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2025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报告60页
1.04 MB
60 页
6 下载
194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概览 | ||
新华社研究院
2025年9月
思 想 殖 民
——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目
录
前
言………………………………………………………1
第一章
美国思想殖民的历史现实………………………3
1.1美国思想殖民的概念特征 …………………………3
1.2美国思想殖民的历史脉络 …………………………6
1.3美国思想殖民的现实面孔 …………………………8
1.4美国实施思想殖民的基础条件……………………11
1.5美国实施思想殖民的深层动因……………………14
第二章
美国思想殖民的实践体系 ……………………17
2.1战略体系:历史迭代与纵深拓展…………………17
2.2组织体系:多个主体勾连合谋……………………21
2.3价值体系:“普世价值”瞒天过海 ………………26
2.4传播体系:多重渠道立体灌输……………………29
2.5内容体系:多种形态隐性渗透……………………32
2.6技术体系:数字霸权操控认知……………………38
第三章
美国思想殖民的影响危害 ……………………43
3.1侵蚀意识形态,颠覆他国政权……………………43
3.2嵌入认知楔子,挑拨地缘冲突……………………453.3摧毁精神独立,培育亲美势力……………………47
3.4强植西式道路,干扰自主发展……………………48
3.5瓦解文化自信,加剧文明冲突……………………49
结语:打破思想殖民枷锁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54
编写说明与致谢 …………………………………………56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
前
言
思想领域的战争没有硝烟。
2025年初,随着美国政府宣布裁撤美国国际
开发署、解散美国国际媒体署,这两家机构长期以
来输出意识形态、推动思想渗透、操纵国际舆论、
塑造他国认知甚至阴谋颠覆政权的活动不断曝光。
国际社会一片哗然。
这次“自曝家丑”让世界看到的,只是美国全
球思想战争的冰山一角。美国近百年来不遗余力推
行的思想殖民活动,再一次暴露在聚光灯下。
自二战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之后,美国以称
霸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实力为基础,向
全球输出意识形态,力图用美式价值观占领各国人
民的大脑,重塑各国人民的认知,制造对“美国中
心”的精神依附。
思想殖民是美国对外战略的重要基石。美国
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说:“美国面临的关键问题不
在于是否拥有21世纪最充足的资源供应,而在于
它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控制政治环境,使其他国家
1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
按照美国的意愿行事。”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
助理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更加直接地指出,
“强化美国文化作为世界各国文化‘榜样’的地
位,是美国维持霸权所必需实施的战略”。
美国思想殖民对世界和平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它侵蚀意识形态,颠覆他国政权;它嵌入认知楔子,
挑拨地缘冲突;它摧毁精神独立,培育亲美势力;
它强植西式道路,干扰自主发展。随着人工智能等
新技术的发展升级,美国思想殖民操作手法更隐蔽,
攻击范围更广泛,更需要一切热爱和平的人们正视
和警惕。
今天,随着“全球南方”加速觉醒,美国霸权
走向衰落,世界进一步看清,美国炮制的价值体系
背后,隐藏着自私、伪善与“双标”。种种变化表
明,美国精心构建的思想殖民大厦根基开始动摇。
在这样一个重要节点,系统研究美国思想殖
民的历史、实践与危害,有助于摆脱美国思想迷
信、打破美国思想枷锁,帮助世界各国人民更好
地维护文化主权,更好地推动世界文明交流
互鉴。
2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
第一章
美国思想殖民的历史现实
美国政治学家汉斯·摩根索认为,“成功的
帝国主义政策,不是征服和掌握经济,而是控制
人的头脑”。美国通过解构目标国家群体认知、
植入美式价值观,在“无形疆域”中实现思想殖
民,从而构筑起其霸权体系的深层基石。
1.1美国思想殖民的概念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民族解放运动席卷全
球,众多民族国家如雨后春笋般独立,欧洲列强
建立的全球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世界进入“后殖
民”时代。作为新的全球霸主,美国发现,面对
众多“觉醒”的民族主义国家,单单依赖政治宰
制、经济支配、军事威慑等“硬权力”,无法建
立和维持长久广泛的殖民统治,而通过文化和价
值观等“软权力”,则能以更低成本获得更高殖
民收益。
披上温情脉脉的面纱、让全世界“自愿”趋
3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
从趋附,这就是美国的“思想殖民”。与正常的
人类思想文化交流不同,思想殖民是基于不平
等、为了不平等的头脑控制。主要体现在:一是
强制改造。由于实力地位悬殊,强权国家往往利
用霸权地位,强行在目标国家植入自身价值理
念,同时选择性地清除特定原生文化和思想。这
种强制性的思想改造,常常导致目标国家出现严
重的认同危机、文化失语和价值混乱。二是恶意
操纵。为了达到“驯化思想”的目的,强权国家
常常罔顾道义,在目标群体中灌输服从意识,大
量培育依附势力,瓦解精神独立。三是隐蔽渗
透。强权国家的思想文化输出往往被包装为“先
进理念”“文明进步”等貌似合理的形态,通过
文化产品、教育体系、学术交流等隐蔽渠道,潜
移默化影响目标对象认知。四是长期侵蚀。思想
认识的改变是缓慢的、渐进的。思想殖民往往也
需要长周期、持续的日常渗透,甚至漫长的代际
传递,才能达到再造思想、重塑认知的目的。
“思想征服”一直是帝国统治者们的理想。
回顾历史,不同时期的殖民统治者都曾尝试通过
4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
国民教育、推广语言、重构历史、编撰典籍等手
段,在被征服地区输出思想文化、统一价值观
念,为长期控制清除文化障碍、建立思想基础。
但是,由于历史条件所限,思想殖民只是在一定
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存在过。在物质和精神交流交
融交锋的全球化浪潮中,积累了丰厚资源和强大
实力的美国最终站在了思想殖民的历史“潮
头”。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现代通信技术
快速发展、专业媒体机构大量涌现、社会科学和
自然科学领域取得新突破、资本和技术流动出现
全球化趋势,为信息和知识的全球传播创造了前
所未有的条件,使美国思想殖民驶上快车道。
作为战后国际体系的主要缔造者之一,美国
一方面向世界输出美国政治经济制度、“民主”
“自由”等美式价值观,一方面有目的、有意识
地解构非美国思想、压制他国本土文化,着力营
造对美国的精神依附和服从意识。一边扩张性
“建构”,一边毁灭性“解构”,美国两手花样不
断,思想殖民的“成效”也远远超过之前的任何
殖民帝国。
5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
1.2美国思想殖民的历史脉络
透过美国思想殖民的大致脉络,可以大致勾
勒出其思想殖民的历史演进过程。
萌芽:大陆扩张阶段 (18 世纪末—19 世纪
末)。独立后的美国以“天定命运”为思想基
础,在美洲大陆迅速扩张领土,通过西进运动、
美墨战争等一系列行动,领土在百年间扩张十余
倍。门罗总统发表“门罗宣言”,以“反对欧洲
干涉”“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为旗号,把拉丁
美洲纳入美国势力范围。
奠基:全球崛起阶段 (20 世纪初—20 世纪
中期)。美国国力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快速增
强,放弃“孤立”政策积极参与全球事务,向世
界输出诸多具有广泛影响的政治经济思想。威尔
逊总统提出“十四点计划”和建立国际联盟的构
想,罗斯福总统与丘吉尔共同签署 《大西洋宪
章》 确立了二战之后构建国际体系的基本原则,
罗斯福总统提出“四大自由”成为国际人权体系
的理论基石。此时,美国的思想输出为其日后全
6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
面推行思想殖民奠定了历史基础。
成形:美苏对抗阶段 (20 世纪中期—20 世
纪末)。在美苏对抗中,美国逐渐露出思想殖民
的獠牙。美国“马歇尔计划”将经济援助与社会
制度选择捆绑,以意识形态划线,打造出资本主
义“自由世界”国家阵营,并扛起“领袖”大
旗,对抗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美国组建并
不断完善专门的国家宣传机构,以公开宣传、思
想渗透、文化外交、学术资助等方式,大量传播
反共信息,拉拢亲美精英,培育反共势力,鼓励
社会主义国家民众投奔“自由世界”。
推进:美国独霸阶段 (20 世纪末—21 世纪
初)。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制度风靡全球。
“华盛顿共识”及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理论广泛
传播,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9 · 11”事
件之后,美国将“反对恐怖主义”塑造为全球议
题,掀起“反恐”运动。在此期间,从克林顿政
府将“扩展民主”作为外交支柱,到小布什推行
“自由议程”,以美式民主自由为核心的思想殖民
7
本报告来源于三个皮匠报告站(www.sgpjbg.com),由用户Id:1153494下载,文档Id:907978,下载日期:2025-09-13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
持续深入推进。
升级:霸权焦虑阶段 (21 世纪初—至今)。
美国霸权遭遇挑战,国内党争不断、社会撕裂加
剧、民粹主义走强。从推出“巧实力外交”,到
打造“民主国家峰会”,再到提出“美国优先”
“让美国再次伟大”等口号,美国不断加强和升
级思想殖民战略。美国借助对新技术平台和前沿
认知技术的掌控,持续加强对社交平台的意识形
态管理,以“打击虚假新闻”“控制外国影响
力”等为借口,操控社交平台上的信息流动,主
导全球认知塑造。
1.3美国思想殖民的现实面孔
美国开展思想殖民活动时有黑色、白色、灰
色等不同“脸谱”,可以根据不同情形和现实需
要,灵活调配出不同“色调”进行伪装。
白色传播。白色传播构成了美国思想殖民最
显性的层面,它以公开透明、官方背书的方式运
作,传播可被公众知晓和验证的信息,旨在塑造
正面国家形象并推广其价值观。这类活动一般直
8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
接由国务院、文化机构等官方或半官方实体执
行,如美国新闻署 (后为国际媒体署) 长期运作
的“美国之音”(VOA)、富布赖特学者交流计
划、风靡全球的好莱坞电影以及政府高调的外交
声明等。白色传播的核心策略是将美国的生活方
式、政治制度和文化产品包装成具有普世吸引力
的“现代文明标杆”,其重要价值在于其表面上
的可验证性和正当性,为美国的全球领导力披上
了文明开放的外衣。
黑色传播。黑色传播代表着思想殖民最具隐
秘性、欺骗性和侵略性的一环,通常由情报和军
事部门在高度机密状态下执行,其核心特征是秘
密行动,包括但不限于虚假信息传播、情报搜
集、网络攻击等。这类活动旨在干扰目标受众认
知、操纵特定议题舆论、破坏敌对国家稳定,以
获取战略优势,其存在和源头通常被官方断然否
认。中央情报局 (CIA) 是美国黑色传播的主要
执行者,其历史悠久的“知更鸟计划”曾系统性
地收买或影响国内外记者以操控报道和舆论。在
数字时代,黑色传播手段更为复杂,2013 年斯
9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
诺登曝光的“棱镜”计划就揭示了美国国家安全
局 (NSA) 对包括盟友在内的全球数十亿民众及
政要进行的大规模监控。黑色传播是认知战场上
的“暗箭”,它无视国际规则和道德约束,是美
国为实现战略目标部署的终极秘密武器。
灰色传播。灰色传播游走于“黑”和“白”
之间的模糊地带,其特点是半公开性、来源模糊
化和一定程度的欺骗性。这类活动通常由美国政
府通过企业、非政府组织等第三方机构间接实
施,以规避官方责任并制造“民间自发”的假
象,其目的在于隐蔽地影响目标国舆论、塑造政
治议程或支持特定团体,同时为美国保留“不干
涉内政”的辩解空间。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
(NED) 是执行灰色传播的典型工具,名义上是
独立非营利组织,但主要资金来自国会拨款。它
通过旗下核心机构在全球资助媒体、智库、公民
团体和政治活动,如为媒体提供资金,支持特定
倾向的报道、放大社会矛盾等。灰色传播利用信
息的不透明性,可以在否认干预的同时有效达成
渗透目的。
10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
“黑白灰”多张面孔相互配合,共同服务于
美国的战略利益。这种多层次、立体式的结构设
计,能够根据不同目标和环境,灵活选择传播手
段,从而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1.4美国实施思想殖民的基础条件
如果说美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霸
权地位,是其思想殖民的“硬性前提”,那么语
言文化、话语叙事、大众媒介、学术研究等方面
的便利条件,则是其“软性基础”。
坐享“世界语”红利。语言是推行思想殖民
的基本工具。美国著名政治思想家亨廷顿认为:
“语言在世界上的分布反映了世界权力的分配。”
17—19 世纪,英国通过全球殖民将英语强制推
行至美洲、南亚、非洲等地,成为这些地区的行
政与教育语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凭借
经济、军事、科技及大众文化优势,倾力向世界
推行英语,使得英语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成为
全球通用语言。受霸权思维惯性影响,不少美国
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如果世界趋向一种共同语
11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
言,应该是英语。如果共同的价值观正在形成,
它们应该是符合美国人意愿的价值观”。
①
主导国际话语权。叙事主导是美国推进思想
殖民的关键。凭借其在经济、技术以及网络传播
体系中的话语霸权,美国主导文化的交流与传
播,强化其软实力建设。
②借助话语权优势,美
国不断地美化自身,同时极力妖魔化他者,制造
出“民主”与“独裁”、“自由”与“专制”、“市
场经济体”与“非市场经济体”、“反恐国家”与
“支恐国家”等对立阵营,
③以此把持对世界各国
的形象塑造权。
占据传播制高点。谁控制了信息流动的阀
门,谁就能掌握认知塑造的主动。马克思曾说,
用宝剑实现的征服,将用电报和报刊来巩固。今
天,美国拥有数量众多的新闻媒体机构、实力强
① 韩源等:《美国发动“文化思想战争”的六大手段》,
《国家文化安全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年 4 月
出版)。
② 陈曙光、李娟仙:《西方国家如何通过文化殖民掌控
他国》,《红旗文稿》,2017年第17期。
③ 金民卿:《西方文化霸权的四大“法宝”会不会失
灵》,《人民论坛》,2016年第31期。
12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
大的大型跨国传媒集团、基于互联网的社交媒体
平台以及众多新型互联网科技巨头,牢牢把持着
全球新闻信息传播的渠道和平台。在传统媒体时
代,“美国主流媒体的镜头摇到哪里,安理会的
议程就讨论到哪里”;在数字时代,借助脸书、
X、优兔等社交平台,美国实现了“算法到哪
里、流量到哪里,议题和认知就到哪里”的舆论
操纵。
垄断知识生产标准。二战后,美国政府投入
大量资金开展知识生产,吸引了全球众多优秀人
才,创办了大量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构建起完
备的知识生产和自主创新体系,推出大量影响深
远的研究成果,迅速成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
域的“超级大国”。时至今日,美国和西方国家
在全球学术研究和出版、知识传播、技术创新等
领域依然占据主导性地位,借助对知识产权、评
价标准的垄断,对非西方国家知识进行系统性排
斥。牛津大学教授西蒙·马金森认为,美国在高
等教育、学术研究和知识生产上行使着非同寻常
的全球霸权,“知识和大学教育的美国化维持着
13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
一个美国化的全球社会,并在一个相互促进的进
程中支持美国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军事
上的主导地位”。
①
1.5美国实施思想殖民的深层动因
美国思想殖民旨在巩固文化强权,以此强化
政治霸权、维护经济特权。
巩固文化强权。思想殖民在全球范围拓展美
国文化强权,灌输对美国意识形态的认同。作为
思想殖民者,美国极力自我美化,为其价值理念
披上“普世”外衣,变“民族性”为“普世
性”、化“国家利益”为“国际道义”,最终将
“文化殖民”伪装成“价值引领”。美国把自己打
扮成美好价值的“践行者”“代言人”“卫道
士”,无非是巩固美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中心地
位,塑造对美“认知崇拜”,培育对美“认知依
附”。
强化政治霸权。美国思想操控和塑造认知的
① 张杨:《战后美国全球知识霸权与国际学术界的新批
判浪潮》,《光明日报》,2021年10月25日。
14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
根本目的,就是将符合美国利益的规则转变为普
遍接受的国际制度、国际秩序,并保证自身能够
永久享有各种特权。美国对待国际规则的态度是
“合则用,不合则弃”,暴露了其宣称的“思想”
是假,背后的“霸权”是真。1945 年第二次世
界大战结束后,在美国主导下,世界各国签署
《联合国宪章》、成立联合国,逐步确立诸多国际
关系基本准则,搭建起当今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
的基本框架。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之后,美国一
直试图将联合国及其代表的国际体系转变为维护
西方主导地位尤其是美国全球霸权地位的重要工
具。近些年来,随着全球南方集体崛起,美国发
现这一体系对自身特权的束缚越来越明显,于是
鼓吹“例外论”,四处“退群”,把美国从国际社
会普遍遵守的共同规则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同时抛出“优先论”,直接把美国利益放置于其
他国家之前,而且推广“长臂管辖”实践,公然
把美国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
维护经济特权。回顾历史,美国屡屡通过
“思想殖民”为侵略和掠夺行为做好舆论铺垫、
15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
披上“合法外衣”。19世纪末,赫斯特报业集团
配合美国扩张需求,渲染西班牙在古巴的“暴
行”,为发动美西战争及随后抢占加勒比市场制
造舆论。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借媒体渲染“阿
拉伯石油武器威胁论”,推动建立“石油美元”
体系,将美元霸权与全球能源贸易绑定。2019
年,美国资助的非政府组织在玻利维亚煽动民
众,舞动“民主”之剑推翻左翼政府,意在攫取
全球最高储量的锂资源。今天,美国沿用“舆论
先行”策略,以“国家安全”名义打压华为、
TikTok等中国企业,无非是为美企争夺全球市场
扫除障碍。
16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
第二章
美国思想殖民的实践体系
美国思想殖民活动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和清
晰的战略布局,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备的体系
支撑。
2.1战略体系:历史迭代与纵深拓展
美国思想殖民是在强烈的战略意图和清晰的
战略布局下开展的,几经历史迭代,已经形成了
包括宣传战、信息战、思想战、认知战等在内的
多维立体的战略体系。
(一) 媒体宣传与“宣传战”
从两次世界大战到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主
要利用报刊、广播媒体“向全世界讲述美国故
事”,创办“美国之音”“自由亚洲电台”“自由
欧洲电台”等外宣媒体,同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
阵营开展长期的宣传战。在顶层设计上,从战争
新闻办公室到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会、国家心理战
略委员会,宣传职能不断扩大升级;在传播渠道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60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