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档 巴(哈)以冲突认知战:网络连接与信息链接之战 前序 VIP文档

198.39 KB 4 页 0 下载 39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格式 评分
中文(简体)
.pdf
3
概览
2025 年 1 月 15 日晚,卡塔尔、埃及、美国发布联合声 明,宣布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就加 沙地带停火和被扣押人员交换达成协议。1 月 19 日,巴以停 火协议生效,标志着巴以局势暂时缓和,但未来仍存在不确 定性挑战性 巴(哈)以冲突认知战:网络连接与信息链接之战| 前序 。 2023 年 10 月 7 日,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代号“阿克萨 洪水”袭击行动,以色列随即对哈马斯和加沙实施“铁剑” 报复行动,这是继 2022 年俄乌冲突后又一大战事。双方除 了进行军事对抗,还展开激烈认知对抗,各自瞄准国内国际 民众展开认知传播,试图影响国内国际舆论。于是,与军事 冲突相关的真实与虚假信息交织,仇恨与同情情绪扩散,国 际舆论认知也从最初谴责哈马斯袭击反转至谴责以军血腥 报复。这种舆论逆转的背后是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认知战。兰 德公司高级行为科学家托德·赫尔姆斯(Todd C.Helmus)、 威廉·马塞利诺(William Marcellino)共同撰文指出,这场 冲突在战术层面是双方军事和巷战能力的比拼,但在战略层 面这场冲突是关于认知的战争,讲述的是“谁是受害者、谁 是侵略者”的故事,而谎言和虚假信息发挥着关键和持续的作用。 同样,2012 年、2014 年的巴以冲突也是伴随战争进程, 越来越多的人转向同情大量伤亡的巴勒斯坦民众,外界对以 色列军事行动的支持逐渐减弱。这背后也是认知战在起作用, 相关各方利用冲突图像和视频以及战争苦难来影响甚至引 领国际舆论。双方都大量发布利己信息,试图把自己塑造为 正义的一方。例如,以色列利用媒体策略来赢得同情,强调 其类似“9·11”恐袭的受害者,并证明以军报复的合理性; 哈马斯则渲染平民伤亡和人道主义灾难。以色列采取一系列 宣传策略:强调哈马斯 10 月 7 日袭击是恐怖屠杀,指责亲 巴群体并为轰炸加沙辩护,限制冲突信息从加沙流出,通过 宣传军事实力和对加沙的打击来鼓舞本国民众。 以色列将哈马斯与 ISIS 相提并论,模糊平民与战斗人员 的界限,声称巴勒斯坦人拒绝共存,并将以军报复描绘为一 场解放巴勒斯坦人脱离哈马斯控制的人道主义战争。以色列还利用欧美民众的两极分化传播一个叙事,即哈马斯袭击等 同于反犹太主义,抗议以军报复就是帮助哈马斯。以色列通 过强调哈马斯暴力建构出复杂冲突的简单叙事,试图使外界 忽略其长期占领封锁加沙以及对巴平民的持续性暴力。伴随 冲突持续,双方及支持者围绕人道主义、战争法理、巴以历 史和现状、停火止战等议题持续激辩。 在互联网诞生前,认知战已是军事战争的常规手段。如 今互联网遍及每个人,使认知战的覆盖面和影响度远超以往。 巴以冲突期间的网络战和认知战相互交织,以网络为中心的 认知战成为现代战争的重要一环。那么,这场认知战的主要 战法是什么?即相关各方对网络连接力、媒介连接力、信息 连接力和情绪连接力的激烈争夺。在俄乌冲突中,美西方凭 借全球媒体传播优势和网络基础设施垄断地位,对俄实行网 络断连和媒体噤声,操控涉俄乌冲突的国际舆论,进而影响 战争走向和实力消长。例如,美西方把网络平台武器化和意 识形态化,推出“算法战”“深伪战”等新战术。 而巴以冲 突再现这些认知战新战法,即争夺网络连接和信息链接,控 制认知信息流动和信息级联,各方运用摧毁瘫痪网络连接 (网络断连)、资本控制媒介连接(媒体噤声)、算法操纵信 息连接(算法诱引)、谎言催化情绪连接(深度伪造)等战 术,围绕网络连接力、媒体连接力、信息连接力和情绪连接力而奋力争夺。例如,以色列限制外国媒体进入加沙,攻击 通讯基础设施,制造电力中断,耗尽用于充电的燃料,以及 实施长时间网络中断。虽然以色列虽无法完全断开加沙的网 络连接,但一时间基本限制了加沙现场真相信息的外流,控 制了加沙的信息流。据统计,冲突爆发不到 1 个月,就有 48 名记者和媒体工作者丧生。同时,西方媒体对以色列叙事进 行偏袒,而对巴勒斯坦叙事进行边缘化。例如,以色列媒体 炮制大量虚假新闻,发起煽动浪潮,这些虚假消息被西方媒 体竞相报道并大肆渲染。Facebook 等社交媒体则严格限制反 以叙事,而允许以色列强化己方叙事。 (一)网络连接力之争 (二)媒介连结力之争 (三)信息链接力之争 (四)情绪联结力之争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4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请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