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景区和服照引怒怼,历史情感与个人合法权益的冲突
496.06 KB
5 页
0 下载
5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上传 | 格式 | 评分 |
---|---|---|
008 | .pdf | 3 |
概览 | ||
南京景区和服照引怒怼,历史情感与个人合法权益的冲
突
12 月 22 日,有多名网民在社交平台转发一条视频,视
频内容显示,在南京中山植物园内,一名身穿和服的女子在
南京中山植物园内拍照,一位大姐看到后上前指责,让其将
和服脱掉,离开园区,两人发生口头争执。12 月 23 日,该
植物园票务人员称,看到视频后已发通知,今后在检票处遇
穿和服游客将劝退,若入园后换装或遮蔽入园则由后勤保安
管理。另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今后园区会加强监管,尽量杜
绝此类事情发生。
传播分析
传播趋势图
数据显示,12 月 22 日 14 时至 23 日 14 时,“女子在南
京景区穿和服拍照遭怒怼”事件相关舆情信息约 2.9 千条。12
月 22 日事件发生后,现场视频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引发网
民广泛关注,舆情热度迅速上升。12 月 23 日,南京中山植物园景区工作人员对此事进行回应,导致舆情进一步升温。
微博热搜(来源于微博)
从微博热搜榜单看,由@头条新闻创建的话题#女子在南
京景区穿和服拍照遭怒怼#最高登上微博热搜榜单第 22 位,
阅读量高达 1395.4 万次;由@百姓关注创建的话题#南京一
景区回应女子穿和服被指责#最高登上微博热搜榜单第 6 位,
阅读量达 744.3 万次。热门文章列表
从“女子在南京景区穿和服拍照遭怒怼饭”事件的热门文
章情况可知,今日头条、百家号等平台的自媒体账号参与度
高,相关文章以谴责女子在南京景区穿和服为主。
网民观点
一是批评女子行为,强调民族情感。许多网民认为,南
京曾遭受日军大屠杀,有着沉重的历史伤痛,在这样的城市
穿和服拍照是对历史的亵渎和民族情感的严重伤害,同时也
是对先辈的不尊重,挑战了民族底线。
二是支持女子穿衣自由,注重文化交流。部分网民支持
涉事女子穿衣自由,认为在不违法的前提下,个人有权选择
穿着,且和服作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穿着拍照是对不同文
化的欣赏和体验,有助于文化交流与融合,不应被过度解读。
三是呼吁平衡个人合法权益与民族情感。部分网民认
为,在尊重个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民族情感和历史背景。他们认为,在类似南京这样的特殊历史地点,应
更加谨慎地选择服饰,以避免引发不必要的争议。
舆论发酵原因分析
首先,南京大屠杀这一惨绝人寰的历史事件是本次事件
舆论发酵的核心背景。在公众的认知中,南京这座城市具有
特殊的历史象征意义,任何可能被视为对历史不尊重的行为
都难以被容忍。因此,女子在南京景区穿和服拍照的行为,
极易触动人们内心深处对这段历史的敏感神经,从而引发强
烈的民族情感共鸣。
其次,女子在面对指责时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
舆论的热度和分化。女子强调穿衣自由,认为自己只是在进
行普通的拍照活动,没有恶意。然而,她的这种个人表达与
公众对南京历史特殊性的普遍认知形成了鲜明冲突。这种冲
突引发了双方在舆论场上的激烈争辩,使得事件的热度不断
攀升,进一步扩大了舆论的影响力范围。
最后,景区工作人员的回应和后续采取的管理措施也对
舆论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景区的回应,引发了支持民族情
感一方的认可,认为景区在维护历史尊严方面有所作为。但
同时,相关回应也引起了支持穿衣自由一方的不满,他们担
心这种管理措施会过度限制个人权益,从而引发了一个关于
公共管理与个人合法权益平衡的新讨论话题。
舆情建议一是景区及相关公共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
维护公共秩序和民族情感,对于涉及文化敏感性的区域和场
所,可以制定明确的文化引导政策,让游客自觉遵守文化礼
仪和规范。
二是相关部门和媒体在面对类似涉及民族情感和个人
权利冲突的事件时,应积极引导舆论理想讨论和看待此类事
件,避免情绪化的争吵和对立。
三是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引发激烈的舆论争议,应进
一步加强历史文化教育与宣传工作,注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
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使人们在面对多元
文化时,能够以更加理性和成熟的态度进行甄别和对待。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5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