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调查集采药质量风险舆情分析(2)
184.16 KB
4 页
0 下载
52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概览 | ||
国家医保局调查集采药质量风险舆情分析
2025 年 1 月,上海市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和医学专
家反映某些集采药品可能存在质量风险问题,例如抗生素
过敏、血压不降、麻醉药效果不佳等。对此,国家医保局
高度重视,决定于 1 月 21 日联合多部门赴上海,当面听取
相关委员和专家的意见建议。
数据情况:
百章舆情数据显示,截至 1 月 20 日,全网相关信息
11636 余条,其中主要为微博信息,占比达 54.24%,其余
平台信息较少,具体占比情况如下:舆情信息来源占比图
此外,监测还显示,相关信息主要从 1 月 20 日起开始
发酵,1 月 20 日上午事件热度回落以后显示又有短暂的上升。
#国家医保局调查某些集采药品质量问题#话题登上微博热
搜榜第 37 位。
舆论观点:
一是部分网友对集采药与原研药疗效不一致等问题表
示担忧。有观点认为,集采药在低价中标的情况下,其价格或无法覆盖药品的生产成本,导致厂家通过压缩工序等方式
控制成本,进而导致集采药与原研药疗效不一致、疗效不稳
定等问题。
二是部分网友对医保局调查的积极评价,国家医保局高
度重视临床一线的反馈,联合多部门赴上海听取意见,收集
临床数据,这种积极回应社会监督的态度得到了舆论的认可。
舆论认为,医保局的调查不仅是对现有问题的回应,也是进
一步完善集采制度的重要举措。
三是部分网友对集采制度的理性讨论。尽管存在质疑,
但多数舆论仍肯定了集采制度在降低医保负担、净化医疗环
境方面的积极作用。有专家指出,集采药通过一致性评价只
是基础,后续的质量监管和临床效果监测同样重要。
四是有网民建议调整医保制度,给原研药的使用留出一
定空间,从而给医生和患者更多选择,而非盲目压缩药费,
影响患者治疗。
总体来看,舆论对集采药质量风险的关注反映了公众对
用药安全的重视,同时也对医保局的调查行动给予了积极评
价。
研判分析:
集采药品质量风险调查仍在进行中,该事件引起广泛的
舆论关注。首先,集采药质量风险问题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
健康,该舆情热度持续上升可能进一步增强公众对集采药的质量的关注度。其次,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公共用药安全的关
注增加,相关话题持续发酵,公众期待通过加强监管,进一
步提升集采药的质量和疗效。同时,此次事件引发了对集采
制度的进一步讨论,促使相关部门加强信息公开。国家医保
局的快速响应和调查行动,有助于缓解公众的担忧,同时也
为集采制度的完善提供了契机。
舆情建议:
首先,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集采药质量风险的调查并定
期向社会公布集采药质量风险调查的最新进展,包括已发现
的问题、采取的措施以及后续计划,以增强公众对集采药质
量的信心。同时有关部门还应该公开反馈渠道,建立并广泛
宣传集采药质量问题的反馈渠道,鼓励医疗机构、患者和公
众积极提供线索,确保问题能够及时被发现和处理。
其次,公众与专业人士应该积极并理性地反映集采药质
量问题,鼓励医务人员成为药品质量的“吹哨人”。发挥专
家作用,邀请临床一线专家参与集采药质量评估,提供专业
意见,确保调查结果更具科学性和权威性。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4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