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食堂4年偷肉40万获刑:封闭利益链啃噬孩子的营养,公共监督刻不容缓
112.23 KB
3 页
1 下载
59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概览 | ||
小学食堂 4 年偷肉 40 万获刑:封闭利益链啃
噬孩子的营养,公共监督刻不容缓
近日,四川乐山峨边县某小学食堂职务侵占案引发热议。
2020 年 9 月至 2024 年 12 月,11 名食堂员工分工协作,将学生
的排骨、五花肉等优质肉品私吞或售卖,涉案金额达 40 万元。
2024 年底,新帮厨发现冷库油渍异常,贪腐黑幕才被揭开。
今年,当地法院判决:11 人获刑九个月至二年二个月不等,
各处罚金 10 万至 13 万元;40.2 万元赃款没收上缴,77 斤排骨
返还学校。庭审还邀请全县中小学校长旁听,强化警示教育。
多数网民认为监管严重失职是案件发生并持续四年的关键。
四年间食材无记录、监控缺位、校长不查后厨,家长查账
和检查遭拒导致监督权被夺,使得贪腐行为长期未被发现。“心
疼孩子吃不到肉”的愤怒背后,网民真正聚焦的是多方监管缺位,
致使“封闭利益链”无人可破。
四川乐山峨边县小学食堂窝案之所以刺痛公众,不仅在于
40 万元被私吞的数字,更在于一条由采购、验收、库管、厨师
环环相扣的“封闭利益链”——它让营养餐缩水成“清汤寡水”,
让监督权被一句“学校拒绝家长入校”轻易消解,最终把孩子长
身体的黄金四年,喂肥了 11 只“硕鼠”。此时人们才惊觉,真正
被啃噬的不只是孩子的排骨,更是公共监督的骨骼。
细看这条链:食材采购没有记录可查,监控设备如同虚设,
学校校长对后厨情况漠不关心,甚至粗暴拒绝家长的合理检查要求,将家长的监督权无情剥夺。每一环都握有微小却关键的
权力,这些监管环节的漏洞,为食堂员工的贪腐行为提供了滋
生的土壤,让他们得以肆意侵占学生的营养餐食,损害孩子们
的健康。
孩子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15 元的营养餐本应能
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营养,可现实却是 “清水煮白菜”和只剩碎骨
的 “红烧排骨”成为常态。四年时间,孩子们缺失的营养是难以
用金钱来弥补的,这不仅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更可能在他们
幼小的心灵中留下阴影。而这种对学生权益的漠视,也严重侵
蚀了教育的公信力,让家长们对学校失去信任。
判决虽已落地,11 人领刑、40 万元罚没,却补不回孩子缺
失的蛋白质,更补不回家长对教育公信力的透支。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根源上入手。一是推广 “明厨亮
灶” 工程,将食堂操作间的情况实时展示给师生和家长,让监
督无处不在。同时,要真正赋予家长监督权,建立规范的家长
监督委员会制度,让家长能够参与到食堂账目审查、食材质量
抽检等环节中,“家长陪餐制” 也应落到实处,让家长亲身体验
学生餐食的质量。
二是教育主管部门也应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加大对校园食
堂的检查力度,建立常态化的审计监督机制,对发现的违法违
规行为严肃查处,绝不姑息。学校作为主体,更要加强内部管
理,完善各项制度,加强对食堂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
识培训,从思想上筑牢防线。此次案件的判决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信号:校园贪腐绝不
容忍。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要真正守护好孩子们的 “饭碗”,
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构建起一道坚实的校园食品安全防线。
唯有拆掉这条封闭链条的每一节,加强落实应有的监督,
才能让校园食堂真正成为不容染指的净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
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3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