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全球视角下的外交与历史纪念
九三阅兵:全球视角下的外交与历史纪念 尽管九三阅兵已圆满落幕,但围绕中国的讨论依旧持续。 这场阅兵不仅是对二战历史的纪念,更成为全球聚焦中国现 代化进程与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契机。 一、积极参与的国家 2025 年 9 月 3 日,北京举行盛大阅兵,纪念二战结束 80 周年,吸引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此次阅兵不仅展示了中 国在历史纪念中的重要地位,也体现了多国对中方合作意愿 的认可。 东南亚国家以高规格阵容集体出席,彰显了它们对历史 事件的重视及与中国深化合作的愿望。印尼总统普拉博沃在 国内示威压力下,仍坚持赴京,展现了印尼对双边关系的关 注与战略自主性。这一“压哨外交”表明,在复杂的国际环 境中,某些国家仍优先考虑历史纪念与务实合作。中亚五国元首的集体亮相体现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 务实合作与区域互联互通。此次阅兵不仅加深了中国与这些 国家在经济、发展及安全领域的互动,也表明它们在历史纪 念活动中寻求加强多边合作的普遍倾向。 念活动中寻求加强多边合作的普遍倾向。 俄罗斯总统和朝鲜最高领导人的出席,展示了两国对二 战历史事件的重视。斯洛伐克总理菲佐作为唯一欧盟及北约 成员国政府首脑的出席,进一步彰显了小国在大国博弈中坚 持独立外交和历史真相的态度。二、持保留态度或未参与的国家 部分国家未派遣最高领导人出席阅兵,反映了各国在外 交安排、历史认知和国内政治因素上的多重考量,体现国际 秩序转型期的复杂性。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的领0 魔豆 | 8 页 | 368.15 KB | 1 月前3“谎言工厂”——起底美国认知战的历史与套路
“谎言工厂”——起底美国认知战的历史与 套路 文章来源:新华社 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多次表示将关闭美国国际媒 体署及其下辖的美国之音等机构,理由是它们都是民主党的 “传声筒”。就在日前,特朗普政府宣布将裁减约 500 名美 国之音雇员。 设立 83 年来,美国之音以所谓“传播自由民主”之名, 行意识形态渗透之实,是名副其实的“造谣机器”,也是美 国“谎言工厂”的重要一员。 亚洲电台、古巴广播办公室等多个机构遭资金“断供”,数 百名员工陆续被解雇。 数十年来,这些机构充当美国政府散播谣言的“急先锋”, 试图以美式叙事和价值观重塑各国人民的认知,在世界多地 留下黑历史。这是 2024 年 1 月 15 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拍摄的雪中的白宫。 新华社发(阿伦摄) 美国之音电台成立于 1942 年,其最初的任务是开展反 纳粹宣传,冷战后重点转向针对苏联,充当意识形态对抗的0 魔豆 | 9 页 | 701.59 KB | 23 天前3南京景区和服照引怒怼,历史情感与个人合法权益的冲突
南京景区和服照引怒怼,历史情感与个人合法权益的冲 突 12 月 22 日,有多名网民在社交平台转发一条视频,视 频内容显示,在南京中山植物园内,一名身穿和服的女子在 南京中山植物园内拍照,一位大姐看到后上前指责,让其将 和服脱掉,离开园区,两人发生口头争执。12 月 23 日,该 植物园票务人员称,看到视频后已发通知,今后在检票处遇 穿和服游客将劝退,若入园后换装或遮蔽入园则由后勤保安 章情况可知,今日头条、百家号等平台的自媒体账号参与度 高,相关文章以谴责女子在南京景区穿和服为主。 网民观点 一是批评女子行为,强调民族情感。许多网民认为,南 京曾遭受日军大屠杀,有着沉重的历史伤痛,在这样的城市 穿和服拍照是对历史的亵渎和民族情感的严重伤害,同时也 是对先辈的不尊重,挑战了民族底线。 二是支持女子穿衣自由,注重文化交流。部分网民支持 涉事女子穿衣自由,认为在不违法的前提下,个人有权选择 到民族情感和历史背景。他们认为,在类似南京这样的特殊历史地点,应 更加谨慎地选择服饰,以避免引发不必要的争议。 舆论发酵原因分析 首先,南京大屠杀这一惨绝人寰的历史事件是本次事件 舆论发酵的核心背景。在公众的认知中,南京这座城市具有 特殊的历史象征意义,任何可能被视为对历史不尊重的行为 都难以被容忍。因此,女子在南京景区穿和服拍照的行为, 极易触动人们内心深处对这段历史的敏感神经,从而引发强0 魔豆 | 5 页 | 496.06 KB | 9 月前3电视剧《生万物》洗白地主阶级?
特叙事,宁、封、费三大家族的命运沉浮,本想撕开历史进程的 复杂褶皱,不料却引来不少观众的争议,意外陷入舆论漩。 一、历史敏感与艺术张力的矛盾 剧中地主阶级的塑造打破了传统“万恶不赦”的刻板印象:宁 学祥虽精于算计却颇具血性,费左氏以节俭积累财富却对佃户存 有恻隐,甚至佃户之女银子嫁入地主家后竟能“拿捏东家”。这种 “去脸谱化”的尝试,本意是践行“全面客观反映历史”的创作理念, 却因触及公众对“地主”这一历史符号的集体记忆,被部分观众解 建剥削阶级,其压 迫和剥削农民的本质是确定的历史事实。任何文艺作品都不应当 美化或洗白这一阶级的本质。 历史符号的情感联结与认知惯性 公众对“地主”的敏感,源于革命史观长期塑造的集体记忆。 在主流叙事中,“地主”是封建剥削制度的具象化符号,承载着农 民被压迫的血泪史。这种符号化的认知惯性,使得任何对其“人 性化”的解构都容易被感知为对历史苦难的消解。正如网友所言: “我们祖父辈被地 “我们祖父辈被地主逼得卖儿卖女,剧中却让佃户女儿‘人性化’, 这不是艺术创作,是历史虚无”。艺术再创作的边界:真实与虚构的平衡术 《生万物》的争议暴露了历史题材创作的核心矛盾:如何在 尊重历史本质的前提下,赋予人物以人性复杂?剧中“银子回娘 家拿东西”等情节被批“天方夜谭”,恰恰说明艺术加工若脱离历 史语境,便会陷入“悬浮叙事”的陷阱。历史学者指出,旧中国佃 户“命不如牛”是普遍现实,地主与佃户的关系本质是压迫与被压50 魔豆 | 4 页 | 152.34 KB | 1 月前3今天日本的战败纪念仪式上只有悔恨没有道歉
记在心”,却绝口不提“侵略”二字,更无丝毫歉意。这种抽象 化的悔恨与刻意的责任回避,被学者精准描述为“将历史教训简 化为模糊的道德口号”。而一街之隔的靖国神社内,农林水产大 臣小泉进次郎等政客的参拜行径,让亚洲三千万战争死难者的亡 魂在历史时空中颤栗。 一、政治作秀与历史虚无:政府纵容的军国主义幽灵“玉串 料”背后的政治算计 石破茂虽未亲赴靖国神社,却以“自民党总裁”名义自费供 源于系统性历史篡改——在靖国神社游就馆中,零式战斗机与九 七式战车被美化为“自卫之战”的象征,南京大屠杀等暴行被彻 底抹去。 二、军国主义复辟路线图:五大危险动向日本政府正通过多 维度手段重构军国叙事: 1.历史教育全面倒退 历史教科书中“慰安妇”相关内容被反复删除,2025 年篡 改案件激增 67%。东京造型大学教授前田朗痛斥:“整个日本社 会认知层面上严重歪曲历史”,导致年轻一代对侵略史实茫然无 年来美日并肩捍卫太平洋和平”, 赞扬广岛民众“和解精神”,这种历史虚无主义背书,助长日本 摆脱《波茨坦公告》战败国枷锁的野心。 三、未偿的血债:亚洲永不愈合的伤口 当石破茂在追悼仪式上轻描淡写地谈论“战争教训”时,南 京大屠杀 30 万冤魂、朝鲜半岛“慰安妇”老妪的泪水、菲律宾 巴丹死亡行军者的亡骨,都在无声控诉着这份刻意的历史健忘症。 日本政府至今拒绝对“慰安妇”受害者充分赔偿,东京市民团体50 魔豆 | 4 页 | 305.62 KB | 2 月前3被遗忘的基石:中国在二战中的关键作用
贡献, 将法西斯主义的失败描绘成欧洲列强和美国的胜利。这种扭 曲的历史视角不仅忽视了中国人民作出的巨大牺牲,它也歪 曲了中国长期抵抗日本侵略的战略重要性。在二战结束 80 周年之际,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并纠正这种叙事上的不平衡, 同时认识到,中国通过英勇而坚定不移的抗击日本,成为确 保盟军胜利的基石。 二、掩盖的历史:从全球南方重构二战叙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性使中国军民的伤亡总数超过 D 日”和“原子弹的终结”的叙述时,全球南方 国家正发起一场运动,主张对历史话语权的掌控。作为饱受 殖民创伤的文明,中国有责任也有能力打破这种认识上的垄 断,因为捍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真相,本质上是对后殖民时 期国际秩序公正性的一种根本性追问。三、血与铁的长城:中国战场重塑二战格局 1937 年卢沟桥的枪声标志着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地面 战争的开始。在东京总部发出的“中国亡国游行”的喧嚣宣 中国表现出的韧性 打破了殖民地对亚洲懦弱的刻板印象,为印度和越南等国家 的独立运动注入了新的精神力量。 四、记忆政治的深层博弈:西方叙事霸权背后的三重 逻辑 西方系统性地贬低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不仅是历史误 解,更是殖民话语体系的当代延伸:1.冷战的思维惯性 1949 年后,西方学术界故意淡化民族主义力量与共产主 义武装团体的联合贡献,将中国的抗战简化为意识形态的象 征。在麦卡锡主义影响下,包括《时代》杂志在内的报道甚0 魔豆 | 6 页 | 297.62 KB | 1 月前3埃菲尔铁塔再遭火灾,莫让AI虚假信息“火上浇油”
特地位使其发 生任何意外状况都备受瞩目,这次突发火灾事件,瞬间触动 了人们对这一珍贵文化遗产安危的关切之心,从而引发了广 泛的国际社会关注和情感波澜。 其二,历史上埃菲尔铁塔也曾遭遇过火灾事件,当此次 火灾发生时,这些历史记忆被瞬间唤起,使得公众对事件的 关注度从一开始就处于较高水平,担心这次火灾会对铁塔造 成更为严重的破坏,进而引发了对这一文化瑰宝命运的广泛 关注和讨论,为舆情的快速发酵提供了基础。 注,火灾虽然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对埃菲尔铁塔的结构和部分历史文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同时也对法国的旅游经 济产生了短期冲击。这一火灾事故不仅是对文化遗产安全管 理的直接警示,也对依托文化遗产发展的旅游经济提出了挑 战。 历史上,巴黎圣母院的大火、山西应县木塔的多次险情, 都反映出火灾对文化遗产的巨大威胁,埃菲尔铁塔火灾的发 生,再次凸显了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我国也有 不少历史建筑和文化景区存在相似的风险,如山西的平遥古 次警钟,在此提醒全球范围内的文化遗产管理者在开发与保 护中必须更加谨慎。我国作为文化遗产大国,应从中吸取教 训,以更科学的手段、更长远的眼光,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平衡,让这些珍贵的历史瑰宝得以传 承。0 魔豆 | 7 页 | 443.97 KB | 9 月前3释永信事件:十年前调查失职的体制性反思
“ ” “ ” 韩佳恩系 收养 ,出生证系释永信侄子 伪造 - 经济问题:承认财务漏洞但否认个人侵占,称 “ ” 豪车、股份代持等 均属寺院资产 。 - “ ” 双重户籍:定性为 历史遗留问题 ,注销俗家 户籍即视为解决。结论反转的荒诞性: >“ ‘ ’ ‘ ’ ‘ 十年间,同一事实从 伪造 变成 实锤 ,从 合 ’ ‘ ’—— 规 变成 犯罪 调查结论的极端对立,暴露出 释永信一人掌控寺院人事、财务、商业合作, “ ” 缺乏制衡机制,使其将少林寺变为 独立王国 。 - 戒律与法律的双重失效: “ —— ” 戒律管不了,法律懒得管 方丈成土皇帝 4. 对历史责任追究的强烈诉求 - 网民核心诉求: - 公开2015 年调查组人员名单及过程记录; - 追责包庇行为,尤其出具虚假证明的责任人; - 审查释永信是否贿赂调查人员。 若失职者不被追责,则证明 包庇链 仍可运作 司法公正性遭永久质疑; - “ ” 若彻底清查历史责任,则释放 制度纠错 信号 为宗教监管改革提供契机。 网民呼声的核心: “查释永信是开始,查2015 ” 年调查组才是答案 六、建议:修复公信力的唯一路径 1. 彻查历史包庇链: - 由中央纪检部门介入,审查2015年调查组取 证过程及结论依据;110 魔豆 | 8 页 | 14.17 KB | 2 月前3“西方不参加九三阅兵”为何能上热搜?
多年前,中国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 方主战场,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 出重大历史贡献。当年许多欧洲国家和友人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宝 贵的人力物力支持,有人甚至献出宝贵生命,他们的感人事迹永 远铭记在中国人民心中。 一、西方缺席的历史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给亚洲各 国带来了深重灾难。中国是日本侵略的主要受害国,付出了伤亡 否定中国在二战中的历史贡献和巨大牺牲。 阅兵参与情况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当前国际关系的真实温度。 西方主要国家缺席,表面上展示他们的集体一致,实际上暴露了 他们的不安全感。这些国家既想遏制中国发展,又离不开中国市 场,陷入一种矛盾状态。他们不愿在全世界面前高调承认中国的 国际地位,但也不希望被边缘化。 最终,他们选择了最省力的做法——装作没看见。这种缺席 无关历史正义,而是现实政治的计算结果。50 魔豆 | 3 页 | 130.94 KB | 1 月前3新华社2025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报告60页
美国思想殖民的历史现实………………………3 1.1美国思想殖民的概念特征 …………………………3 1.2美国思想殖民的历史脉络 …………………………6 1.3美国思想殖民的现实面孔 …………………………8 1.4美国实施思想殖民的基础条件……………………11 1.5美国实施思想殖民的深层动因……………………14 第二章 美国思想殖民的实践体系 ……………………17 2.1战略体系:历史迭代与纵深拓展…………………17 明,美国精心构建的思想殖民大厦根基开始动摇。 在这样一个重要节点,系统研究美国思想殖 民的历史、实践与危害,有助于摆脱美国思想迷 信、打破美国思想枷锁,帮助世界各国人民更好 地维护文化主权,更好地推动世界文明交流 互鉴。 2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 第一章 美国思想殖民的历史现实 美国政治学家汉斯·摩根索认为,“成功的 帝国主义政策,不是征服和掌握经济,而是控制 传递,才能达到再造思想、重塑认知的目的。 “思想征服”一直是帝国统治者们的理想。 回顾历史,不同时期的殖民统治者都曾尝试通过 4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 国民教育、推广语言、重构历史、编撰典籍等手 段,在被征服地区输出思想文化、统一价值观 念,为长期控制清除文化障碍、建立思想基础。 但是,由于历史条件所限,思想殖民只是在一定 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存在过。在物质和精神交流交 融0 魔豆 | 60 页 | 1.04 MB | 1 月前3
共 101 条
- 1
- 2
- 3
- 4
- 5
- 6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