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15名研究生联名举报导师师德问题
北邮 15 名研究生联名举报导师师德问题 舆情分析 4 月 9 日晚,北京邮电大学 15 位研究生联名举报导师郑 凤,存在师德师风问题。15 人联名举报称,郑老师情绪极其 不稳定,常常破口大骂,差遣实验室同学做了许多科研以外 的事情,如长期代取大量快递,替其开车接送朋友、家人, 去其家里打扫卫生;为其女儿做作业、接送上下学、在其女 儿参加重要考试时代为作弊。举报中还提到了郑老师强迫学 研究生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学校第一时间 关注到此事,具体调查情况如果有消息应该在网上对外发 布。 舆情传播趋势 4 月 9 日 北邮 15 名研究生联名举报导师郑凤存在师德师 风问题 4 月 10 日 北邮回应称已关注到此事,正在调查数据来源:百章舆情监测系统 数据范围:4 月 9 日 18 时至 4 月 10 日 13 时 热搜榜 周期内,热搜话题主要集中在北邮回应方面。如:#北 报导师#话题登上抖音热榜第 14 位;#北邮回应 15 名研究生 联名举报导师#话题登上今日头条热榜第 5 位、百度热搜榜 第 4 位。 网民观点 北邮 15 名研究生联名举报导师师德问题事件爆出后不 仅引起了学生群体的共鸣,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深度思考,网民们一方面支持学生举办导师行 为,另一方面也喜欢学校和有关部门对该事件进行公平调 查。具体如下: 一是有许多网民表示对举报学生的支持,认为他们勇敢40 魔豆 | 6 页 | 404.63 KB | 1 年前3【清博】从人大回应看高校“举报类”师风师德舆情处置标准
期待,即能够把监管、师风师德建设抓在平常。一次事件的快 速处置能够体现学校的重视与能力,但若同类事件再次出现、 学生举报常常发生,那么对于校风的质疑,对于学校品牌的伤 害就会指数级扩大。更深层的期待,则跃出舆情本身,转而指 向青年发展,关注到这些“被迫”用网络举报方式推动问题解 决硕博士的背后,高校能否真实关切学生发展、人才培养、学 术科研等工作。 基于这些期待,我们对高校“举报类”师风师德舆情处置 给出以下提示: 一是有“定力”,做出经得起推敲的处置。此类涉及师风 师德的“举报类”舆情,往往借由名校光环、知名学者影响力 等,迅速发酵。而面对汹涌舆情,只有“保持定力”,切实推 动调查处置工作,才能以线下合规合法的过程,导向线上合情 合理的结局。一味迎合舆论期待,也可能遭遇舆论反噬。 二是不“包庇”,避免决策陷入团体迷思。近年来,涉及 高校的舆情事件中,不乏“鼠头鸭脖”类试图以模糊焦点、包 庇造假等手段“维护学校声誉”,或是通过毕业等施压“异议 者”来解决举报信息,但却在舆论反转后与负面标签深度捆绑的案例。 因此,各大高校不仅需要在出现舆情的时候,拿出诚意来 推动问题解决,更需要把对清朗学风的打造、师风师德的建设, 放到日常、做到平常。让师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且愿意依靠 学校,而非舆论解决问题。0 魔豆 | 8 页 | 1.42 MB | 1 年前3从举报到处理 看人大如何“火速狙击”性骚扰
反思的是,受害者为什么不愿意直接向高校举报?学校对学 术不端、师德失范,甚至违法犯罪行为,是否真的做到了“零 容忍”?从过往的信息来看,骚扰学生的往往是校领导、院 领导,“自己人”查“自己人”,究竟能不能做到不偏不倚? 极目新闻:高尚的道德情操,不仅是体现在学术上,更 是体现在生活中;不仅是在台前,更多是在日常;不仅是在 “看得见”的时候,更多是在“看不见”的时候。严惩师德败坏 者,就是清除害群之马,还象牙塔一片净土。 为她经历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困扰,并希望她能够得到公正 的处理和关怀。 二是有网民对涉事导师的行为表示强烈的谴责,认为其 严重违反了师德师风,背离了教书育人的初心和使命,对于 这种性骚扰和强制猥亵的行为,必须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 理,以儆效尤。 三是有网民认为近年来我国学生举报导师事件频发,高 校应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的举报和处理机制,为 学生提供安全、便捷的举报渠道,并及时、公正地处理举报 事件。 五是有网民表示该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 热议,显示出公众对师德失范行为的敏感度和关注度不断提 高。这起事件再次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三、研判分析 近年来,学生实名举报导师学术不端、师德不正等事件 频发,引发公众对导师师风师德的质疑,此次人大女博士王迪实名举报导师性骚扰事件再次引发网民对师德师风建设 的不足、高校权力关系的失衡、学生维权渠道的不畅、校园6 魔豆 | 5 页 | 291.55 KB | 1 年前3202504涉高校热点舆情
....................3 1. 学术不端、教育特权类:中日友好医院肖飞、董袭莹事件3 2. 师德师风类:北京理工大学男教授猥亵骚扰男硕士...........5 3. 学生行为类:湘潭大学宿舍投毒案一审宣判...................... 7 4. 师德师风类:山东高校教师用假身份诱骗多名女生恋爱...8 5. 校园管理类:山东菏泽医专醉酒男子进入女生宿舍骚扰.10 常务副院长宫某被举报性骚扰、学术不端及挪用科研经费事 件也引发广泛关注。两起事件虽分属医疗与教育领域,但共 同指向权力滥用与制度漏洞:前者折射医疗行业对职业道德 的漠视与内部纠错机制的失灵,后者则凸显高校师德师风建 设的形式化与监督机制的缺失。 在融媒体环境下,舆情的传播已突破传统行业与领域界 限,医疗与教育体系的负面事件通过多平台联动,呈现出传 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舆论发酵复杂的特点。信息来源的 共同维护行 业公信力与社会公平。2 一、涉高校主要热点舆情 2025 年 4 月,全国高校舆情主要集中于师德师风、校园 安全、学术管理三大类事件,其中师德师风类事件占比最高 (约 40%),其次是校园安全类(30%)和管理冲突类(20%)。 多起事件因涉及名校、师生关系、师德失范、校园安全等高 关注度议题迅速引发社会热议,部分话题单日微博阅读量突 破 5000 万次。这一现象凸显了融媒体时代舆情发酵的复杂多1000 魔豆 | 16 页 | 585.77 KB | 4 月前3202505涉高校热点舆情
........................................3 2. 资源分配与权力监督类:高校花 75 万元采购 299 元路由器............... 4 3. 师德师风类:上海交大博士生举报教授学术霸凌.................................6 4. 校园管理类:生理期请病假要脱裤子证明....................... 制,通过技术手段提升监测效能,推动制度完善与多部门协 同,真正实现舆情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提升舆情风险防控 能力,推动校园治理体系现代化与教育生态的良性发展。 2025 年 3 月至 5 月,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实名举报高校教 师师德失范和学术不端的事件频发,据统计,仅在这三个月 内,公开报道的此类事件已超过 10 起,涵盖性骚扰、权力 滥用、学术造假等多个方面。其中,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常 某强实名举报导师宫某猥亵骚扰、南京师范大学副院长被曝 助公共舆论寻求正义,间接对高校声誉与治理能力提出严峻 挑战。 一、涉高校主要热点舆情 5 月份,全国高校舆情主要集中在校园安全、校园管理、 师德师风、学术不端、资源分配与权力监督五大类议题。整 体来看,教师师德失范、校园安全类事件为本月舆情的核心 燃点,公众关注度较高。师德师风、学术不端、校园安全类 事件较 4 月份仍占比较高(均占比 23%),涉及学生隐私、 请假制度的校园管理类舆情(占比 15%)引发公众激烈讨论,1000 魔豆 | 16 页 | 584.34 KB | 4 月前3202503涉高校热点舆情
.......2 (一)典型案例分析........................................................................2 1. 师风师德类:湖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出轨女学生事件...........2 2. 食品安全类:网传江西“指鼠为鸭”局长升职事件...........4 3. 学生行为类:清华一男学生尾随、偷拍华电女生事件.... 校园安全风险亟待关注....................................................... 11 4. 学生心理因素或诱发突发事件建议做好舆情应对预案.....11 5. 师德师风问题亟待重视....................................................... 121 前言 2025 年 3 月,高校舆情多维度交织,既聚焦传统议题, 获得感与归属 感。 一、涉高校主要热点舆情 3 月份,全国高校舆情事件频繁发生,其中校园安全类 事件占比最高(约 35%),其次是招生政策类(30%)和师德 师风类(25%)。湖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出轨女学生事件引发 公众对师风师德的激烈探讨、山西高校女生校内产子、“指 鼠为鸭”负责人处理后续、复旦大学博士论文抄袭等事件引 起广泛讨论,微博话题阅读量均逾 3000 万次。对于突发舆1000 魔豆 | 14 页 | 498.73 KB | 4 月前3百章舆情观察:2025年秋季开学季网络舆情预警
学”叙事形成对冲 教育公平与区域 差异 特权干预招生与分班;城乡差距;师资与资源倾斜 招生宣传与师资 数据真实性 就业率造假;竞赛获奖“凑数”;名师资源夸大;被核验“打脸”导致品牌 受损 师德师风与家校 关系 猥亵性侵;体罚、变相体罚;群内不当言行;家长被摊派任务、打卡; 收礼红包;截图、录音素材流传杀伤力大 教材教辅与课程 内容 错漏字;配图不当;价值导向争议;减负与增负矛盾 宿舍后勤与生活 , 约占 35%,其中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和校园霸凌为主要触发 点。“教育收费与资源分配”类次之,约占 30%,涉及校服费、 餐费、课后服务费及招生公平等议题。此外,涉及“猥亵性侵” 在内的“师德师风”与“后勤服务”相关舆情占比各约 15%。 二是舆情事件地域分布情况。舆情热度与地区经济发展 水平、人口密度及新媒体渗透率呈正相关。东部沿海及中西 部省会城市是舆情高发区。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发生在偏远 构建“系统+人工”“线上+线下”的双轨监测机制。依托专 业舆情监测平台,对主流媒体、社交平台、短视频、教育垂 直论坛等实施 7×24 小时实时采集。关键词库需动态覆盖学 校名称、校园安全、教育收费、食堂品质、师德师风等核心 场景,确保教育相关敏感信息第一时间捕捉。同时,通过大 数据技术对声量、情感、传播层级进行聚类分析,识别潜在 热点和苗头性风险。 设立专职舆情巡查岗,每日对系统推送的预警信息及重100 魔豆 | 8 页 | 293.43 KB | 1 月前3202507涉高校热点舆情
AI 生 成色情照................................................................................... 12 6.师德师风类:网民公开举报中南大学教授谭某兵嫖娼...... 14 7. 网络谣言类:岭南师范辟谣“岭南师大留学生陪读”.... 15 (二) 主要问题......................... 校企合作实习与学生权益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19—1— 前言 2025 年 7 月,高校领域舆情呈现多维度、高烈度爆发态 势,安全责任缺位、管理伦理争议、资源分配矛盾、师德失 范及舆论治理困境等问题交织叠加,暴露出高校治理体系在 快速社会变革中面临的系统性挑战。 本月高校舆情集中于四大重点矛盾:一是安全责任从 “纸面落实”到“实质落地”的鸿沟。东北大学 6 名学生于企业 名学生坠亡、上海交大校内冲突等安全事件引发 舆论高热关注;其次,校园管理问题引发的长尾效应较为明 显,如大连工业大学开除女同学一事舆情热度持续;青岛大 学一宿管疑因高温天气离世也在微博、抖音等平台持续引发 舆论关注。而师德师范、学术不端等话题热度也不低。以下 为 7 月高校部分典型舆情案例概览: 序号 时间 高校舆情热点事件 分类 热度 1 7 月 1 日 上海交大学生与校外人士起冲突 校园安全 7385.8 万1000 魔豆 | 22 页 | 552.94 KB | 2 月前3舆评 教育惩戒:尊重当有度,底线不可失
反噬。在人 格尊重与秩序维护之间,教师角色正陷入某种“两难”。 因此,该事件的舆论焦点,不能仅停留在“个别教师行 为失范”,更应上升到“制度如何明确教育边界”的层面。一方面,要持续强化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培训,提升教师对教 育本质的认知,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深刻理解尊重学生 的重要性,掌握科学、合理、合法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 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拓宽监督渠道, 鼓0 魔豆 | 3 页 | 231.76 KB | 4 月前32025年8月涉高校热点舆情
进而对易继明教授的品行及师德提出质疑;一部分网民认为 爆料没有提及任何实质性证据,勿偏听偏信,称“举报全篇没 有实质证据,全是情绪,恶意诬告。”通报后,认可校方调 查,呼吁理性传播。事情发酵后校方迅速反应完成调查并公 开结论,程序高效、态度坦诚,对“在校学生支付餐费”“违规 招生”两大焦点均给出否定性结论,有效纾解了公众焦虑。质 疑公告真实性,关注师德细节。有观点认为,校方公告“篇 生流程记录等关键细节,难以彻底打消疑虑。呼吁相关部门 能够深入调查,彻底查清事件的来龙去脉,以更高透明度还 原事件全貌,并对易继明教授的师德师风作出独立评估。 舆情分析:公众对高校师德与教育公平的高度敏感。此—9— 次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核心原因在于其触及了公众对高校教 师师德师风和招生公平的敏感神经。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高 地,教师的言行举止不仅影响学生成长,更关乎教育行业的 整体形象;而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是社会公平正义在教育1000 魔豆 | 23 页 | 586.73 KB | 1 月前3
共 13 条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