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 未来已来·互联网颠覆性技术变革的机遇与挑战(综述)
颠覆|未来已来·互联网颠覆性技术变革的机遇与挑战 (综述) 2024 年 6 月 24 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 奖励大会和两院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总 书记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 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 格局。纵观世界文明发展史,人类社会历次产业革命都是由 都是由 颠覆性技术推动的科技革命促成的。人类文明历经农业革命、 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革命特别是科技革命,都 从颠覆性技术中萌发,从金属冶炼技术、火药制作技术、机 械制造技术、原子能源技术、精确制导技术到网络信息技术 等,每一项新技术都颠覆生产生活,带来时代变迁。其中, 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颠覆性新技术,赋能人类创造出数 千年农业社会、数百年工业社会都未曾创造的巨大财富,并 主导当下世界文明中心的变迁。当今世界正历经百年变局, 颠覆性新技术的创新不断突破地域、组织和技术界限,发出 强劲跨界创新势能,重塑新型基础设施,成为国际竞争的关 键变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 入发展。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 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不断突破人类认知边界。技术 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0 魔豆 | 9 页 | 224.78 KB | 3 月前3人工智能、深度伪造与政治选举(三)
国实现脱欧。那么人工智能、深度伪造对政治选举结果到底 起到什么作用,产生多大影响?目前的可能结论是,对于实 力相差悬殊的选举,人工智能、深度伪造或许能对选举产生 局部性影响,在一城一地出现选情反转,但不足以产生全局 性颠覆性影响。对于势均力敌的选举,人工智能、深度伪造 通过局部反转,足以决定选举结果。例如,2016 年的美国总 统大选,剑桥分析公司帮助特朗普在个些州获得微弱优势, 几万张选票反转就可以使选情产生大逆转。2 使是少量的虚假生成内容也会破坏选举信息环境。例如,在 选举最后关头伪造一段视频对候选人进行丑化或诬蔑,影响 选民正常投票。2023 年 9 月,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政治干预对 斯洛伐克议会选举产生颠覆性影响。此次议会选举事关斯洛 伐克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以及对北约的支持。然而,就在选 民投票的两天前,一段带有生成内容标记的音频在社交媒体 大肆传播。该音频据称是亲北约的斯洛伐克进步党领袖米哈 尔·希梅奇卡(Michal0 魔豆 | 16 页 | 276.39 KB | 3 月前3一场“撞”出来的舆情风暴,理想i8对撞乘龙卡车事件舆情报告pdf
视觉化、冲突性和话题性是其得以快速且广泛传播的 核心驱动力。 所有传播的“火种”均源于理想 i8 发布会上那段高冲击 力、反常识的对撞短视频。视频本身具备了病毒式传播的关键要素:冲突性(家用车 vs 重卡)、颠覆性(小车“撞 飞”大车)、悬念性(这是真的吗?),成为后续所有讨论 的基础。 媒体传播分布 媒体传播方面,今日头条以显著的声量领先,成为信 息聚合与分发的关键平台。 微博 微博作为事件的“主议程设置”平台,承载了观点交锋、0 魔豆 | 16 页 | 790.77 KB | 2 月前3网络舆情治理:理论路径与范式转换(上)
场治理路径、协同理论下强调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协同治理 路径、技术赋能下强调数据理性和智能交互的技术治理路径、 情感视域下强调情感表达重塑和实践转向的情感治理路径。 网络舆情治理在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方式等方面发生 了颠覆性变化,出现范式转换,在实践中日益呈现出五种路 径多维耦合、动态嵌套的复杂图景。 关键词:网络舆情;理论路径;范式转换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应用,媒体格局、舆 论生0 魔豆 | 9 页 | 202.60 KB | 3 天前3数字技术时代国家政权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去其作为“集体行动的最佳机制”的地位。(二)基于互联网的“公民不服从”行动更具危险性和颠 覆性 与上街游行等抗议方式相比,基于互联网的抗议活动危 险性小,但是规模更大且非常难以控制,这种“公民不服从” 行动更具危险性和颠覆性。部分学者认为,Telecomix 和 Anonymous 等组织进行的黑客活动是“公民不服从”的一种表 现形式。面对“基于互联网的公民不服从行为”,美国政府通 过多种手段进行反击,比如起诉 Anonymous200 魔豆 | 10 页 | 278.64 KB | 1 月前3智能传播时代网络舆情治理的结构优化与法治因应
智能传播时代网络舆情治理的结构优化与法治因应 文章转载于天府新论 ,作者陈鹏宇 摘 要: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我国网络舆情治理模式从管制型向多元治理转型。智能传播 时代来临,推动网络舆论信息生成和传播机制的颠覆性再造,失真舆情和情感动员类舆情频发,网络舆情泛道德 化、舆情突变风险增加。现有的多元治理模式长期将重心置于责任主体一侧,无前提地直接分配公私主体责任, 存在治理精细度、敏捷性不足等问题。智能传播 ,最终转化为巨额的经 济利益。由于成本低而收益很高,网络舆论环境中违法者“铤而走险”制造失真信息的行为更为频繁和普遍。 数字技术影响网络信息传播。随着数字技术介入舆论场域,网络信息传播机制实现颠覆性再造,网络传播“去 中心化”特征凸显。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其底层技术逻辑是分布式、去中心 化的,因此扁平化、多元化、交互式和开放式成为智能传播时代的网络传播特征。诚然,这种“去中心化”是相对0 魔豆 | 9 页 | 608.07 KB | 2 月前3【罗兰贝格】预见2025:中国行业趋势报告
重视优化运营,最大化提升效率,打造韧性企业,应对 持续变化的全球经济环境。 • 构建气候竞争力 – 许多行业已经出台了与气候变化有关 的合规要求,企业必须采取具体行动,这需要企业积极拥 抱创新,推动商业模式转型,甚至是颠覆性地重塑自我。13 罗兰贝格中国行业趋势报告14 罗兰贝格中国行业趋势报告 人工智能加速渗透,企业蓄力布局正当时 人工智能(AI)终将改变人类生活、工作、社会的方方面面, 这一点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问题是,这一天何时会到 波浪潮,进入大模型时代。面向2025,我们预见大模型将16 罗兰贝格中国行业趋势报告 以“U”型曲线的节奏向研/产/供/销/服全流程环节进行落地 渗透。这意味着,大模型将率先对研发与工艺设计、销售服 务与运营两端产生颠覆性影响。例如,生成式AI辅助外观造 型设计,激发设计师创意思维;AI仿真模拟替代传统中试, 极大缩短产品研发周期;为消费者提供具有情感洞察能力 和丰富知识储备的一对一智能客服……然而,在工业最核心 市场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渠道布 局策略,重新评估DTC与多品牌渠道的组合方式。 消费品和零售领域人工智能(AI)应用展望:未来的创新之道 AI技术正在深度渗透消费零售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颠覆性变革与挑战。罗兰贝格指出,消费品 企业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保持敏捷,需学习、适应、拥抱并驾驭AI趋势,将其视为企业未来创新的 关键因素。 目前,ChatGPT展现出变革性的研究、分析与生成功能20 魔豆 | 82 页 | 10.67 MB | 9 月前3《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
具有重⼤威胁性和区域性影响特征, 对国家安全、 社会稳定和公⺠权 益可能带来严重影响,产⽣重⼤社会⾯危害。 5.特别重⼤安全⻛险 具有灾难性和系统性威胁特征, 对国家安全、 社会秩序和公⺠权益造 成颠覆性或不可逆转的特别严重的影响。 推动⼈⼯智能应⽤安全分类分级国家标准制定⼯作。⾏业领域主管 (监管)部⻔参照国家标准制定⾏业标准规范、实施细则,并推动本⾏业领 域⼈⼯智能安全应⽤相关分类分级⼯作。0 魔豆 | 92 页 | 30.37 MB | 1 月前3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应用蓝皮书(2025年)-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202507
型,需构建教育场景驱动的技术研发范式,将学科知识与教育教 学规律深度嵌入智能算法中,实现从“通用技术导入”向“教育专 属生成”的转型。 尽管人工智能技术在基础教育的探索不断推进,但其应用目 前尚未形成颠覆性或系统性变革。当前大多数智能应用仍聚焦于 教学环节的辅助与优化,如自动化作业批改、学情分析可视化、 资源推荐系统等,主要起到减负增效的“工具性”作用。尽管这些 技术为教师赋能、提高效率提供了现实价值,但其影响仍局限于0 魔豆 | 79 页 | 796.78 KB | 2 月前3
共 9 条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