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档 中国互联网管理的形成 VIP文档 推荐

536.19 KB 8 页 1 下载 66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格式 评分
中文(简体)
.pdf
3
概览
中国互联网管理的形成 封面图片来源 | Pixabay 编者按:本文以过去大量详实的资料,讲述一个不为人 知或很少有人知道的故事,就是中国互联网管理是如何形成 的。通过阅读此文,可以让我们认识到互联网管理与发展的 关系,他们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管理是为了更好 地发展。互联网管理是在互联网这个新生事物产生后,通过 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逐步产生并成长起来的。 1997 年 3 月 28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印发关于《利用 国际互联网络开展对外新闻宣传暂行规定》,比公安部 1997 年 12 月 11 日发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 理办法》还早 8 个多月。这是中国关于互联网最早的管理规 定之一。虽然它是个内部文件,未对外公开,但它的执行过 程是透明的、公开的,内容是针对国外的。所以引起了国际 舆论的广泛关注,向外界释放了一个很重要的信号,就是中国要利用互联网、建设互联网、管理互联网,兴其利而除其 弊。 早在 1994 年 4 月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之初,使用互联 网的人并不多,据当时的调研统计,到 1995 年 10 月份,中 国的互联网用户也就 3 万多,而且主要集中在科研教育界。 那时的中国互联网没有什么管理,也没有防火墙,基本上是 自由发展、各自建设。这样的情况大概维持了近两年,在这 近两年的时间里,互联网发展中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图片来源:Pixabay 据 1995 年 5 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给中央的《请示报 告》中指出,那时中国的互联网络主要有 5 个,中科院高能 所的 IHEP、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的 NCFC、国家教委 主办设在清华大学的 CERNET、邮电部主建的公用计算机网 CHINANET 以及北京化工大学与日本东京理科大学合作建立的 Internet 节点,他们都在各自发展用户。除此之外,还 有 89 条涉外单位和外企直通国外的 DDN 专线,这些专线经 过改造随时都可以成为互联网出入口,并可能用于对内经营 和发展用户。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提出:我国与国际互联网联网,要有 计划地进行,不能一哄而起,多头并进,竞相建网、联网及 抢夺国内用户,以致造成无序失控状态。同时建议:请中央、 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发布文件或法规,对建网联网工作实行 归口管理。 除了当时的竞相建设、无序上网之外,更重要的互联网 是个内容平台,有可能造成两方面的危害。一是泄密,二是 渗透。泄密主要指内部人员在上网时有意、无意间泄露我国 或单位机密信息,以及黑客通过互联网入侵等手段窃取我国 内部数据资料。渗透是指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美西方在冷 战结束后,将矛头指向中国,要将互联网打造成为一个“和 平演变中国”的重要渠道。据 1995 年初统计,当时的互联 网上传播的电子杂志有 20 多种,有美国办的,中国台湾办 的,也有民运分子办的,在 BBS(电子公告板)上,经常有 主张通过渐进式民主和平演变中国的言论。另外,在当时的 互联网上就已有许多“黄色”信息,据统计,“黄色”网页 有 45 万多个,国内调阅这些网页有 600 多万人次,这在中 国是非法的、是被禁止的。图片来源:Pixabay 对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提出一个很重要建议,就是“兴 利除弊”。“兴利”就是利用互联网开展对外新闻宣传,让 中国的声音通过互联网走出去,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 一个改革开放的中国,打破西方社会对中国的舆论封锁和偏 见。“除弊”就是要管理互联网、规范互联网,屏蔽互联网 上一些违法有害信息和垃圾文化。用我们当时私下开玩笑的 一个说法是,敌人送你糖衣炮弹,你可以把糖衣吃了,把炮 弹吐出去。这句话虽然糙了点,但理不糙,也比较形象。 根据中央精神,1995 年年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开始调 研起草关于《利用国际互联网络开展对外新闻宣传暂行规 定》,期间先后征求了中宣部、外交部、新闻出版署、法制 办、信息办等十几个部委办的意见,经修改完善,报请时任 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同志和时任政治局委员的丁关根、邹家华、钱其琛、罗干同志审阅,中办、国办批准,1997 年 3 月 28 日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名义正式向各地和有关部门印发,成 为中国最早关于互联网内容的管理规定。随后的 1997 年 12 月 11 日,公安部也对外发布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 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图片来源:Pixabay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许多人问,为什么互联网的管理是 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提出来?而不是别的部门?这里需要 简单说明一下。当时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是一个机构两个牌 子,另外一个牌子叫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是党中央的一个 部门,主要负责全国的对外宣传工作,致力于在国际上传播 中国优秀文化,树立中国良好形象,为中国改革开放与发展 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氛围。互联网虽是一个技术平台,但它 的主要功能是内容传播与应用,具有媒体属性,属于意识形态领域。更重要的是关于互联网管理的问题,最早是由中央 主要领导同志责成中央外宣办进行调研并提出对策建议。 我理解这可能有两个意图,一是调研论证互联网能否成 为我们对外宣传走出去的新通道,因为在传统媒体领域,西 方在国际上的声量占有绝对优势;二是调研论证能否把互联 网有害信息管起来并管得住。这显然不是一个产业问题,而 是涉及到中国变不变颜色的重要问题。所以有中央外宣办牵 头并提出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利用国际互联网络开展对外新闻宣传暂行规定》的内 容不多,共有九条。其中最重要的有四条。一是“国家对利 用国际互联网络开展对外新闻宣传,实行积极支持、促进发 展、宏观指导、归口管理的方针。”二是“国务院新闻办公 室对利用国际互联网络开展对外新闻宣传实行归口管理,统 筹协调新闻宣传进入国际互联网络的有关问题。”三是“新 闻宣传单位入网开展对外新闻宣传,须提出申请,报国务院 新闻办公室审批。”四是“各入网新闻宣传单位不得利用国 际互联网络从事不符合我国外交方针、政策和违反对外宣传、 外事工作纪律的活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负责检查监督。” 当然从现在的眼光看,这个规定有许多局限性。主要是 当时对互联网的认识不足,只认识到它是一个媒体,是信息 传播平台,只要管住源头就行了,遂不知互联网是个人人平 等的平台,个人都能申请域名办网站,个人只要有一根电话 线就能上网,在未经审核的情况下谁都可以在网上发表言论。 这个特点我认为,一方面成就了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与繁荣,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互联网信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贻害无 穷。这就需要科学管理,在管理上不断下功夫、不断地改进。 图片来源:Pexels 这个规定的出台,还有另外一层意义,就是它产生的溢 出效应明显,带动作用巨大,推动了第一波中国互联网的大 发展,上网看新闻。最具影响力的代表就是新浪、搜狐、网 易、腾讯等四大门户网站,以及这些新闻信息的提供者人民 网、新华网、央视网、中国网等。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演进与国内的快速发展,中国也逐渐 加深了对互联网管理中的认识。在总结《利用国际互联网络 开展对外新闻宣传暂行规定》实施三年多之后,由国务院新 闻办公室与信息产业部联合起草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 法》,于 2000 年 9 月 20 日以国务院令的形式正式出台。之 后不久,2005 年 9 月 25 日中国又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两部门的名义正式对外发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 管理规定》。 由此,标志着中国互联网信息的管理已经纳入正规,并 根据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迭代,为中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起 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自此,中国的互联网管理开始日臻成 熟。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8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请文明评论,理性发言.
分享用户
南方819
文档
文章
魔豆
个性签名
1993年5月工作于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负责计算机信息联网,1994年开始研究互联网,1997从事互联网对外宣传,是中国互联网内容建设与管理最早开拓者之一,曾被权威人士誉为中国政府早期互联网管理的“一个半人”之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