情突发事件快
报与复盘、重要节点与政策发布前的风险预判外,还提供舆情会商、舆
情案例库搭建、应对手册与口径库编撰等咨询服务,以及模拟真实事件
的舆情演练训练。帮助大家在汹涌、复杂的舆论漩涡中,厘清症结,找
到有效管理、平复舆论的关键点。提升危机应对策略和技巧,改善现有
的危机管理系统。奥运会作为全球瞩目的体育盛事,必将引发广泛的社会关
注和舆论讨论。基于对往届奥运会舆情态势的分析以及当前中
国队备战情况的考量,本次奥运会的舆情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首先,赛事成绩将是舆论关注的焦点。中国队在排
球、跳水、举重等优势项目上的表现将直接影响国内舆论走向;
其次,赛事直播和内容转播将面临新的挑战,往届体育盛会发
生多起版权纠纷、观赛体验不佳等情况,各大视频平台被推上
舆论的风口浪尖;第三,考虑到当下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本
届奥运会无疑会受到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的考验,需警惕
潜在突发事件和负面舆论。此外,各国运动员的个人言行也可
能成为舆论热点。
综上,本次巴黎奥运会的舆情风险既有延续性也有新的特
点。本文将结合往届奥运会舆情案例及本届奥运前夕各领域涉
奥运相关动向为基础,综合预判巴黎奥运会舆情风险。
(一)赛事组织
1. 法国政治格局动荡,或引发动荡影响赛事组织工作。今
年 6 月,在欧洲议会选举中,马克龙领导的法国复兴党输给了
极右翼。随后,马克龙宣布提前举行法国选举,使该国的政治
两极分化急剧加剧。根据最新情况,左翼联盟在二轮投票中击
败极右翼势力,但没有获得可以组阁的绝对多数席位。这一结
果让法国面临悬浮议会的惊人前景,作为欧盟支柱之一的大国面临政治瘫痪的危险,将对自身乃至欧洲的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据环球时报、中国新闻网等报道,法国总理阿塔尔辞职被接受,
但他将继续负责日常事务,直至新政府成立。现任奥运安保的
总负责人、法国内政部长达尔马宁在选举前曾警告说,如果执
政党阵营败选,他可能会辞职。不同政治立场间的抗议活动可
能升级为安全问题,尤其是巴黎周边地区,那里既是奥运场馆
集中地,也是左翼势力和反极右情绪的温床,任何示威都可能
扰乱奥运秩序,甚至演变为社会动荡。在这个关键时刻,法国
政治局势的变化对于奥运赛事的影响,都值得关注。
2. 塞纳河水质等问题暴露,奥运组织问题易引发讨论。近
期,法国降雨频繁,塞纳河水位过高、水流量太大,导致原定
于 6 月 24 日举行的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彩排被迫推迟。据外媒报
道,降雨还造成大量未经处理的雨水和废水直接排入塞纳河中,
导致河水水质显著下降。非营利组织“欧洲冲浪者基金会”的
调查显示,塞纳河中的大肠杆菌和肠球菌浓度远高于允许进行
比赛的安全标准,仍然不适合举办铁人三项等涉及公开水域游
泳的奥运赛事。为验证塞纳河水质净化效果,7 月 13 日法国体
育、奥运会和残奥会部长阿梅莉乌代亚-卡斯泰拉亲自下水游泳;
17 日,巴黎市长安妮·伊达尔戈多次“爽约”后终于兑现承诺,
于当日上午跳进塞纳河中游泳。而此时离巴黎奥运会开幕仅剩
下 9 天。值得注意的是,上届东京奥运会就因开幕式主题及东
京湾水质问题引发较大负面舆情。此次奥运期间,可预见的是舆论仍将对塞纳河水质保持高度关注,若再次暴露相关问题,
容易引发新一轮质疑。舆论对于中国运动员的参赛环境、健康
保障等问题讨论也可能随之出现。此外,关于巴黎奥运会选手
村“不装空调”的争论持续存在,“中国队自带空调”的谣传
演变为对中国运动员“矫情”“铺张浪费”的攻击。随着各国
代表团入驻,官方服务细节与各国运动员保障工作的差异,都
可能成为国内外舆论炒作、争议的素材,需加以关注。
(二)赛事结果与判罚细节
1. 我国奥运传统优势项目表现不佳引发争议。在体育赛事
中,“唯金牌论”常常引发人们对运动员的批评和指责,乃至
衍生为网络暴力。无论是过去的刘翔、傅园慧,还是上届奥运
会无缘决赛被指责的气步枪运动员王璐瑶,都说明了重要项目
的失利可能滋生负面舆情。就本次巴黎奥运会来看,如文汇报
报道,目前我国田径军团面临新老交替,无论相比世界高水平
选手还是自身巅峰状态都存在一定差距。举重方面,我国在 2024
年举重世界杯发挥不佳,以石智勇为首的男队实力下滑,难以
取得过去包揽三金的成绩。女篮、女排等多个优势项目并未处
在最佳竞技状态,且由于比赛项目调整,“巴黎奥运新增美国
四项优势项目,中国多个夺金点被取消”的影响下,在奖牌数
的竞争中中国或落于下风。优势项目运动员的失误、发挥失常,
都可能引发舆论风暴。2. 赛事争议判罚引发民族主义情绪上扬。实质上,每届奥
运无一例外,因裁判引发争议总是成为焦点话题。就东京奥运
会来看,涉及我国运动员的争议判罚就不在少数:举重比赛中,
中国选手石智勇第二次试举成功举起 192 公斤,却被判犯规;
水球比赛中国与日本的对决中,日本选手将身体压在中国运动
员的身上,裁判却视而不见;奥运体操男子个人全能跳马比赛
中,日本选手落地失误,中国选手肖若腾发挥稳健,但裁判却
给两人都打出同样分数,引发巨大争议。从年初到现在,国内
发生多起涉外突发事件,“苏州日本人遇袭事件”“吉林美籍
教师被刺伤事件”均引发集中讨论,国内舆论场民族主义思想
滑向极端。可以预见的是,如若此次巴黎奥运会再度出现涉我
争议判罚情况,极有可能演变为大规模舆论争端。
(三)意识形态
1. 警惕涉我运动员兴奋剂情况引发关注炒作。兴奋剂问题
一直是体育赛事中不可忽视的阴影。长期以来,美西方国家、
机构不断对我国运动员涉兴奋剂问题进行追逐骚扰。7 月 18 日
凌晨,中国游泳国家队营养师于良发文表示,“到了巴黎 10 天,
全队 31 名运动员被国际兴奋剂检测组织(ITA)查了近 200 次,
已经跟工作人员都混熟了。ITA 的工作人员都直言中国队被查得
太多了,而且没想到中国运动员都如此配合,要是换了其他队
伍,早就到处投诉了。”而在今年 4 月,更是有外媒爆出消息说,有 23 名中国游泳运动员在 2020 年底和 2021 年初的国内比
赛兴奋剂检测中呈阳性。此举将导致中国队取得的任何成绩都
会立即受到质疑。游泳向来是我国优势项目,奥运前夕就频发
多起涉我兴奋剂风波,此次奥运需警惕美西方国家借机挑事炒
作,以兴奋剂为由干扰我奥运成绩,影响我运动员发挥。
2. 正值敏感时间节点,需警惕奥运期间意识形态风险波及
我国。进入 7 月,新疆议题下多个敏感节点先后出现,境外反
华势力可能会借机持续炒作我国历史问题、民族政策、意识形
态、人权等问题。就奥运会而言,此类情况并非没有先例。早
在北京奥运会,就有“藏独”分子在圣火传递时干扰破坏,并
有所谓“流亡”藏人在全球各地举行集会抗议,伙同美西方国
家开展抵制运动,破坏我国形象。因此,需警惕西方政客和 NGO
组织借奥运会关注度,就新疆、西藏等问题对我国进行不实指
责,甚至通过运动员或观众发起抗议活动,也需警惕个别极端
分子借奥运会针对我运动员团体进行抗议、破坏活动。
3. 巴以冲突愈演愈烈,以色列代表团参赛需关注恐怖袭击
与极端言论。2024 年巴黎奥运会正面临着复杂的舆情环境,其
中安全问题和政治因素成为主要的舆论焦点。随着巴以冲突的
持续升级,以色列代表团的参赛情况、安保措施以及与其他国
家运动员的互动极可能成为舆论热点。今年 4 月,国际奥委会
主席巴赫发声解释制裁俄罗斯而没有处罚以色列引发极大争议,
致使舆论场上反对以色列参赛的声音不断增多。就国内舆论来看,普遍对巴基斯坦呈同情态度,而反犹情绪日渐高涨,以色
列大使馆的官方博文评论区中充斥抵制以色列甚至支持纳粹大
屠杀的言论;国外则频发反以游行。值得一提的是,据外媒报
道,法国官员在 5 月份成功挫败一起针对奥运会的恐袭阴谋,
袭击人员涉嫌以“伊斯兰国”旗号发动袭击。在推特平台,以
色列摩萨德发布警告称,伊朗指挥的恐怖分子可能袭击巴黎奥
运会。
(四)直播与转播工作
1. 直播版权混乱、侵权问题,及播放事故引发吐槽。包括
奥运在内的各大赛事直播,一直是版权问题重灾区。东京奥运
会期间,即便开幕前日中国版权协会等部门就已联合召开“2020
东京奥运会权利预警和版权保护工作协调会”,但开幕当天仍
出现未授权直播的情况,没有版权的腾讯直播开幕式时突然切
掉中国队进场到脱口秀节目,引发大量观众不满,彼时相关话
题阅读量破亿。本次巴黎奥运会,咪咕、腾讯、抖音、快手四
家平台相继宣布与央视达成合作,多家并入的局面,需警惕持
权转播商的“监守自盗”和直播事故。
2. 赛事解说失误引争议,突发事件应急解说风险难料。赛
事解说在提升比赛观赏性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不当的解说方式
则可能引发观众不满和舆论争议。一是引用不当引发争议。参
考北京冬奥会解说,总台解说员陈莹在解说羽生结弦时使用南京大屠杀相关内容,造成负面舆情汇集;二是表意不明受误解。
解说员杨扬在解说短道速滑男子 1500 米决赛时,谈到犯规拉扯
我国选手的匈牙利选手时流泪,因此被网民误认为是同情他国
选手;三是态度问题、用词不当引发不满。此前多类赛事直播
中,均有吐槽此类问题,解说员缺少激情、解说主题和赛事偏
离等情况频频出现。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9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