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点赞阅兵演练圆满完成 期待威武雄师亮相
373.54 KB
5 页
2 下载
7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概览 | ||
舆论点赞阅兵演练圆满完成
期待威武雄师亮相
近期,伴随九三阅兵日渐临近,舆论场中关于“阅兵”相
关话题持续走热。尤其是 8 月 24 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
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大会第三次彩排演练在
北京圆满结束,更引发舆论高度关注,网民普遍在社媒平台
表达对即将到来的九三阅兵的热切期待。
一、舆情概况
据舆情监测系统,8 月 9 日以来,伴随九三阅兵的三次
彩排活动,截至 8 月 25 日,全网共检索到涉“九三阅兵”相关
信息 65 万余条。其中,微博、抖音是最主要的两个平台,
合计占比超过 60%;此外,今日头条、快手、西瓜等平台信
息数量也相对较多。
舆情信息来源占比图
从具体走势来看,8 月 17 日起,伴随各大媒体对阅兵彩
排活动的报道逐渐增多,舆论场中相关信息热度也持续走高。
8 月 21 日,央视新闻、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对阅兵训练活动的报道引发微博等平台网民高度关注,形成第一个相关信息的
数量峰值;8 月 24 日,第三次彩排的结束推动形成第二个信
息量峰值。具体走势如下:
舆情信息走势图
从相关舆情信息的属性来看,正面和中性信息占据绝大
多数,舆论对“九三阅兵”普遍表示高度期待,并对彩排过程
中展现的各类新式装备表示高度关注。极个别负面信息则聚
焦阅兵彩排给当地民众带来的不便、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
作用等展开。
信息属性图
从关键词云可见,“法西斯”“大会”“抗日战争”等相关事
件本身热词成为核心传播词等;“战争”“九三阅兵”“天安
门”“世界”“视频”“新闻”等词上榜关键词云图。关键词云图
二、媒体报道
一是聚焦九三阅兵最后一次综合演练。新华网、《环球
时报》、中新网分别刊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大会第三次综合演练圆满结束》《九
三阅兵最后一次综合演练完成》《九三阅兵最后一次夜间演
练,视频来了!》,称 8 月 23 日 17 时至 8 月 24 日 5 时,
北京天安门地区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大会第三次综合演练。据介绍,这是
一次全流程、全要素预演,也是纪念大会最后一次综合演练,
为正式活动的成功举办打下坚实基础。央视新闻、人民网、
光明网、新京报等媒体转载上述新闻报道。
二是关注参与九三阅兵的升旗手和“女教头”。《人民日
报》刊文《九三阅兵当天,这个小伙将升起五星红旗!》称,
生于 1998 年的张威,来自河南驻马店,在九三阅兵当天,
将升起五星红旗。报道还讲述了张威作为九三阅兵的升旗手
所付出的努力。据《人民日报》报道,一名叫王爽的女兵是
今年阅兵场上装备方队中唯一的女教练员。她以教练员、排面长、徒步方队女兵的身份参与过 2019 年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阅兵,这次更是作为唯一的女教练员参与到九三阅兵,
在训练过程中,由于王爽素质过硬和岗位需要,她将被补充
到受阅队伍。
三是报道大国重器即将亮相九三阅兵。央视新闻报道
《倒计时 10 天!这些大国重器即将亮相九三阅兵》,称礼
炮作为“国之礼器”将拉开纪念活动序幕,随后国旗护卫队登
场,队员含多名新兵,无音乐伴奏仅靠踩鼓点行进;仪仗方
队首次以“仪仗司礼大队”新番号亮相,作为分列式首个徒步
方队,将高擎党旗、国旗、军旗;徒步方队涵盖陆军、海军、
空军、火箭军等军种,受阅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首
次亮相的新型装备占比高,部分陆海空基战略重器、高超精
打装备、无人及反无人装备将首次对外展示。
三、网民观点
绝大多数网民对阅兵展示了高度的期待和自豪感如网
民通过在微博等平台留言“期待阅兵,扬我军威”“愿祖国繁荣
昌盛”等内容表达自身爱国热情,以及对阅兵的高度期待。
大量网民聚焦阅兵彩排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新式武器,对
我国当下的军事实力感到震撼和骄傲,认为大量的新式装备
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解放军的强劲实力。
也有网民认为阅兵是一种有效的战略威慑与和平维护
手段,能够转换为一种“威慑力”财富,对国家安全和发展是
一种“必要的投资”。如 8 月 20 日,@胡锡进在微博发文指出,
“天安门广场的阅兵式已经帮助中国镇住了不止一拨潜在的敌人,为我们省略了本可能发生的战争”。
此外,有部分网民关联现实生活,呼吁在九月三日当天
放假一天,便于民众更好地观看阅兵仪式,增强我国民众的
民族自信。
四、分析总结
总体来看,舆论态度呈现积极正向状态,《人民日报》、
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的报道通过其权威性和广泛的传播力,
营造了热烈的爱国氛围,也向国内外清晰传递了特定的核心
价值与战略信息。网民评论中,“自豪”“振奋”“期待”“致敬”
等则成为高频词汇,“扬我国威、扬我军威”“愿祖国繁荣昌盛”
等表达凝聚强烈共识,凸显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对军队的
信任感及对民族历史的敬意。
而从网络舆情的传播渠道来看,多模态内容正在以其扩
散速度快、参与感强等特征,成为新时代媒体宣传的重要渠
道。现场视频、演练图片、官兵训练纪实、专家解读短片等
内容在抖音、微博、微信等多平台快速扩散,尤其是短视频
和短评互动性强、触达面广,推动阅兵话题持续维持高热度
和高关注度。
但也应注意到,舆情场中仍存在少量杂音干扰。例如,
个别历史虚无主义论调试图贬低中国抗战贡献、曲解纪念意
义,此外,有少数片面解读仅聚焦装备展示,忽略“铭记历史、
捍卫和平”的核心主题,易造成意义认知的窄化。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5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