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62岁男子驾越野车冲撞人群事件掀起舆情风波
266.97 KB
6 页
0 下载
12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上传 | 格式 | 评分 |
---|---|---|
008 | .pdf | 3 |
概览 | ||
珠海 62 岁男子驾越野车冲撞人群事件掀起舆情风波
11 月 11 日 19 时 48 分许,一辆小汽车在珠海市香洲区
体育中心撞倒多名行人后驾车逃逸。警方接报后迅速派员到
场处置,并协助将伤者送往医院救治。目前,司机樊某(男,
62 岁)已被警方控制,相关调查处置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中。
事发后,珠海市体育中心暂停开放,恢复开放时间待定。11
日晚 9 时许,潇湘晨报记者从珠海市 120 处获悉,此起车祸
伤者被送往四家医院,具体接收伤者人数还未统计。其中一
家医院中山五院急诊科工作人员称,目前已经接收 20 多名
伤者。
数据分析
趋势图
根据百章舆情监测系统显示,11 月 11 日 19 时至 11 月
12 日 16 时,全网共监测到相关舆情信息 2 万余条。据监测
数据,11 日 19 时事故发生后,该事件迅速在网络平台传播,
并于 21 时达到舆情讨论峰值,随后舆情迅速下降。平台占比图
从信息来源看,微博是该事件讨论的主要阵地,主要由
#珠海体育中心##62 岁男子撞人逃逸被控制##珠海警方通报
体育中心男子驾车撞人事故##珠海体育中心暂停开放# 等
微博话题带动传播,占比 48.91%;其次是视频和 APP,分别
占比 16.97%和 11.98%。
情感倾向占比图从情感倾向来看,以负面信息为主,占比 81.18%,主要
为媒体和网民对肇事司机行为进行谴责;其次是中性信息,
占比 17.38%;正面信息只占比 1.44%,主要为市民自发为伤
者献血。
词云图
从热门主题词图来看,“体育中心”“司机”“62 岁”
“伤者”“车祸”等是网民重点提及的词汇。
舆论观点:
一是网民们对肇事司机的行为表示了强烈的谴责,认为
这种行为是对无辜生命的极大威胁和伤害,是不可原谅的。
他们认为必须依法严惩肇事者,让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以彰显法律的威严和公正,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二是有网民猜测,肇事司机可能因对生活或现状不满,
而选择以极端方式报复社会。他们认为该事件可能反映出当
前一些人在社会压力下存在的心理问题。呼吁社会各界应更加关注人们的心理健康,提供更多的心理疏导和支持渠道,
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压力,避免因心理
失衡而导致类似的悲剧发生。
三是也有网民在社交平台传播阴谋论,他们认为有人故
意制造社会恐怖事件,想趁珠海航展期间向全世界传播“中
国不安全”的负面言论,司机的具体动机还需要等待警方进
一步调查,呼吁大家不要传播负面信息被有心之人利用,不
传谣,不信谣,相信警方会依法处理。
四是有网民认为珠海在举办航展这一重要活动期间发
生重大事故是当地安保人员工作的疏忽,他们认为,如此次
航展一般的大型活动应高度重视安保措施,以防止类似安全
事件发生,并呼吁当地相关部门加强航展活动的安全管理,
确保观众和参展人员的安全。
五是网民们也十分关心受伤人员的情况,纷纷在网络上
表达对伤者的同情和慰问,希望他们能够早日康复。此外,
事件发生后珠海血库告急,大量市民自发前往医院献血,网
民对这种爱心行为表示称赞和欣慰。
六是鉴于肇事者为 62 岁的老人,部分网民由此引发了
对老年人驾车安全的讨论。一些人认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
人的身体机能和反应能力可能会下降,建议相关部门应适当
加强对老年人驾车的健康检查和监管力度,以确保行车安
全 ,同时老年人自身也应更加注意身体状况,合理评估自己是否适合继续驾车。
七是此事件引发了网民们对公共安全的深度担忧。他们
指出,我国公共场所恶性事件频繁,让民众感到恐惧和不安。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以此为鉴,加强对各类公共场所的安全管
理和风险防范,增加安保力量,完善安全设施,确保类似悲
剧不再重演。
研判分析:
“珠海 62 岁男子驾越野车冲撞人群”事件造成了严重
的负面影响。首先,此次事件使得公众对于公共场所的安全
产生了疑虑。这种疑虑可能会延伸到即将举行的珠海航展活
动,尽管航展活动本身有着严格的安全措施和安保团队,但
此次事件仍然可能让部分公众对大型活动的安全性产生担
忧。其次,此次事件对珠海的城市形象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这种负面影响可能会影响到珠海的旅游、投资等多个方面,
对于城市的长期发展不利。最后,虽然航展活动本身与此次
事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此次事件可能会让部分原计划参加
航展的观众、参展商等产生疑虑,甚至可能选择取消行程。
这对于航展的筹备和进行来说,无疑是一种不利的因素。
针对此次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建议如下:
一是加强舆情监测,关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新闻网站、
论坛等上的公众言论和情绪变化,及时掌握舆情的发展趋势
和焦点问题。同时,针对公众关注的热点和疑问,及时、准确地进行回应和解答,通过发布权威信息、专家解读等方式,
引导公众理性看待事件,避免谣言和不实信息的传播。对于
一些负面情绪和不实猜测,要及时进行纠正和疏导,防止舆
情进一步恶化。
二是随着调查的深入,持续、及时地向公众公布事件的
最新进展,包括肇事者的背景调查、事故原因的详细调查结
果、伤者的救治情况等,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减少该事件的
负面猜疑。
三是相关部门应理解公众在面对此类恶性事件时所产
生的恐惧、愤怒、担忧等情绪反应,通过媒体发布温馨提示、
安全防范知识等,缓解公众的紧张情绪,增强公众的安全感。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6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