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东奕抖音账号爆火”的舆论逻辑及风险提示
“韦东奕抖音账号爆火”的舆论逻辑及 风险提示 (文稿内容转自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6 月 4 日晚 10 时,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青年教师韦东奕在抖音 平台开通个人账号,并发布首条时长仅 5 秒的视频:“大家好,我叫韦 东奕,这是我的账号。”视频画面简洁、内容朴素,既无滤镜美化,也 无剧本包装,其出镜状态一如既往地简约,也未刻意规避因口腔疾病导 致的牙齿缺失细节。抖 音 账 号 界 面 万,视频点赞数超过千万,评论区更是成为“中 高考许愿池”。同时,舆论还围绕“韦东奕的健康状态”“北大的回应” “个人生活习惯”以及“为何一个学者能在娱乐主导的平台爆红”等多 个话题形成热烈讨论。 事件特征及其背后舆论逻辑分析高考节点触发“心理寄托”型流量聚焦 视频发布时间临近中高考,考生及家长群体情绪高度敏感、集中, 韦东奕作为“学神”的象征性人物,成为网民靠近“榜样”从而缓解焦 虑的对象。评论区中,“接韦神”“祝我高考顺利”等留言高频出现。 于韦东奕 身体状况讨论中出现的“为其配备助理”“专项改善营养”等建议,虽 出于好意,但不应突破现有学术管理与人事制度的基本框架。高校作为 公共学术机构,应在保障学者工作与生活的基础上,坚守制度逻辑、尊 重流程规范,确保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与长期合理性。 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主任舆情分析师 苏越 编辑:李娅琦 | 责编:朱明刚0 魔豆 | 6 页 | 410.26 KB | 4 月前3“奔驰女亮证逼迫让路”调查通报的核心争议与逻辑漏洞
“奔驰女亮证逼迫让路”调查通报的核心争议 与逻辑漏洞 且不论网民调侃的多个“巧合”重叠在一起是否真假,综 合舆情反应,以下核心问题需要好好质疑一番: 一、关键时间线是否存在矛盾与执法双重标准? 1.7 月 22 日以来李某某报警被拒的正当性 通报称李某某当日到派出所报警时,民警查看行车记录仪 视频后认为“未发现肢体冲突和财物损失”,故定性为“一般 纠纷”,建议协商处理。 质疑点: 实?是否涉技术伪造或恶意举报?是否验证发布的视频与所谓 外地套牌有直接因果关系?为何直接采信侯某某主张。 优先级倒置:套牌若属实属刑事犯罪,警方是否全力追踪 套牌车辆,反而全力压制视频传播,行动逻辑是否本末倒置? 响应速度对比悬殊:7 月 22 日事件发生后,李某某曾报警 被拒,而侯某某 31 日报警后 1 小时内警方即出动,是否凸显 资源调配不公? 二、公权力干预的合法性与程序正当性是否存在缺陷?0 魔豆 | 3 页 | 170.71 KB | 2 月前3Labubu何以成为全球通用“文化接口”——从“认同文化”到“文化认同”
的爆红起点并不在中国本土,而是首先在东南亚、欧美等 地完成了热度积累和品牌认知,再“反向”传回中国。这一“由外返内” 的文化传播路径,已然打破了中国文化产品“本土生产—主动讲述—出 海推广”的线性逻辑。 2024 年 4 月,泰国艺人 Lisa 在社交媒体晒出 Labubu 照片,引发 当地年轻粉丝强烈跟风。其后,该 IP 迅速渗透东南亚社交网络和线下 潮 玩 消 费 圈 , 成 为 当 年 频、图文平台中天然具备裂变传播结构。更重要的是,这种使用行为完全脱离了传统“文化标签”的嵌套, Labubu 的“文化感”来自被谁用、怎么用、被如何再造。这一逻辑标 志着中国文化产品在全球传播中进入了共创先于认知、使用先于解释的 新阶段。 青年群体文化消费逻辑的转变 从“认同文化”到“文化认同” Labubu 之所以能成为全球青年共鸣符号,并非偶然,而是踩中了 当下年轻人文化消费结构的三重转变: 全球语境 中的自然留痕。这种文化认同的发生机制,不靠讲,不靠推,而靠被用、 被贴近、被投入日常——它不是国家讲出去的,是用户自己接进去的。 从平台机制到社交动员 Labubu 背后的传播结构逻辑 Labubu 的成功,离不开以 TikTok、小红书、Instagram 为代表的 社交平台所提供的传播机制。这些平台极大压缩了文化传播链路,使得 Labubu 这样具备“高内容适配性”和“可人格化创作”的0 魔豆 | 8 页 | 864.83 KB | 4 月前3从ChatGPT到AGI:生成式AI的媒介特质与伴生风险(二)
80%的案例中它准确 地模仿了假新闻,给出了明确的、误导性甚至错误回答,其 中充斥着谣言和危言耸听的内容。如果对 ChatGPT 提出充斥 阴谋论和误导性叙述的提问,它能在几秒钟内改编信息,产 生大量具有逻辑、令人信服却无明确信源的内容。NewsGuard 联合首席执行克罗维茨(Gordon Crovitz)对此表示,ChatGPT 将成为网上传播错误信息的最强大工具。例如,一位美国用 户曾让 ChatGPT 清华大学的校歌歌词是“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它马 上回答:我错了,清华大学校歌是“西山苍苍,东海茫茫……”, 后面又自己随意编写下去。[3] 可以想象,不良企图者可以通过引导引导或误导,让生 成式 AI 自信起来,编写出逻辑清晰、语言表达流畅的虚假 信息,而这些信息回被当作权威信息大肆传播,查证难度极 高。例如,2023 年 5 月甘肃平凉市警方破获一起利用 ChatGPT 编假不实信息牟利的国内首例 AI 虚假信息案。必须看到, ,而 网络核查制度往往是事后核查,远远跟不上虚假信息传播速 度。[4]总体而言,生成式 AI 还是不完美的,存在编造事实、 常识错误、引用谬误、知识盲区等事实错误,存在因果无关、 自相矛盾等逻辑错误,存在空间、物理、时间、年龄、隐喻、心理、情绪等推理错误,存在公式错误、数据错误等编程错 误,存在拼写语法等文本错误,存在阿谀奉承、态度模仿等 问题。 [1]https://www.gartner0 魔豆 | 4 页 | 153.65 KB | 3 月前3美国打击委内瑞拉船只:美国军事介入常态化的危险趋势
一种危险的发展方向:美国正在系统性地降低使用武力的门 槛,将军事干预常态化,并视其为解决国内政治困境与重塑 国际秩序的重要工具。从五角大楼“战争部”名号的回归, 到将对外军事行动与国内议题强行捆绑,特朗普政府正在构建一种新的执政逻辑——通过制造外部冲突来转移内部矛 盾,以单边主义的强硬姿态应对一个日益多极化的世界。 本文以美委冲突为切入点,尝试分析这一战略转向的内 在动因、战术表现及其对全球稳定构成的深远影响。分析表 的核心国内议程——打击非法移民和芬太尼泛滥——进行 捆绑。通过将马杜罗政府描绘成支持“阿拉瓜火车帮”等贩 毒集团的同谋,并将这些团体指证为美国社会问题的根源, 特朗普成功地为军事干预创造了国内的合法性叙事。这种叙 事逻辑的转换至关重要:它将一个需要通过复杂社会、经济 和执法手段解决的国内公共卫生与安全危机,转化为一个可以通过军事手段打击的外部敌人。这不仅简化了问题,也为 选民提供了一个清晰、具体的情绪宣泄口。 罗政权,美国意图拔除中俄在拉美最关键的战略支点,并以 此杀鸡儆猴,向整个拉美地区发出明确信号:在美国的后院, 不存在中立或模糊地带,各国必须在美国与其他大国之间做 出选择。石油资源是这场地缘政治博弈的底层逻辑。委内瑞拉拥 有全球最大的已探明石油储量,控制其石油资源,不仅能为 美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更能极大地增强其对全球能源市 场的定价权和影响力,这是维持其全球霸权的关键支柱。因 此,美军的军事0 魔豆 | 8 页 | 492.82 KB | 23 天前3斩断非法“流量变现”的黑手
的中国博主求助,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然而,警方调查证实, 该视频系杨某江(22 岁)与其女友陈某心(25 岁)为吸粉引流、 直播带货而策划的摆拍内容。这一事件暴露了虚假摆拍产业链的 猖獗,其核心逻辑在于:通过虚构情节博取流量,再利用粉丝经 济实现变现。剖析类似现象的原因,除当事人弄虚作假的个人品 性驱动外,平台的流量变现机制和国家层面的法律规制也存在很 大问题。 一、流量变现是虚假摆拍的“经济诱因” 冲突 性内容更容易获得推荐。在“中国籍女子嫁到外国贫民窟”事件中,摆拍者通过虚构跨国婚姻、人身限制等极端情节,精准踩中 公众的同情心与猎奇心理,视频播放量短期内突破千万次。这种 “流量至上”的逻辑,使得真实内容反而难以获得曝光机会。 3. 灰色产业链的成熟化运作 当前,虚假摆拍已形成“剧本创作-拍摄执行-流量运营-带 货变现”的完整产业链。例如,西安警方查处的“外地女摊主西 安摆摊被 易见的。纠治这一问题,除加强警示处罚,还要从平台运行的根 源上着手。 强化内容真实性审核:平台应建立“技术识别+人工审核” 的双重机制,对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热点、道德底线等敏感内容 实施前置审核。 优化算法推荐逻辑:降低猎奇性内容的权重,增加权威媒体、 专业创作者的曝光机会。 严惩违规MCN机构:对组织摆拍的MCN机构实施“连带追责”, 封禁其旗下所有账号,并纳入行业黑名单。 鼓励公众参与监督:设立网络谣言举报平台,对查实的造假50 魔豆 | 4 页 | 151.17 KB | 1 月前3百章舆情观察:多校午餐被爆有问题?“西贝预制菜”延烧至“大都会校园餐”
应当更加审慎”的价值排序。当“540 天的冷冻牛羊肉”“720 天的冷冻五花肉”等线索被曝光,不论其个别批次是否最终 被权威结论确证,公众对“为压缩成本而选择极限保质期品 类”的质疑,就已构成对“公共品属性”与“逐利逻辑”冲 突的直观呈现。 第二,关于“检测公信何以建立”的追问,聚焦在“第 三方检测的独立性是否可靠”这一关键节点之上,如果检测 机构与被检企业存在关联乃至“暧昧关系”,那么即便教育 部门公布 险 不可控”的逻辑被简单粗暴地推演为“一刀切”,而这恰恰 压扁了“在保安全的前提下,承认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家长 合理选择”的治理弹性。与此同时,“教育、市监、卫健” 多头管理下的职责分割,也使“日常品控由谁盯、投诉线索 由谁牵头、流程漏洞由谁整改”的链条不够清晰,导致“事 后救火”的联合处置能量很强,“事前预防”的常态化治理 却难以落地。 四、政治经济学的底层逻辑——当“卖餐花”成为隐喻, 正在于它精准揭示了三重错位。 其一,当预付费绑定与集中采购成为供给端的普遍安排, 学生和家长的选择空间被制度性缩小,事后维权成本高企,公众监督天然“弱位”。 其二,当资本以“低风险、稳收益”的逻辑进入校园餐 赛道,规模化与成本控制的理性容易取代“儿童优先、品质 优先”的伦理,使得“冷库里的期限”遮蔽了“孩子舌尖的 感受”,食品安全与营养均衡退居次席。 其三,当公共采购以“形式合规”的程序感掩盖“实质100 魔豆 | 8 页 | 616.23 KB | 21 天前3向美团取消骑手超时罚款致敬
牺牲劳动 者权益为代价的效率竞赛,早已突破商业伦理的底线。 二、美团破局是从“算法霸权”到“人文关怀”的进步 美团此次改革堪称行业里程碑。取消超时罚款不是简单的规 则调整,而是对“效率至上”逻辑的彻底反思。当企业开始正视 骑手作为“人”的需求,当算法开始学会为生命安全让步,这标 志着数字经济开始回归“科技向善”的本质。值得关注的是,美 团同步推出的“骑手弹性工作时间”和“恶劣天气免责 布跟进调整考核机制,顺丰同城推出“骑手健康关怀计划”,行 业巨头们的转向预示着外卖行业正经历价值重构。但更深远的意 义在于,这种改变可能撬动整个零工经济的规则重构。当平台经 济开始反思“算法霸权”,当资本逻辑学会与人文关怀共舞,我 们看到的不仅是企业责任的回归,更是数字经济时代劳动权益保 护的破题之作。 四、政府与市场是此番变革的有形与无形之手 政府在此次变革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从人社部等八部门联合0 魔豆 | 2 页 | 114.08 KB | 1 月前3AIGC发展研究3.0发布版b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新媒沈阳团队、 AIGC
想形态的迈进。 技术问询 海德格尔对技术的批判 形而上的技术与思想的重塑:技术不仅是工具,更是一种形而上的力量,深刻改变了人类理解世界的方式。AI的出 现加剧了这一影响,使人类思维逐渐依赖技术逻辑。这种重新审视表明,技术不仅在塑造认知方式,还在重构对自 身和现实的理解。 环形监狱 福柯对权力的批判 AI本身便是一个具象化的环形监狱:AI的应用使用户既是“监视者”,也是“被监视者”,这强化了福柯对权力结 果的迅速且精准的行动实施,彰显了人类对于机器智能输出的高效利用与转化。 此理念倡导在AI技术的辅助下,人类应持续深化提问的质量与深度,充分利用AI的数据挖掘与模式识别能力, 探寻数据与知识背后的深层逻辑与规律。同时,人类需对AI的输出进行精准解读,并迅速转化为具有实际操作性 的策略与行动,以实现人机协同的最大化效益。认知融合,思维拓展,全景理解 虚实连断 性(天) 身心流固 性(人) 觉识拟创 Reasoners Innovators生成边界与思维滞环:僵局显现 破题之道 思维滞环可能出现原因: 1. 重复内容:AI生成的回答重复 相似,缺乏新意 2. 推理不变:即使改变提问,AI 的逻辑仍然不变,无法提供不 同的结论 3. 回答表面化:AI只给出浅显的 回答,无法深入分析 4. 语言模式相同:输出的句式和 结构没有变化,显得单调 5. 忽略反馈:AI无法根据用户的 反馈调整回答0 魔豆 | 183 页 | 19.55 MB | 10 月前3见义勇为者家属索赔案与死缓判决引发的司法公信质疑
潜逃二十年未影响量刑? 田永明在案发后长期潜逃,甚至试图规避追责,这一情节并未在量刑中充分体现加重处理,亦令公众质疑。 2. 被告辩词荒谬却未获严厉驳斥 “ ” 被告以 嫂子推其上刀 辩解,其逻辑极其荒唐,舆论认为法院应当更有力地予以反驳和揭示,而 “ ” 不是仅仅 采信证据予以否定 。 “ ” 公众担心,若此类辩解被过多引用,可能在社会中误导 为罪行寻找借口 的舆论。 3. “ 死缓判决 ,舆论普遍担心 宽缓化倾向 削弱法律震慑力。若本案 最终维持死缓,可能进一步损害司法公信。 三、见义勇为者家属索赔:法律与伦理的冲突 1. 法律层面的依据 “ ” 从严格的民法逻辑看, 因他人行为受益者 需适度承担补偿义务有一定法理依据。刘铭富是因保 “ ” 护赵某某而丧生,其家属索赔可被视为一种 救助受益补偿 。 2. 舆论为何普遍反对?伦理上难以接受:赵某某本身是性110 魔豆 | 4 页 | 12.69 KB | 2 月前3
共 74 条
- 1
- 2
- 3
- 4
- 5
- 6
- 8