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抖音、小红书上的热搜态势及对舆情引导的启示
412.70 KB
14 页
1 下载
64 浏览
0 评论
1 收藏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概览 | ||
微博、抖音、小红书上的热搜态势及对舆情
引导的启示
文章转载于微信公众号“全媒体探索”
截至 2024 年 12 月,我国网民达 11.08 亿人,占全球网
民规模的比例超过 20%。作为全球最大的数字社会之一,中
国社交媒介用户已超 10 亿,超过 95%以上的移动用户通过移
动设备访问社交媒介。
在国内,既有以熟人关系为主的强连接社交媒介,如微
信、QQ 等;也有以陌生人社交为主的弱关系社交媒介,如微
博、小红书、抖音等。在这些社交媒介中,用户生产、全民
参与保证了数字内容的源源不断,也共同构建了新时代的文
化生态、传播景观。
对比分析:社交媒介内容生态特点
(一)传播模式:全民参与,建构交互关系
传统媒介传播通常采用单向的线性传播模式,信息由传
播者传递给接收者,再通过特定渠道进行反馈,但反馈的即
时性较弱,机会也较少。这种传播模式常见于从上到下、从
专业到非专业的权威(专业)传播中,虽然具备一定的广泛
性和权威性,但缺乏互动,受众的参与感不强。
社交媒介的传播强调全民参与和交互,形成自下而上的传播,是一种多维立体的网状结构,它通过鼓励受众参与,
在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形成新的关系,彼此沟通、共同协作。
这类传播模式更加重视受众的参与权、表达权,传播的内容
也更加多元,讨论议题不再受传统传播者的限制,具备更多
不可预测性。
(二)受众角色:参与内容生产和分发
传统传播中,受众是“想象中的受众”,是模糊的、不
确定的大众概念,其内容创造力和传播力也被限制。而在社
交媒介中,受众则从“想象受众”变为“量化受众”。他们
按自己的表达欲和资源储备进行内容呈现,较少受到他人的
限制。
在内容分发过程中,一方面在算法推荐环境下,受众及
其行为被标签化和量化以改善算法体验,从而使得算法收集、
分发的内容更贴合人的需求;另一方面,意见领袖等具有一
定影响力的大 V 扮演着重要作用,他们借助二级传播对受众
产生影响,能形成更大的传播效应,实现一定的经济价值、
社会价值,甚至是政治价值。
(三)文化生态:从参与到狂欢再到迷因
传统媒介构建的文化生态以单向性、权威性和中心化为
核心,强调主流价值和国家认同。传统传播通过固定的时段、
地域分层传播,在同一代人、同区域群体间强化集体记忆,
对社会结构的稳定起到重要作用,但其灵活性、多样性都受到较大限制。
社交媒介构建的是典型的参与式文化,其以全体网民为
主体,通过某种身份认同,积极主动地创作媒介文本、传播
媒介内容、加强网络交往所创造出来的一种自由、平等、公
开、包容、共享的新型媒介文化样式。
参与式文化继承了大众文化的形式特征,无论是娱乐八
卦、社会事件还是国际新闻,都能以评论、转发、点赞等方
式表达观点,形成集体讨论氛围。这种高参与度、广泛传播
和情感共鸣使得传播效果呈现出典型的大众狂欢。针对一些
泛娱乐化事件,社交媒介还能在民众狂欢之下快速复制,形
成迷因。迷因所带有的特定信息在社交媒介中快速传播,引
起广泛模仿和进一步转化。互联网中的迷因有语句、图像、
视频等多种形式,这些内容在社交媒介中都能一键复制转发,
尤其当迷因戳中受众痛点,极易引发集体共鸣。迷因状态下,
现实中的种种情绪、心理等,会在虚拟的社交媒介中进行话
语场的叠加,以大众狂欢的形式表达集体宣泄,增加舆论引
导难度。
社交媒介内容生态中热搜的量化分析
以上分析显示,社交媒介中的内容生态多元且复杂,对
舆论生成和引导带来了深刻影响。为进一步揭示内容生态特
质,本文将进行量化分析。(一)样本选取
本次研究选取了 2024 年 10 月 1 日到 10 月 7 日,即国
庆期间微博、抖音、小红书三大社交平台的热搜(微信、QQ
私域属性更强,因而排除),每天下午两点、晚上十点截取
各平台热搜前 20 条,共计 840 条。
选热搜作为样本,是因为其有代表性。热搜、热榜等社
交媒介推出的内容产品,是按照一定的计算公式对受众一段
时间内关注的焦点进行的媒介化展示,能有效反映内容生态
的典型特点。在时间的选取上,则主要考虑国庆期间,不管
是外出游玩还是宅居在家,下午两点、下午五点和晚上十点
都是人们在社交网站上活跃的高峰时期,从中选择下午两点
和晚上十点作为统计时段。
(二)结果分析
对截取的热搜按照国际时政、体育比赛、财经行业、社
会民生、文娱休闲、旅游出行、国庆假期七个类型分类,有
交叉内容的,按主要内容进行分类。
1.热点更新频率上,抖音>微博>小红书研究发现,抖音的热搜更新速度最快。样本统计过程中,
抖音实时更新 276 条,微博热搜实时更新 274 条,小红书实
时更新 200 条。抖音和微博的新词条数量差别不大,但微博
热搜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同样的内容用不同语词描述。
相较微博而言,抖音流量更加集中,这与抖音主要以短
视频为主有一定关系。短视频内容呈现更直观,但留存时间
少,因此短视频平台的热搜更新速度相对更快。小红书热点
更新速度最慢,且大多是对慢新闻的讨论。如 10 月 1 日统
计的热搜词条“大熊猫渝爱学锄草把外公逗笑了”是晚上 10
点的热搜,第二天仍在热搜榜上。
2.内容时效性较强,且与社会动态关系密切
国庆期间体育赛事较多,出现阶段性结果时各大平台上
都热烈讨论,如 10 月 1 日下午王楚钦爆冷止步 WTT 中国大
满贯男单 32 强后,这一词条在当晚十点的热搜榜上位居微
博热搜第四、抖音热搜第一,并持续到第二天。小红书在 10
月 2 日中午的热搜中才出现相关讨论,这与其用户主要集中
在年轻女性、内容主要以电商社交为主有一定关系。值得注
意的是,体育比赛的讨论高峰几乎都出现在晚上十点的热搜统计榜中,这与人们假期出行的行为逻辑一致。人们白天主
要是观光旅游、走亲访友,晚上会有较多时间投入线上讨论。
3.热点在微博上持续时间更长,更容易延伸出“长尾效
应”
三大平台都是倚重用户分享内容的社会化媒体,虽然每
时每刻都有热点话题转移注意力,但微博用户更为关注事件
的走向和回应,尤其是在社会事件中力求得到一个“结果”,
从而实现公平正义,并由此延伸出微博的“长尾效应”。
例如,2024 年 9 月 28 日,视频博主“山取画材”(现
已更名为“山取”)发布了一段颜料师进哀牢山探矿取材的
视频,很快“颜料师勇闯哀牢山”这一词条迅速攀上各大平
台热搜。但随着国庆假期的到来,该事件的热度逐渐褪去。
直到 10 月 5 日,“哀牢山堵车”攀上微博热搜词条前 20,
该事件从其他维度再次进入人们视线。统计发现,在哀牢山
相关讨论的热搜词条中,微博(10 条)>抖音(5 条)>小
红书(2 条),且相较于抖音和小红书更多关注旅游问题、
满足公众好奇心以及偏娱乐化叙事外,微博的热搜词条如
“哀牢山景区发布安全警示”“哀牢山晚上会释放大量二氧
化碳”等,从更加微观具体的层面提醒人们注意旅行安全。此外,还有“博主擅闯哀牢山禁区已违法”解读法律知识,
以及从“哀牢古国”角度进行历史解读。
在关注的持续性上,小红书 10 月 6 日以后的热搜中已
经没有与哀牢山有关的词条,抖音的相关热搜截止到 10 月 7
日,微博直到 10 月 8 日仍有相关词条,分别是“揭秘擅闯
哀牢山博主背后公司”“林草局回应颜料师进哀牢山取材”
“山取颜料师被要求返还矿石”,可见微博用户对社会事件
更为关注,讨论持续时间更长,议题讨论也更加完整。
4.
类型上,对文娱休闲讨论最多,对财经关注较少
三大社交媒介热搜的讨论内容类别主要为:文娱休闲>
体育比赛>社会民生>旅游出行>国庆假期>国际时政>
财经行业(如图 1)。文娱休闲在三个平台都有比较多的讨论,其中微博和小红书讨论更多,抖音在各大类别上的讨论
相对均衡。
社交媒介普遍存在娱乐化倾向,娱乐明星、网红等相关
的话题更容易激起受众的讨论热情,但这些议题消解速度也
更快。各时段的统计中,几乎不会出现重复内容,但有以下几种情况例外。
一是涉及社会事件的。如“秦霄贤塌房”事件,前有相
关当事人爆料,后有粉丝伪造官方媒体发布虚假报道涉嫌违
法,因此微博热搜对其关注较为持续。不过,该事件爆出时
间为 9 月 26 日,在国庆期间已接近尾声,统计中仅有 10 月
1 日下午两点的微博词条“秦霄贤常驻综艺停更”显示微博
网友对结果的关注,这与前面第三点的分析基本一致。
二是涉及营销推广的。社交媒体是流量的聚集地,因此
一些营销推广需要反复“刷屏”以博得存在感。如国庆期间
上映的电影《749 局》,10 月 1 日有相关词条“电影 749 局
上映”“749 局预售票房破 4000 万”,10 月 2 日有“749 局
观众评价两极分化”“志愿军 749 局票房均破 2 亿”等,以
显示电影在上映期间有一定的讨论热度。
三是符合平台传播调性的。此类内容在小红书上居多。
小红书主要用户为年轻女性群体,因此在涉及妆容、时尚等
能够形成迷因的内容领域,极易被复制推广,得到较多讨论,
如 10 月 2 日,“关晓彤短发造型”在小红书下午和晚上的
热搜榜中都位居前 10,讨论内容中有专业美妆博主发短发教
程,也有相关短发产品推荐。5.微博用户更关注“大事”,小红书更“亲民”
热搜态势对网络舆论引导的新要求图 2 和图 3 数据显示,小红书对社会民生的讨论内容最
多,且与另外两个平台有明显不同,这与小红书的“社区+
电商”运营模式有关。小红书上发布的内容,大部分和消费
者衣食住行相关。反映在数据上,社会民生占了全部类别的
32.14%,而微博的这一类别数据仅为 11.43%,抖音为 12.5%。
值得注意的是,小红书虽然强调电商,但其对财经行业的关
注却在三大平台中处于最低水平,仅为 0.71%,这也说明小
红书的电商内容更多是微观的、细碎的、民生的,对行业内
如 A 股暴涨、房价下跌等新闻并没有多大热情。
微博对国庆相关话题的讨论最多,且较为持久。10 月 1
日,微博就有热搜词条“亲爱的祖国生日快乐”(榜 3)、
“国庆一人一句祝福新中国”(榜 6)、“一人一句表白祖
国”(榜 9),聚焦主流叙事。同时,还有“国庆节”“天
安门广场升过的国旗去哪儿了”等相关议题吸引大家对该话
题持续关注和讨论。在国庆七天假期里,该类别的讨论占比
11.79%,大于抖音的 8.57%和小红书的 2.86%。
(一)社交媒介中的严肃内容易被娱乐化叙事消解,舆
论引导应尽早明确议题性质
社交媒介将人们关注的社会议题以娱乐化的手段向外扩散,使得严肃议题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情感缓冲,让复杂
或沉重的议题更易于理解,避免引起大众焦虑。例如“山取
进哀牢山”事件,微博议题“哀牢山堵车”引起大家讨论关
注后,抖音、小红书以“想你的风吹到了哀牢山”的娱乐化
叙事,从戏谑、调侃的角度重新解构了哀牢山的这波流量,
使得原本的严肃议题得以突破圈层,引起更多关注。
不过,娱乐化叙事仅聚焦浅层讨论,大众可能更关注娱
乐化的形式而非议题本身,导致讨论流于表面,对议题的深
度和重要性产生误解,从而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尤其在狂
欢的语境中,权威和规则的消解使个人处在亢奋的非理性状
态极易受到感染和煽动,因此对严肃议题的舆论引导应该尽
快定性,利用参与式传播中的“群众自觉”和“文化自觉”,
将娱乐迷因尽早消解,让大众更加明晰相关议题的讨论方向。
例如,哀牢山事件中,哀牢山重新爆火的第二天,“哀牢山
本地人发声”“哀牢山景区发安全警示”迅速冲上热搜,当
人们意识到安全问题不容调侃时,娱乐传播的风向也得以转
变,严肃性议题得到重视,从而避免严重的后果。
(二)主流媒体和权威机构的议程设置权力被消解,舆
论引导更应关注民声背后的真问题社交媒介的参与式传播中,议题设置权不再掌握在专业
媒体和权威机构手中,议程设置转向民众议程。不管是以短
视频为主的抖音,还是主打电商的小红书,甚至更关注“大
事”的微博,其议题都呈现出明显的去中心化,受到重点关
注的永远是和老百姓日常生活、娱乐息息相关的能够引发情
感共鸣、情绪共振的议题。在此背景下,一些涉及社会稳定、
主流价值观的议题,如果再按照从前的舆论引导模式,势必
难以达到预期成效,甚至会起到负面作用。
因此,社交媒介中的舆论引导一方面可以利用其议题复
杂多元的特点转移大众讨论的注意力及碎片化议题的持久
性;另一方面,要切实关注网络舆论背后的民声和民情,了
解民声背后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破除表象。直面问题才能消
减舆情音量,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三)圈层化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消解“沉默的螺旋”,
大众合意难以达成,舆论引导应更有针对性
随着参与式文化的发展,受众主体地位上升,趋同心理
减弱,“沉默的螺旋”逐渐变为“反沉默的螺旋”,甚至成
为“喧嚣的螺旋”。民间舆论和草根意见得以放大,成为松
散的、不稳定的舆情结构,这一现象伴随圈层化传播更加明显。
在量化研究的三大平台中,小红书的圈层化程度最高,
抖音次之,微博较弱。受众较少通过热搜的议程设置实现“破
圈”交流,更多是在算法推荐的影响下、在兴趣导向的机制
下,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生高频次、高密度的互动,大众
合意逐渐被小众合意所取代,舆论的音量演变为各圈层舆情
结构博弈的结果。因此,对社交媒介舆论的引导应当注重平
台调性,预测各平台受众在舆论发展阶段中的博弈结果,更
有针对性地通过信息的放量实现各圈层博弈的平衡,一定程
度上缓解舆论压力。
(作者张磊为成都外国语学院国际传媒艺术学院讲师)
本文刊于《全媒体探索》2025 年 5 月号,原标题为《社
交媒介热搜态势及对舆情引导的启示》,参考文献略。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14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