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曝男子地铁猥亵女乘客 上海警方快速处置平息舆情
网曝男子地铁猥亵女乘客 上海警方快速处置平息舆 情 (文稿内容转自法治网舆情中心) 舆情综述 4 月 9 日上午,多段网传视频引发关注,视频显示,上海地铁一名女乘客疑 似被猥亵,对身边男子哭喊道“你把裤子脱了并弄到我身上”,同车女子称“姐妹, 我录了视频,我陪你去”。“@荔枝新闻”等媒体跟进报道,上海地铁客服工作人 员称确有其事,网民痛斥男子“变态”“垃圾”。当日 10 时 23 分,上海市公安局城 余名地铁猥亵者处以行政拘留。在应对速度上,公安机关的首次回 应在舆情传播时就发布出来,第二次回应以警情通报的形式发布,距离谣言滋生 仅过了一夜,两次回应都很及时,不良炒作信息缺少发酵空间,舆情因此快速平 息。 此事产生的积极舆论反响以及同期曝光的类似热点,都侧面反映出公众对公 共场所违法行为的痛恨以及对文明、安全出行环境的强烈期待。公安机关对于此 类民愤较大、容易滋生杂音的事件,需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从个案层面作出表率,0 魔豆 | 4 页 | 235.40 KB | 3 月前3100条定律 蒲公英效应
公英式放射状传播模式,能有效利用转发优势扩大信息覆盖, 加速信息传播速度和广度。当社交媒体用户转发积累到某个 点的时候(一般来说 10-20%的某个点,也称作引爆点),会 出现一个非常快速的增长过程,从一个缓慢的增长曲线变为 指数级增长趋势,而从低速到快速的转变非常迅即,快速传 播速度在这个点突然爆发,像病毒一样传播,形成飞轮效应 (Flywheel Effect)。飞轮效应是指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 来,一开始你必须使很大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每转一 号进 行转发,各分属账号之间日常并不交互。此类模式多出现于 下级和上级分隔明显的集团内部。HUB 模式,信息由上级的 中央账号传播到下级账号的用户,扩大信息覆盖范围;信息 传播线路较短,直接快速覆盖下级账号用户。 双子星模式。某一组织或企业拥有官方账号,但同时其 领导者或高管账号也具有较强传播力和影响力。信息被领导 者或高管账号转发,会产生与企业官方账号相同甚至更强的 传播效果。这0 魔豆 | 4 页 | 149.96 KB | 3 月前3AI谣言舆情特征及风险研判
AI 谣言舆情特征及风险研判 来源:法制网舆情中心 作者:任静 编者按 近年来,网络谣言逐渐出现一些新动向,其中比较典 型的便是利用 AI 工具造谣。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 展,AI 谣言呈现数量增多、涉及领域广泛、传播渠道集 中、与社会热点话题紧密关联等特征,给政法机关社会治 理工作带来较大挑战。今年 1 月份后,公安部网安局、互联 网联合辟谣平台以及各地警方持续通报对多起涉 AI 来”,这就为造谣者提供极大便利,他们可以借助 AI 轻松 突破知识壁垒,为达到某种目的针对目标人群输出特定观 点或情感化内容,致使谣言呈现一定的针对性和私密性, 在扰乱公众视听的同时难以被快速捕捉。 (二)辟谣成本增加,加剧舆论场混乱 AI 谣言给官方的辟谣工作造成困难,主要体现在辟谣 速度滞后和辟谣效果削弱两个方面。由于 AI 谣言生成呈现 速度快、批量化的特征,尤其是关于公共安全的谣言内 题:“50 后、60 后、70 后、80 后,这几代人的死亡率分别 是多少?”,AI 给出的回答仍然是 5.2%。由此可见谣言可 能会借 AI 形成二次传播,进而增加辟谣难度,混乱局面难 以快速终结。 (三) 侵蚀公众认知 影响社会稳定“AI 幻觉”也可能会给公众带来“认知幻觉”。随着 AI 技术的发展,部分公众对 AI 技术产生一种“技术崇拜”心 态,对 AI 输出的信息的判断能力和认知水平整体下降,特0 魔豆 | 8 页 | 484.99 KB | 3 月前3以江油事件武大事件为例对比分析网络舆情迅速发酵成因及折射出的问题
意干 预的特殊操作。 当“围魏救赵”式舆论转移与境外组织的系统性煽动形 成合流时,舆情发展将呈现更为复杂的叠加效应和破坏力。 下面尝试结合当前典型事例系统分析网络舆情快速发酵的 成因以及应对措施。 01 舆情快速发酵的四大基础条件 算法机制与平台特性助推冲突性内容传播 当前社交平台算法天然倾向推荐冲突性、刺激性信息。 以比亚迪“刹车失灵”事件为例,标题含“失控”“抵制” 等关键 二代施暴谣言)、公共安全(比亚迪失控传闻)或道德争议 (武汉大学性骚扰指控)的议题,极易触发公众的代入式愤 怒。当事件触及“权力滥用”“程序正义缺失”等敏感神经 时,网民会因自身不安全感而快速形成声浪。例如江油事件 因官方信息迟缓披露滋生了诸多谣言,激发了民众共情受害 女孩家庭对公权不信任;奔驰女事件中,民警“灭火式执法” 和隐私调取特权等细节,直接刺激公众对公权私用的集体焦 虑。 散布 “中国高校包庇权贵”谣言,使校方纠错压力被转化为体制 攻击。此时,事实核查因信息过载而失效,公众陷入“后真 相”疲惫。 05 治理路径:构建防御-反击-共治体系 舆情处置的关键要素:快速响应、透明公开、程序正义、 情绪疏导。 穿透式识破技术 建立国家级舆情溯源系统,通过账号集群行为分析(如 文案相似度、上线时间同步性)识别黑公关;研发 AI 谣言 破解工具,如比亚迪可对“失控”视频进行车辆数据动态还0 魔豆 | 8 页 | 252.68 KB | 2 月前3中东和伊朗局势最新动态2025年8月29日
全⾯⾏动计划》(JCPOA) 的快速恢复机制。[4] 如果伊朗“严重不遵守”JCPOA的承诺 ,JCPOA的快速 恢复机制允许JCPOA签署国重新对伊朗实施联合国安理会制裁。[5]联合国安理会重新对伊朗实施制裁 的过程需要30天 ,伊朗很可能寻求欧洲三国在这30天期间撤销重新实施制裁的决定。 该法案的出台可能反映出各政权机构对该政权应如何应对欧洲三国启动“快速恢复”机制的决定存在分 歧。伊 年 4 ⽉ 18 ⽇ 。[8]快速恢复制裁机制⽬前定于 2025 年 10 ⽉ 18 ⽇到期。伊朗驻联合国代表团 8 ⽉ 28 ⽇表⽰ ,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临—个“决定性”的选择:是⽀持俄中决议并维护外交关系 ,还是重 新对伊朗实施制裁 ,伊朗声称制裁将导致“严重后果”。[9] 伊朗此前拒绝了欧洲三国关于将快速恢复制裁 期限延⻓ 6 个⽉的提议 ,称延⻓快速恢复制裁期限将使欧洲三国有更多时间重新对伊朗实施制裁。[10] 欧洲三国提出延⻓快速恢复制裁期限 ,条件是伊朗恢复与国际原⼦能机构的全⾯合作、恢复与美国的谈 判 ,并交代其 60% 浓缩铀库存。[11]俄中决议 似乎没有包括这些条件 ,⽽只是敦促各⽅恢复谈判 ,这 使得该决议⽐欧洲三国的提议对伊朗有利得多。[12]据报道 ,俄中决议还禁⽌欧洲三国在六个⽉的延⻓ 期内重新对伊朗实施联合国安理会制裁。 关键要点 · 伊朗对欧洲三国启动快速恢复制裁机制的回60 魔豆 | 7 页 | 565.27 KB | 1 月前3北京强降雨致30人死亡
片化信息和情绪化内容,无视政府在预警、救援、民生保障 等方面的付出,容易误导公众,损害政府公信力。 4、灾害期间谣言传播呈现快速扩散态势。具体表现为 编造散播无依据的假天气预警、不实伤亡数据、虚构重要设 施损坏消息。由于公众急切想了解灾情,而权威信息发布有 一定滞后,谣言便有了传播空间。社交媒体的快速传播特性 让谣言短时间内扩散,加上部分公众在恐慌中辨别能力下降, 进一步加速了谣言传播,干扰救灾秩序和公众认知。因此,建议应对措施需精准发力:0 魔豆 | 3 页 | 277.93 KB | 2 月前3河南“无限续面”事件:一碗面引发的规则、道德与网络暴力之争
模糊 处理。 相关部门应规范餐饮行业规则公示:要求商家对“无限 续面”等服务明确适用条件(如人数、次数),并提前公示, 避免歧义。 其次,需建立网暴快速处置机制:联合司法部门设立网 暴速裁通道,对恶意 P 图、泄露隐私等行为快速追责,提高 违法成本。 (二)网络平台:算法纠偏流量,加强未成年人保护 商家在抖音发布的“自证”视频刻意裁剪事实(如隐瞒顾 客实际消费金额、放大续面次数),利用短视频平台“短平快” 绪。而平台对涉未成年人肖像、隐私信息的审核滞后,进一 步让纠纷升级为“网络暴力”。 网络平台应优化涉及未成年人内容审核:对未经允许传播的内容强制下架,并处罚违规账号。 此外还需完善网暴举报入口:设立“网暴快速举报”通道, 对恶意评论、人身攻击内容实时拦截,对违规用户实施封号、 禁言等处罚。0 魔豆 | 5 页 | 198.46 KB | 1 月前3低空经济中的飞行汽车舆论困境
100 公里左右的慢速近程(150 公里) 型号,而时速 300 公里左右、续航 500 公里左右的中速中程 型号以及时速近 460 公里、续航 1000 公里以上的快速远程 型号都没有规划考虑,而国内外市场更多是需要中速中程、 快速远程型号。 监管责任不明确:由于目前国内外飞行汽车的内涵定义 不统一,从而导致研究层面、教学层面、产业层面以及执行 层面规则和标准不明确,不是以航空为主,就是以汽车为主, 这些管理上的问题也引发了舆论的关注和担忧。 二、舆论影响 阻碍商业化进程:公众对飞行汽车的诸多质疑和担忧, 会影响消费者对其的购买意愿和接受程度,从而阻碍飞行汽 车的商业化落地进程,使其难以在市场上快速推广普及。 影响产业形象:负面的舆论声音可能会给整个低空经济产业带来不良影响,降低投资者和企业对该领域的信心,影 响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形象。 引发社会争议:飞行汽车涉及到公众的出行安全、城市100 魔豆 | 4 页 | 143.60 KB | 1 月前3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风险成因、演变及治理
传播态势和舆论走向。事件自身易爆度越高、危害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传播力越大,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度就越高、 情绪波动持续时间就越久。 二是传播环境:舆情风险的“助推器”。随着抖音、微博、 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 界限不断模糊,公众交流互动的渠道更加便捷,参与社会公 共事务讨论的热情持续增加。因互联网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 舆论场域纷繁复杂。个别自媒体账号为博眼球、赚流量,通 一是“瞬时引爆”——热度直接攀升到达顶峰。突发公共事件如食品药品安全、校园霸凌等与公众生命安全相关,易 激发网民“利己性关注”,升温较快。同时多数事件破坏较强, 具有天然新闻价值,现场视频、伤亡数字等“强刺激信息”一 旦出现,会被快速捕捉,舆情热度瞬时飙升,迅速突破“临界 点”。 二是“延迟爆发”——舆情热度开始低后期异常升高。部 分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开始传播量低,但后来突然高涨。 比如,有的事件发生初期信息在小范围内传播,未被舆论关 发生 初期,信息零星散发,话题讨论相对较少,主要围绕事件发 生的时间、地点等基本信息展开。后随着事件信息的增加, 话题讨论逐渐增多,网络舆情热度开始升高,更多网民关注 事态进展,网络舆情呈现快速感染、扩散趋势,此时若处置 不当,会滋生、聚集负面情绪。随着舆论的持续关注,媒体 发文量、网民讨论量等呈指数级增长,信息达到峰值,甚至 成为全网热点。其间,伴随着涉事地方或部门介入,事件被0 魔豆 | 6 页 | 219.67 KB | 3 月前3提升基层干部舆情风险防控能力
信息上报方面,需要明确上报的标准,比如什么情况下需要 上报,上报的渠道和时限,以及上报的内容格式。在分级响 应方面,根据舆情风险的严重程度,明确不同级别对应不同 的响应措施和责任人。在谣言澄清方面,需要快速识别谣言 并核实信息,通过权威渠道发布澄清内容,并监测后续影响。 三是效果评估标准化。既要根据舆情热度衰减曲线、谣言澄 清覆盖率等来评估舆情风险防控效果;又要根据群众满意度、 重复投诉率等评估舆情风险防控的效能转化情况。通过一系 术应用能力。熟练使用政务云平台等工具,掌握实时数据抓 取、人工智能情感分析等基础功能,通过可视化仪表盘快速 识别辖区热点问题,将“人工经验”转化为“智能研判”。 二是深化数据整合。打通基层治理数据库,关联舆情数据了 解民情民意,预判潜在矛盾点。同时,要建立典型案例库, 收录本地高频风险事件及处置方式,辅助快速响应。三是优 化人机协同。以网格员、志愿者为触角,通过短视频平台等 渠道补充机器未覆盖的“盲区信息”,形成“智能预警+人0 魔豆 | 5 页 | 119.93 KB | 3 月前3
共 142 条
- 1
- 2
- 3
- 4
- 5
- 6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