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强降雨致30人死亡
277.93 KB
3 页
1 下载
45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概览 | ||
北京强降雨致 30 人死亡:极端天气背后舆
论焦点有哪些?
(来源
知乎 六邦舆情)
7 月以来,我国华东、华北、东北等多地遭遇持续强降
雨,引发大范围洪涝和地质灾害。其中,北京密云、怀柔等
地灾情严重,已造成 30 人死亡,带来重大人员伤亡与财产
损失,相关情况持续占据舆论中心,社会关注度极高。当下舆论聚焦四大核心问题:
1、基层在应对灾害时的应急与防灾能力存在不足。部
分基层地区应急物资的储备数量和种类难以满足救灾实际
需要,一些偏远地方的预警信息无法及时送达,基层救援力
量在专业技能和装备上也有欠缺,使得灾害应对效率受到影
响。
2、洪涝对农业生产的多方面冲击不容忽视。农田被淹、
养殖设施受损,不仅可能在短期内导致部分农产品供应紧张,
从长远看,还会对土壤质量、病虫害防治等产生持续影响,
给农业生产的稳定带来挑战。
3、需警惕将灾害责任片面归咎于政府的错误言论扩散。
这类言论利用灾害引发的公众负面情绪,通过自媒体传播碎
片化信息和情绪化内容,无视政府在预警、救援、民生保障
等方面的付出,容易误导公众,损害政府公信力。
4、灾害期间谣言传播呈现快速扩散态势。具体表现为
编造散播无依据的假天气预警、不实伤亡数据、虚构重要设
施损坏消息。由于公众急切想了解灾情,而权威信息发布有
一定滞后,谣言便有了传播空间。社交媒体的快速传播特性
让谣言短时间内扩散,加上部分公众在恐慌中辨别能力下降,
进一步加速了谣言传播,干扰救灾秩序和公众认知。因此,建议应对措施需精准发力:
1、基层建立动态物资储备和调配机制,畅通预警信息
传递,强化救援队伍建设;
2、短期加大农业救灾补损力度,长期完善基础设施和
技术支持;
3、要全面及时公开信息、加强舆论引导、以实际成效
赢得信任;
4、通过权威渠道迅速发布准确信息,压缩谣言生存空
间。
5、提高公众防灾自救意识,将防灾教育纳入中小学必
修课。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3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