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府大院开放随便进
160.73 KB
4 页
0 下载
6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概览 | ||
政府大院因“随便进”爆火给社会治理带来的启示
政府大院因“随便进”走热网络
近日,安徽六安市舒城县政府大院因多年来向公众开放
走红网络,被称为“比小区还容易进出的政府大院”。11 月
19 日,极目新闻发布报道《实探“随便进”的政府大院:外
卖员和官员同堂吃饭,办公秩序未受影响》。文章称,记者
在舒城县政府大院发现,不管是大院的工作人员还是周围的
居民,对于“随便进”早已习以为常。大院内的机关食堂也
对外开放,且对内对外一个价。当地工作人员表示,工作并
没觉得受到干扰。
舒城县人民政府(图源网络)
“不见外”做法广受好评
《工人日报》:地方政府敞开大门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理念。门内是社会治理的权力与决策,门外是百姓的诉求
和期待。这种与群众打成一片、“不见外”的做法,正是公
权力运行的一种正确姿势。这是地方政府应有的人情味,也
是亲民理念的必然要求。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福利研究中心主任梅志罡:政府办公
地点对外开放,本身就是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体
系现代化的一种表达,党政机关只有和老百姓走得近,才能
心连心。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贾义猛:开放办公、
阳光办公,把资源和公众进行分享,是现代服务型政府理念
的一种体现,是一种进步的趋势。
“潮新闻”客户端:对于政府部门而言,“门好进”不
是终点,还要做到“脸好看”“事好办”。还需要强调的是,
这三点缺一不可,少一个都是对群众的辜负,是对“人民公
仆”四个字的亵渎,是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纵容。
县政府大院向公众开放还获得大量网民赞赏。具体观点
如下:
一是有网民认为这种开放的姿态体现了政府的亲民性
和服务意识,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也有利于促进
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营造更加和谐的社
会关系。二是呼吁推广相关做法。有网民表示希望自己所在地的
政府也能采取类似的开放措施,认为这种开放的做法可以被
其他地方政府,高校等借鉴学习,从而推动包括公共厕所、
运动场等资源的共享,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是对该举措可持续性的担忧。有网民指出,随着关注
度的增加,可能会带来人流增多,给当地政府的管理带来麻
烦,进而导致当地政府通过重新设置门槛的方式来限制人流
量,呼吁低调处理。
四是关联近期多地频发的极端事件,认为只有地方政府
从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着手,为民众考虑,真正做到为人民
服务,缓解社会矛盾,减少极端事件的发生。
政府大院对外开放,有其积极意义但也存在管理风险
近年来,各地政府部门向公众开放的新闻屡见报端。检
索发现,近年包括山东、辽宁、江苏、福建、湖北、广西等
多地政府开放场地,方便民众晾晒粮食。因麻辣烫走红的天
水也曾打开党政机关大门供外地游客免费停车。今年 9 月,
扬州市具备条件的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和市政
府西大院食堂也向社会免费开放,为旅客提供服务。可见,
全国多地开放政府场所,打造“服务型”政府的举措已经获
得广泛认可。一方面这体现了政府将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的
决心,也彰显政府对服务改革的探索和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直接为政府形象加分,有利于塑造与群众之间的和谐关系,
进而在各项政务工作中获得更多支持。另一方面,开放政府
大院也代表着政府部门直接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是对自身
政务公开和政府透明度的一种自信,有利于维护政府部门公
信力。此外,开放政府大院有利于群众更加直接地反映民意,
有助于地方政府与群众之间更加直接的沟通,实现双方的良
性互动,进而减少各类误解风险。
但伴随各地政府大院的开放,也带来一定的管理难题,
如“网红效应”下人流量大增可能导致的拥堵、混乱等问题,
在未来存在“好心变坏事”的风险。如何在推动对外开放的
同时,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推动政府大院真正融入群众日
常生活,也考验地方政府的管理能力。对此,有待做好线下
管理工作。尤其是短期来看,县政府开放大院走红网络,势
必引发部分网民的好奇关注,可能导致线下参观的人数上升,
甚至极端情况下出现自媒体直播等干扰政府部门正常工作
的乱象,建议对此及时做好引导工作,例如设立人流动线规
范秩序并控制人流量、增添各类指示标牌、及时制止线下直
播等,避免“好事变坏事”。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4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